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甘肃省玛曲矿集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时间:2024-09-03

刘 斌,闫海卿,蒲万峰

(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玛曲矿集区大水金矿的研究已有40余年的历史,该矿集区已发现大型金矿床1处,中型金矿床1处,小型金矿床5处和许多金矿点。根据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勘查成果,以忠格扎拉-大水军牧场深大断裂为界,北东一侧普遍出现Au、Hg、Ag、Bi、Sb、Pb、Zn等正异常,南西一侧均表现为负异常[1]。本文针对这种特殊的控矿条件和地质特征,提出玛曲矿集区金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1 地质特征

研究区内多发育中-浅表层次的逆冲走滑压性断裂及紧闭褶皱,主干控矿构造为一北西西-东西向的压-压扭性大断裂,并且控制了金矿集区的总体构造格架,为含矿热液的运移起到了导矿作用,为导矿构造。而与导矿构造联通的是一组东西向、北东向的次级断裂,它们起到了配矿作用,而平行主干导矿断裂的次一级构造交汇处,恰恰成为矿体富集部位;换言之,容矿构造主要为断裂的交汇部位。

区域地层以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为主,其次为侏罗系和白垩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为一套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区域内金矿床的分布对地层并无选择性[2]。

研究区内岩浆活动不发育。成岩与成矿具同源性,主成矿期滞后于岩体的成岩时代。说明金的成矿属于岩浆演化最后阶段的产物,成矿时代属于燕山中晚期[3]。

2 矿床成因

(1)成矿流体来源。该矿区方解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早期细粒方解石。②中期为细粒方解石。③晚期粗粒-巨晶方解石。由于便于研究,将中期方解石与晚期方解石并入同一期。根据方解石中氢、氧同位素研究特征来看(魏菊英,1988),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自于岩浆热液,晚期还有大气降水的混入。

(2)成矿构造的形成。根据前人的研究,该区经历了加里东运动、印支晚期和燕山期构造运动及岩浆作用的影响,形成了深大断裂构造和导矿构造,为含矿热液自深部向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可以认为燕山期为主要的成矿期。

(3)成矿动力以及成矿年龄。岩浆热力可能为含矿热液运移提供动力。地下水在地层中的循环萃取成矿物质形成热液,同时矿液自深部向上运移到地表附近富集成矿。根据前人的研究,该矿区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的Ar-Ar年龄大约为240Ma~220Ma。

3 成矿模式

该组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也是重要的控矿构造,区内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均沿该断裂带分布。在忠格扎拉南部一带,分支为两个断裂(F25、F27),两条断裂控制着龙家沟组(Jlj)。在贡北一带,地表呈6条(F25、F27、F71、F54、F43、F44)延伸较好和若干条小型平行的断裂组成的断裂组(图1),在深部很可能复合为—条断裂,后期被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断裂截切。该断裂组除F25向北东倾外,其他次级断裂均向南倾。另外在断裂F25北东侧三叠纪和二叠纪地层总体向南倾。

玛曲矿集区矿石与晚印支期岩体成因相关。综合研究表明,大水金矿成矿作用与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具有深源浅成特征。

图1 玛曲矿集区一带北西向断裂组示意图

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在造山后阶段岩石圈强烈伸展的构造环境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被大幅度加热,诱发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富Au等成矿元素的岩浆。岩浆沿忠格扎拉-大水军牧场区域性深大断裂上升到地壳浅部,并在演化晚期形成了大气降水混合改造的富Au成矿热液,沿深大断裂次级断裂、岩层层理、层间破碎带等大体向南倾向构造软弱面运移。由于外界条件的改变,含矿热液运移至北西向区域深大断裂分支断裂和后期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裂交汇部位形成的虚脱空间就位,形成蚀变岩型金矿矿体。

经过这一成矿过程,导致金矿床大多分布于深大断裂的北东一侧的基本格局。深大断裂在成矿过程中起到了导矿的作用,而次级断裂是负责将含矿热液配送到金矿有利就位空间,容矿构造是北西向区域深大断裂分支断裂和后期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裂交汇部位形成的虚脱空间。

因此找矿的重点应放在忠格扎拉-大水军牧场深大断裂的北东侧4km范围内,特别是晚印支期三个中酸性岩体附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