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数字博物馆设计研究

时间:2024-09-03

石峰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蕴含着浓厚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底蕴,徐州的户部山传统民居建筑群落是徐州遗存最久且最具特色的城市标记。[1]其建筑木雕装饰简洁质朴、内涵深厚、技法多样等特点早已闻名于世。随着5G 时代的到来,利用数字博物馆进行建筑木雕装饰的数字保护不仅能够实现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更广泛地传播,对民居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也大有裨益,亦已成为当下的国际趋势。

一、数字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即博物馆的虚拟化。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视觉特效技术、互动娱乐技术等使实体博物馆以三维立体的数字方式进行呈现,从而引领博物馆进入公众可参与交互的新时代,引发观众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科普的目的。[2]

数字博物馆运用数字手段营造逼真、形象、生动的展示效果,带给用户趣味性的体验并赋予身临其境之感,对于传统建筑艺术与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数字博物馆对于教育领域的知识拓展与学生知识学习的拓宽更有深远意义。

二、国内外数字博物馆的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国外发达国家全面开展数字博物馆的研究和探索。1992 年世界最早的数字博物馆项目“世界的记忆”成功介入了传统建筑保护领域而轰动全球。直至今日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不仅积极探索建筑数字博物馆开发的技术与路径,而且不遗余力地通过组织国际化的数字交流展会将传统建筑数字化保护的意识与举措影响全球。

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起步于20 世纪末,从博物馆数字化到数字博物馆历经20 余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渐步入了稳定的快速发展时期。[3]1998 年的数字敦煌项目对我国建筑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具有时代意义。[4]目前,全国针对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保护与传统建筑木作传承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近30 余家,为社会提供了公益性与科普性的数字文化资源服务。

三、户部山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艺术特征

徐州户部山民居建筑装饰形式主要以木雕、砖雕、石雕刻为代表。位于“三雕”之首建筑木雕装饰沉稳大气且风韵十足,巧妙地运用不同木材的花色、纹理和属性,通过以“浮雕、线雕、透雕”为主的传统技艺手法应用在建筑中的大小木雕装饰部位,其图案造型多取材于徐州以及苏北特色的山水景色、人物故事、祥禽瑞兽、卷草花卉、祥瑞宝器、福禄寿喜等,蕴含了丰富的徐州乃至苏北建筑历史、技艺、文化、艺术等综合价值。

(一)大木雕装饰艺术

徐州户部山民居中的大木雕装饰主要指梁柱、斗拱、额枋、雀替部位的雕刻(如图1 所示)。梁柱是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主体骨架,通常采用浮雕与线雕的装饰技法,通过植物、花卉、云纹等图案的雕刻表达出木雕装饰的艺术韵味。如余家大院积善堂中梁构上的“三角祥云”木雕装饰是典型的浮雕作品,所雕刻出来的祥云花纹层次丰富,鲜明灵秀,传递出赐福避难、除凶降吉的传统观念。

图1 徐州户部山民居大木雕装饰

斗拱是传统建筑中以榫卯结构交错叠加而成的承托构件,更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灵魂与精髓。徐州户部山民居建筑源于明清时期,其斗拱秀丽细长,装饰造型由大变小,由长变短。如郑家大院门头的斗拱是由方斗、曲棋、斜昂等构件组成,纵横交错且造型别致,局部采用象征龙腾飞跃、吉祥富贵的龙头、凤首、象鼻等造型雕刻,形成了独特的徐州斗拱装饰特色。

外檐的额枋与雀替部位是民居建筑装饰的主要部位,额枋是檐下木雕装饰面积最大的装饰构件。如余家大院的额枋是选自象征天长地久的玉兰花枝叶为题材的透雕装饰作品,在造型处理上疏密虚实、方圆顿挫,表现出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雀替,又名角替,是用于承托梁、枋的古建筑构件。户部山民居主要以玲珑精美的“花牙子雀替”为代表,工艺与额枋一致,题材通常采用卷草、梅竹、葵花、海棠等植物拼接图案为主,寓意着传统徐州居民的幸福生活。

