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内蒙古阿巴嘎旗高勒吉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时间:2024-09-03

杨立强,李 伟,张海林

(内蒙古盛旺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 锡林浩特 026021)

矿区位于阿巴嘎旗西南约70km,行政区划隶属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在该区域进行了《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红旗大队等三幅1:5万区域矿产调查》发现了几处金(矿)化点,后人在前人工作之上发现了高勒吉金矿。

1 成矿地质环境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天山-内蒙-兴安地槽褶皱区、内蒙中部华力西晚期地槽褶皱带,受锡林浩特地块南缘和北缘两条北东向断裂控制。

区内断裂和褶皱构造发育,以北东向展布为主,构成区内主要导矿、容矿构造。并派生次生断裂控制了不同规模的金矿,另外区内侵入岩较发育主要为主要为晚志留-早泥盆世岩体岩石类主要为二长花岗岩(S3D1ηγ),片理化明显。二叠纪岩体岩石类型有二长花岗岩(P2ηγ)和云英闪长岩(P2γδο),呈岩株、岩枝、岩墙呈北东向产出。由于该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由大洋板块俯冲、大陆板块碰撞拼合、碰撞后伸展等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详查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蓟县系温都尔庙群哈尔哈达岩组(Jxhr),依据测区哈尔哈达组岩石组合特征,区域上其由下至上划分为第一岩性段(Jxhr1)、第二岩性段(Jxhr2)、第三岩性段(Jxhr3)三个岩性段,各岩性段以片理化平行接触。

第三岩性段(Jxhr3)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绢云石英片岩、黑云绢云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等各种类型的片岩为主夹石英岩、透镜状大理岩夹层,其顶部发育长英质浅粒岩、钠长变粒岩等岩石;第二岩性段(Jxhr2)岩性以黑色磁铁石英岩、灰白色石英岩等石英岩为主夹绢云石英片岩,该岩性段为工作区一重要的含铁层位,温都尔庙式铁矿即产于该层位;第一岩性段(Jxhe1)岩性以二云母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等片岩及石英岩组合为主。

下二叠统哲斯组(P1z)主要为一套砾岩、砂砾岩、杂砂岩等海相粗-细碎屑岩建造,局部夹火山岩夹层,碎屑岩总体可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以砂岩为主,下部以砂砾岩、砾岩为主。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为一套暗褐色安山岩、凝灰质安山岩、晶屑凝灰岩、英安质安山岩等陆相中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系。上新统宝达乌拉组(N2b)一套褐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粉砂岩、砂砾岩夹钙质灰岩夹层或结核,角度不整合于测区所有前上新统地层之上,被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和第四系全新统(Q4)。

2.2 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较简单,断裂较发育。本区地层呈单斜产出,由于受不同时期断裂构造影响,其早古生代地层倾向北西向,古生代及其以后各时代地层倾向呈南东。地层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有4条,编号为F1、F2、F3、F4。断裂构造均呈北东向延伸,断裂性质不清。为中生代末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以脆性断层为主,切穿测区前上新统地层,地表走向多为北西向,但由于详查区第四系残坡积覆盖较大,致使断层地表产状(倾角)、断层带宽度不清,但从断层两侧地层错动分析:一般为右行走滑断裂,在局部露头较好地段观察为脆性断层。其地表出露长度5km~14km不等,从断层两侧地质体错断方位判断其多以右行平移断层为主,从断层两侧地质体移动判断其短距一般几十米-近百米不等。该期断层最大的特点是沿断裂地表多表现为北西向线状沟谷负地形,长条状、串珠装湖泊多沿断裂呈北西向线状展布。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为晚志留-早泥盆世岩体岩石类主要为二长花岗岩(S3D1ηγ),片理化明显。二叠纪岩体岩石类型有二长花岗岩(P2ηγ)和云英闪长岩(P2γδο),岩体呈小形状产出,在区域上受北东向构造带控制,但在本区由于大面积第四系覆盖而不明显。侏罗纪肉红色花岗岩呈小岩株状产出,出露于区内南部,主要岩石类型有二长花岗岩(Jηγ)和钾长花岗岩(Jξγ)。

