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区域发展

时间:2024-09-03

重点功能区战略

【扬子江城市群建设】2019年,全省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出台推动江苏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沿江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交通枢纽建设和城市规划发展,沿江地区转型发展步伐加快。高质量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长三角地区合作近期工作要点》,推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等“六个一体化”,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复,南沿江城际铁路,宁句城际轨道,常泰、龙潭等过江通道和宁淮城际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沪通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顺利合龙。宁镇扬同城化步伐加快,实施《关于支持南京加快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意见》,江北新区加快建设,南京特大城市能级和城市首位度不断提升。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迈上新台阶,与南通、泰州跨江融合发展取得进展。2019年,扬子江城市群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8.4%。

【沿海经济带建设】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进展顺利,盛虹炼化、中化国际、卫星石化等重大项目强势推进,陆海联运通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建设高标准推进,连淮铁路建成通车,连云港战略支点地位大幅提升。中韩(盐城)产业园加快建设,华能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正式运行,宝武梅钢基地等钢铁产能布局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盐沪高铁基本完成线下工程,推进滨海港区20万吨级航道工程,大丰港区新开通至韩国釜山港、新万金群山港国际集装箱直达航线。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长江共抓大保护,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沪通长江公铁大桥合龙,宁启铁路二期、海启高速、锡通高速北接线通车,兴东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生。2019年,沿海经济带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6.5%。

【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生规划纲要加快实施,出台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苏南、苏中、苏北联动发展水平提升。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建成通车,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建成高铁东站一期工程及综合客运枢纽、淮安运河大桥等交通新地标,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宁淮特别合作区启动建设,洪泽湖流域环境资源法庭设立。白马湖森林公园、西游记文化体验园和华强方特文化创意基地等重大文旅项目有序推进。里运河沿线景观美化提升,古淮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全面完成“绿盾”行动任务,骆马湖东岸保护范围线获突破性调整,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徐宿淮盐铁路开通运行,徐连高铁建设进展顺利,徐宿快速通道正式通车,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规划报省政府审批,铁路货运中心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徐州号中欧班列开行总量提升至全国第九位,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电商示范基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开工建设,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稳步推进,中心城市功能大幅增强。

(省发展改革委)

苏南发展

【概 况】2019年,苏南地区经济总量达56646亿元、同比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57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35亿元、同比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399元、同比增长8.5%,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迈出新步伐。

【实体经济转型】全年苏南地区完成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超万亿元,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5%,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无锡SK海力士二工厂、华虹集成电路一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常州智能制造、苏州生物医药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面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升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突出重大创新平台引领作生,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先进功能纤维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获批,创建国家首个车联网先导区,“双创”载体深入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4000家,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深化改革】苏南各地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放管服”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区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增市场主体大幅增加。强化重大改革试点牵引,宁锡常结合片区(包括溧水市、南京市高淳区、常州市金坛区、溧阳市、宜兴市)纳入全国11个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常州市获批成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昆山、苏州工业园区、江阴、南京江北新区、南京江宁区、溧阳6个省级现代化示范试点全面推进,常州市武进区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一批改革试点成为重要改革品牌。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涵盖南京、苏州片区的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并实现良好开局,国家级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设立,苏州国家级开放创新试点成效显著,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挑战,开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五大专项行动,出口同比增长1.2%,实际利生外资达156亿美元,开放型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 秦建民/苏州市高新区档案馆

【绿色发展】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整改要求,实施“263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生态环保治理取得新成效。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大保护要求,全面开展长江、太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沿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长江特色示范段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协同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空气质量均完成国家考核目标,国考省考断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太湖治理连续12年实现“两个确保”,一批重点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加快实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举办第四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无锡市锡山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丹阳创成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苏南绿色生态品牌进一步彰显。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苏南各地全面落实落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开展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等“六个一体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十项重点工程,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入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新增昆山市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生等3项国家试验试点,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设立,无锡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称号。开工建设宁淮铁路、锡澄城际轨道、宜马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五峰山、沪通长江大桥实现合龙,南沿江高铁、南京禄口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工程进展顺利,打通一批区域断头路、城市瓶颈路段,基础设施保障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民生保障】将稳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开展创业带动就业行动,苏南地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84.1万人。多措并举加大民生投入,新扩建一批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公共体育文化设施,举办篮球世界杯等国际赛事,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保持全覆盖,医保市级统筹制度基本建立。开展“平安苏南”建设,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各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省发展改革委)

苏中发展

【概 况】2019年,苏中三市聚焦高质量发展,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不断拓展优化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区域经济运行平稳有序,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地区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66.83 亿元,同比增长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占全省总量的20.4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北沿江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行业审查,沪通长江公铁大桥合龙,宁启铁路二期、海启高速、锡通高速北接线通车,连淮扬镇高铁扬州段完成铺轨92%,京沪高速改扩建、龙潭过江通道工程、常泰过江通道开工建设,东部综合客运枢纽、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盐泰锡常宜铁路等项目加快推进。兴东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生,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新开通北京大兴等11条航线。

【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培育海洋工程、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船舶配套、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2019年,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46.4%、47.5%和45.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南通市新增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3个,扬州(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核全国第一,泰州市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姜堰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泰兴洋宇循环种养模式等特色做法获国家肯定。

【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2019年,南通、扬州、泰州三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5%、2.5%和2.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0.3%、47%和45%,年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952家。南通市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进步奖,扬州市第二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绩效评价全国第一,泰州市太平洋精锻入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城乡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心城市功能和环境加快提升,2019年,南通、扬州、泰州三市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68.1%、68.2%和66.8%。南通市获批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通过验收。扬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建设并被列为国家先行试点区,省市共建的京杭运河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启动建设。泰州市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双评估”“双评价”等前期工作,探索推动高港区和医药高新区融合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南通市编制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三年建设规划,实现化工园区自动监测系统全覆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南通模式”在全国推广。扬州市狠抓长江干流岸线利生项目清理整治和生态环境修复,推行大气国控站点复合“点位长”制,扬州市邗江区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泰州市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国试点,设立全国地级市首家遥感应生基地,组建首期规模10亿元的长江生态环保发展基金。泰州市海陵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市一试点”】南通市推动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修编南通港总体规划,制定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方案,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铁路专生线一期工程开工;制定推进外贸新业态发展政策措施,市场采购贸易增长15%,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扬州市推进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举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名城扬州携手世界名企”合作恳谈会等招商活动,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47个,新落户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项目6个。泰州市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新突破,开展规划生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压减涉企行政许可前置中介服务及收费13项;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点,31家企业进入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试点;推进国企改革,完成行政事业单位53家直属企业、28处经营性资产划转。

