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宋 波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山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黄金储备基地,区内金矿资源丰富,仅胶东半岛累计探明金资源量超过900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胶东金矿集区根据区域控矿构造由西向东分为3个大型成矿带,即招远—掖县金成矿带、蓬莱—栖霞成矿带和牟平—乳山金成矿带。随着地质找矿勘查工作的突破,在乳山金矿带内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1]。基于此,本文以乳山金成矿带为研究对象,以典型矿床为例,分析该成矿带的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乳山金成矿带位于胶东地区,属于胶辽台隆胶北隆起区,西侧与鲁西地体相接,东部与胶东南地体相邻。区域地层以新太古界胶东群、古元古界荆山群和粉子山群、新元古界蓬莱群为主,与区域金矿化关系较密切;中新生界地层以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地层为主,在地势低缓区域分布较厚的第四系堆积物[2]。乳山金矿段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属于新华夏系断裂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北东向构造为主,北北西向和北东东向构造次之。含金破碎带具有多期次、多阶段演化的痕迹,破碎带发育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绢英岩化,总体上呈舒缓波状。区域中酸性岩浆岩发育,以中生代为主,是区内主要含金地质体的直接围岩,如昆箭山花岗岩岩体。
(1)矿床地质概况。乳山金矿带以金青顶金矿床研究程度较高,可以作为该金矿带的典型矿床。矿区地层较简单,以太古界荆山群变质岩和第四系堆积物为主。其中,第四系主要分布于矿区低洼区域,以冲洪积物、残坡积物为主,以粘土、砂质粘土为主。荆山群变质岩呈透镜状残留体展布于中生代酸性花岗岩体内,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为主,总体走向呈北东—南西向。矿区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其中控矿构造以北北东向展布的断裂为主,断裂破碎带总体倾向南东,倾角较陡,一般大于70°,在断裂拐弯处常可见分支次级断裂,多被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充填。成矿后断裂发育,以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倾角相对较小,一般60°左右,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金青顶金矿与中生界酸性二长花岗岩岩体具有成因联系,该岩体为矿区含金地质体的直接围岩,岩体边部与胶东群的接触带中普遍含有金矿化及蚀变现象[3]。此外,矿区发育较多的煌斑岩脉,根据煌斑岩与含金地质体的关系,认为煌斑岩可分为两期,一期为成矿期煌斑岩,另一期为成矿后煌斑岩,前者常与金矿化体平行产出,具有较强的围岩蚀变特征;后者多切穿矿体。
(2)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受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在矿区内已控制金矿体18条,主矿体以Ⅱ号矿体为主,其余以Ⅰ、Ⅴ、Ⅵ、Ⅶ号矿体为主,空间上分布于Ⅱ号主矿体两侧。Ⅱ号矿体为金青顶金矿的主矿体,呈脉状产出,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均呈反“S”型舒缓波状形成,矿体多分布于走向上拐弯处或者倾向上由缓变陡的部位,金矿化较连续、厚度变化较稳定,属于较稳定型金矿床,平均金品位可达20.10g/t,品位变化较大,属于不均匀型金矿床。Ⅰ号矿体在空间上位于Ⅱ号主矿体南侧,在空间上属于Ⅱ号主矿体的尖灭再现部分,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金品位相对较低,为5g/t[1]。Ⅴ号矿体位于Ⅱ号主矿体北侧,也为Ⅱ号主矿体的尖灭再现部分,控制金矿体长约260m,矿体平均厚度为1.1m,金平均品位为14.7g/t,矿体总体南东倾向,倾角较大,近于直立。Ⅵ号矿体位于Ⅱ号主矿体西侧,为一盲矿体,矿体厚度变化较大,金品位介于4.2g/t~7.5g/t之间。
Ⅶ号矿体位于Ⅱ号主矿体北侧,为一盲矿体,控制矿体长约100m,厚度变化较大,金品位变化较大。
矿石矿物以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为主,银金矿、金银矿、碲银矿、碲金银矿、方铅矿、闪锌矿次之,含有少量的碲金矿、斑铜矿、磁黄铁矿、辉铜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菱铁矿为主,长石、水云母次之,含有少量的绿帘石、绿泥石、高岭土、伊利石、方解石、铁白云石和铁方解石等。
对金青顶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认为矿床的金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太古界荆山群变质岩系以及中生界酸性花岗岩,矿床的形成与区域构造演化过程紧密相关,具有多期次成矿的特点,在成矿早期阶段,含矿热液中SiO2含量较高,含矿热液所处深度较深,热液的温度相对更高,此时析出了大量的石英矿物[3];随着含矿热液沿着构造破碎带向上运移及演化,萃取了太古界荆山群变质岩系中的金元素,使得含矿热液中的金元素组分含量逐渐增加,并带入Cu、Pb、Zn等有用组分,随着运移及同化、交代作用进行,含矿热液的温度逐渐降低,逐渐析出大量的含金黄铁矿;随着含矿热液的继续演化及运移,温度逐渐降低,在析出含金黄铁矿的同时,伴随着Cu、Pb、Zn、Te等元素矿物的析出,当上述元素析出至相应温度以下时,残液成分以碳酸盐为主,在构造破碎带密集的次级裂隙中充填,形成大量的方解石、石英细脉。
(1)地层标志。乳山金矿带的金矿床与太古代荆山群变质岩系具有密切的联系,区域性重熔花岗岩控制着该矿带金矿床的分布规律,是寻找金青顶金矿床相似成因矿床的区域性标志。中生界酸性花岗岩与太古界荆山群的接触部分是良好的找矿部位。
(2)构造标志。乳山金矿带中金矿床(点)受构造控制明显,北北东向断裂破碎带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尤其是产状变化处是金矿化体赋存的主要空间之一。
(3)岩浆岩标志。中生界酸性岩浆岩,尤其是重熔岩浆岩是重要的直接围岩之一,尤其是与太古界荆山群的接触带部位,是主要的找矿区域。
(4)围岩蚀变标志。金青顶金矿发育围岩蚀变,以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钾化组合为主,是主要的近矿围岩蚀变组合。
乳山金矿带是胶东地区重要含金富集区之一,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根据文章对乳山金矿带的区域地质特征及典型矿床的剖析,认为该区域太古界荆山群变质岩系及中生界酸性花岗岩发育,北北东向构造发育,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