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陶 树,唐书恒,许 浩,汤达祯,刘大锰,黄文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
深程建设
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
陶 树,唐书恒,许 浩,汤达祯,刘大锰,黄文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
本文根据新形势下新能源(主体为非常规油气资源)领域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知识结构需求情况,围绕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对本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比了改革前后的课程体系构成和课程设置内容,论述了本次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认为本次改革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凝练特色、突出创新、强化实践等特点,符合当今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标准。
新能源地质与工程;课程体系;课程设置
当前,国际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势头迅猛,以美国为代表的诸多国家在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油页岩、油砂、致密油气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非常规油气资源已经成为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一员,为缓解当今世界日益紧张的能源形势做出了突出贡献[1]。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自“九五”计划以来,国家逐渐加大在非常规油气资源领域的勘探与开发工作,煤层气、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先后取得了商业化开发。在此形势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设立了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并于2011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同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着力培养同时具备常规能源和非常规能源勘探与开发知识结构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经过几年建设,已经培养了2批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意见整体较好。但随着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和完善,以满足新形势下新能源勘探开发的人才需求。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大背景下,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也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在坚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指导思想下[2-3],本次课题体系改革重点是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即将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科学构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具体改革方法之一是实施分级教学,某些课程分散到四年教学工作中,以符合社会发展,如形势与政策、信息技术课程等;方法之二是增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方法之三是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和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凝练专业特色,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推进研究性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着重培养创新型、对口型和行业紧缺型人才;方法之四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完善社会服务实践、专业训练实践、科研创新实践、机动创业实践等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实干型人才。
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以及新形势下人才需求,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构成由原先的“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4]调整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通识教育选修课+创新创业实践”。即将之前的通识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合并为通识教育课(含选修和必修,并增加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合并为学科基础课程(含学科门类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改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精选当下能源发展需求的核心课程,凝练专业特色;增加了实践教学和具体实践过程演练。
本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共性培养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符合新形势下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本次课程设置进行了重要改革(表1、表2)。
通识教育课程(含必修和选修,对应于表1的通识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改革:(1)继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甘于奉献精神,具有服务于社会的责任心;(2)将“形势与政策”课分散到4年教学工作量中,目的是实时跟踪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形势与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的形势与政策、国际和国内能源行业发展的形势与政策、新能源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形势与政策等,保障学生毕业就能较快地融入社会、融入集体和融入工作环境;(3)将“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替换了原先的“C++ 语言程序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语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从事行业计算机语言需求,有针对性地侧重学习;(4)注重人文教育,即选修课明确规定要学习人文社科类课程6学分,努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塑造健康人格,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某些课程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方式完成,锻炼学生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增强依靠自身力量获取知识的信心;(6)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即引入了专业导论课、新生研讨课和系列创业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特色、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位置、专业设计的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等,采取互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敢于创新、创业。
学科基础课程改革(对应于表1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1)将专业基础课并入到学科基础课程中,强调基础课之间的有机融合,用基本方法和理论解决专业基本问题,揭示基本原理;(2)新加了“有机化学”课程,主要是由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形成与演化离不开有机质的地球化学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从机理上解释油气生成的有机质化学作用过程;(3)将“实验物理”和“实验化学”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并强调与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和实用性;(4)将“岩石力学”和“沉积环境与相”课程调整到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考虑到非常规储层如页岩、煤层和致密砂岩等的物性条件决定了油气的储集和产出能力,而储层发育的物性条件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又由于这些储层较为致密,渗透性差,对于油气资源的开采需要采取一定的储层改造措施,而改造措施的选择和实施基于储层的岩石力学性质,因此,进行了相应调整。
专业核心课改革(对应于表1的专业主干课):(1)考虑到当前新能源发展领域的扩展,让学生了解和认知更多的非常规能源,将以前过多强调煤层气这一独立资源扩展到整个非常规油气领域,具体表现在将“煤层气储层工程”扩展到“非常规天然气储层工程”,即涵盖了当今非常规天然气迅猛发展的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同样将“沉积盆地流体地质学”改为“非常规能源流体地质学”,同时增添了“地热地质与资源”课程;(2)考虑到当前新能源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增强学生阅读外文专业文献能力,以便更好地跟踪国际前沿动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增加了“专业英语”、“学科前缘课”课程,同时将最新的前沿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推进研究性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3)考虑到授课内容可能有较大重复问题,将“地球物理测井与解释”、“综合地球物理原理”、“钻井和完井工程”和“试井与测井技术”课程调整为“地球物理测井与解释”、“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而钻井、试井、完井方面的内容揉入到“非常规天然气储层工程”课程讲授内容中去,即在地震和测井方面加大教学内容,这也是本专业所用的最主要的地球物理手段,且在实践教学中加入了实际解释训练。
实践教学改革:根据专业特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包括认知实践、操作实践、应用实践、地质实践和工程实践等,尤其是增加了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如“地震资料解释课程设计”、“测井资料解释课程设计”、“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综合设计实习”和“非常规储层微观表征与评价”,具体明确了实践教学内容,做到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时性,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1 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体系(改革前)
表2 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体系(改革后)
创新创业实践改革(对应于表1的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明确了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活动三大类,且均要完成相应学分方可毕业,即从鼓励性实践改革为必要性实践。从实践内容设计、经费预算、实施计划安排直至实践成果总结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在其中感悟和体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表实践心得、科研成果和参加各种创业大赛。
新能源地质资源特别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发展势头迅猛,急需专业人才。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方向本着与时俱进、凝练特色、突出创新、强化实践的教学理念,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要改革,为培养新能源勘探开发一体化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1] 车长波,杨虎林,李富兵,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政策思考[J].天然气工业,2008,28(12):4-6.
[2] 许浩,唐书恒,汤达祯,等.新能源勘探开发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0,19(3):18-20.
[3] 樊太亮,李治平,王红亮,等.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油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3):40-42.
[4] 许浩,唐书恒,汤达祯,等.新形势下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3):127-128.
Title: Course System Reform of New Energy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irection
Author(s): TAO Shu, TANG Shu-heng, XU Hao, TANG Da-zhen, LIU Da-meng, HUANG Wen-hui
new energy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course system; course provision
A
1006-9372(2017)03-0053-04
2017-01-20。
陶树,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新能源地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投稿网址: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陶树,唐书恒,许浩,等.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17,26(3):53-5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