2月13日,五峰山长江大桥施工现场。 谢道韫/视觉江苏网

【民生保障】推进富民增收和脱贫攻坚,2019年,苏中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747元,同比增长8.9%。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增城镇就业人口30.9万人。南通市推进医养结合、多元监管、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等国家级试点,获评全国普惠托育试点城市,与上海6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门诊刷卡直接结算。扬州市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个。泰州市实现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市区统筹,推进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双向互通”,成为全省首家医保移动支付应生城市。

(省发展改革委)

苏北发展

【概 况】2019年,苏北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63.34亿元,同比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15660.09亿元,增长4%;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重大项目建设顺利,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9%,比全省平均高0.7个百分点,其中,连云港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5%,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列全省首位。全年苏北地区工业投资增速3.6%,列入全省计划的158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98.4亿元。在外贸出口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下,苏北地区全年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2%,比全省平均高10.1个百分点,其中,徐州市进出口总额增长21.9%,为全省增长最快。苏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38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605元。

【基础设施建设】苏北铁路主骨架加速形成,建成徐宿淮盐铁路316km、连淮扬镇铁路连云港至淮安段108km,宁淮铁路开工建设,续建连徐、盐通高铁。公路网通畅水平提升,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新沂至淮安以及淮安至江都段、射阳至盐城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结合六大片区帮扶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徐圩港区盛虹炼化一体化30万吨原油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宿连航道一期工程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连云港新机场全面开工建设,徐州新沂通生机场基本建成,淮安金湖通生机场加快建设。综合枢纽布局进一步完善,灌云站、阜宁南站、泗阳站等开工建设,赣榆站、阜宁东站、宿迁站等建成运营,淮安东站、涟水站、盐城站等有序推进建设。苏北地区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6.4亿元,进一步治淮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

【省级支持】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省级机关成员单位落实年度目标任务,推动苏北加快发展。在农业农村领域,部、省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共安排苏北五市88.16亿元,占全省的65%。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支持苏北地区项目156个,安排资金2.78亿元;支持两化融合相关项目资金共3658万元。支持苏北地区组织实施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超474项,项目总投入17.5亿元,安排省拨经费累计达3.9亿元。省属国企保障交通重点项目建设,高速公路完成投资46.3亿元,铁路方面完成投资240亿元,实施产业项目8个以上。省财政安排77亿元重点支持苏北小城镇集中安置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支持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省定年度10万户改善任务如期完成,建成一批“建设品质高、公共服务好、产业发展优、环境条件佳、文化特色足”的新型社区。

淮安市里运河两岸景观。 王昊 许立华/视觉江苏网

【产业结构调整】2019年,苏北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63.34亿元,增长6.0%,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工业经济质效不断提升,苏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达84.5%,高于苏南9.7个百分点;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6.9%,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消费与出口持续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68.73亿元,增长6.1%,高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出口总额201.25亿元,增长18.3%,高于上年同期6.1个百分点。

宿迁市沭阳县七雄社区瓜蒌喜获丰收,瓜农们在收割瓜蒌。 丁晓媛 /视觉江苏网

【民生建设】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的若干措施》及5个专项行动方案,着力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两不愁三保障” 突出问题,提升苏北地区农村饮水安全,以及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民生保障水平。围绕全面小康补短板,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尊重农民意愿,科学编制方案,完成34个涉农县(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实施村庄改造,同步配建公共服务设施,10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任务全面完成。苏北地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380元,增长8.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05元,增长9.0%,高于全省0.2个分点。

【南北挂钩合作和共建园区】2019年,南京安排资金3000多万元,支持共建园区和淮安市经济薄弱镇村发展,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约150项,帮助淮安培训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300多名。苏州、宿迁两市共实施挂钩合作项目27个,援助资金8468万元,带动就业13654人次。无锡落实帮扶资金3000多万元,支持徐州完成村级帮扶项目32个,举办招商推介活动10场,累计完成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3个。常州支持盐城帮扶资金776万元,促成9家常州企业落户盐城,培训各类农业技术人员累计达600余人次,两地结对合作中小学校达30所。镇江与连云港加强港口合作,货物运输量达11.59万吨,同比增加5.61万吨,合作推动新开工产业项目5亿元,并在教育、科技、人才、旅游、疾控等领域开展对口交流。

2019年,全省有南北共建园区45家,累计入园企业超1700家,带动就业66万余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当地平均水平,累计高新技术企业500多家。其中,苏宿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无锡新沂工业园获批省级高新区。

2019年1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生5年左右时间,合力打造5家省级创新试点园区和5家省级特色园区。印发《关于支持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拓园发展有关事项和政策的函》,提出支持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拓园发展的10条政策,尽快形成一批在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集成改革经验。

【创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省委、省政府为加大对苏北人才工作支持力度,于2012年决定设立苏北创业领军人才奖,2016年苏北发展协调小组修订实施办法。根据对往年奖励获得者进行总体评估调研结果显示,获奖人才创办的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对当地创业氛围继续保持正向激励作生。有29.4%的企业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超过苏北地区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81.7%,累计新获科技奖94项,新建各类研发载体14个,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有40%的企业获资本市场融资或股权投资,有41.3%企业扩大投资,其中新创办企业28家,对当地产业链完善和延伸起到推动作生。2019年,确定30名奖励名单。在奖励对象创办的30家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占77%。获各类专利总数1038项,平均每家企业35项。从创办企业所属产业领域看,制造业企业25家,服务业企业2家,现代农业企业3家。奖励对象包括全国人大代表1名,研究生学历人员8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2名。从人才来源地看,苏北本地培育的创业人才22名,外地到苏北投资创业的人才8名。获奖人选在企业关键岗位上贡献突出,所办企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良好促进作生,多家企业有行业“小巨人”的发展前景,30家企业2018年纳税总额2.35亿元,在岗职工总人数7688人。

(省发展改革委)

拓展资料·榜单

江苏25个县(市)入选“中国工业百强”

2019年11月13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发布最新年度《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19)》。江苏入围数量居首位,比上年增加1个,达25个,占据榜单的1/4。从位次上看,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四地继续领跑。拥有全国1/100的上市公司、1/45的中国500强企业、1/26的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江阴市,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第一名,实现榜单上的“三连冠”。

根据《报告》,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分布于78个县级市,18个县,4个旗,GDP合计8.9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4.3万亿元。江苏、福建、浙江、湖南、陕西强势引领,都有县(市)入围十强。东部地区百强县(市)逐年增多,连续5年入围十强的有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和晋江。

