时间:2024-09-03
王佳玲,蔡小龙,蔡佳佳
(江西省地质局生态地质大队,江西 南昌 330000)
东沅矿区地处江西省西北部,区域构造成矿条件良好,矿区处于金属成矿带上,韧脆性剪切带发育,具有良好的导矿构造和储矿构造。
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东南缘九江台陷北东部九岭—高台山台拱。区内褶皱基底广泛裸露,沉积盖层极不发育。本区位于《大桥幅》、《征村幅》两个图幅中。区内构造发育,分布在北东向正沅里—上济源断裂(FⅢ-4)与孟源—台庄断裂(FⅢ-9)之间,与北东向泉坑口—靖林断裂(FⅢ-19)横跨区内,南部有近东西向铁炉湾—李阳斗—花山洞复背斜(Fd10),及近东西向烂泥洞—高岭韧—脆性剪切带。岩浆活动强烈,为江南台隆内岩浆岩最为发育、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1-3]。
矿区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有:新元古界双桥山群安乐林组(Pt2a)、修水组(Pt2x)地层及少量的震旦系下统莲沱组(Z1l)地层。
安乐林组(Pt2a):下段(Pt2a1)岩性组合为浅黄色、灰色厚层状变余粉—细砂岩,见粒序层理,局部具平行层理。中段(Pt2a2):岩性组合下部以灰黄色、灰色条纹条带粉砂质板岩为主,鲍马序列较发育,局部为灰白色、灰色中—厚层状变余砾岩与同色中厚层状变余含砾粗砂岩互层;中部灰色、灰黑色微薄层变余粉砂岩与同色条纹条带粉砂质板岩互层,偶夹浅黄色变余砾岩或浅黄色变余细—粗砂岩,鲍马序列极为发育;上部为灰色、灰黄色粉砂质板岩与黄色、灰黑色中层状变余粉—细砂岩互层,偶夹泥质板岩。上段(Pt2a3):岩性组合下部黄绿色、青灰色粉砂质板岩;中部青灰色粉砂质板岩夹同色中厚层状变余粉—细砂岩,局部两者互层;上部青灰色厚层状变余细砂岩夹同色板岩,鲍马序列发育。
修水组(Pt2x):下段(Pt2x1)岩性变化较大,以单层为厚-巨厚层、变砂岩粒度大(细-中粒)、以及含砾为特征。中段(Pt2x2)岩性为灰色薄层绢云母板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变质细砂岩、粉砂岩,局部夹中-厚层变质细粒岩屑石英杂砂岩,内发育平行层理及小型交错层理,局部槽模鲍玛序列发育。上段(Pt2x3)由若干旋回层组成,旋回层下部为灰色中—厚层变质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夹板岩,上部为灰色板岩夹薄层变质细砂岩、粉砂岩。中—厚层变砂岩内发育平行层理和小型交错层理。板岩所夹薄层变质砂岩内主要发育小型交错层理。
震旦系下统莲沱组(Z1l):矿区莲沱组原称硐门组,一般围绕双桥山群分布。岩性组合为灰色、灰白色块状粗—细粒(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粗—细粒长石砂岩及杂色微层状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碎屑颗粒由下往上有由粗变细的趋势。砂岩中发育粗粒层理、斜层理及大型交错层理,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中多见水平层理和粒序层理。下与安乐林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矿区发育北北东向断裂一条(F1),并跨越整个矿区,区域上表现为逆断层,断裂破碎带宽约0.1m~1.5m,倾角50°~70°。在矿区内被第四系覆盖,表现不明显,从该构造两侧矿体展布看,东侧矿体的倾角明显变陡,增加了10°左右,两侧矿体未发生明显的错位,具有压扭性质。垂直于该北东向断裂带平行发育数条北西-北西西向韧性剪切带,岩石具拉伸、变形特征,片理化发育或硅化较强[4]。矿区地质构造较繁杂,从北西-北西西向硅化片理带为主,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
褶皱基底(双桥山群)构造主要为东西向铁炉湾—李阳斗复背斜,向西铁炉湾一带隐于新生代红盆地之下,向东(勘查区南面)至李阳斗延伸形成繁杂的地质构造(为岩浆热液活动通道)有利于金矿形成。震旦系之后,叠加在双桥山群基底的断裂构造明显,从而形成了一系列近东西向延伸的滑脱构造和断裂,如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平移等,同样有利于金矿形成。
区内围岩蚀变普遍,属裂隙式热液蚀变类型。这种蚀变类型,主要分布在含金矿带中及两侧,硅化、白云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毒砂矿化及黄铁矿化。
