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辽宁甸子银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

时间:2024-09-03

刘晓君

(辽宁省第六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大连 116200)

辽宁省甸子区银多金属矿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台的北端,燕山台褶带辽西位置与山海关台拱的交界区域,杨家杖子至八家子构造岩带,处于红螺山岩体和旧门岩体中间,葫芦岛杨家杖子多金属矿区以北。该区域露出的地层非常全面,主要是一系列变质深层次岩带。蓟县系发育是以燧石质白云岩以及燧石条带为基础的雾迷山组,青白口系则是发育有井儿峪组,为燧石角砾岩、砂页岩和石英岩等,其他有寒武系的角砾岩、灰岩;奥陶系的白云岩;石炭系地层也有少量的外露,主要为砂页岩和页岩;二叠系为碎屑岩;三叠系为页岩和红砾砂页岩;侏罗系和白垩系则为火山岩。

区域内部的褶皱构造是从笔架山斜向哑鹿沟的方向,前者在区域东部发育,呈现较为宽广,坡度较缓的椭圆形,轴向为东西向。后者在区域的西部发育,呈现北东方向,大致为三角形。两侧是以古生界底层、远古宇底层构成,内核为二叠系地层、石炭等。笔架山向着西部斜去,花岗岩侵入该地层产生破坏性作用,哑鹿沟也因为岩体断层破坏而呈现不完整的状态。区域内的断裂构造发育完全,分为两组,一组是北向东的断裂位置,沿着断裂入侵的有花岗岩、闪岩、细晶岩等,多数矿化蚀变沿着这一断裂带分布开来,可以起到引导矿发育和贮藏矿的作用。另外一组断裂构造是东西方向的断裂,区域的中部、南部和北部都有发育的痕迹,北向东方向断裂也受到这一作用的影响。

该区域内部的岩浆活动非常剧烈,在燕山期的北东位置,红螺山岩体以及旧门岩体,都呈现岩基产出情况,影响了成矿控制作用。笔架山的斜向和哑鹿沟的斜向的交界位置,产出了南北方向的呈现纺锤状的花岗岩岩体,哑鹿沟内部产出了北东方向的花岗岩,这两种岩性和成矿作用也非常密切。

1 矿床特征

1.1 矿体特征

在甸子区银多金属矿区的地表发现了多金属矿藏,其中铜多金属矿体两条,铁帽夕卡岩的形式暴露在外,铁帽呈现蜂窝状或者皮壳状的构造,发育模式为流失空。矽卡岩存在于雾迷山组地层之中,地表常见的找矿标志是浅黑褐色。

一号矿化体分布位置是在花岗岩的岩脉旁边,矿体走向是北向东,倾向南东,倾斜角度大概在30°,地表以铁帽形式产出矿藏,出露的长度在300m左右,宽度在3m左右。通过地表槽探模式可以探得该位置的锌品位在0.59%~4.20%,铜品位在0.32%~0.49%。二号矿化体分布在雾迷山组燧石条带和花岗斑岩外侧的底层中,地表是以矽卡岩形式露出,风化之后呈现黑色或者褐色,地表可见长度在400余米的孔雀石,宽度在3m左右,矿体的走向为北东方向倾向与北西方向,倾斜角度在66°~81°,铜品位约为0.58%~0.64%,锌品位约为0.58%~0.69%,银品位约为33.1×10-6~61.9×10-6。从矿区地表上观察到破碎的蚀变发育处在雾迷山组花岗岩接触位置,矿体产在雾迷山组以及雾迷山组和花岗岩交界的位置。地表以下的矿藏破碎蚀变位置是在井儿峪组之内发育,矿体产在雾迷山组之内、雾迷山组和井儿峪组之间、花岗岩内、雾迷山组和花岗岩接触位置之间。

1.2 矿石特征

该矿区的矿石中,金属矿物成分为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辉钼矿、方铅矿、铜矿(黄铜矿、蓝铜矿)、锌矿、孔雀石、银矿。矿石均为碎裂结构,呈现团状、块状、浸染状、角砾状等。从矿石之中矿物的存量与分布来分析,矿物生成的顺序为磁黄铁矿→铅矿,锌矿,铜矿,铁矿→银矿、黄铁矿→孔雀石,蓝铜矿。

1.3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的出现主要是矿物的硅化、盐化、绿泥化、石化、叶腊石化以及黄铁矿化。本矿床中矿化主要和硅化、岩化、绿泥化、黄铁矿化这几种关系最为密切,矿化蚀变发育出现在底层和岩体的交界位置[1]。

2 成矿模式

2.1 矿床成因

甸子区银矿区对矿床成因的研究之开展了一部分,并没有做过非常细致和系统的研究,对于该矿床的地质特点,成矿条件以及矿质来源等并未进行细致的研究。对于该矿床的成因主要从矿区位置的地质特征、矿体出现的位置、矿石的特征以及矿区围岩蚀变的特征来判定,甸子区银多金属矿床的成因为矽卡岩型以及演讲热液充填型。