2.4 地球化学特征

1:5千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图1 矿区地球化学异常区变化图

异常区主要由Au、As、Sb、Mn、Co、W元素组成。这些单元素异常中强度高、规模大、二级或三级浓度分带比较清晰,主要异常呈北西向不规则带状主要分布于扎布音熬包西南金矿化带、扎布音熬包南金矿化带、额勃楚沟金矿化蚀变带内,且彼此套合程度高,显示异常主要受含金矿化蚀变带控制。

3 矿体地质

3.1 矿体特征

矿区地表拣块发现了多处金矿(化)点,多以石英脉型为主,金品位0.2g/t~7.88g/t,且矿(化)带较宽0.5m~6m延伸20m~100m。两侧多被第四系覆盖。金矿(化)体主要赋存在中元古界蓟县系温都尔庙群哈尔哈达岩组第一岩性段地层的层间破碎带中。经钻孔验证浅部金品位较低,多以矿化为主。在钻孔400m左右发现不同类型的金矿体。以蚀变岩为主,真厚度0.8m~6.76m左右,金品位1g/t~18.24g/t。产状北东走向,倾角近乎直立。围岩主要为片理化英云闪长岩。其次为绢云石英片岩。此发现预示着深部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3.2 矿石特征

矿石结构构造较单一,主要由碎裂、糜棱结构,块状构造。

3.3 围岩蚀变

容矿围岩主要为绢云石英片岩,片理化英云闪长岩。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强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硅化弱。区内金矿多与碳酸盐化关系密切,碳酸盐化越强金品位越高。硅化强处反而金品位低,此类型金矿与硅化关系较弱。

4 控矿因素分析

矿体主要受断裂、岩浆岩控制,与围岩岩性关系较弱。

4.1 地层对金矿的控制

区内主要出露第一岩性段(Jxhe1)岩性以二云母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等片岩及石英岩组合为主。通过钻孔验证金矿体赋存围岩有绢云石英片岩,也有英云闪长岩,所以金矿体可以穿过地层和岩体,受构造控矿因素较大,与围岩是什么地层关系不大。

4.2 构造控矿作用

区构造发育多组构造,其中北东向构造挤压断裂带是含金热液活动的通道,层间裂隙与派生次级裂隙是容矿场所。海西期成矿带发生强烈褶皱运动,印支期由北东向挤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为含金矿物的运移、富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

4.3 岩浆活动对矿床的影响

区内主要发育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片理化闪长岩,脉岩主要为二长斑岩、闪长玢岩。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在成矿期含有大量金元素的热液沿韧性剪切带运移、富集成矿提供了大量热源。一些脉岩在成矿后期也会对矿床产生一定的破坏。在一些钻孔中可以得到验证。

5 区内找矿标志

地表表现为褐红色硅质岩(石英脉型金矿),敲开见较强褐铁矿化,可见蜂窝状流失孔,围岩表现强烈挤压片理化,且产状陡值,褶曲发育。蚀变岩型金矿在钻孔中围岩也表现为强烈片理化、弱硅化、强烈碳酸盐化,多呈网脉状。围岩与金矿体为渐变关系。近矿围岩先变为浅红色,逐渐变为深-褐红色。金矿体表现为强碳酸盐化、红化、浸染状黄铁矿化。黄铁矿颗粒越小,晶型越差金品位越高。矿体与硅化关系不大,硅化强烈碳酸盐化弱金品位反而低。

6 结束语

通过对矿区资料分析总结,笔者认为本区金矿主要受构造控矿。区内构造、岩浆岩非常发育,应加大勘探力度,特别是深部找矿,同时兼顾其它矿种,力求更大突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