矿区通过1∶1万土壤化探扫面工作,圈定金Ⅰ级异常7个、Ⅱ级8个、Ⅲ级13个,以3.41PPb为异常下限,异常峰值为240PPb。Au元素采用3.41、6.82、13.64ppb等值线间距圈定异常,发现金异常总体呈近北西向带状、串珠状展布,单个异常多呈椭园-不规则椭园状,面积为0.23km2,三级浓度分带较明显,有4个浓集中心。金异常区主要分布于测区中部及南西部。圈定钨Ⅰ级异常3个、Ⅱ级5个、Ⅲ级10个,以5.98PPm为异常下限,异常峰值为45.1PPm。W元素采用5.98、11.96、23.92ppm等值线间距圈定异常,发现钨异常总体呈近北西西向串珠状展布,单个异常多呈椭园-不规则椭园状,面积0.01-0.35km2,三级浓度分带较明显,有2个浓集中心,异常区分布于测区中部,圈定砷Ⅰ级异常3个、Ⅱ级10个、Ⅲ级14个,以61.25PPm为异常下限,异常峰值为600PPm。As元素采用61.25、122.5、245ppm等值线间距圈定异常,发现砷异常总体呈近东西向带状、串珠状展布,单个异常多呈椭园-不规则椭园状,面积0.01-0.15km2,三级浓度分带较明显,有3个浓集中心,砷异常区分布于测区中部和南部。
在勘查区南部进行补测1∶1万土壤化探测量(1.26km2),为在原有的土壤化探测量的基础上进行补采土壤样。根据土壤化探样品结果显示,共圈定出2处综合异常区,位于工作区中部、南东一带,其中在补测区西侧圈定的综合异常与原先矿区南部异常区套合。异常组合除Au、As、Sb元素异常组合较密切外,其它元素组合不明白。
该补测区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Sb、W,主要以Au、As为主,其中Au、As元素异常成果较好,Au、As异常分布范围较吻合。其中Au极大值为44.30×10-9,As极大值为272.9×10-6,Sb极大值为12.03×10-6,W极大值为11.6×10-6。异常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修水组下段(Pt2x1):该段岩性变化较大,以薄-厚层变质细砂岩夹板岩、或互层,或板岩夹薄-中层变质砂岩为主。异常区岩石普遍具弱硅化,局部见有黄铁矿化。该异常形态呈近北东向延伸,北东较宽,南西向呈收敛的趋势,综合异常面积0.24km2。
区内控制金矿床和金矿化集中区的主要构造有二条近东西向构造含矿带。均产于新元古界双桥山群安乐林组中段绿泥绢云板岩中,总体走向NWW—EW,倾向N,倾角64°~86°。它们在平面和剖面上呈膨大、缩窄和舒缓波状分布。
Ⅰ号构造含矿带地表延伸不连续,具膨大缩小尖灭再现变化特征。矿化带内出露岩性为灰黑色条带状板岩夹硅化变余细砂岩,岩石普遍具褐铁矿化、硅化。Ⅱ号矿化带赋存在硅化斑点板岩(深部亦见毒砂矿化绿泥绢云板岩)岩中,顶底板围岩亦为浅灰绿色变余粉砂岩、红褐色泥质板岩,具尖灭再现变化特征。Ⅰ号构造含矿带与Ⅱ号构造含矿带之间被北东向断裂所错断,具有右行的性质,沿断裂两侧矿化较好[5,6]。
利用勘探工程手段,矿区内共圈出3个金矿体,其中V1矿体赋存于Ⅰ号构造含矿带中,矿体走向控制长240m,控制最大延深260m。矿体真厚度0.52m~10.15m,矿体总体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64°~75°,平均倾角70°;矿体呈脉状,走向及倾向上呈舒缓波状,并具分枝复合现象;矿石金品位1.00g/t~2.75g/t,单样最高金品位3.84g/t。矿体中有两种石英脉,一种为石英细脉,脉宽1mm左右,多沿灰黑色条带状板岩中条带发育,为早期石英脉。另一种石英脉较细脉宽,宽度多在0.5cm~10cm,少见10cm以上石英脉,该石英脉于围岩产状具一定夹角,穿插于灰黑色条带状板岩发育,为后期石英脉。
V2矿体位于赋存于Ⅰ、Ⅱ号构造含矿带中,矿体总体走向北西西向,矿体走向控制长380m,控制最大延深300m。矿体真厚度0.51m~9.05m,矿体总体走向北西西向,倾向北,倾角69°~75°,平均倾角72°;矿体呈脉状,走向及倾向上具分枝复合现象;矿石金品位1.00g/t~5.00g/t,单样最高金品位7.27g/tV3矿体位于矿区0~4勘探线间,赋存于Ⅱ号构造含矿带中,赋矿岩性为灰黑色硅化毒砂矿化黄铁矿化条带状板岩夹灰黑色硅化含毒砂变余砂岩夹石英细脉。
V3矿体位于矿区0~4勘探线间,赋存于Ⅱ号构造含矿带中,地表未出露为隐伏矿,矿体走向控制长210m,控制最大延深360m。矿体真厚度0.5m~1.65m,矿体总体走向北西西向,倾向北,倾角69°~86°,平均倾角77°;矿体呈脉状,走向及倾向上具分枝复合现象;矿石金品位1.00g/t~5.00g/t,单样最高金品位9.15g/t。赋矿岩性为灰黑色硅化毒砂矿化黄铁矿化条带状板岩夹灰黑色硅化含毒砂变余砂岩夹石英细脉。