2.2 成矿模式

对甸子区银多金属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各种破碎带、矿体产出部位、矿化蚀变状态的研究,可以建立起甸子区银矿床的成矿模式。原始岩浆中携带有大量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成为了未来矿藏的根本来源。岩浆在上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含有矿物质的高温液体,这些高温液体沿着地层的断裂构造不断向地表移动[2]。高温液体随着断裂结构上侵到地表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不断降低,这些热液会在断裂的岩层构造之间以及岩浆的接触带位置形成金属矿体,这就是辽宁甸子银多金属矿形成的过程。

3 找矿标志

3.1 地质找矿标志

雾迷山组的地层位置与地壳相比,亏损的为铜(矿区10.75×10-6,地 壳55×10-6)、锌( 矿 区48.0×10-6,地 壳86×10-6),富 集 的 是 铅(矿 区18.22×10-6,地 壳14.02×10-6),银(矿区0.289×10-6,地壳0.05×10-6)。铅富集量为一倍左右,银的富集量达到四倍以上。在青白口底层中各种金属元素都是亏损的,雾迷山组与青白口系地层之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别情况来看,雾迷山组地层能够为成矿贡献富集金属矿物,雾迷山组地层和青白口地层以碳酸岩类为主要组成部分,和岩体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也给成矿带来良好的条件,是成矿部位,也是贮矿部位,周围有丰富的容矿围岩。花岗岩岩体中的锌和铜成矿物质是比较丰富的,也是高温熔液的来源之一,这些都是成矿所需要的条件。甸子区北东方向的断裂构造是区域内部占比较大的控岩构造结构,也就是花岗岩的搬运通路,属于导矿通路,也是含矿高温熔液流经的通道,是容矿和矿质沉积的位置。通过对地质层剖面进行研究,雾迷山组的底层之间的裂隙,雾迷山组和井儿峪组的地层之间,都是容矿的理想位置[3]。由以上研究可知,青白口系的井儿峪组地层和雾迷山组地层以及花岗岩岩体,区域内北东方向的断裂构造,地层之间的裂隙等都成为岩浆熔液流动的渠道,成为矿床形成的必备条件,上方会出现各类找矿标志。

3.2 物理找矿标志

地球物理找矿法一般有放射性元素物理探测法以及普通元素物理探测法。普通元素物理探测法是在矿区正常的自然条件下产生的各类盐城岩石等,通过分析可知当地是否存在矿产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位置。甸子银多金属矿区采用的就是这种物理找矿方式。该区域中视极化率异常走向是呈现北东方向的,这个方向和区域内断裂构造的方向是一致的,异常的范围大概在3.2%~5.5%左右,异常发育的部位是在雾迷山组地层的东部,异常发育的中心则是处在花岗岩之中,异常情况在雾迷山组地层的东部方向呈现比较明显的梯度特征。此类异常发育情况是因为寒武纪内各个岩组的视极化率都在零,雾迷山组侧面的各种异常发育也是由于花岗岩接触才出现了蚀变,本身成矿物质先出异常状态,花岗岩的极化率明显高于异常情况的极化率,就更加明显[4]。地表的所有可见矿体的发育都处在梯度带的两侧,这一位置中,岩体与地层密切接触,多金属矿在这一位置成矿是最为有利的。

3.3 化学找矿标志

化学找矿的方法有土壤地球化学法、水系沉淀物化学法、放射性物质化学法、生物化学法、气晕化学法以及岩石地球化学法。在这些化学法当中,岩石地球化学法应用是最为广泛的,利用的是地质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甸子区银多金属矿区采用的方法就是岩石地球化学法。矿区内部的铜、铅、锌、钼、银等矿物的化学探测异常的整体走向和区域内的断裂结构走向一致,为北东方向,这个方向的视极化率和断裂构造的视极化率一致。各类矿物质的化学探测异常主要出现在井儿峪组地层、雾迷山组地层以及花岗岩,各个结构的接触带内部以及地表露出多金属矿体。寒武纪地层的各类异常也有矿物质发育的现象,但是规模都比较小,这说明各类矿物质的化学探测异常对于指示找矿工作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意义深刻[5]。特别是化学探测中银异常探测几乎可以将地表外露的所有矿化蚀变、矿体以及破碎矿体都探测出来。

4 结语

我国当前在地质找矿与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正在不断地进行物理探测和化学探测技术的革新发展应用,很多矿区采用新的资源勘探方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成就。本文中的辽宁省甸子区银多金属矿区的勘探就在不断深入,为当地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地质研究和矿藏的勘探贡献更多研究材料。未来要持续加强地质分析与找矿资源勘探的调整,针对各种特殊情况、突发情况进行解决,确保长远安排规划,取得良好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研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