(二)小木雕装饰艺术

徐州户部山民居中小木雕装饰主要指门窗与家具部位的雕刻(如图2 所示)。门窗的木雕装饰主要集中在隔扇门与垂花门为主,隔扇门既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构件之一,也是木雕装饰的重点部位之一。如余家大院中的隔扇门主要由外框、格心、裙板、绦环板及若干抹头组成。隔扇一般为四扇,每扇的高宽比为3:1 至4:1 不等。[5]其中装饰重点的格心部位主要以经典的步步锦、正方格、菱形格等装饰造型为主,表达了那个年代徐州人们对生活的祈福和对生存的愿望。

图2 徐州户部山民居小木雕装饰

垂花门是传统民居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其特点是前檐柱不落地,形成垂莲短柱,檐枋正面内嵌以人物故事、福禄寿喜、四季花卉为题材的木雕花板作为局部装饰。如崔家大院中在垂花门的檐枋嵌有木雕花板,花板中以海棠、竹叶、梅花三种象征健康团圆的花卉图案通过浮雕技法呈现。

户部山民居各家大院均采用中轴对称的室内装饰与家具陈设布置原则,木雕花板、木雕挂饰、木雕隔扇等装饰构件常运用于厅堂主体墙面,营造庄重与严肃的精神氛围,彰显主人的社会地位与品位。室内家具的木雕装饰则是家具的局部构件同时更是室内装饰细节上的艺术点缀与内涵传递。无论是八仙桌的牙板,还是架子床的挂檐,通过人物、动植物、花卉等精美的图案雕刻包含着吉祥长寿、富贵美好等寓意,使户部山民居的室内装饰艺术魅力无穷。

四、户部山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保护现状

目前,徐州户部山民居建筑木雕装饰无论从实体化还是从数字化均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其中,最具文化代表性的崔家大院从2019 年至今一直处于关闭维修状态,院外道路已破烂不堪且建筑木雕构件四处堆放。余家大院中积善堂内的隔扇门、太师椅、条几等装饰木作早已损坏严重且无人问津。刘家大院可以入院但无任何房间可供参观,大量的木雕装饰构件由于未能及时维护早已造成破损。以上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政府、企业、村民等各方保护主体责任存在问题。

在数字保护方面至今没有进行有效实施且措施缺失,调研发现网络中相关的资讯与研究成果极少,基本上是对其建筑装饰艺术的宏观分析。当下较为流行的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与数字交互平台中针对户部山的传播与推广多以大众娱乐为主打板块,而专注于建筑木雕的宣传与推广缺失。迄今为止,针对其建筑木雕装饰的专题数字博物馆尚未有机构进行设计与开发。

五、数字博物馆的开发策略

户部山民居的建筑木雕装饰体系内容庞大,通过数字取材、开发、推广三者相互融合实现其数字传承。系统性对其建筑大小木雕装饰资源进行数字取材;通过资源整合与门户设计完成其数字资源的归档与数字博物馆的设计开发;联合政校行企通过校内外教学与交流实现博物馆的数字推广(如图3 所示)。

图3 数字博物馆的开发策略

(一)数字取材

结合调研与分析的结论对户部山民居建筑大木雕“梁柱、斗拱、额枋、雀替”与小木雕“门窗、家具”共六处装饰部位进行数字取材。针对代表性的木雕装饰与传承性的纹理图案等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满足数字博物馆资源的科普性以及校内外教学与交流的实效性;针对核心性与缺失性的装饰部位采用AtuoCad、3dMax、Revit、photoshop 等数字软件与3D 打印技术相融合进行数字重建与实物重塑,形成专题性的数字资源包从而挽救诸多由于保护不当早已无法修复直至遗弃的木雕家具与装饰构件以及包含的技艺与文化元素(如图4 所示)。

图4 木雕家具的数字重建与实物重塑的实施路径

(二)数字开发

以国家级建筑装饰资源库数字平台作为数字博物馆的数据存储平台,首先按照数字博物馆所设计的“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建筑木雕文化溯源、民居大院空间艺术”三大主题板块在资源库后台进行模块搭建并以“文本、图片、动画、视频、虚拟”五种类型进行资源整合;其次结合三种板块的属性与功能进行资源的“上传、转化、审核、发布”四个步骤的数字操作;最后通过调研大众人群的综合需求进行数字博物馆门户的数字设计与开发。