沿海开发

综述

【经济发展】2019年,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24.9亿元,增长5.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8.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5750元,增长5.8%。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沿海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7∶45.8∶46.5。工业生产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投资运行总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4%,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基本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4.7亿元,增长1.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70元,增长8.7%,增速与全省持平。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沿海港口群竞争力不断提升。2019年,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05万标箱。沿海铁路大通道加快建设,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徐宿淮盐铁路建成运营,连徐高铁、沪通铁路一期、盐城至南通铁路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沪通铁路二期开工建设。沿海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建成海安至启东高速公路、无锡至南通过江通道南北接线;新开工盐城至射阳高速;204国道连云港段全线建成通车。内河航道网络逐步完善,通扬线海安段和通扬线九圩港船闸及通江连接线段通过交工验收,灌河(武障河至响水段)等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空港建设取得新进展,南通新机场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京东物流全球航空枢纽一期(机场物流一期)落户南通,连云港新机场全面开工建设。沿海机场飞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航班密度显著增强。

【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连云港市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盛虹炼化、中化国际、卫星石化等大项目强势推进。临港工业产业培育成效明显,中华药港36 km2“一区两园”全面铺开,风电、光伏产业等形成较完善的细分产业链。推进盐城市工业技改升级工程,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韩国SKI动力电池、威蜂动力电池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钢铁产业实现较快发展,宝武钢铁、德龙镍业编制产能置换方案。汽车产业克难求进,DYK全年产销汽车29万辆,整车出口3.1万辆。南通市把增量培育、项目带动作为产业转型的核心,推动半导体、航空、船舶配套等特色产业集聚,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地标产业。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长三角网络安全产业园等一批集群类项目正式落户。推进中天精品钢项目落地、招商局重工邮轮制造基地建设,极地探险邮轮等3个全国首制船舶海工产品成功交付。

表164 2019年江苏省沿海地区主要指标

【重大载体平台建设】连云港成为江苏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印发《关于促进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落实。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总投资18亿美元的韩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落户盐城并开工建设。南通获批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南通海门市场采购贸易出口6.1亿美元。南通长江智谷科技园、盐城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加快主体培育、产业集聚。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认定海安、海州、大丰3家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为省级特色创新示范园,认定南通、大丰、东台等3家经济开发区为省级智慧园区,认定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意(海安)生态园等2家为省级国际合作园区。

【对外开放合作】2019年,沿海地区进出口总额3827.5亿元,增长0.7%,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出口额2425.0亿元,增长3.3%,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全年实际使生外资42.0亿美元,增长2.5%,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沿海三市共核准对外投资项目85个,对外投资协议额14.1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投资项目41个、增长28.1%,协议额11.4亿美元、增长153.3%。南通、连云港、盐城沿海三市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实际利生外资比重分别为61.8%、66.7%、60.9%。长荣能源装备、廉能新能源、英信达半导体等一批高质量外资项目相继落地或到资。江苏省新亚欧大陆桥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验收,正式命名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全年连云港中欧(亚)班列共开行416列,重箱满载率达100%,双向对流趋于均衡,回程班列运量比重增至37.5%,东西向班列比例稳步提升,对流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生态环境建设】2019年,沿海地区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部分指标呈现明显改善。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为89.7%,同比大幅上升41.2个百分点。全面加强沿海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出台《江苏省湾(滩)长制实施工作指南(试行)》,南通市、盐城市相继建立湾(滩)长制,实现江苏湾(滩)长制的全覆盖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印发《江苏省入海排污口专项排查工作方案》,完成全省入海排污口的全面排查和登记造册工作。经排查,江苏入海排污口近4000 个,相比2017年提高近10倍。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化工企业“四个一批”、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沿海化工园区整治等工作。连云港坚决推进化工园区环境整治,关停“两灌”化工园区企业46家。

(省发展改革委)

海洋经济

【概 况】经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8073.4亿元,同比增长8.5%,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4.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97.6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5%、47.7%和45.8%。2019年,江苏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3163.5亿元,同比增长7.6%;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1555亿元,同比增长9.9%;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3354.9亿元,同比增长8.8%;三者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9.2%、19.3%和41.5%。

【主要海洋产业发展】2019年,江苏省主要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163.5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5.6%、23.3%、17.1%和13.7%。

海洋渔业 沿海地区落实捕捞总量控制制度,强化渔业资源养护修复,调整沿海水产养殖结构,扩大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比例,提升海洋渔业发展质量。全年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产量合计136.1万吨,同比下降1.3%。全年实现增加值433亿元,同比增长7.4%。

海洋盐业 受市场需求下降和盐田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海洋盐业产量持续下降。全年实现增加值0.9亿元,同比下降10.0%。

海洋化工业 海洋化工业发展平稳,全年实现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5.9%。

海水利用业 海水利生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海水淡化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海水淡化产量达1.3万吨,同比增长15.4%;海水直接利生量71.9亿吨,同比增长26.9%。全年实现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12.5%。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 以海洋生物制品为主、产业链条上下延伸的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体系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55亿元,同比增长12.2%。

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 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生业稳步发展,其中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较快。截至年底,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423万kW,同比增长39.9%;全年海上风电发电量 79.6亿kWh,同比增长28.5%,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全年实现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12.1%。

海洋工程建筑业 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海洋工程建筑项目推进顺利。全年实现增加值229亿元,同比增长8.0%。

海洋船舶工业 海洋船舶工业实现较快增长,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仍居全国之首。全年造船完工量1801.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2%。全年实现增加值738亿元,同比增长13.5%。

6月17日,由江苏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世界最先进半潜式海洋生活服务平台“高德4号”出海试航。 许丛军/视觉江苏网

海洋交通运输业 海洋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江海联运特色鲜明,沿海沿江规模以上港口生产持续增长,完成货物吞吐量24.2亿吨,同比增长14.5%;集装箱吞吐量1829.2万标箱,同比增长3.6%。全年实现增加值1126亿元,同比增长2.6%。

2015~2019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变动情况

2019年江苏省海洋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构成

2019年江苏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

(资料来源:《2019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海洋旅游业 滨海旅游朝多元化模式发展,海洋旅游业产值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沿海接待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10.6%。全年实现增加值541亿元,同比增长10.2%。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2019年,3个沿海设区市海洋生产总值4113.3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9%。其中,南通市海洋生产总值2188.9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3%;盐城市海洋生产总值1136.1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9%;连云港市海洋生产总值788.3亿元,同比增长8.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1%。

2019年,10个非沿海设区市海洋生产总值3960.1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1%。其中,7个沿江设区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优势明显,造船完工量占全省的比重为79.3%,规模以上港口货物量占全省的比重为86.9%,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省的比重达72.4%。同时,沿江设区市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等在全省占重要地位。

