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4-04-24

周宝华

【摘 要】随着当前经济发展国际化、市场化不断的深入,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目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考核不合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分析,提出了加强资产管理的相应办法,希望可以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运营效率。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监管机制;管理制度;考核体系

一、前言

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类财产、资源的总称。国有资产管理就是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过程。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保障。

二、目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

1.制度建设不完善

首先,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制度执行不严的问题,一是管理职责划分不清,具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人,致使资产处于监管不力的状态,造成管理主体不明确、权责不清、管理混乱。二是资产内部流转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对资产的盘点清查工作造成很多的困难,也容易形成资产闲置和损失。

其次,对资产管理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意识不强,管理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专业的管理能力和执行力;二是管理方式落后,造成部分资产利用率不高。

2.监督管理不到位

首先,国有企业所在地国资委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不合理之处,一方面国有资产在区域范围内布局不合理,有的国有企业持有重资产,因监管不力致使资产闲置,有点企业国有资产在区域范围内经济布局结构有待优化;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不明确,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的问题,对国有资产监督效率、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可能出现任何部门都可以管,但都无法管,无人负责的情况。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其次,国有企业内部监管措施不到位,存在重复购置和过度购置资产的情况,导致资产效能不足或过剩,造成资产浪费和闲置,甚至资产流失。

3.考核指标不合理

首先,在国有企业考核中,往往重视收益类指标的考核,如收入指标、净利润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等,而忽视资产管理类指标的考核,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收益率。企业没有针对资产管理职责和员工绩效来进行考核,也没有相关的问责制度,进而无法提升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资产管理的责任感,致使资产管理水平偏低。

其次,国有企业的薪酬水平一般由国资薪酬委员会确定,没有适宜的激励措施和奖惩制度,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三、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

1.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意识

(1)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前提条件。一是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人,一般选择由企业负责人作为资产管理总负责人,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作为资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二是明确资产管理的具体职责,将相关职责进行细分和量化,最终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三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全面覆盖资产采购、验收、使用、维护、转移、处置、清查等等环节,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行为。

(2)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意识。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意识,就是要提高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一是将资产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与管理人员绩效指标挂钩,促使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二是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国资委政策文件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学习,加强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和专业管理能力,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2.健全監管机制,内外协同推进

(1)国资委监管层面。首先,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应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一方面理清产权管理,执行政企分开。国资委作为投资者,享受股东权利,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题,进行市场化经营;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政府具体发展规划,重点做好辖区内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布局,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其次,以管资本为主,对国有企业资产实行监管。按照市场规律和企业制度要求,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安全性的监管。以科学的方式重点监管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改制,国有资产处置等容易引起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领域。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2)国有企业内部监管层面。第一,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晰各部门的职责,强化企业负责人责任追究和离任审计制度。一是对于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相关机构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对于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管理到位,比如财务部门要做好资产的核算管理,使用部门要做好对资产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二是做好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在职审查和离任审计。对于因负责人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资产流失、闲置、损失等情况要进行追责。 第二,加强运营管理,以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发展目标。资产是产生未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而运营是实现未来经济效益的具体手段,加强运营管理,有助于提高资产的保值增值。制定适宜的激励政策,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有突出业绩的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水平,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最终避免资产闲置和流失问题。第三,加强国有企业资产采购控制。遵循有效和成本原则,根据年度采购预算,合理安排采购。在采购过程中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由需求部门提出采购申请,部门领导审核,分管领导核准,财务审核,总经理批准的流程。大型资产采购和重大事项需按“三重一大”的规定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进行集体决策后再进行采购。第四,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管理软件对资产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实行精细化管理。在资产管理明确财务部门为资产价值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为资产管理部门,两部门对资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对符合报废条件的资产,及时上报领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清理。第五,加强内控管理。按照五部委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配套指引,设立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内控管理制度。企业内控部门负责对资产管理进行内控审计和评价,梳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风险点,合理制定管理措施,并做好风险点事前控制及预防工作,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3.建立考核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第一,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设置考核指标,主要考核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可执行性。一是要建立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国有企业资产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转移、处置和财务核算等基本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在资产管理中具体职责,就制度的设立、执行分开进行考核。二是要加强资产统计、盘点清查工作,形成统计报告,分实物和价值两方面进行考核,实物方面主要考核盘点准确性、存放位置登记是否符合,是否安排规定用途使用等,价值方面主要考核资产折旧情况,是否发生减值等。

第二,强调国有企业资产在取得、使用、处置过程中的管理。一是通过加强过程控制,监控资产取得、使用、处置的全过程,避免资产闲置和损失,可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二是对资产取得、使用、处置环节分别设定考核指标,在取得环节主要考核取得成本、频率等指标,在使用环节主要考核使用效率、维护成本等指标,在处置环节主要考核处置损失,实际使用时间与预计使用时间比等指标。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与薪酬激励进行挂钩。

第三,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一是通过预算管理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制定预算管理考核指标,对比分析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寻找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第四,科学设定资产管理绩效指标。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中,一般采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作为考核指标,个人认为目前该类指标的计算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国有企业除了市场化盈利责任之外,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社会职能,因此在国有企业持有的资产中,往往也存在着部分资产,仅为满足国有企业承担行政及社会职能而持有的。因此在计算资产保值增值率和资产周转率时要区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剔除非经营性资产后计算指標数据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参考资料:

[1]吴桐,岳春玲.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09:280-280.

[2]何玉娴.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 2018,10:215-217.

[3]韦鸿韬.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途径的思考[J].经贸实践, 2018,9:199-19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