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高端论坛”(Séminaire francophone)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心举办的区域国别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由中心主任丁一凡教授主持。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就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发表学术报告,是国内唯一以国际政治经济和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为主题、以法语为工作语言的学术论坛。以下为2017年10—11月的论坛简报。
10月11日下午,前法国资深外交官、著名国际问题和中国问题专家魏柳南(Lionel Vairon) 先生应邀做了题为“全球化是不是西方化?”(Mondialisation ou occidentalisation du monde ?)的主题讲座。
魏柳南先生围绕以下三个部分展开演讲:全球化经历的主要阶段、西方主导下的全球化以及对全球化新方向的思考。
魏柳南认为,全球化不是一个新的现象。自哥伦布踏上新大陆的那一刻,人类就开始了全球化。在接下来的几百年时间里,全球化随着西方的殖民活动、经济扩张和政治输出不断发展。全球化最初的几百年都是由西方文明主导。每一次全球化进程的加深,都是西方文明的扩张与渗透。
长期以来,我们将全球化、现代化和民主进程等同于西方化,这种观念主宰了近两个世纪。但是,自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与此同时,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强劲,社会不断进步,在国际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文明曾经主导着全球化进程,但今天,西方似乎已经不再是全球化的主角。西方模式下的全球化,曾经遭到了非西方国家的抵制,但是今天,反而更多地受到了来自西方世界内部的质疑。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魏柳南详述了西方“优越感”的历史根源。从宗教层面来讲,基督教本身就有“救世精神”,鼓励向非基督教徒带去福音;西方殖民者为了粉饰殖民活动,往往打着传播文明的旗号;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拿来证明“白种人优于其他人种”,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经济上西方社会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实行工业化,政治上也是西方最先建立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西方人的“优越感”。在他们的观念中,非西方国家通往民主和繁荣的唯一路径就是西方化。虽然这种优越感受到了现实的冲击,西方人依旧固守。
最后,魏先生谈了对全球化发展方向的思考。一方面,西方主导下的全球化并不是那么的美好。另一方面,全球化应该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停留在西方化的路径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造出新型的全球化适应时代的发展:1.现行的国际规则是历史上西方强加非西方国家的产物。新兴国家必将会在这方面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更多的参与规则的制定。2.西方的价值观不应该作为唯一的普世价值观来宣扬。应该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价值观,尊重多样性。3.不要迷信西方化,不要迷信某一种模式,应该允许不同模式的存在和发展。
全球化不是西方化,它过去曾是,那么至少现在需要改变了。全球化不应该是西方化,全球化的新出路应该从新兴国家发展的经验中汲取灵感,寻求西方化之外的可能性。然而,西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抛弃几百年的“优越感”,它也需要时间适应。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构建新的“全球化”的过程也将是漫长的。
11月14日下午,应法国驻华使馆和本中心邀请,法国洛林大学多米尼克·马凯尔(Dominique Macaire)教授在北外举办了名为 “漫谈2017年法国文学”的专题讲座。
主讲人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法国文学季的一些基本情况:该项文学活动始自每年8月,延续到11月,直至法国各项文学大奖揭幕之日。今年共有581部小说新作上市,大部分是法语小说,其中有不少年轻作家的处女作,也有一部分翻译小说。她强调有相当数量的文学奖项授予在两个文学季中出版的小说。此外,这些文学作品也成功地走出国门,截至2017年10月,由法国文学创造的经济收入,有20%是通过作品的出口实现的。
马凯尔教授继而为大家展示了各种题材的书籍在法国文学作品中所占的比重:比例最大的是科幻小说,占比24.5%;其次是青少年文学,约占14.2%;生活指南、人文社科类、连环画和学校教科书分别占比13.2%、10.3%、9.3%、12.2%。随后为大家阐明了法语小说主要涉及的3个主题:通过对历史的比较和反思,来面对现实,即对历史的纪念碑化。这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一个趋势:一代作家集体转向历史,将历史作为研究现实的一面镜子;此外,有一些作家侧重挖掘人的内心感受,将个人、伴侣、家庭感情放在首位;还有部分作品追念青春,拒绝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意爱情、奇幻冒险是这类小说的特色。
当今法国文坛被历史疑云笼罩,作家的历史感十分厚重,今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和勒诺多文学奖都颁给了历史题材小说。埃里克·维亚尔(Eric Vuillard)的《日程》(L’Ordredujour)斩获龚古尔奖,主题关于二战中的德国;而被勒诺多奖垂青的奥利维埃·古埃(Olivier Guez)的力作《约瑟夫·门格勒的消失》(LaDisparitiondeJosefMengele)则讲述了号称“死亡天使”的纳粹党卫军、奥斯维辛的医生约瑟夫·门格勒(Josef Mengele)在南美的奥德赛之旅。这两本二战题材小说并没有从大人物大事件着笔去书写历史,而立足于普通人的视角进行创作。这可能也是战争题材小说创作的趋势。
除却历史小说,主讲人还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女性作家的小说,如尚塔尔·托马(Chantal Thomas)创作的《落潮的回忆》(Souvenirsdelamaréebasse)、卡米尔·洛朗斯(Camille Laurens)以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德加(Degas)的雕塑《14岁的小舞女》为原型创作的独特作品《蜡娃娃》(LaPoupéedecire)。
为了使同学们领略法国文学之美,马凯尔教授还现场朗读和解读了一些2017年小说作品的片段,并播放了作家尚塔尔·托马和弗朗索瓦-亨利·德兹拉布尔(François-Henri Désérable)介绍自己文学创作心路历程的采访视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