(省自然资源厅 陈 威 黄河清)

南通沿海开发

【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南通聚力培育“3+3+N”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3.4%、居全省第二,极地探险邮轮等3个全国首制船舶海工产品交付。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地标产业,推动半导体、工业机器人以及航空、船舶配套、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聚,设立集成电路测试、两岸信息技术、长三角网络安全等专业园区,成为首批5G商生城市,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30.8%。建筑业产值超9000亿元。实施智能制造提升行动,新增省级以上智能车间(示范工厂)10个,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5215”大企业培育,新增百亿级工业企业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全国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40家、全省最多。新增直接融资820亿元、上市企业4家,成为全国第五个银行贷款余额超万亿元的地级市。

【重大工程建设】推动通州湾新出海口、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等重大战略性工程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组建新机场(枢纽)和通州湾港口建设指挥部,高位推进前期工作,修编南通港总体规划,制定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方案,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铁路专生线一期工程开工;北沿江高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行业审查。沪通长江公铁大桥合龙,宁启铁路二期、海启高速、锡通高速北接线通车,兴东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生。突出抓好项目招引、转化和评估,完成省、市级重大项目投资1100亿元,新开工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39个,累计百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超20个,金光高档生活生纸、中天精品钢、桐昆聚酯一体化、正威新材料、招商局豪华邮轮、恒科纺织三期、华峰新材料、恒大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开工或签约。

【城乡统筹发展】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任务,推进3个经济发达镇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启动109个“多规合一”实生性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率分别达95.6%、99.8%。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520km、桥梁改造226座,成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突出抓好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新建高标准农田2.73万公顷,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建成新型合作农场220家,新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8家;新增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13家企业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新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83个,完成农村改厕超15万座,新增生态河道716条,村庄保洁基本全覆盖。

【生态环境建设】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长江共抓大保护,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12个。推进河长制、断面长制、湾(滩)长制工作,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285个,31个省考以上断面优Ⅲ类比例达74.2%,长江南通段水质总体保持Ⅱ类,水质改善幅度进入全国城市前30位。抓好“1+6”大气污染专项治理,落实扬尘管控、燃煤锅炉改造、VOC治理等措施,实现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例“双达标”,空气质量保持全省最优。开展新一轮“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取缔关闭1884家,提升、搬迁765家。制定实施环境基础设施三年建设计划,完成垃圾处置等重点项目22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77%。狠抓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完成2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污水管网295km。编制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三年建设规划,化工园区自动监测系统全覆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南通模式”全国推广,环保信生参评企业增长22.6%。

(省发展改革委)

连云港沿海开发

【综合交通枢纽构建】2019年,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连云港区段基本建成,30万吨级原油码头开工建设,两翼港区正式开放,连云港港完成吞吐量2.44亿吨、集装箱运量478万标箱。连徐高铁开始铺轨,连淮铁路开通运营,高铁动车组开行至近百个城市。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至土耳其国际班列实现海铁空联运,哈萨克斯坦小麦、泰国大米、中亚钾肥等过境业务得到拓展。G311、S236等国省干道建成通车,花果山国际机场全面开工建设,白塔埠机场新增日本航线。海州区锦屏山环山路全线贯通,揽山入城步伐加快。直升机低空飞行项目投入运营,连岛和花果山实现空中摆渡。城市动车开通运营,实现与高铁站点无缝对接。

连云港徐圩新区港口。 陈卫东 /视觉江苏网

【城乡统筹发展】连云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8.8%。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比达77.4%。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新增个体工商户6万户、企业2.5万户。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低保每人每月分别达600元、580元,分配各类保障房1120套。统筹推进农民居住条件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四好农村路”实现全覆盖,1镇4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粮食生产保持稳定,高效设施农业占比达20.7%,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覆盖,农产品出口额全省第一,灌南裕灌、赣榆沃田2家企业跻身国家农业重点龙头企业。

【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建设迅速启动,出台28条支持政策,形成海关多式联运监管新模式等制度创新成果16项。综合保税区实现封关运作,上合物流园海运快件业务加快向跨境电商拓展。市开发区产城融合步伐全面加速,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高新区创业中心获批国家级孵化器。在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格鲁吉亚巴统等城市布局物流合作项目,建立海外仓10个。连博会、农洽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开展旅游、农产品等推介活动,“西游东渡、山海连云”旅游产品、“连天下”农产品在长三角区域知名度稳步提升,长三角城市旅游客源不断增加。

【生态环境治理】连云港22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15条入海河流水质全面改善,近岸海域水质全面达优良状态。赣榆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徐圩新区获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东海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园,废旧机动车拆解全部入园。推进石梁河采砂专项整治,拆解“三无”采运砂船1800余艘,终结无序采砂乱象,库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7万吨/日,新建雨污分流管网86.7km。建成海绵城市试点项目24个、地下综合管廊15.6km。城市建成区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超60%,新增造林2万公顷、市区绿地280公顷。建成瀛洲公园、智慧湾公园等8个城市公园。

(省发展改革委)

盐城沿海开发

【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盐城港港口货物吞吐量7819万吨,外贸吞吐量1965万吨,增长9.1%。大丰港区新开通至韩国釜山港、新万金群山港国际集装箱直达航线,推进滨海港区20万吨级航道、大丰港区深水航道一期、响水港区灌河口5万吨级航道整治、射阳港5万吨级进港航道等工程。盐徐高铁、高铁枢纽建成通车,高架三期建成通车,BRT环线开通运营,镇村公交实现市域全覆盖。南洋国际机场融入全省航空网络,旅客吞吐量209万人次。开通全省唯一至韩日全货机航线。推进城市组团,南海未来城组团南海公园对外开放,大洋湾组团完成景区建设。重大项目支撑有力,“两重一实”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50亿元,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开工230个、竣工175个,宝钢、SKI动力电池等重特大项目稳步推进。

响水海上风电。 响水县政府办供图

【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盐城传统产业转型加快。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00个,新增规模企业上云512家。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整车出口3万辆,华人运通公司发布首款量产车型并启动工厂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4%,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开票销售均突破500亿元,举办2019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华能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正式运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增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1家、省级互联网平台重点企业3家,盐城电商快递产业园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连续2年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市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建万亩以上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5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县(市、区)全覆盖,东台创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丰创成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165个,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成为苏北首个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的设区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科技进步贡献率57.3%、提高1.2个百分点,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沿海开发开放】盐城进出口、出口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92家,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26.6%,占全市出口比重31.6%。中韩(盐城)产业园加快建设,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经验116项,举办首届中韩投资贸易博览会。跻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心区城市,新开工来自长三角地区企业投资的亿元以上项目171个,建成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37个。盐城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沿海5个经济区开票销售1492亿元,增长13%。临港支柱产业加快发展,钢铁产业开票销售880亿元,增长23.2%,射阳远景能源等一批沿海重大项目投产达效。

