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耿琳琳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
第一届国际绝经学术会议上(1976年)提出“更年期综合征”的定义,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在日内瓦会议中认为“更年期”的定义表达绝经的特征不确切,并推荐使用绝经前期、绝经、绝经后期、绝经过渡期和围绝经期等与绝经有关的名词。
自然绝经的年龄一般在45~55岁之间,确定绝经的方法有两种:①对月经停止来潮妇女,可采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如<4mm,则考虑为绝经。②停用激素后1个月测外周血内分泌激素,若卵泡刺激素(FSH)升高,雌二醇(E2)降低,则可确定已进入绝经期。
1.2.1初潮年龄多数人认为初潮年龄早者,绝经年龄晚,但是有人认为初潮年龄不影响绝经年龄,甚至有相反的看法,迄今尚无定论。
1.2.2 月经情况和孕产情况研究提示既往月经过多、曾用甾体避孕药或多次妊娠与绝经晚有关。
1.2.3 生活条件已知营养条件与初潮年龄有关,但其对绝经年龄的影响迄今尚无定论。绝经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可以导致提前绝经。
1.2.4 吸烟可以导致提前绝经。
1.2.5 种族白种女性的绝经年龄一般比有色人种晚。
从临床上或血清激素水平开始出现绝经趋势,即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即为绝经期,也有学者称之为围绝经期,包括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开始的年龄一般为40~54岁,持续时间一般为1~12年,个体差异较大。绝经期是妇女人生历程的必经之路,20% ~30%的女性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这部分妇女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使之顺利地渡过人生转折时期。
正常的生殖功能需要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反馈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以保证正常的月经周期。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反馈系统失衡,内分泌出现紊乱,可分为孕激素(P)不足、雌激素相对升高、雌激素低下和卵巢内卵泡耗竭4个阶段。
2.2.1 P不足阶段卵巢中卵泡数目减少→E2、P、抑制素(INH)分泌下降→FSH水平轻度上升,黄体生成素(LH)水平正常,P分泌不足→排卵功能异常。
2.2.2 雌激素相对升高阶段FSH水平波动性上升→E2水平相对上升→卵泡成熟过程加速→卵泡期缩短,经期缩短。
2.2.3 雌激素低下阶段卵泡数目继续减少→卵巢激素分泌进一步下降,INH水平下降→反馈抑制进一步减退,FSH、LH水平升高。
2.2.4 卵巢内卵泡耗竭阶段卵巢内卵泡耗竭→E2水平进一步下降→FSH、LH水平快速升高→月经停止→绝经过渡期结束。
绝经期内分泌变化表现出卵巢分泌的不稳定性,性激素水平的波动又会导致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不稳定。一般血清FSH>40U/L可作为诊断卵巢衰竭和进入绝经期的标志。
神经内分泌系统不适应雌激素水平骤降而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失调症状,即为绝经综合征。
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估算,目前绝经期中国妇女约计1.3亿,其中临床表现绝经综合征者可达1亿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妇女症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一样,绝经期早期症状的发生与人种、伦理观念、绝经状态以及绝经方式有关。
西方白种妇女绝经期症状普遍且严重,其发生率可高达80%以上,一般表现出潮热、盗汗等绝经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华人妇女主要表现为骨与关节疼痛、记忆力衰退和易疲劳等。此外,情绪抑郁、烦躁、失眠、易怒等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率也较西方妇女高。
雌激素受体不仅存在于生殖系统与第二性器官中,还存在于全身许多部位并参与脂肪、糖、蛋白质与骨代谢。因此,雌激素对维持妇女健康和延缓衰老具有特殊重要性。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会出现一系列功能失调临床表现。约84%的妇女至少经历一种典型的绝经综合征症状,约有20%的妇女因绝经期症状需要就诊。按症状发生早晚可分为早、中、晚期临床表现。
3.2.1 绝经早期
3.2.1.1 月经改变出现月经周期缩短、月经稀少、不规则出血、闭经等。
3.2.1.2 首发神经心理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易惊醒、记忆力衰退、思想不集中、易激动、忧郁、焦虑、多疑、不能摆脱烦恼、过度自尊或自卑等。这些症状可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可持续至5年以上。
3.2.1.3 心血管症状出现假性心绞痛,有时伴心悸、胸闷等,特点是症状多、体征少、心肌功能良好、心电图及运动试验大多正常。