(三)数字推广

数字博物馆的设计与运行是基于资源库平台而实施。为了真正意义上实现数字博物馆的普及性,需要联合政校行企共同进行推广策略的研讨与实施,尤其是数字博物馆要切实与高校专业教育相结合。例如,在高校建筑类专业将其作为教学资源与思政案例穿插在课程建设与教学环节中,让师生在传授与学习中了解户部山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艺术精髓与综合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思想道德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6]

六、数字博物馆的设计实践

数字博物馆是知识文化、视觉艺术和数字交互的综合体,为用户与知识文化之间提供创新的思考方式和文献服务的数字平台。数字博物馆的设计要从用户与知识文化两者之间的互动性考虑,全方位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并实现知识文化的共享与共鸣。从而实现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传播和展示关于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或非物质证据的本质。[7]

(一)设计定位

数字博物馆的设计目的是让用户感受到画面的美观、功能的便捷、内容的丰富、文化的厚重等直观体验,其本质是有助于知识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数字博物馆”的设计简洁大方且突出重点,以知识架构层面的文化体验、视觉感知层面的审美体验、交流互动层面的多元体验作为设计定位,构建具有徐州地域特色的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数字博物馆。

(二)架构设计

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数字博物馆主要是以“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建筑木雕文化溯源、民居大院空间艺术”三块内容进行整体知识与文化的架构设计(如图5 所示)。在“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板块中主要包含建筑大小木雕“梁柱、斗拱、额枋、雀替、门窗、家具”六处部位中的装饰艺术数字资源;“建筑木雕文化溯源”板块中主要包含“历史脉络、人文背景、精神内涵、艺术特色、营造技艺”五块专题性的资讯内容;“民居大院空间艺术”板块主要是以户部山目前保存完好的“崔家大院、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郑家大院、刘家大院”五所民居大院的室内外装饰艺术的数字展示为主。

图5 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数字博物馆的架构设计

(三)视觉设计

数字博物馆的视觉设计本身属于一种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随着传统艺术受到不同行业设计者们的关注,数字博物馆的视觉设计也开始从简单的功能性向文化精神与内涵靠拢。[8]因此,本案的视觉设计是将包含木雕装饰特色与徐州地域文化的色彩、图形、图案、文字等多种视觉元素进行创新组合的过程,让用户通过视觉效果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知识与文化的传递(如图6 所示)。在色彩设计上本案结合大众审美的主流趋势以简约舒适的白、灰、蓝、黄为主体色调。门户主页背景的配色方案以徐州户部山建筑群落的代表色青石灰与乳白色进行搭配,栏目标题的配色与前者色系呼应的同时选择视觉上具有跳跃性蓝灰色并进行渐变效果的处理,而内容标识色块则以低饱和度的黄色与前者形成色彩的冷暖对比,既提取了主题文化的色彩范畴,又提升了整体画面的视觉效果。

图6 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数字博物馆的门户设计

在图形设计上本案遵循户部山各建筑院落的方形布局,在页面板块造型设计上均以沉稳适中的矩形进行表达,穿插于页面中各栏目的图案则多以中国红配色的木雕装饰图案作为页面中的视觉冲击,从而达到木雕装饰艺术的传递与引导。

在文字设计上本案主要采用楷体与黑体两种不同的文字效果,颜色主要以黑白为主,门户标题文字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以木雕的装饰纹理加以透明处理作为背景衬图,文字选取炭黑色楷体字样并增添了阴影与浮雕的效果,其他内容则统一采用亮白色黑体字样,字体与背景层次分明,色调与主题文化匹配。

(四)交互设计

数字博物馆的交互功能主要是通过3D 技术、AR 技术、AI 技术等前沿的数字技术实现人与计算机的对话与互动,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字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本案的交互设计是通过3D 技术将户部山的民居院落进行整体建模后在门户主页中创建“虚拟全景浏览”交互模块。用户通过点击三维图形中的各民居大院模型可以直接进入其“民居空间艺术、木雕装饰艺术、木雕装饰文化”的分支模块,满足用户视觉体验的同时为其提供便捷与交互的功能体验。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蕴含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审美艺术、文化内涵,是植根于中国这片文化沃土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9]在新时代数字媒体环境下,数字博物馆的设计与开发对于徐州户部山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具有时代意义。充分挖掘户部山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创新设计出传承其精髓的数字博物馆,形成了基于国家资源库云平台数字博物馆的开发路径,开辟了户部山民居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的数字“活化”之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