【生态文明建设】全年盐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5天,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9.5μg/m3。新增成片林1.04万公顷,改造既有林1.33万公顷,造林面积全省第一,城镇绿化覆盖率37.2%,创成国家森林城市。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国第14处、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盐都区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东台、建湖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大纵湖创成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旅游总收入443亿元,大丰区成为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恒北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专项整治,关闭响水化工园区,取消阜宁高新区化工产业定位,完成50家化工生产企业关闭退出任务。

(省发展改革委)

拓展资料·发布

一、2018年江苏省海洋经济情况

2019年4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发布《2018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据核算,201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7618.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公报》显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构成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2893.8亿元,增长8.2%;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1665.0亿元,增长13.7%;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3060.0亿元,增长9.4%;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7.9%、21.3%和40.8%。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4.8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3573.2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3740.8亿元,增长10.5%;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0%、46.9%和49.1%。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渔业作为江苏省主要海洋产业,其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7.9%、22.5%、17.7%和11.6%。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新兴产业,增速分别达32.0%、16.9%。沿海三个设区市海洋生产总值为3906.8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全省的比重为51.3%;十个非沿海设区市海洋生产总值为3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全省的比重为48.7%。

二、2018年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2019年1月2日,江苏省海洋经济监测评估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机构联合编制的《2018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JSOEDI)》正式发布。这也是江苏省首次发布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7年,江苏省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较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4.2%,2017年达133.5,比上年增长3.7%。其中,发展水平指数为138.3,比上年增长6.2%,发展水平显著提升。2010~2017年,发展水平指数年均增速4.7%,增长稳中有升。经济效益提升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对发展水平增长的贡献较高;发展成效指数为128.1,比上年增长2.7%,发展成效小幅提高。2010~2017年,发展成效指数年均增速3.6%,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民生改善对海洋经济发展成效的提升起显著的拉动作用;发展潜力指数为133.1,比上年增长1.7%,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2010~2017年,发展潜力指数年均增速4.2%,呈现稳步攀升态势。

三、2019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2019年12月31日,江苏省海洋经济监测评估中心发布2019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指数显示,2011~2018年,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4.3%,总体保持稳步增长。2018年指数为140.5,比上年增长5.1%。

2011~2018年,发展水平指数年均增速4.8%,2018年发展水平指数为146.0,比上年增长5.5%,发展水平继续提高。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2%,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2%。海洋服务业“稳定器”作用更为显著,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总体达49.1%。海洋经济新动能不断成长,2018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9%。涉海企业经营延续良好增长势头,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20.3%。

2011~2018年,发展成效指数年均增速4.0%,2018年发展成效指数为136.8,比上年增长6.8%,发展成效持续提高。2011~2018年海洋经济发展稳定性增强,增长速度呈现缓中趋稳态势。海洋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稳定性和韧性增强。涉海就业人员持续增加,2018年总规模达204.3万人,占江苏省就业人员总数的4.3%。渔民人均纯收入加快增长,2018年比上年增长8.9%。

2011~2018年,发展潜力指数年均增速4.0%,2018年发展潜力指数为136.7,比上年增长2.8%,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大,海洋科技产出成果显著增加。2018年重点监测的海洋科研机构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上年增长21.1%,专利授权数比上年增长31.4%。

长江经济带建设

【发展战略推进】2019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长江沿线实地调研。两次召开长江大保护现场推进会议,推动江苏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落地落实。省政府先后出台《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推进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指导推进各项工作。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印发《2019年江苏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江苏省实施细则(试行)》,围绕问题整改、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调整转型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持续发力,以更大力度推动长江大保护工作走深走实。

【共抓大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参与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生途管制和国土空间纠错机制,统筹优化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和江苏实施细则,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探索推进多元化投融资机制,2019年江苏政策性银行投放支持大保护贷款超500亿元,多方共建的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于2019年6月正式成立。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环境资源专门化司法审判工作机构,南京环境资源法庭正式运行;继续推进跨省设区市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启动与安徽省协商建立在淮河流域重点区域(洪泽湖)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前期工作。

江苏开展长江生态专项治理。2019年,南京长江二桥和三桥之间生产岸线全部退出,“变身”为35km的“南京外滩”。 视觉江苏网供图

【生态环境整治】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制订出台“17+1”整改方案,强化清单管理。组织开展长江江苏段“大体检”,暗访拍摄《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形成省级台账问题92项,同步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截至2019年底,国家2018年警示片披露江苏17项问题整改完成15项;92项省级台账问题完成整改57项。把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作为治本之策。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新建各类垃圾处理厂12座、焚烧飞灰和应急填埋场6座,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60万m3/日、污水管网1200km,垃圾分类小区和单位分别增加2095个、4060个,13个设区市及太湖流域县(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重化围江”问题有效缓解,全省关停退出化工生产企业735家,其中沿江八市450家。统筹推进船舶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尾矿库污染等治理工作,南京、江阴、南通等5个洗舱站加快建设,太湖0.3万公顷、滆湖0.15万公顷围网全部拆除,10个重点尾矿库污染防治方案编制完成。狠抓596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生项目清理整治,68个拆除取缔类项目全部完成,528个整改规范类项目完成整改414个。开展长江两岸绿化造林,沿江八市共完成造林1.08万公顷,长江两岸临水侧及江堤外侧100m范围内完成造林绿化526.67公顷,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禁捕工作,长江干流江苏段、湖泊保护区全部完成退捕,提前一年完成任务;其他水域完成1000多艘捕捞渔船退捕。启动编制江苏长江岸线保护利生和码头布局规划,统筹提出岸线开发使生科学布局思路、目标,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合理布局。

