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天水市麦积区冻水沟铅锌银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时间:2024-09-03

代 星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天水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4)

1 区域地质

工作区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北秦岭加里东构造带与中秦岭华力西褶皱带的接合部位,反“S”型构造的转折部位,区域性商丹断裂带从工作区通过。

(1)地层。区域出露地层有中下元古界秦岭群、下古生界丹凤群、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新近系及第四系。

中下元古界秦岭群分布于架岭山-刘家坪韧性剪带以东地区,为一套以夹含石墨白云质大理岩为特征的中深变质岩系。

下古生界丹凤群分布较广,总体呈北西向展布,为一套以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夹正常沉积的浅-中等程度变质的绿片岩系,主要分布于庞家沟-娘娘坝-李子园、分水岭-柴家庄一带,夹于娘娘坝-钱家坝、架岭山-刘家坪两条大断裂之间,并与北西侧上中泥盆统四房湾组、南东侧秦岭群呈断层接触,为区内的主要含矿地层。

泥盆系分布于娘娘坝-钱家坝韧性剪带以西、三皇咀-刘家沟一带,刘家坪以南也有小面积出露,总体呈北西向展布,按沉积类型、沉积相及形成时代不同,划分为北秦岭上泥盆统大草滩群和中秦岭中泥盆统舒家坝组二部分,为一套厚度较大的滨海-陆相粗碎屑沉积岩系。

(2)构造。舒家坝-娘娘坝区域性反“S”形深大断裂,在测区钱家坝-娘娘坝-梢子坡带近南北向分布,该断裂带北东为下古生界丹凤群,属北秦岭加里东断褶带;南西为中泥盆统舒家坝组,属中秦岭华力西断褶带。

张家庄-刘家坪西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在区内发育宽约250m~650m,带内糜棱岩、构造片岩、混合岩脉等极为发育,并普遍见有旋转碎斑、拉伸线理,流纹理、揉皱等现象。

(3)岩浆岩。从加里东晚期到印支晚期均有岩浆侵入,区带上大面积分布闪长岩-花岗岩为主的中酸性岩体。岩体从西向东有温泉岩体、花树坪岩体、柴家庄岩体、八卦山岩体、天子山岩体及磨扇沟岩体。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除第四系外,主要有下古生界丹凤群的大草坝岩组(PZ1d)、黑湾里岩组(PZ1h)和木其滩岩组(PZ1m),其次有少量泥盆系大草滩组(Ddc)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下古生界丹凤群。大面积分布与矿区中东部,地层总体走向为北北西向,倾向以北东东为主,其岩性为一套中—浅变质的海相火山岩及正常沉积碎屑岩,共分为3 组:

木其滩组第三岩性段(PZ1m3):该层分布于矿区中部背斜东翼,厚约140m,主要由变英安质凝灰岩、变安山质凝灰岩组成,夹有硅化白云岩及硅化大理岩透镜体,与黑湾里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黑湾里组第一岩性段(PZ1h1):分布于矿区中西部,出露厚度大于800m,主要由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组成,夹有绢云母片岩薄层及大理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本层为该区主要的含矿层位,局部见铅锌矿化,PbZn1-1、PbZn3 号矿体赋存于该层中。

黑湾里组第二岩性段(PZ1h2):分布于矿区中部,厚约140m,主要由变英安质凝灰岩、变安山质凝灰岩组成,夹有硅化白云岩及硅化大理岩透镜体,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大草坝组第一岩性段(PZ1d1):分布于矿区中部,厚141m~247m,岩性为条带状大理岩夹白云质大理岩透镜体,局部见铅锌矿化,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大草坝组第二岩性段(PZ1d2):分布于矿区东部,厚约127m~247m,岩性主要为变英安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变安山质凝灰岩以含较多的镜铁矿为其特征,镜铁矿呈浅灰黑色,反射色呈浅灰色略带蓝色,它形粒状、片状,一般呈小细脉状、小团块状,多沿裂隙分布,镜铁矿在岩石中的含量为3%~5%。

大草坝组第三岩性段(PZ1d3):分布于矿区东部,出露厚度大于1131m,主要由绢云母石英片岩组成,夹有变安山质晶屑凝灰岩薄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局部含石英脉型及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体,规模较小。

(2)泥盆系大草滩群。b组第二岩性段(Ddcb-2):分布于矿区西部,厚度大于500m,岩性主要有粉砂质板岩、砂岩、石英砂岩,总体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倾角42°~81°,逆冲于丹凤群地层之上,与木其滩组地层呈断层接触。

