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朱洁
【摘 要】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承担一定的公益性职能,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长期以来是一个薄弱环节,此问题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导致其财务信息失真。本文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订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首先,可以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其次,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监督,提升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完整性;第三,增加了单位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所以,只有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才能及时防范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潛在风险,促进单位长期平衡健康发展,同时提高财政性资金的利用率。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完善和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建设迫在眉睫。近年来,随着财政部2014年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日益规范,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承载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却在内控规则的制度建设、实施机制和监督管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实用性不强
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内控制度的初衷不是基于单位的发展,而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有的单位从网上直接下载,有的单位照搬其他单位的制度,没有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因此参照性实用性不强。
2.制度建设不到位,有效性不强
一项制度能否得到全面执行和领导班子的重视程度休戚相关,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责任比较重,工作内容日益细化,工作量也日益增大。有些单位为了突出业绩,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年度重点工作的推进开展中,对规范执行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投入精力去研究部署,自然投入的建设力量也就不足。有些单位落实内控制度仅停留在财务工作人员层面,用财务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仅关注资金使用方面,忽略了全面性。一些单位财务人员更换后,没有做好传、帮、带,新财务人员甚至都不知单位文件所在。
3.内控体系不完善,执行力度不高
目前,好多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以工作经验来代替内控制度,就是对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流程设计过于简单,导致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衔接,发挥监督互补,难以形成完整有效的内控体系,所发挥的防范舞弊、规避风险的作用微乎其微。有的单位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做的不够完善,比如由于编制问题,一人多岗情况较为突出,如将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责交给同一人,内部监督形同虚设。有的单位看似有着严格的经费报销审批制度,但实则内控执行不到位,尤其在经费报销流程中出现先审批后审核的情况。如发生的费用支出先由部门经办人签字,再由分管领导签字,单位负责人签字最后到财务审核报销,看似完整的程序实际上真正在审核的只有财务这一关,要不就是票据真实性有问题,要不就是附件全面性有问题,其他审核人不作过多追问就签字;有些单位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难以匹配,遇到审计,依照财务数据,反套业务数据,导致数据失真,也就失去了内部控制的意义。
而造成以上问题的成因主要来自4个方面:
(1)单位内部欠缺恰当的财务内控氛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领导班子没有具备良好的财务管控意识,致使单位普通员工根本都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与自己有任何的关联,片面以为这只是财务部门应该关心的事,非财务人员无需参与。还有一部分领导自己在单位资金的使用上就很随意,高估自己的能力,在目前再三强调预算管理的体系下,依然没有合理的财务预算和投入产出分析就随意支使资金,以致单位财政性项目资金支出超预算,该在当年度完成的项目拖沓到下年度,影响了项目及资金的支出进度。有的领导因为对项目预算编制预期不足,项目完成发现资金结余较多,随意调剂给其他项目使用,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有待加强。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机构的财务岗位配置存在问题,有的和其他办公室共同办公,有的岗位职能定位模糊不清,专职人员配备不到位,业务职能交叉,有的岗位身兼数职,管理职能滥用,忽略了会计岗位及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效率自然收效甚微。
(3)预算执行过程中偏离实际情况严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财务管理的桎梏,大部分单位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框架,单位预算的编制往往只是结合往年决算数据和部门传统工作为主要依据,忽略了不同职能部门的内部沟通和交流,导致编制的预算严重偏离实际,无法有效实施,执行出来困难重重,让单位的财务风险急剧加在。
(4)内外监督机制的缺失削弱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虽然不少行政事业单位都建设了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有的单位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但执行人员大多仍是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审计技能,无法从审查监督的角度来实施监管,再加上没有好的外部监督机制,让单位内控管理制度沦为空谈。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措施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对此建议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加强内部控制的单位环境建设
首先单位负责人及整个领导班子的内控意识要提高,这是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关键所在。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强化工作人员的财务内控意识,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财务内控工作。其次要从各业务部门、财务部门选拔专业优秀人才组成专门小组,认真制订并不断完善单位的内控制度,尤其要结合本单位特点,科学设计内控制度,依照“适应性”原则度身定制,制定出既能够配套单位职能,又体现单位特色,更能合理达到最佳控制效果的制度。如按照权责明确的原则设置单位的内部机构,明确各内部机构各岗位的责任和权限,使责任细分。同时,加强重点岗位的控制,关键岗位职工实行定期轮岗,明确什么样的岗位是不相容岗位,令不相容岗位相互监督、相互约束,体现内控制度的制衡性。最后要积极创造全员交流学习的平台,定期组织培训交流讨论内控制度推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构建全员参与的内控管理体系。
2.强化风险意识,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法性、安全性、可靠性、效率性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强化风险意识,有条件的在单位内部单独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定期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分析各业务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等风险应对措施减少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積极配合财税改革,不断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财政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应当积极配合做好改革实施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做到“收支两条线”从源头上把好财政资金的收支关口。同时要做好单一账户国库集中支付,扩大公务卡使用人员和结算范围,规范支出的渠道,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二是要建立健全财政性资金的对账制度,定期与财政相关业务处室、国库收缴部门对账、清账,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三是要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及相关规定,严格根据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采购,确保采购行为公正透明。同时,根据每年资产清查结果,合理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并严格按照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执行。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团队
俗话说:“制度比人可靠,人比制度重要。”可见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制度执行的效果。一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财务部门的工作,做好财务工作人员的选拔工作,为财务部门配备专业的人才,并合理安排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细化落实到人,确保每个岗位工作人员权利和责任都清晰明了。二是做好财务人员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单位的财务工作与时俱进。单位也要为财务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鼓励财务人员与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兄弟单位的互动学习,借鉴他山之石,拓展发展思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财务内控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月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问题思考[J].广角镜,2016,(5).
[2]杨长洲.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3(11).
[3]曾青.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J].财会之窗 ,2017(4).
[4]王晓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6(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