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赵国全,赵玉年
(1.青海省有色第二地质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00;2.青海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青海 西宁 810000)
该区出露地层相对简单,仅为早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Pt1b)、晚泥盆统牦牛山组上段(D3m2)及少量古近系路乐河组(El)、第四系洪冲积松散层()。
1.1.1 早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Pt1b)
该组地层分布于整个区,北西向带状分布,地层受多期次岩体侵入,与晚古生代牦牛山组多呈角度不整合接触。遂将其分为二长片麻岩段、眼球状二云二长片麻岩段、大理岩段、斜长角闪岩段等4 个岩性段。
①二长片麻岩段分布整个区,白云母二长片麻岩、黑云母二长片麻岩、二云二长片麻岩等为主要岩性。此岩性段被早侏罗世钾长花岗岩体及花岗斑岩体侵入。②眼球状二云二长片麻岩段分布于区内西北角,主要岩性为眼球状白云母二长片麻岩。该岩性段呈透镜状夹持在二云二长片麻岩段中,西北延伸出区外。③大理岩段分布于该区西-中部,主要岩性为大理岩。该岩性段多呈透镜状,夹持在二云二长片麻岩段、斜长角闪岩段中,局部与二云二长片麻岩呈整合接触。大理岩中零星分布有鳞片状石墨。④斜长角闪岩段分布于该中-南部,主要岩性为角闪岩、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该岩性段多呈透镜状夹持在二云二长片麻岩段中,局部与二云二长片麻岩呈整合接触。
1.1.2 晚泥盆统牦牛山组上段(D3m2)
该组地层仅出露于区外北东部角度不整合于早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之上,为一套基性—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主要岩性为灰绿色安山岩、凝灰质火山熔岩、火山角砾熔岩,局部夹灰黄色砂岩。地层整体产状:45°∠27°。区内见有零星分布的有安山岩、流纹岩、玄武岩等。
区内褶皱不发育,发育有北西向F1、F2韧性剪切带。①F1韧性剪切带主要分布在区北部,呈北西-南东向延伸,长约1.7km,宽约0.4km。其内发现由斜长石和石英所组成的矿物拉伸线理。带内主要物质组成为糜棱岩化黑(白)云母二长片麻岩等,岩石外貌特征与区域变质岩非常接近,面理构造、变形组构发育。剪切带切割最新地质体为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组二长片麻段,推断该类剪切带发生的时代可能为古元古代。该韧性剪切带为成矿提供热液运移的通道,其中已发现热液充填型铜矿化体(K1)。②F2韧性剪切带主要分布于该区西-中部,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剪切带长约2.5km,宽约0.4km,其内发现由斜长石和石英所组成的矿物拉伸线理。带内主要物质组成为糜棱岩化黑(白)云母二长片麻岩、碎裂大理岩等。带内岩石外貌特征与区域变质岩非常接近,面理构造、变形组构发育。剪切带切割最新地质体为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组二长片麻段、角山岩段,大理岩段等,推断该类剪切带发生的时代可能为古元古代。该韧性剪切带多被后期岩浆侵入及新生界沉积物覆盖。该韧性剪切带为成矿提供热液运移的通道,其中已发现热液充填型锌矿化体(K2)。
该区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发育,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为该区成矿提供热源。岩体种类以早侏罗世钾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体为主,出露集中于该区的中部及东部,岩性为花岗斑岩和中细粒钾长花岗岩。侵入岩(体)外接触带及侵入岩(体)内部发育有同期的正长花岗岩脉。主要脉体形状以不规则状和树杈状为主,大部分脉体宽度在1 米到十几米之间,较少部分则仅有几厘米,侵入深度为中-表带,属浅剥蚀程度。
区域变质岩发育且大面积出露,以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二云二长片麻岩夹角闪片岩和大理岩透镜体为主,基于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的原因,导致该岩组岩石变质变形强烈,在空间分布上已无法探寻早期形成规律。该组岩石均具有发育片麻理、片理的特征,属中深变质岩。
