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兖矿集团:为转型发展凝聚“第一资源”

时间:2024-04-24

李希平 王威

不惜重金吸引创新团队、高端人才,集团形成“六大研发平台”,带动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创新实施辐射3个层级、涵盖16个专业的人才库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承担“863”“973”等国家重点计划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成功开发出厚煤层综放开采、水煤浆气化、粉煤加压气化、煤炭间接液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低压羰基醋酸合成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核心技术,实现由引进消化吸收向创新引领的根本性跨越。

这不仅是一场发展跨越的变革,也是一次人才版图的重组。

在兖矿,人才培养作为企业的创新战略,有着宽泛的外延,集团公司为“狮子型”干部搭舞台,为“专业型”优秀人才建平台,为“勤奋型”职工队伍筑擂台。多年来,从工人到博士,从技术工人到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都拥有成长成才的土壤和空间。

兖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说,兖矿集团40多年的探索实践,充分证明国有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根本动力在改革,根本源泉在创新,根本支撑在人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人才激活创新引擎,才能加速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和赶超跨越发展。

筑巢引凤,人才资源的“源头活水”

以进入世界500强为标志,兖矿集团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紧扣“新旧动能转换”这条主线排兵布阵,兖矿多个带动力强、颇具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蓄势崛起,加速迈向高端化。创新创业最需要的是人才,人才制高点决定发展制高点。

人才需求在增长,人才紧缺如何补?今年,集团围绕发展急缺的金融投资、资本运营、物流贸易等重要产业领域广纳贤才,面向国内外发出了高薪引进“英雄帖”。

这只是兖矿集团“招才引智”、聚贤纳才的一个缩影。集团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采取“企业聘、社会选、平台聚、定向招、专项引”等措施办法,加快聚集一大批“高精尖缺”创新创业人才。兖矿与国内外知名猎头公司签订专项人才引进合同,面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引进金融投资、物流贸易等中高级管理人才78人、专业人才管理团队100余人。集团通过开展国际人才属地化招聘,澳洲公司聘任高管团队9人、聘用澳籍员工5500人,加拿大公司招聘当地员工3人,委内瑞拉公司招聘当地员工12人。

近年来,随着集团公司经营规模和产业领域的扩大,人才资源开发不足、人才梯次不合理,高层次青年人才断层等问题凸显,逐步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改革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短板亟待补齐。

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置特聘专家岗位、建设人才小高地……为破解高端人才匮乏的困局,兖矿制定实施《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更具个性化、富有突破性、对人才有吸引力、有竞争力、有含金量的政策举措。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依托多种平台柔性引才用才。面向社会招聘化工期权贸易团队23人,引进高端制造技术管理团队37人。

迄今为止,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0家。兖矿集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330人,高技能人才12295人。拥有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引进培养博士后“两站”在站博士284名……走出一条符合兖矿实际、富有兖矿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

搭建平台,激活人才创新一池春水

人才吸引来了,如何留得住、有发展、增后劲?

“兖矿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人才规划,围绕不同层次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差异,在引才目标上精准定位,把有限的编制资源投放在最紧缺、最急需、最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上。” 兖矿集团总经理助理、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周鸿说。

兖矿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形成以“外部引进、内部培养、择优推荐、横向交流”为主的人才工作格局,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推出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核心的柔性引才模式,探索出一条国企破解“引才难、留才难”问题的有效办法,实现“引进一位专家、带培一批人才、落实一批项目、推动一个产业”的放大效应。

围绕开放合作、产业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通过引进“千人计划”专家,国内知名院士,社会化管理团队等高端人才,兖矿集团形成煤间接液化研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锅炉超低排放、煤炭高效开采、北斗产品研发设计、高端装备制造“六大研发平台”。兖矿充分发挥战略合作创新“助推器”作用,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央企业、省管企业、高等院校合资合作,与美国AP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具备复兴号动车组整车型材生产供应能力,军工定型产品具备供应条件,成为省轨道交通联盟理事单位。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工业级清洁煤技术实验室,推动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落地实施。

厚积薄发,创新人才培养新生态

人才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人才发展战略实施中,兖矿利用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为用人主体和人才全力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推出多项“接地气”的政策——

不惜重金吸引创新团队、高端人才和科研项目,每年投资近5000余万元,在薪酬分配、配套住房、办公、车辆、人身保险、健康医疗等方面给予优厚政策,提升高端人才吸引力;

每年组织评选一次科技进步奖,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对科研团队和有功人员进行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对评选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分别给予每月500—3000元特殊津贴,累计发放津贴补助5617万元。

制定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参与分配办法,推行股权期权激励措施,给予引进人才特殊激励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重奖50—200万元,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累计选派121人参加清华大学、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进行培训,每年组织多批次到澳洲实地培训。通过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访学研修,到中央企业、发达地区重点园区和强优企业挂职学习,持续给予科研和人才项目支持,进行定向跟踪的个性化培养。

坚持每月一期,举办“兖矿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围绕公司治理、大数据、资本运营和新旧动能转换等作专题辅导报告,选派优秀青年干部赴清華大学脱产培训,组织中层管理人员赴浙江大学、青岛大学开展高素质能力培训,从人才库选拔优秀人才赴四川师范大学集中培训。

兖矿以需求为导向用好人才,让广大人才植根企业、服务企业。兖矿实践证明,柔性引才育才不仅有利于面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借脑引智,为各个产业板块拓宽招才引智新渠道、新载体、新平台,集团还不断完善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参与分配办法,推行股权期权激励措施,给予引进人才特殊激励政策,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在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