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一季度GDP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13433亿元,按可比價格计算,同比增长6.4%,超预期的6.3%。如何正确理解我国一季度经济取得的成绩?今年以来,一系列相关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的效果如何?经济何时企稳?经济网、《经济》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一季度GDP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134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超预期的6.3%。如何正确理解我国一季度经济取得的成绩?今年以来,一系列相关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的效果如何?经济何时企稳?经济网、《经济》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
“过去中国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改革开放与融入全球分工,我国巨大的劳动力、勤劳的文化、产业体系较健全、环境容量较好等优势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发挥。”陈昌盛指出,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的冲击下,这些传统优势逐渐减弱,很多结构性问题开始暴露,比如产能过剩、环境问题等。
有限的增量解决不了长期积累的存量问题,陈昌盛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结构失衡、竞争优势削弱、环保压力增大等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集中表现为需求与供给需要重新匹配和平衡。大量的传统供给跟不上需求调整,导致了很多僵尸企业产能过剩;资源错配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金融问题堆积。“因此,2015年中央推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目的就是要解决供给反应跟不上需求变化造成的供求结构的错配问题。”
从2018年开始,全球经济周期出现了见底回调的态势。陈昌盛对记者表示,一般来说,这一轮经过漫长调整后的复苏周期,预计应该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伴随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美国经济减速,欧洲经济放缓,英国脱欧久拖不决等,国际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同时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不确定性的增加,种种因素使得我国面临的外部形势更加复杂。”
另外,客观上全球生产力持续的增长动力并没有出现。以中美为代表的贸易争端,使得全球信心下降。全球贸易中,投资者对长期投资失去信心,带动投资品贸易下降,可能拖累全球贸易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6%到6.5%的增速预期目标,比较客观地考虑了这些外部因素。
再看内部,近些年在投资方面,整体逐渐到了一个相对低市的阶段,同时消费也在放缓,受国际影响出口在下滑,国内的总需求有放缓的压力。陈昌盛称,以往我国经济在出口和投资下行过程中,消费相对稳定,而近期两年,经济下行过程中,消费下行压力也比较大。所以,短期经济仍会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但值得高兴的是,中央这一轮调控政策,总体可以说是“见势早、行动快、政策实”,陈昌盛表示,目前市场预期明显好转,一些高频数据和反映预期的指标都出现了积极变化,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回应。随着中美谈判的实质性进展落地,经济下行的压力会进一步减小,全年有望走出一个前缓后稳的态势。
目前来看,一些政策已经发挥了作用,市场信心在恢复,投资逐渐出现走稳的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很快就能企稳。陈昌盛表示,由于出口的问题取决于很多因素,还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初步估计在今年二季度以后,经济下行的压力会逐渐减小,经济运行将企稳,也有信心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