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某铜尾矿选矿试验研究

时间:2024-09-03

黄建芬,余江鸿

(西北矿冶研究院,甘肃 白银 730900)

某铜矿山在早期开发时,由于受到工艺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选矿生产技术指标较差,造成一部分铜矿石中铜及伴生金损失于尾矿中,目前该铜矿山堆存的尾矿资源量约300万吨,平均铜品位约0.45%,金品位0.16g/t,含铜金属量约13500吨,含金480公斤,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综合回收利用价值。因此,通过采取合理的工艺技术对该铜尾矿中的铜、金进行综合回收,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废弃多年的尾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避免有限铜资源的浪费。

1 原料性质

1.1 原料矿物组成

铜尾矿是铜矿石浮选后的弃渣,其组成成分复杂,长期堆存后其中一部分硫化矿物已经风化氧化,该原料从外观上看呈绿黄色,粒度较粗,细度为27%-200目。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辉铜矿、蓝辉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白铁矿、钛铁矿、自然金、银金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橄榄石、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高岭石等。

表1 多元素分析结果/%

1.2 原料化学分析

原料多元素分析及铜物相分析结果分别见表1、表2。

表2 铜物相分析结果/%

1.3 铜矿物嵌布特征

铜尾矿中黄铜矿为主要含铜矿物,粒度不均匀,粒度范围0.20mm~0.01mm,其中小于0.037mm的颗粒占37.69%。

黄铜矿大多与黄铁矿关系比较密切,有的沿着黄铁矿边界嵌布外,有的沿黄铁矿裂隙充填;少量黄铜矿以细脉状充填在脉石间,有的以细小颗粒被脉石包裹,有些单颗粒黄铜矿周围被蓝辉铜矿交代。

1.4 原料性质小结

(1)该铜尾矿钙、镁脉石含量较高,由于含钙、镁的脉石硬度较低,磨矿后容易泥化,浮选时易于上浮;此外,铁质矿物中的赤铁矿、褐铁矿也比较易浮,对提高铜精矿品位极为不利,在制定试验研究方案时必须考虑对钙、镁脉石及铁质矿物的抑制。

(2)铜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铜尾矿铜氧化率为28.89%,在制定试验研究方案时必须考虑对氧化铜矿物的回收,尽可能提高铜的回收率。

2 选矿试验

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针对该铜尾矿中部分铜矿物氧化,嵌布粒度不均,一部分铜矿物嵌布粒度较细,磨矿细度太粗,磨矿细度粗铜矿物难以充分单体解离,磨矿细度太细,易产生过磨,且该矿石中方解石、橄榄石、绿泥石含量较高,磨矿过程易泥化,其泥化后罩盖在铜矿物表面,会使得铜矿物可浮性变差,回收率降低。为制定出适合处理该铜尾矿的工艺流程,试验主要进行了一段磨矿、阶段磨矿流程和脱泥流程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流程选择试验结果/%

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浮选时间和浮选药剂总用量相同的条件下,一段磨矿流程和阶段磨矿流程方案铜粗精矿产率、铜品位及铜回收率相当,而采用脱泥流程,有6.39%的铜金属损失到脱泥产物中,导致铜粗精矿铜回收率较低,因此,选择一段磨矿流程比较好,流程较为简单,易于控制。

2.2 磨矿细度试验

合理的磨矿细度是获得优良技术指标的关键。采用两次粗选、两次扫选工艺流程以硫化钠为氧化铜矿物活化剂、水玻璃为分散剂,丁基黄药捕为收剂、捕收剂起泡剂Z-200进行磨矿细度试验,磨矿细度结果表明,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铜粗精矿产率升高,铜品位降低,铜回收率增加,当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5%时,浮选技术指标达到最优;继续增加磨矿细度,矿石泥化严重,铜粗精矿产率增加,但铜品位及回收率皆下降。因此,粗选磨矿细度选择85%-200目。

2.3 药剂制度的确定

2.3.1 矿浆pH调整剂

在浮选工艺中,石灰不仅可以作矿为浆pH调整剂,同时,也是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等硫铁矿物的良好抑制剂,而且石灰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降低选矿生产药剂成本十分有利,因此,采用石灰作矿浆pH调整剂对有价金属品位和经济价值较低的铜尾矿物料较为适宜。