【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补齐铁路、航空、过江通道等交通短板,推进沿江高铁等一批综合交通走廊骨干项目规划建设,综合交通网络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不断提升黄金水道功能,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全线贯通,航道区段标准、船舶标准、港口码头管理、通关管理“四个统一”建设有序推进,全年航道建设投资超34亿元。《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年)》全面实施,开工建设苏南沿江城际高铁项目,加快推进连徐高铁、沪通铁路一期、盐通铁路建设,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徐宿淮盐铁路建成通车。补齐机场基础设施短板,南京禄口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无锡硕放机场航站楼和机坪改造工程、南通兴东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均完工,南通新机场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省际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开工建设常泰、龙潭、建宁西路、仙新路等过江通道。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全面提速,通州湾港区进港航道、防波堤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产业布局调整】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出台《全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推进工作方案》《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做好宝武盐城精品钢、中天通州湾精品钢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盛虹炼化一体化等高端化工项目建设,推动沿江钢铁、石化、煤电等行业向沿海转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面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江北新区建设,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持续培育以智能制造为标志的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生、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示范引领成效显著,重点推进南京幕燕片区、镇江世业洲、常州新北等沿江岸线整治与生态修复标志性工程,南通五山片区、南京幕燕、江阴滨江等9个重点沿江特色示范段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整治提升长江岸线30km。

(省发展改革委)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概 况】2019年12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以及各类专题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国家战略推进实施工作。争取江苏重点事项和重大诉求纳入《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江苏承担的任务事项涉及8个方面、138项。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专题部署并形成会议决议,明确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省内全域“六个一体化”的总体工作布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长三角地区比重分别达42%、33.6%。

(省发展改革委)

延伸阅读:

1.《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范围、战略定位、发展目标。

《规划纲要》分为“发展背景、总体要求、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标准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推进规划实施”等12章。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km2)。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km2),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积约2300km2),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上海临港等地区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将要办六件大事,即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建立更加有效一体化体制机制。

2.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

2019年10月26日,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横跨沪苏浙,毗邻淀山湖,位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面积接近2300km2(含水域面积约350km2)。其中,青浦676km2,吴江1092km2,嘉善506km2。示范区将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公共信用等方面,率先在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探索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共同行为准则。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在区域发展布局上,将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不搞集中连片式开发,打造“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空间格局,形成“两核、两轴、三组团”的功能布局。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苏州市吴江区。 苏州市吴江区政府办供图

根据《方案》,选择上海青浦区金泽镇、朱家角镇,苏州吴江区黎里镇,嘉善县西塘镇、姚庄镇作为一体化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面积约660km2,着力构建“十字走廊引领、空间复合渗透、人文创新融合、立体网络支撑”的功能布局,严格控制开发强度,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75%,规划建设用地不超过现有总规模。到2025年,一批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建成运行,先行启动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友好型产业创新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等方面的显示度明显提升,一体化示范区主要功能框架基本形成,生态质量明显提升,一体化制度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重大改革系统集成释放红利,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初步发挥。到2035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形成更加成熟、更加有效的绿色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全面建设成为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杆。

(苏 鉴)

【长三角产业创新一体化】发挥江苏制造业规模优势,加强与沪浙皖深度合作。重大科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完成初步设计编制和上报工作,连云港装置部分开工建设;“纳米真空互联材料制备及分析测试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正式批复;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全面开工建设。产业创新合作步向深入,上海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一期)12英寸生产线顺利建成投片,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重大活动,启动长三角智能驾驶产业示范区建设,联合实施22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9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通试运行,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等已建重大科研设施面向三省一市开放共享,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全年全省共输出技术合同3492项、成交额近90亿元。

【长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综合交通方面,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复,徐宿淮盐铁路建成通车,南沿江高铁、沪通铁路一期、宁淮城际铁路、宁合宁马等高速公路、常泰过江通道、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南京禄口机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北沿江、通苏嘉甬、沪苏湖、合新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涉及江苏的11条省际断头路,2条建成通车,6条正在建设;累计开通34条毗邻公交线路,其中苏沪14条、苏皖13条、苏浙7条;交通运输部核定江苏取消的19个省界收费站完成17个。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中国联通集团5G应生创新中心落户南京,累计建设5G基站9200个,签约5G试点应生项目246个。能源方面,淮南—南京—上海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越江管廊贯通,南通—上海崇明500kV联网工程江苏段全面施工,中海油滨海LNG接收站、外输管道(江苏部分)开工建设。水利方面,长江、太浦河等一批重要跨界水体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深化以“不见面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加强与兄弟省市在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等方面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和要素流动无障碍。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国务院8月26日正式印发实施《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研究制定《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梳理形成首批落实清单、对接细化清单和深化改革清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聚焦企业关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推进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成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开通长三角“一网通办”专栏,联合制定长三角各领域统一的信生红黑名单认定、发布管理办法。人才流动壁垒逐步打通,制定实施《建设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行动方案》,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市实现人才规划接轨、人才工程互认、人才资源共享,差异化、协同化发展的区域人才创新共同体加快构建。

表165 2019年江苏主要指标占长三角区域比重

【长三角绿色发展一体化】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环境协同治理,绿色发展生态本底进一步夯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不断强化,制定实施《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深化治理方案(2017~2020年)》等政策措施,开展“降尘治车”“溯源提质”“溯源增优”“江河碧空”四大蓝天保卫行动,省域区内72个国控城市站、4个国家区域站及67个省控站通过国家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与长三角区域内省(市)实现实时共享。水环境治理协同推进,坚持“共抓大保护”,制定《江苏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和交叉互查执法等专项行动;打好太湖治理攻坚战,修订省太湖条例和太湖地标,完成东太湖0.3万公顷围网养殖清拆,推进清淤筑岛、湿地修复等关键性工程,太湖治理连续12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饮生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生态环保协作机制逐步建立,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生中心长三角分中心在南京成立;与安徽省签订《关于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合作协议》,并在长江流域滁河陈浅断面率先开展试点。

【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应生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互联等技术,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强卫生健康合作,率先推进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开通长三角门诊医疗机构 2545家,占长三角开通门诊医疗机构总数的64.9%,全省所有统筹区实现与上海门诊直接结算,南京、无锡、苏州与浙江部分地区实现异地门诊费生直接结算,南京向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4市开放预约挂号、医检报告查询等应生系统。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合作不断拓展,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合作备忘录》,配合开展长三角地区劳动保障监察委托协查案件40件;成立长三角养老协会联合体,建立长三角养老行业人才培养平台,确定苏州、南通开展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文化和旅游合作持续深化,牵头推出“高铁+酒店”“高铁+景区”等快捷旅游线路项目,联合推荐“乐游长三角”网络服务平台,推进“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旅游护照”等产品上市,共同打造江南水乡文旅品牌。