电物性标本的测定结果显示:锌多金属矿化岩石视极化率最高,平均值为2.75%。矿化岩石与围岩具备较显著的极化率差异、电阻率差异,为利用极化率、电阻率差异寻找矿(化)体提供了依据。
异常特征及解释评价:①JD10-2 剖面布置在发现的K2锌矿体上,圈定两个极化率高值段。J1高值段由方铅矿化含鳞片状石墨大理岩引起。J2高值段推测是褐铁矿化带的反映,矿化体深部较好。②JD22 剖面布置在AP8异常中心,0-12 号点之间极化率相对较高,9-12 号点之间地表见孔雀石化斜长角闪岩,推测该区间极化率高值为含铜矿化的斜长角闪岩引起。20-30 号点之间为AP8异常Zn 元素高含量区,整体表现为低阻低极化,经探槽揭露见花岗细晶岩细脉侵入白云二长片麻岩中。③JD36 剖面布置花岗斑岩体上,与此相邻的KMD-TC5 中花岗斑岩有锌铅矿化显示,推测局部相对高极化率高电阻率区由网状细小石英脉引起。
从元素背景特征来看,Cu 元素的富集说明区内环境偏基性。从元素组合特征来看,Zn、Ag、Pb 为主要成矿元素,Cu 的成因与Pb、Ag、Zn 不完全一致,与基性岩中元素局部富集有关。
(1)K5钨、铅矿化体产于早侏罗世钾长花岗岩与金水口岩群的侵入接触带内,水系沉积物异常元素为Sn、F。钨、铅矿化体产于铅高值域东部,矿化体西南方异常更好,找矿前景较大。该矿化体位于东昆仑北部(断隆/岩浆弧)Fe、Pb、Zn、Cu、Co、W、Sn、Au 石棉成矿亚带,与莫斯图东白钨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主要出露地层基本一致,均以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地层为主,该组地层主要由大理岩(岩)段、片麻岩(岩)段、斜长角闪岩(岩)段组成。其中大理岩段、斜长角闪岩段分布面积小,以片麻岩(岩)段为主。该成矿带内发育有较多的浅成—超浅成复式小斑岩体,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等。这些斑岩体常常出现在大型岩基的周围,具有规模小(出露面积小于5km2)、多期次、高侵位的特点,它们代表深部岩浆房通向浅部的最活跃的部分,通常富含Cu、Mo、Au、Ag 等多种组分。K5钨、铅矿化体位于钨的有利成矿带内,目前已发现36m 宽的钨矿化体,找矿前景较好。
(2)锌矿(化)体包括K2、K3、K4共3 个矿(化)体,分布有1:5 万水系沉积物Au 异常,通过工作圈定土壤综合异常19 处。该矿(化)体位于东昆仑北部(断隆/岩浆弧)Fe、Pb、Zn、Cu、Co、W、Sn、Au 石棉成矿亚带,区域上成矿元素以铁为主,部分矿床(点)共、伴生铅、锌(铋、钴、金)。与该成矿带内的卡尔却卡铜矿床相比,二者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及大面积出露的地层单元一致,但主要含矿地层和岩石组合不同。区内圈定出锌矿(化)体3 条,其中K3 锌矿体位于预查区中部,含矿地层为金水口群白沙河岩组,矿体产于大理岩与白云母二长片麻岩的接触带所形成的矽卡岩中,地表褐铁矿化较明显。锌矿化体出露长约30m,宽约1.9m,走向290°~310°,倾角40°~55°,Zn 品位最高为2%,Ag 品位最高为12.3g/t。3 个锌矿化体在空间位置上相离较近,K2与K3矿化体地质背景基本一致,成因上具有一定联系。此外3 个矿(化)体区内分布多个以锌为主的综合异常,JD10-2 线分布有两个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的高值段,该高值段从浅部到深部一致存在,推测深部前景较大。综合剖面中有多个磁异常高值段,推测为隐伏岩体引起。虽然区内锌矿(化)体成矿地质背景与卡尔却卡矿床不完全一致,但通过本次工作,认为该锌矿(化)体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综上所述,地层白沙河岩组中发育的大理岩是本区矽卡岩型锌矿(化)体的主要成矿围岩。岩浆活动是矽卡岩型及热液型矿床成矿的重要条件之一。
区内热液充填型铜矿(化)体、锌(化)体、矽卡岩型矿床绝大部分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构造控制,侵入接触面的形态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意义。最终圈定出K1铜矿化体、K2锌矿化体、K3锌矿体、K4锌矿化体、K5钨、铅矿化体,共计5 条。以上工作成果显示,该区具有以锌矿(化)体为主的良好成矿前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