矿石的矿物成分较简单,主要由脉石矿物、金属矿物和少量的贵金属矿物及硫化物等组成。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次为白云石、方解石、绿泥石,长石,白云母等。金属矿物主要是硫化矿物如毒砂、黄铁矿。
矿区区域上位于赣西北部地区,九岭山西段,属九岭成矿带西段,是江西重要的钨、锡、金成矿区之一,分布了香炉山、大湖塘钨矿床,土龙山、杨梅尖、岭下湾金矿床等,在赣西北乃至整个江西境内占有重要位置。九岭成矿带西段大湖塘-李扬斗成矿区是赣西北部地区岩浆活动最强、矿床(点)最多的地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
本区地层双桥山群无疑是最为主要的先决条件,它们中留下了丰富的地质事件信息。近东西向的脆韧性剪切带多期活动和后期北东向断裂的叠加,为区内金矿的定位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区内常见的蚀变矿化标志有岩石的褪色、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等,一般在地表黄铁矿化多成为褐铁矿化,石英往往污染为铁锈色。近矿围岩往往绿泥石化发育,硅化强烈,矿脉两侧,往往见有细粒黄铁矿和毒砂矿化。这些均为找矿的很好标志。
由于地表植被、浮土覆盖,矿化露头差,加之地下隐伏矿体的存在,常规地质手段往往难以查明地下矿床的存在与否和规模,因此,化探方法是目前找矿的最有效手段。
赋矿岩石为硅化构造岩,岩石主要由低温硅化石英、角砾状脉石英、碳酸盐、褐铁矿、黄铁矿、绢云母等组成,岩石形成及变化过程可能为:脉石英→压碎→低温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由浅部往深部矿化强度有变强的趋势。
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黄金洞矿区与本矿区同处扬子板块东南部九岭地区,黄金洞矿区地处湘东北,湘东北地质条件优越,是湖南重要的金、铜、钴等多金属成矿集中区。黄金洞矿区出露主要地层为冷家溪群第四岩组,受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区内褶皱、断裂和节理构造较为发育,断裂构造主要发育北东向断裂及北西西向断裂,区内含金矿体就赋存于北西西向断裂中,该组断裂是该矿区内金矿的容矿构造,区内尚未发现任何岩浆岩侵入体,区内围岩蚀变普遍,属裂隙式热液蚀变类型,蚀变无明显分带现象,金矿化与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关系密切,对金矿体的形成与富集起着重要作用。黄金洞矿区目前发现最长矿体为3.3km,控矿延伸1000m以上,控制最低标高-600m,往深还有变富变厚的趋势,目前已探明金资源量50t,潜在资源量大于100t,为特大型岩金矿床。
黄金洞矿区与本矿区同处一条成矿带上,地质条件类似,成矿模式均为变质流体成矿。黄金洞矿体倾角30°~50°,较平缓,位于韧脆性剪切带的中深部,成矿物质来源丰富,能形成品位富、厚度大位的矿体。本矿区矿体倾角70°~85°,较陡,位于韧脆性剪切带的顶部,成矿物质来源低于中深部,使得矿体形态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具分支复合特征,矿体往深部延伸倾角有变缓的趋势,矿区深部具有找矿前景。
东沅金矿位于扬子成矿域著名的江南地块金-锑-钨-铅-锌-锡成矿带;为江南隆起金矿成矿带中部的湘东北-赣西金矿成矿区。已知矿化信息众多,各类异常发育,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前景巨大。
(1)区内初步控制具一定规模的V1、V2和V3矿体,呈近东西向,形态较稳定,有一定规模,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2)1∶1万土壤化探圈定金异常的整体走向是近东西向,异常具三级浓度分带,浓集中心明显,连续性较好。异常的空间展布与一组近东西走向的断裂密切相关,异常的浓集中心即高值点分布在近东西向的断裂部位。
(3)应结合本区矿体对应的Au异常找矿成功案例对比研究,因如此认识已取得找矿的较好成果,如加强工作论证之或完善之,对该区找矿是有重大意义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