(3)第四系。测区内大面积分布,主要为黄土状亚砂土、亚粘土、现代河床冲洪积砂、砾石层等。

2.2 构造

(1)褶皱构造。测区褶皱构造发育程度较低,仅在地层中发育一些规模较小的层间褶皱。

(2)断裂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按其走向可分为三组:南北向断裂:代表断层有Fa4,长度大于5000m,宽0.3m~15m。产状:倾向80°~110°,倾角70°~80°,断层性质为逆断层,该组断层形成时间较早,为成矿前断裂。北北西向断裂:代表断层有Fa5、Fa6,长度大于500m,宽0.1m~10m。产状:倾向80°~90°,倾角50°~70°,断层性质为逆断层,为热液活动及矿液的迁移、富集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空间。是该区主要的含矿构造,矿体的空间展布严格受断裂的控制。东西向断裂:代表断层主要有Fb2、Fb3、Fb4,规模较大,走向90°~110°,多数向南倾,倾角55°~80°,断层性质为平推逆断层,平面断距10m~50m,北盘多向西移,该组断层形成时间晚,对地层及矿体的破坏性较大。

此外,测区内层间节理、裂隙及小褶曲发育,局部裂隙中可见铅锌矿脉、镜铁矿脉及黄铁矿脉,但规模较小。

2.3 岩浆岩

测区内出露的岩体主要为加里东期酒刺梁二长花岗岩,分布于测区东部,与地层以侵入接触为主,岩体与成矿关系不密切。另有后期侵入的火山岩脉零星分布,主要为煌斑岩脉、辉绿玢岩脉、闪长玢岩脉、安山玢岩脉。岩脉多沿小断裂、节理裂隙贯入,个别沿地层层理贯入,与地层产状一致。岩脉与矿化关系不大,多沿断裂错断矿体及地层。

2.4 围岩蚀变

本区围岩蚀变作用较强烈,蚀变种类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白云石化、绿帘石化、高岭土化、镜铁矿化。

从整个矿区看,条带状大理岩要比凝灰岩蚀变相对强烈,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

3 矿体地质

3.1 矿体特征

铅锌矿体分布于测区南部,南北长约1600m,宽约1000m 范围内。区内共有6 条铅锌矿体,主要含矿岩石为白云质大理岩。矿体的分布和产出均受断层破碎带所控制,矿体产状与断裂产状一致,矿体走向以北北西向为主,个别为北东向,矿体倾向多为北东东向,个别南东向。矿体均为脉状,地表控制长度50m~60m,矿体厚度1.15m~4.88m,矿化不连续,深部伴有平行盲矿体产出,主矿体具倾向延深大于走向延长、铅品位增高、锌品位降低的趋势。矿体产出受Fa5控制,呈脉状,产状:80°∠75°,含矿岩石为白云质大理岩。

3.2 矿石质量

(1)矿石矿物成分。矿石中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其次有少量黄铜矿、含银锑黝铜矿、砷黝铜矿、自然金、毒砂等。次生氧化矿物主要有褐铁矿、铅钒、孔雀石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长石、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

(2)矿石的结构构造。①矿石结构: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粒状结构、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溶蚀交代结构。②矿石构造:矿石构造主要有致密块状构造、条带网脉状构造、星点、浸染状构造、土状、蜂窝状构造。

3.3 矿石类型及氧化带特征

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石。

矿石自然类型分为氧化矿石、原生(硫化)矿石。

按矿石氧化程度分为硫化矿石,铅或锌矿石氧化率小于10%;混合矿石,铅或锌矿石氧化率10%~30%;氧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大于30%。氧化带主要分布在地表,标高因矿体不同而各有差异,根据锌元素的物相分析数据结合实地观察以及样品空间位置判断,确定该矿床氧化深度以地表为界0m~40m 之间;矿石物相分析结。

3.4 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围岩为一套中—浅变质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岩性主要为绢云母石英片岩或大理岩,近矿围岩中主要有用组 分 大 致 含 量 为:Pb0.05%~0.15%,Zn0.05%~0.25%、Ag0.1~1.5×10-6。

PbZn1-1、PbZn2 矿体赋存于大理岩与绢云母石英片岩接触部位,含矿岩石主要为白云质大理岩,顶板围岩为大理岩,底板围岩为绢云母石英片岩。

PbZn1-2 矿体赋存于绢云母石英片岩中,顶底板围岩为绢云母石英片岩。

PbZn3 矿体赋存于大理岩与绢云母石英片岩接触部位,含矿岩石主要为白云质大理岩,顶板围岩为绢云母石英片岩,底板围岩为大理岩。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类型

冻水沟铅锌矿受断裂构造控制,经含矿岩性、控矿因素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分析,初步认为矿床类型主要为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

4.2 成矿分析

含矿岩石主要为白云质大理岩,且以条带状大理岩与上下部绢云母石英片岩接触部位之白云质大理岩含矿最佳。

构造:矿体沿条带状大理岩上下盘断层分布,矿体不连续,构造控矿明显。

4.3 找矿标志

层位及岩性:本区成矿与硅化白云质大理岩关系密切,应注意大理岩层及其顶底板接触部位的成矿。

硅化:在成矿有利的岩性地段注意硅化与矿化的关系。

有利的成矿构造及蚀变:层间断层和裂隙成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