3.2.1.4 血管舒缩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中国妇女潮热的发生率为21%,80%的病例此症状可持续1年以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潮热与饮食习惯有关,提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收入低、月经不规律或绝经、体格锻炼频繁、性生活不满意、体质量指数低、收缩压高的妇女易发生潮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月经不规律或绝经、体格锻炼频繁和收缩压较高为潮热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较高、经常食用豆制品和性生活较满意为其保护因素。
3.2.2 绝经中期
3.2.2.1 老年性阴道炎阴道皱襞及弹性组织减少,阴道变窄,阴道黏膜上皮萎缩,常伴毛细血管破损致不规则淋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自觉阴道干涩,有性交痛。
3.2.2.2 萎缩性尿道炎、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此外尚有应力性尿失禁。
3.2.2.3 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盆底肌肉失去张力,韧带及结缔组织弹性降低。
3.2.3 绝经晚期
3.2.3.1 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绝经后5~10年,骨质疏松是由于雌激素缺乏,破骨活动相对增强,大量骨质丢失所致,极易引起椎骨压缩性骨折及股骨、手臂等处骨折,而且愈合极缓慢。人工绝经比自然绝经的骨丢失更迅速,症状更严重。
3.2.3.2 心血管疾病绝经后雌激素减少造成血脂紊乱,是冠心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据报道45~55岁妇女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至绝经前的4倍,冠心病的发病率是绝经前的2.7倍。
3.2.3.3 阿尔茨海默病脑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使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上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失语、失认,定向、理解、计算和判断障碍,以及性格、情绪反复无常。
绝经期妇女正处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中,面临身体和心理的疲劳状态,其健康状况更容易受不良环境和行为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处于工作状态的妇女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更高;刚退休者(55~60岁)的表现会有所增强;丧偶或离异更易出现较严重的绝经期症状。此外,伴侣的健康状况和绝经期妇女的自身健康状况也成为两大影响因素。
绝经期症状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状况,甚至发生抑郁。为了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绝经期妇女需要学会一些有效的自我保健措施,以促进身心健康。
3.4.1 健康饮食食谱要求低脂肪、低糖、高蛋白,摄入脂肪应以植物脂肪为主,蛋白质以鱼类、蛋类、牛奶、豆制品和瘦肉等优质蛋白质为宜,注意补充含钙质丰富的食物。
3.4.2 自我调节和控制不良心理确立绝经期是一种“生理过渡期”的概念,保持客观、积极、乐观的情绪。坚持参与社会活动和有益身心的文娱体育活动以充实生活,避免过分疲劳,防止情绪激动。向自己信任的人倾诉、宣泄不良情绪,必要时也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纠正心理不平衡状态。
3.4.3 积极锻炼身体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还可通过锻炼控制体重和防治骨质疏松、高血压等。
3.5.1 一般治疗必要时使用镇静药以助睡眠。
3.5.2 性激素治疗在有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情况下选用。
3.5.2.1 适应证主要用于缓解绝经症状,包括血管舒缩症状及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同时也可预防骨质疏松。
3.5.2.2 禁忌证①绝对禁忌证包括已有或可疑乳腺癌、生殖道异常出血、子宫内膜癌、重症肝脏疾病、6个月内活动性血栓病等。②相对禁忌证包括子宫内膜癌病史、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癌家族史、偏头痛、心脏病、肝胆疾病史、血栓性疾病史等。
3.5.2.3 制剂及剂量选择主要药物为雌激素,可辅以孕激素。剂量和用药方案应个体化,以最小剂量且有效为佳。
3.5.2.4 治疗时间在卵巢功能开始减退并出现相关绝经症状后即可开始应用,治疗期以3~5年为宜,需定期评估,明确受益大于风险方可继续应用。
1.绝经前期青春发育至绝经,也就是绝经前的整个生育期(图1)。
2.绝经后期最后一次月经之后一直到生命终止(图1)。
3.绝经过渡期从卵巢功能开始出现衰退的征兆到最后一次月经(图1)。
4.绝经妇女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月经。
5.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的绝经。
6.人工绝经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受放射治疗所致的绝经。
7.卵巢早衰生理性自然绝经一般发生在40岁或以后,40岁以前绝经属于病理性,称为卵巢早衰(或过早绝经)。
8.潮热又称潮红,是机体的一种主观感觉,即面部、颈部和胸部的皮肤突然感觉强烈的发热,甚至大量出汗,随后表皮血管舒张,体温下降,常伴随心悸、焦虑、易怒或恐慌,发作一次持续时间几秒钟至数分钟,发作频率可以数分钟至数月1次。
图1 女性卵巢功能分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