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吕青阳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也进行着新一轮的重大改革。本文就高校预算管理在高校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从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组织体系、预算控制、信息化建设与绩效评价等方面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使其适应新时代财务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是预算管理的目标,也是学校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在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积极研究更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及高校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财政部继2012年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后,又于2013年修订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高校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并要求定期将基建账务并入高校会计“大账”中。 2015年,财政部又通过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了政府会计除了预算会计外,还包括财务会计,并且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自此,高校的会计制度进入双分录时代,并在积极的为继续引入成本会计做坚实的基础。
新的会计制度对高校预算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双分录的核算意味着需要不同核算目的的预算管理体制的实现。
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起点及核心,在高校会计制度如此大的改革背景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对优化会计核算结构,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新会计制度准则规范下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不完善
预算反映了高校在一定时期的资源配置情况,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于统筹兼顾各项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就目前高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来看,全员参与意识并不强,没有在意识形态上对预算管理的内涵形成统一的认识,各部门及教学单位申请预算的目的多是为了能最大限度的申请经费,预算管理更多的是为了流程而走流程,预算目标的完成与不完成并没有在业绩考核中充分体现。大家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高校中教学科研水平往往是评价学校办学层次的重要指标,全面预算管理的文化和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财务处与各预算执行部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交流沟通不到位,大部分部门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认识也不到位,没有形成良好的全面预算管理环境。
2.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有效保障。目前高校的决策机构中对预算管理委员会这一决策层的建设并不完善,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多由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科室承担,财务部门既承担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机构的职责,又充当了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角色,有的高校即使有预算管理委员会,其职责也多局限于预算的编审环节。由于组织体系上的不健全,预算从编制到执行、评价等各环节的控制效率就大打折扣,对于公开、公正、公平的预算管理环境有一定影响,加大了预算管理中局限性及随意性的风险。
3.预算编制方法单一,编制质量不高
由于高校收入主要为财政生均拨款及事业收入,支出业务类型也较单纯,从收支结构上就造成了预算从编制到执行评价管理模式的单一性。目前,高校的预算管理主要是规划项目预算,大部分都是保障教学、学校机构正常运转的常规项目经费,故编制方法多为增量预算法,没有及时根据发展目标调整预算编制方法。在增量预算法编制模式下,部门在争取经费时普遍认为应该大于等于上年下达数,而不是基于客观的工作计划进行编制,这样的编报理念并不科学,容易造成资源分配不合理。预算的编报也多停留在项目总体规划层面,重在保运转,多半没有达到精细化预算,不能细化到经济分类,由于事前规划的粗糙,容易导致后期执行力的缺失。
4.预算的执行过程管理不合理
预算执行是实现预算目标的关键环节,财务部门不可能全面掌握学校各层面的工作进展情况,往往只能片面的从经费的执行进度来管理,只会不断督促加快执行,这样的执行过程管理是不切实际的,经费的执行率高并不能说明项目进展就理想,而这样的过程管理往往造成各部门为了下年能得到更多的预算计划而在年末突击花钱。
5.对绩效评价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不到位,预算管理的实时监控功效没有充分发挥,没有形成纵向和横向相互贯穿的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可靠的预算编制评价依据。高校的预算评价工作较多的只是执行情况考核,并且仅从项目总经费的支出进度来考核,没有从项目经费的支出结构、项目进展情况、成果体现等方面综合评价,在对标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析和因素分析方面不够深入,没有从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充分反映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分析结果运用效果不明显,缺乏内部及外部的有效监督,财务管理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关系不密切,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没有形成完整的预算管理闭环。年终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非常单薄,以此为依据编报的下年预算视野较窄,学校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不利于学校长期发展战略的部署,不能为学校制定战略部署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6.缺乏基于成本分析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
随着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成本核算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只注重编制部门预算,对基于成本分析的财务预算没有过多的分析,造成资源分配不合理,经济效益体现的不明显。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具体准则还不完整,对权责发生制下财务预算的编制还没有完整的制度指引,对基于权责发生制下的现金预算、生产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资本预算等还沒有成熟的管理思路。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源头作业,在高校新会计制度全面贯彻执行的情况下,必须要在新的会计核算体系下,才能逐步完善分配制度。
三、高校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1.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建设
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的宣传教育,调动起教职工自觉参与预算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全体教职工在意识形态上形成统一认识,为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完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在预算的编制、审核、下达、执行、评价及相关的政策制定工作中履行职责,改变财务部门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现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执行内控制度的相关规定,实现预算编制的公开、公平、公正。
3.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预算管理,把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源头作业,统筹兼顾财务核算、学费收缴、资产管理、人员绩效、教学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智慧平台,为预算的编制、执行、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4.提升预算编制工作质量
追求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原则,加强事前控制,按照工作计划详细编制项目预算中的经济分类指标预算,制定严格的预算调整制度,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做到调整有程序,过程有痕迹,评价有依据。
5.加强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预算的执行情况应定期及时反馈,预算的下达可视具体情况分阶段下达,如按季度考核后,下达一定比例的项目经费,后期可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剩余资金,把进度慢的项目闲置下来的资金,统筹安排到需要增加经费的优质项目中,可以营造良好的职业竞争氛围,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基于大部分部门领导对预算执行工作的不重视,可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联系,改变部门领导对预算管理的传统理念,再通过内外部的经常审计,形成系统的监督体系。
6.建立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学校战略部署中的关键作用
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按照学校的战略部署,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预算管理的目标,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就尤为关键,只有将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相融合,才能衡量出学校在一定期间的目标实现程度,才能形成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四、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完善,鉴于目前政府会计制度正在改革的进程中,双分录的会计核算模式还未稳定运行,预算管理作为财务核算的源头作业应被充分重视,要积极分析当前高校会计制度对预算管理的新要求,探索财务预算管理新模式,避免新会计制度运行中核算与预算工作的脱节。
参考文献:
[1]仝乃礼.试论基于新高校会计制度视角下的预算管理[J]时代金融,2016,09:303-310.
[2]李小英.新高校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的预算管理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07:239.
[3]山珊、高宇璇,高校会计制度下的预算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5,8:144-145.
[4]付桂彦,陈亚楠,基于财务信息系统的高校预算管理应用浅析[J]财会通讯,2016,13:121-122.
[5]张珊珊,新高校会计制度视角下的预算管理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9:460-461.
作者简介:
呂青阳(1986—),女,白族,职称: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