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皮宗辉
喀什师范学院网络中心 新疆 844006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未来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无法脱离网络而独立生存。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出新时代适应社会的人才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中课改的一个核心环节。
近年来,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很多的教师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为模式。这种教学方式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师通过讲授、在黑板上板书,甚至加以用幻灯片为辅助配合的方式把教材的内容强制灌输给学生。学生像哑巴一样坐在课桌上听,没有任何发言权。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课堂的知识点较多,教师板书或幻灯片课件的速度过快,学生在边听边记笔记的前提下难以把教师所讲的全部知识点记下来。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急需改进。
由于前几年的高校生源扩招,造成高校中实验的学生人数骤增,而很多高校在实验室设备,师资人数的投入不足,使高校实验资源匮乏。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不断增多,无奈之下,只有压缩各门实验课程的学时来应对,甚至很多实验内容被迫压缩,大多计算机类课程的实验内容都是验证教材的主要结论为主,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较少。这样,很大程度制约了学生主观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动手能力的提高。
在很多的传统计算机专业类的教材中,很多主编过重看重理论而轻实践,使很多教材中理论知识占据了极大的篇幅,而实践应用的知识相当少,使理论与实践应用比例搭配不合理。例如:在传统计算机网络教材是以OSI七层协议模型为基础,作者对OSI七层协议的理论原理的解析的相当详细,篇幅很多,学生在学这些知识时很难联系实践,在计算机网络的实验中也没有开设相关的实验来加以配合学生理解,增加学习的乐趣。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的思想,而对新出现的知识技能,学生有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乐于接受的知识相当少。
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教育也发展很不平衡,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计算机教育差异很大。由于各高校大一入校新生往往都来自不同的地区,新生的计算机基础以及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对于贫困、边远或山区的新生,他们大多数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基本上是零起点;但是对于大城市的考入的新生来说,大部分是对常用的电脑知识技能都掌握的很透彻,甚至很多都是电脑高手;当然,大部分新生对电脑知识都有零散的了解。但是,当前各高校中往往不注重学生的起点的个体差异。实行统一式教学,甚至是大班上课,往往一个合班课100多人,坐在课堂后面的学生都听不到老师的声音,至于想看清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就更不可能了,上机实验是几人共用一台电脑。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弊病较多,必须从根源上进行改革,把学生培养成既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熟练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无处不在,高校要根据人才市场的应用需求,及时调整修订教学大纲。在当前的市场化社会中,更多企业急需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的空谈家。因此,在教学课程内容选择上应注重技能教育和新兴技术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市场的强者,例如: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可以加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数据结构、网页制作等一系列实用课程的教学,减少如汇编语言等一些全理论课程,适应性不强的课程的教学,对非专业学生中,可以增加一些如:图片处理等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把学生培养为适应市场、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很多高校都普遍重教学而轻实验,实验师资严重不足。师资是教师的主体,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达,实验设备仪器精密度不断提高,功能强大,对实验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必须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知识层次合格的实验教师队伍,并且要定时的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要加大实验经费投入,改善实验环境,使实验师满足教学需求。同时要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
近年来,高校网络的不断发展。各高校都建立了优质的校园网络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建立网上教学学习的辅助平台。可以在网上分门别类的开设各课程的视频栏、试题库栏、实验栏等提供优越的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BBS讨论区,QQ群、电子邮件的方式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突破只有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传统学习模式。学生也可以选择一些非本专业的,但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网上学习以此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学生作品展示区,网上评比区等栏目,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通过自我展示、互评等多种方式相互提高。
针对高校大一新生的计算机水平起点不一的情况,实行分级教学模式,可以在新生中开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的起点高低,自主选择班级。教师教学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的状况,因材施教。使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快速赶上,而学习能力较强的的学生又能更上一层楼。另外要加大开设计算机类课程的选修课力度,例如:可在全校学生中开设偏向实用型的办公软件、数据库、网页制作、图片处理等选修课程,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为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高校应加大各类实验室和公共机房的开放力度,给学生在节假日或晚上空闲时间提供可以实验上机的实践学习平台。除了课堂实验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使学生能随时进行实验,同时减缓了实验教师对实验师的管理与维护,是未来高校实验教学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
鼓励高年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去实习锻炼,获得工作经历,社会经验。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更有用,在学校该学什么,怎么学习,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课外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功能的延伸,也是学生素质在各个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保证。例如可以开展一些课程的兴趣活动小组或竞赛,比如: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硬件维修等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以及各类网络 IT培训,例如:思科的CCNP、CCNA、CCIE培训、微软认证,IBM认证等。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根据我校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情况,结合自己和同事们的经验交流。针对高校计算机类课程的存在的弊病,提出了在以校园网络为教学平台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质教学资料资源,采用一些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做到学有所用,使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的操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1] 闫锋.浅谈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文化.2011.
[2] 柏春枫,刘豪.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
[3] 杨泉.关于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