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张海荣 牛雅倩
“创业其实首先就是创新。我们要有一个真正创新的点。这个创新的点,并不是你随便想出来的一个小窍门或是比较有意思的想法,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当你有了创新点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你的能力或是企业的能力与创新相结合。——题记
晨曦初现,他奔波在治水的路上;星河披肩,他等待着治水的测试数据。他处事待人如春风化雨,以认真执着的科研态度治学为师,以勇挑重担的情怀为公治水,他便是被人们亲切称为“大自然的洗水工”——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刘二保教授。从一个烧杯到千万吨水,从三尺讲台到治水一线,多年来,勤勉自励,不仅于教学、科研方面卓有成绩,而且自觉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执着于绿色生态发展,奋力于科技创新,致力于水污染治理研究和实践,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之路。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有人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他所需要翻过的第一座高山是自己的父亲。“我现在还觉得我这个精神劲头没有赶上我的父亲”,从近耳顺之年回头望童年的自己,刘二保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伟岸的父亲的形象。对于父亲,他充满着孺慕之情,“别人打算盘只能一只手三只手指头打,他十只手指都可以,算盘打得可好了。”“学化学需要灵性,我感激父亲遗传给我的灵性以及他教给我处事的态度。”父亲做事灵性出挑,刻苦认真,做人谦虚谨慎,父亲身体力行,将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为儿子做人做事的品格,也成为了刘二保一生仰望的背影。
在刘二保小时候,家中物资匮乏,全年一家八口只有九斤面,吃饱穿暖为第一要务。尽管如此,家人始终鼓励他努力学习,年幼的他对于知识的渴求以及学习上出众的领悟能力更让家人对他寄予厚望,盼他以知识为翼,飞出大山,改变命运。正是这样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使他小小年纪便知道刻苦自励,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刘二保学习能力突出,成绩优异。“我相信这个世界没有努力做不成的事,水滴石穿,那时候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就是相信这个道理。”秉持着这样的学习信念,刘二保一路刻苦自励,严于律己,从来不曾松下劲头,掉下队伍。高中备考时期的他,将“头悬梁、锥刺股”作为自己的座右銘,据他回忆那个时期,他能在自己面前那方小小书桌前从早到晚坚持学习十二个小时。那时的他对于未来虽然不知道要去向何方,但他懵懂却并不迷茫,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改变生活的渴望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奋发图强,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苦心人,天不负。1978年,刘二保以优异的成绩被山西大学录取。从小临汾城都很少去的人,一下子走到了省会太原,头一次开阔了视野,那时的他以书桌前刻苦学习的身影,乐于助人的处事态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山西大学,他上课从来只坐第一排,眼里只有老师传授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吮吸着。那时的刘二保对化学有着饱满的学习热情,他说,自己捧着无机化学的书天天读,天天背,最后翻得破破烂烂就像故事书一样。读书破卷,其义自见,化学课本有薄变厚,他将困扰他的知识难点逐个击破,厚厚的课本在心中逐渐变薄化为胸中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奠定了无机化学牢固的知识基础。同时,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优秀,大家总来找他问问题,他也积极教其他同学做题,班上的他年龄虽然小,却被大家称为“辅导小老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故乡那片贫瘠的土地养育了他,伟岸的父亲影响了他,他不懈的坚持与努力成就了他。从小小的乡里娃到山西大学的学子,初登省会,虽紧张却不拘谨,以一以贯之的学习观念,从容大方的待人态度赢得大家的一众赞赏。
学为人师 得遇伯乐
“人是一杆秤,秤砣在别人手中。”刘二保这样解释他的这句话,一个人有多少份量,自己是秤不清的,但可以从别人的行为和态度看出来,故而说秤砣在别人手中。这秤砣是倾心教授的学生,也是慧眼识材的良师。
1982年,刘二保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从山西大学毕业,他又回到了临汾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开启了他在师大漫长的任教时光,那是点亮他人生的又一关键阶段,他是化材学院从无到有的见证人,是化材学院将近十年的院长。
从“老师好”到“好老师”,这是他来到师大需要跨出的第一步。刘二保谈起当时的教风,说到不止自己,每一位老师备课都极其认真,沉潜于心,专心教研,师大的学术氛围鼓励了他。初登三尺讲台,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好老师,却也深知前路不易,年轻的他愿意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了讲好一堂课,他会提前开始备课,查阅相关资料,将案头工作做得扎扎实实,一次次在心中模拟课堂。课堂上,他看着讲台上一双双憧憬知识的眼神,正如看见之前求学的自己,暗自勉励自己要将每一个知识点讲透彻。课堂下的他亦不曾放慢学习的步伐,拓宽知识面,主动请教名师,用心钻研分析化学,为传授好学生知识做好精心准备。后来,化学方程式怎么用时时在他心中,讲一堂课从头到尾,一气呵成,根本不需要看教材。
“刘老师讲课的特点是旁征博引,理论联系实际,总能把复杂的东西用浅显的例子说明白。我的分析化学基础得益于刘老师,如果没有他那么通透的解释,我对本门课程的理解没有现在的的深度和高度。”刘老师的第一届研究生,现任化材学院基础化学系主任,分析化学课程组组长薛冰纯教授如是说。
从学生转换角色成为老师,一夜夜的精心准备,对每双求知眼神的珍视,时刻不停的自我鞭策,才有那一堂堂精彩的课堂展示,成为学生们口中的好老师。正如他多次谈到的那句话,人是一杆秤,秤砣在别人手中。学生的秤砣给了他好老师的称号,而他的老师也在这个秤砣上标注着“好学生”。
1999年,刘二保偶然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武汉大学访学,师从著名分析化学家程介克,甫一交谈,思维火花的碰撞让当时年届七旬的老教授颇为惊叹。这背后,是刘二保孜孜不倦学习的积累,他在山西大学主攻无机化学,在复旦硕士求学期间主攻的是有机化学,在师大任教,又于分析化学方面进益颇大。刘二保以深厚的化学功底,访学期间留给了程介克教授极深的印象。“我的访问学者的评语当时是老师亲自写的,上面全是夸赞的话,说起来还真是不好意思。”刘二保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