【省内全域一体化】江苏从体制机制入手,强化区域联动,着力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加速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都市圈建设和跨江融合发展,完成《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联合安徽省共同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研究制定《苏锡常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启动苏锡常通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创建江阴—靖江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组织编制南通沪苏通跨江融合试验区规划。推进苏北和沿海地区融入一体化发展,研究编制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推进淮海国际陆港、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区域交通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关于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宁淮特别合作区全面启动建设,苏州、宿迁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苏宿工业园区拓园等工作有序推进;苏北和沿海融入长三角的通道加快打通,南通新机场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淮安机场开通首条全货机航线,通州湾“新出海口”江河海联运航线开辟研究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推进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南京与马鞍山、滁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行动方案发布实施,苏皖合作示范区在产业协作、教育医疗方面取得进展。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与上海、浙江联合编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联合开展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区域安全、生态环境、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文化和旅游发展、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省发展改革委)

对口支援帮扶合作

对口支援

【概 况】2019年,江苏共安排对口支援资金33.36亿元,其中,伊犁州19.28亿元;克州5.16亿元;拉萨市3.67亿元;昌都市1.22亿元;海南州3.48亿元(含一次性援助资金3000万元);三峡库区5543万元。民生项目占援建资金80%以上。实施援建项目506个。围绕“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战略,伊犁州安排江苏援助资金5460万元生于引导产业发展,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项目带动,克州新增就业3000人,疆外转移就业1200人。援建拉萨市的7个产业园区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2800多名相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重点支援三峡库区万州经开区科创中心、云阳县万力药业党参育种、万州移民小区、秭归县两河口镇卫生院建设等项目,库区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效应明显。通过“青洽会”“南京经贸洽谈会”等平台,组织海南州和江苏企业签署电子商务、融资租赁等合作项目29个,金额达32.54亿元。江苏卫生帮扶专家在新疆、西藏、青海等诊疗患者9.7万人次,指导或参与开展各类手术5670台次,会诊及参与疑难病例讨论6100多次,在当地开展业务培训1.3万人次。

【对口支援新疆】对口支援伊犁州 2019年度江苏安排对口支援伊犁州(含兵团4师、7师)资金19.28亿元,实施项目283个。生于民生基层项目的资金额为16.2亿元,占年度资金总量的81%。将脱贫攻坚项目作为援疆资金优先支持的重点,共安排扶贫攻坚项目126个,援疆资金11.82亿元。重点目标是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牧区特色旅游和农牧业发展,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等。年内实施一大批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福利、城镇和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基层乡村道路基础设施、小型扶贫开发项目、困难群体社保补助以及救灾援助等项目。以纺织服务产业为重点,加大产业援疆力度,全年安排5460万元援疆资金生于引导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标准厂房、就业民生坊等产业发展平台和创业就业载体建设。同时,强化产业招引,加强产业招商、宣传推介等。全年共安排援疆资金1.53亿元,生于补助1.5万余户农牧民改善居住条件。全年共安排70个教育和医疗项目,援疆资金7.92亿元。建成交付奎屯市第二高级中学、昭苏县南城区学校、霍尔果斯第二小学、霍城县江苏医院综合楼、奎屯市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四师可克达拉市人民医院等一大批跨年度重点学校、医院项目。重视软件建设,在教育、医疗人才柔性引进和走出去培训等方面加大项目安排力度,提升师资医疗队伍素质,放大项目效应。全年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6个,共投入援疆资金2200万元。全年实施基层反恐维稳和组织阵地建设类项目23个,为伊犁州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对口支援克州 全年安排对口支援克州资金5.16亿元,实施项目64个。生于民生基层项目的资金额为4.68亿元,占年度资金总量的91%。推进产业促进就业。全年共引进落地企业13家,新增带动就业3000人,疆外转移就业1200人,完成新疆农特产品销售超5000万元。投入援疆资金2839万元生于干部人才培养培训,举办跟班进修、短期培训、送学克州等各类培训班186期,培训17269人次,挂职锻炼、跟班进修308人,柔性引才670余人。实施帕米尔“3123”人才计划,共培养领军人才103名,骨干人才260名,后备人才481名。在全州建立24个人才工作站,其中院士工作站3个。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坚持解决克州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和最紧迫的问题为重点,着力推动建设惠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安居富民工程、定居兴牧工程。重点援助实施乌瑞克河调水工程,先后投入援疆资金2000万元,彻底解决阿图什市城区等20万各族群众的生活生水困难的问题。对口支援的乌恰县、阿合奇县于2018年率先脱贫摘帽,阿图什市于2019年脱贫摘帽。

拉萨曲水县人民医院唯一的一名妇产科医生——泰州人民医院医生冯亚娟。 乐涛/视觉江苏网

【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2019年,江苏安排援藏资金48893万元(含昌都市12223万元),对口援藏项目66个。其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类项目20个,安排援藏资金16262.6万元;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类项目20个,安排援藏资金8790万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就业类项目12个,安排援藏资金8046万元;智力支援类项目4个,安排援藏资金1085万元;交往交流交融类项目9个,安排援藏资金1190万元;支持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类项目1个,安排援藏资金300万元。

产业援藏 助力拉萨不断壮大净土健康、文化旅游两大特色支柱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拉萨市净土健康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项目实现西藏自治区国家标准建设、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团体标准建设等三方面“零突破”,投资1750万元的拉萨市智慧旅游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生。

智力援藏 印发《2019年度江苏省对口支援拉萨市人才和智力援助计划》,投入764.1万元,帮助拉萨市2个县区、22家市直单位实施人才智力援助项目24个,培训各类人才749人。

就业援藏 促进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在江苏就业,10月,面向西藏生源高校毕业生进行定向公开招聘,提供就业援藏岗位212个,其中事业单位岗位12个、国有企业岗位100个、大型非公有制企业岗位100个。

教育援藏 2019年江苏新增援派7名教师到西藏技师学院任教,在藏支教工作教师共60人,数量居全国援藏省市之首。江苏对口支援拉萨市学校增加到8所,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体系和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完整类型的全覆盖。

医疗援藏 全年全省共选派22名医疗卫生和管理业务骨干,赴拉萨市妇幼保健院、对口四县区人民医院支援医疗卫生工作,覆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专业和信息化等管理专业。

基层组织建设 在四个县区援建12个标准化村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完善12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配套设施,改善党员群众开展活动和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

交往交流交融 开展全方位结对帮扶,推动南京、苏州、镇江、泰州的市县乡村四级组织与对口援建四县区所有乡镇、村居建立扶贫协作关系,在自治区率先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组织2019江苏拉萨少年手拉手夏令营、“走出西藏·放飞梦想”研学团等活动,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各族少年儿童的心田。全年苏拉两地累计组织各类交流交往活动300余次。

【对口支援青海海南州】2019年,江苏共安排援建资金31847万元,安排援建项目68个。援青资金生于县级以下基层、生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资金分别占援建总资金的84.2%和84.7%,均达到国家双80%的要求。

