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付立春,王 东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研究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6)
研究区位于贺根山-黑河构造结合带的北缘,北邻扎兰屯-多宝山岛弧之罕达气弧间盆地,属于大兴安岭岩浆弧盆系与小兴安岭岩浆弧接触部位。古生代经历了海侵海退,中生代以来经历霍龙门火山构造活动带叠加。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尤其是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为金及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热源和动力,区域已发现了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争光金矿等大、中型矿床多处,是多宝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构造环境优越、成矿作用强烈、成矿潜力巨大。
(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地层,局部地区发育古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古生界地层主要包括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奥陶系上统裸河组和爱辉组、志留系下统黄花沟组、志留系中统八十里河组、志留系上统卧都河组、志留系-泥盆系上统-中统泥鳅河组、石炭系-志留系上统-下统宝力高庙组;古元古界地层主要包括兴华渡口群;中生界地层主要包括侏罗系中统七林河组、白垩系下统龙江组;新生界地层主要包括古近系与新近系渐新-上新统孙吴组、第四系全新统低河漫滩。
(2)侵入岩。区域侵入岩较发育,以中深成花岗岩为主。分别为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二叠世、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进一步划分10个侵入岩填图单位:分别为早石炭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碱长花岗岩;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细粒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早白垩世闪长岩。
(3)构造。区域构造位于大兴安岭弧盆系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接触部位,总体走向北东,早二叠世由北西向南东推覆,中-晚元古代兴华渡口岩群黑云斜长变粒岩、斜长片麻岩、透闪透辉大理岩、斜长角闪岩等均不同程度发生韧性变形,其剪切方向与片理、片麻理平行,多为EW向。早-中石炭世科洛杂岩及侵入岩变形最强烈,形成糜棱岩和初糜棱岩,原岩结构大都被破坏,仅局部保留原岩结构;早-中侏罗世侵入岩受其构造影响岩石均具糜棱岩化。区内所见的主要断裂构造为北东向新开岭深断裂及众多北西向的次一级构造。主要的褶皱构造有罕达气-桦树排子向斜,该向斜构造为新开岭复背斜之北西翼上次一级向斜构造,沿罕达气-五道沟-桦树排子一带呈北东向展布。
(1)地层。研究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奥陶系上统裸河组、爱辉组、志留系下统黄花沟组、上志留-中泥盆统泥鳅河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第四系全新统等。
(2)侵入岩。研究区侵入岩较发育,岩石类型较复杂,中性、酸性、碱性岩均有出露,以中深成花岗岩为主。岩石类型为:早石炭世糜棱岩化花岗岩、片麻状岩化花岗岩、细粒花岗闪长岩、早二叠世粗中—中细粒正长花岗岩、粗中—中细粒碱长花岗岩;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以不规则岩体、岩基、岩珠、岩瘤状产出。
(3)构造。研究区内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断裂活动,比较发育。断裂活动分为北西向断层和北东向断层,其中北西向断层性质为压性或压扭性,断层形成时代为晚古生代末期至中生代早期;北东向断层性质为压性或压扭性,断层形成时代为晚古生代末期。
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异常进行槽探工程验证,共圈定6条金矿体,18条金矿化体。
这些矿体及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工作区的西南部,主要赋存于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中。
主要矿体特征:(3)号矿体:由TC34-1和ZK34-1两个工程单剖面控制,矿体地表控制长度60m,宽1m,隐伏部分控制长度20m,穿越厚度3m,走向北东东,倾向147°,倾角57°。平均品位为3.805g/t,Au最高品位为10.43g/t,主要赋存于中粒碱长花岗岩中。(1)H号矿化体:分布在27.5-28线,由TC28-1、TC27.5-1、ZK28-1三个工程控制,矿化体地表控制长度50m,平均宽13.5m,隐伏部分控制长度20m,穿越厚度3m,Au平均品位为0.437g/t,最高品位2.05g/t,矿化体走向北东东,倾向120°,倾角27°~34°。该矿化体赋存于主要产自强硅化的碱长花岗岩中,残破积层中多见石英脉砖石,岩石节理发育,岩石局部见有流蚀孔,多处见有石英脉穿插于花岗岩体中,石英脉宽度2cm~30cm不等。
矿石结构复杂,主要有他形粒状结构、自形至半自形不等粒状、交代残余结构和碎裂结构等。矿石的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主要岩性为碱长花岗岩。遭受了强蚀变,后期又叠加有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等蚀变作用,原岩结构基本无残留,较难恢复原始岩石,个别岩石可推断其为火山质岩石,进一步则为火山碎屑岩类。矿石的矿物成分: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另见少量锆石、磁黄铁矿、镍黄铁矿、褐铁矿、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萤石、方解石、石榴石等。
矿体的上下盘围岩大部分为碱长花岗岩,一小部分为矽卡岩,碱长花岗岩一般均具较强的硅化、黄铁矿化、钾化,并见有少量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等,矽卡岩具有较强的黄铁矿化,见有少量的碳酸岩化和绿帘石化。该矿床矿石大部分与围岩属同一岩性,不存在岩性边界线,之所以能区分开来是由A含量的多少即化学样品所界定的。矿体内部结构简单,部分矿体内部穿插低品位矿体,无夹石。
围岩蚀变主要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萤石化、磁黄铁矿化等,蚀变具有分带现象,矿体中心为硅化-钾化带,向外是硅化-黄铁矿化带。硅化-钾化带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已发现的矿体均产于其中。硅化-黄铁矿化带分布在硅化-钾化带的南侧,特征为石英网脉交代碎裂的碱长花岗岩,并伴随有浸染状黄铁矿化。
(1)地质标志:研究区强硅化的碱长花岗岩做为找矿的直接标志。
(2)构造标志:北西向断层是研究区重要的控矿、导矿构造、容矿构造可做为找矿标志。
(3)围岩蚀变标志:与矿化有关的蚀变,硅化、钾化、绢云母化、黄体矿化可以做为寻找矿体的直接标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