2.3.2 氧化铜矿物活化剂

铜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铜尾矿中铜氧化率为28.89%,浮选时添加铜矿物活化剂,可使一部分氧化铜矿物得到回收,从而获得较高铜回收率。氧化铜矿物的活化剂一般有硫化钠、硫氢化钠、硫化氢、硫化钙及硫化氨等,其中硫化钠较为常用,经过对比试验,硫化钠活化效果较好,铜粗精矿铜回收率较不加活化剂方案提高2.31%。硫化钠价格便宜,来源广,使用方便,因此,使用硫化钠作氧化铜矿物活化剂较好。

2.3.3 矿泥分散剂及脉石抑制剂

由于该矿石中钙、镁脉石矿物含量较高,磨矿过程易泥化,浮选时也比较易浮,添加矿泥分散剂及脉石抑制剂有利于消除矿泥对铜矿物浮选的影响,优化浮选环境,进一步提高铜、金选矿技术指标。在不添加脉石抑制剂与分别添加水玻璃、六偏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TG组合药剂作抑制剂的对比试验中,TG组合药剂取得较好的试验结果,与不添加脉石抑制剂的试验方案相比,铜粗精矿铜品位提高0.39%,铜回收率基本持平。因此,添加TG作矿泥分散剂及脉石抑制剂是必要的。

2.3.4 铁质氧化矿物抑制剂

由于该铜尾矿中赤铁矿、褐铁矿等铁质矿物比较易浮,导致铜精矿品位较低,必须添加抑制剂加以抑制。对不添加抑制剂与分别添加栲胶、淀粉、组合抑制剂TY301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Y301能够有效抑制赤铁矿、褐铁矿等铁质矿物,大幅度提高铜精矿品位,与不添加抑制剂相比,铜精矿铜品位提高5.26%,铜回收率基本持平;与添加栲胶、淀粉相比,铜精矿铜品位分别提高2.13%、2.57%,铜回收率分别提高0.35%、0.41%,因此,使用TY301作抑制剂有利于提高铜精矿品位。

2.3.5 捕收剂

用丁基黄药、戊基黄药、异戊基黄药、Y89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戊基黄药和异戊基黄药对铜矿物捕收力较强,选择性较差,试验获得的铜粗精矿产率较大,铜品位较丁基黄药低0.20%~0.30%,铜回收率基本持平;采用Y89获得的铜粗精矿产率较小,铜品位较丁基黄药高0.19%,回收率较低1.21%。

总体而言,采用丁基黄药获得的选矿技术指标较好,因此,选择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

2.3.6 捕收起泡剂

分别用松醇油、Z-200、酯105、丁铵黑药+松醇油、Z-200+丁铵黑药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Z-200作捕收起泡剂,获得的铜精矿中金的选矿技术指标较好,其泡沫张力和泡沫层厚度适中,金品位较其它药剂提高0.19-0.48g/t,金回收率提高0.41%~2.63%,铜的选矿指标基本持平。因此,选择Z-200作为捕收起泡剂。

图1 闭路试验流程及条件

2.4 闭路试验

表4 闭路试验结果/%

根据确定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在条件优化试验和全开路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闭路试验,试验工艺流程及条件如图1,试验结果列于表4。

3 结语

(1)该铜尾矿钙、镁脉石含量较高,由于含钙、镁的脉石硬度较低,磨矿后容易泥化,浮选时易于上浮,此外,铁质矿物中赤铁矿、褐铁矿也比较易浮,对提高铜精矿品位极为不利。

(2)通过试验研究,最终确定采用一段磨矿、两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的工艺流程,药剂制度以石灰为pH调整剂和硫铁矿抑制剂、TG305组合药剂为含钙、镁脉石抑制剂,TY301为赤铁矿、褐铁矿抑制剂,丁基黄药捕收剂、Z-200为捕收起泡剂。闭路试验取得了良好技术指标:铜精矿产率1.78%,铜品位18.13%,铜回收率69.88%,铜精矿含金4.87g/t,金回收率52.17%。

(3)TY301作为赤铁矿、褐铁矿抑制剂,对提高铜精矿铜品位的效果显著。

(4)采用该技术方案获得的铜精矿铜、金品位较高,金属回收率达到了预期目标,较好地实现了对铜尾矿中铜、金的综合回收,而且工艺流程简单,浮选过程易于控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