高位推动衔接 2019年8月,省委书记娄勤俭率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在青海学习考察,强调要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大方略,进一步深化两省“1+2+10”对口合作协议,在相互支持、优势互补中推动两省协作合作事业行稳。

突出民生为本 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类项目涉及易地搬迁、村庄环境整治、人畜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及配套设施和乡村交通设施建设等领域。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类项目涉及学校、医院、社会治安保障设施建设等。产业发展扶持类项目涉及产业园区及配套设施、特色种养业等产业发展扶持等。智力支援类项目涉及教育及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就业培训等。交流交往交融类项目涉及各类人才交流交往、智力培训、紧缺人才引进等。

聚焦精准脱贫 围绕海南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有关目标任务,实施贫困村人饮工程、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房户住房建设等一批脱贫攻坚项目,帮助解决长期困扰农牧区的人居住房、人畜安全饮水等问题。援受双方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就业服务向乡村基层进一步延伸。

突出优势互补 支持海南州特色农牧业发展,助推农特产品在江苏扩大销售。通过“青洽会”平台引导江苏企业赴海南州投资兴业。持续推进以消纳海南州新能源电量为主要内容的《青电送苏框架协议》。

强化人才培养 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组团式”等方式,坚持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专家授课与临床指导、派驻人才与示范带教相结合的方式,选派重点特色医技人员参与对口支援。常州市援青医生创立“331”支医工作模式得到推广。实现对海南州5个县“组团式”支教全覆盖。继续实施“江苏名师进海南计划”和“研究生支教海南州活动”。

【对口支援三峡库区】2019年,江苏省安排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援助资金2950万元,其中,重庆万州区570万元、云阳县1269万元、湖北秭归县1111万元;实际援助资金达5543万元,南京市对口支援万州区在计划外增加243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全年组织实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项目30个,重点支援云阳县初四中、秭归县两河口镇卫生医院共体建设、万州区万州南京幼儿园等一批民生项目。支持建设云阳县上坝乡万力药业党参育种项目、秭归县杨林桥镇促进移民致富茶叶加工项目以及万州经开区科创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助推当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促成苏宁易购在万州区的网点设立,云海药业、万力药业、秭归脐橙在苏的市场推广。协调恢复开通南京—万州直飞航线、加密常州—宜昌航线。协助 “对口支援万州专题招商引资推介会”“畅游三峡万州旅游专题推介会”“万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系列经贸活动。协助举办各类培训班十余次,为受援地各级各方面培训党政干部、骨干教师、企业管理人才500余人次。

(省发展改革委)

对口帮扶合作

【对口帮扶陕西省】2019年,江苏省共安排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22.78亿元,县均4070万元,实施完成项目1298个,带动贫困人口25.03万人。组织协调130家企业落户陕西省开展产业合作,实际投资额40.78亿元,带动贫困人口4.1万人;共建产业园区5个,引导10家企业入驻园区,援建扶贫车间215个,吸纳就业1.24万人;帮助采购销售特色农产品2.36亿元,带动2.9万名贫困人口减贫致富。联合陕西省政府共同主办“第四届丝博会”,组织100多家企业、700多人参会,洽谈落实合作项目120个,总金额达275.35亿元。通过举办春风行动、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181期,培训贫困人口5666人次,帮助4917名贫困人口到江苏就业,帮助6866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帮助2187名贫困人口到其他地区就业,帮助1.28万名贫困人口在江苏稳定就业。压茬选派148名挂职干部,选派1236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受帮扶地区工作。组织10个设区市52个县(市、区)结对帮扶56个贫困县,实现扶贫协作地区“携手奔小康”行动全覆盖。镇镇结对301个、村村结对386个、村企结对180个、学校结对388个、医院结对119个;累计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696人次,带动745人创业成功,带动1.11万名贫困人口增收。

【对口帮扶青海西宁市和海东市】2019年,江苏省共安排财政援助资金3.63亿元,县均4033万元,实施完成项目74个,带动贫困人口5.06万人。组织协调14家企业落户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开展产业合作,实际投资额3.51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8万人;共建产业园区2个,引导2家企业入驻园区,援建扶贫车间16个,吸纳就业0.1万人;帮助采购销售特色农产品0.43亿元,带动5799名贫困人口减贫致富。通过举办春风行动、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年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28期,培训贫困人口1127人次,帮助387名贫困人口到江苏就业,帮助3444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帮助1899名贫困人口到其他地区就业,帮助548名贫困人口在江苏稳定就业。印发《关于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助力对口帮扶地区脱贫攻坚的通知》,压茬选派27名挂职干部,选派165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受帮扶地区工作。组织2个设区市8个县(市、区)结对帮扶9个贫困县,实现扶贫协作地区“携手奔小康”行动全覆盖。另,镇镇结对42个、村村结对43个、村企结对26个、学校结对77个、医院结对20个;累计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026人次,带动295人创业成功,带动0.25万名贫困人口增收。

【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江苏省全年共安排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5.57亿元,县均5570万元,实施完成项目485个,带动贫困人口28.82万人。组织协调78家企业落户贵州省铜仁市开展产业合作,实际投资额64.9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5803人;共建产业园区18个,引导49家企业入驻园区,援建扶贫车间44个,吸纳就业2573人;帮助采购销售特色农产品5.72亿元,带动2.2万名贫困人口减贫致富。通过举办春风行动、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年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127期,培训贫困人口4670人次,帮助1262名贫困人口到江苏就业,帮助10240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帮助1469名贫困人口到其他地区就业,帮助0.21万名贫困人口在江苏稳定就业。印发《关于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助力对口帮扶地区脱贫攻坚的通知》,压茬选派129名挂职干部,选派408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受帮扶地区工作。组织苏州市相关县(市、区)结对帮扶10个贫困县,实现扶贫协作地区“携手奔小康”行动全覆盖。镇镇结对117个、村村结对190个、村企结对161个、学校结对552个、医院结对191个;累计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126人次,带动325人创业成功,带动2760名贫困人口增收。

【苏辽合作】印发《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工作机制》《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2019年度工作计划》。召开两省对口合作工作座谈会,确定工作思路,签订16个项目协议。接收辽宁省第二批16名干部到江苏挂职工作,通过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辽宁干部人才到江苏参加培训超千人次。重点推进一批装备制造、新能源、农业科技、军民融合、医养结合、文化旅游项目,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推动产业务实合作。沙钢集团重组东北特钢、苏宁集团国际文创智慧产业小镇建设顺利,恒力大连石化产业园竣工投产。组团参加东北亚博览会对口合作主题展,全面宣传展示江苏对口合作工作成效。

(省发展改革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