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严 瑾,江 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学术型地学本科人才学术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严 瑾,江 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高等教育国际化意味着中国大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口语和书面语的国际交流,也对高层次卓越人才的外语学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改革的转型期,探讨如何建设以培养本科人才外语学术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对学术英语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然后阐述了某大学为有学术潜力的本科生构建的学术英语课程体系,以期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和本科人才的学术外语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启示。
大学英语改革;学术英语;课程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节奏日趋加快。这意味着中国大学生会有更多机会去国外游学和留学,进行口语和书面语的国际交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教育部近年来提出“一拔尖、四卓越”,目的是培养高层次人才,使之成为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辨能力,并能进行国际学科对话,成为国际一流科学家。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国际型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卓越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改变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英语作为大多数科学和专业领域最主要的交流语言,成为国际学术交流和全世界范围内母语为非英语的学者交流研究成果的基本工具。学术英语能力成为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应具备的国际竞争能力之一。如何培养高等教育高端人才的学术英语能力,是大学英语转型期学界激烈探讨的话题。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以培养高端人才学术英语能力为目标的EAP课程体系构建,结合实际教学实践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我国本科精英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启示。
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即EAP)从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Hutchinson等[1]认 为,ESP并不是某种专门的语言或方法,也不是由特殊类型的教学材料构成,确切地说,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Strevens[2]指出,ESP/EAP具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教学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教学内容与特定的学科、职业和活动相关;(3)以不同活动中使用的句法、词汇、话语和语义的合适度为中心;4)与普通英语教学形成对照。同时,他还提出了两个可变特点:(1)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学习;(2)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Flowerdew等[3]进一步补充了ESP/EAP的因素:(1)真实的语篇;(2)交际性任务型教学;(3)定制性学习材料;(4)成人学习者;(5)目的性课程。ESP主要分为EAP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两者根据不同的学科和职业进行细分。
EAP指在正式教育体系中达到学习目的所需的英语交际技能[4],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而提供扎实的语言支持,使其能理解专业领域的技术性讨论,满足其专业学习的需求。EAP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学术能力的语言教学,还培养学生在某一学术领域内的学术交流能力[5]。学习者不但需要掌握用英语学习的技巧,也需要了解所在环境的社会和文化特征,以便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获得有效的学习帮助[6],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是如何在相关的背景下用语言来表达的[7]。
EAP分为通用学术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即EGAP) 和专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即ESAP)两种教学形式[8]。EGAP是基于各学科英语中共性能力培养的教学,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需要的学术英语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ESAP课程则是针对某学科特点的英语及其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特定学科以及工作场所所需要的英语交流能力。
近年来,在EAP理论的指导下,国外大学纷纷开展了EAP课程教学实践,较为有效地提高了外语课堂教学。例如,澳大利亚伍伦岗大学EAP课程帮助了非本族语使用者能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学术语篇的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9]。英国高校的学术英语教学机构将课程分为预备课程和辅导课程,授课对象分别是预备进入英国大学学习的外国学生和那些已经入校并需要提高专业学术英语水平的非本国学生,内容的设置主要是通用学术英语[10]。我国有一些研究也体现了EAP课程的探索性研究。例如,研究生阶段学术英语课程改革[11],以及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由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过渡的改革[12]等。但是,总体来说,将EAP理论运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特别是有学术潜力的精英本科人才的外语教学实践,尚未有具体的实践案例。
为了培养学术一流的本科人才,缩短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周期,某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了大学英语EPP试验班(English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简称EPP班)教学小组,2010年起从2009级挑选出有学术潜力且学科相同的本科生参加第一届EPP班的学习,经过四学期的教学实验,第一届EPP班的教学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现有的教学实施基础之上,教学团队调整EPP班教学计划,重新构建EPP班学术英语教学体系,开展更为有效的英语教学活动。依据EAP理念,在2011级第三届EPP班(23人)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革。
EAP课程的先决条件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Hutchinson等[13]提出,将语言课堂的目标需求分为三类:(1)需要(necessities), 即学生为在目标情境中有效使用目标语而应该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2)愿望(wants),是学生面对特定情景而想要学习并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是个人的主观学习意愿;(3)差距(lacks),即学生语言学习的目标水平和他们现有语言水平间的差距,是学习者认为自己存在的不足。
EPP班学生未入选前所在的班级为五个优势学科的基地班或实验班,以培养一流特色学科为基础、兼备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拔尖型人才为目标。第一学期后,经过选拔成为EPP班成员。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学生高考成绩优异、学习基础较好、专业潜力大、学习积极性高,而且所有学生本科毕业后都愿意选择在国内外继续深造学习。他们极其渴望大学外语学习能有助于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本学科研究前沿,拓展国际视野,开展学科领域的对话,其外语学习目标一致,需求明确。但是他们尚未接受学术外语课程,学术外语能力较弱,离需要达到的水平还有一定距离。
(1)课程体系。
EPP班学生外语水平良好,因此第一届教学计划直接进入学术英语课程学习,但是发现他们的语言基本功学习缺乏系统性,学习上存在适应困难。因此在第三届EPP班的第二学期学习中,教学团队设置了“英语语音语调”、“英语口语”、“高级英语听力”和“英语读写”四门课程,针对性地夯实、提高学生外语的听、说、读和写技能。经过一学期系统的语言技能学习,EPP班学生的语言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团队以通识课的形式设置了“英美概况”、“英美文化”、“西方报刊选读”和“西方电影欣赏”课程,穿插安排于各学期中。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掌握英语文化中的表达惯例,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献,有利于将来的国际交流和对话。
从第三学期到第六学期,开展了EAP课程的学习,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课程和专用学术英语(ESAP) 课程两个部分。具体课程设置如图1。
图1 EAP课程体系设置
(2)教学内容。
EGAP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听学术讲座和记笔记、查找和分析英文文献、开展学术小组讨论、做演示和陈述以及规范学术写作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术交流活动打下基础,是从通用英语过渡到双语学习或是专业英语学习的桥梁课程。“学术英语写作”包含写作基础和写作技巧与策略两个阶段。研究表明[14],不同学科的学术写作都会使用相同的写作方法。在初级阶段,讲授这些知识利于学生打好写作基础。写作技巧与策略既是对写作基础知识的深化学习,又为专业论文写作做好准备。“英语演讲与辩论”训练学生的口头陈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高级视听说”选取专业性不强的外语讲座,通过训练听讲座的技巧,学会把握演讲者的讲座主旨和关键细节,归纳讲座要点和学会记笔记,并针对讲座的话题进行小组学术讨论。“科技文献阅读”选取的是地学学科领域科普性和导读性文章,掌握信息的快速捕捉和理解,帮助学生熟悉地学领域常用的专业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也为后一阶段深入地学习专业文献打下基础。由于所学的文章和学生正学的专业知识相对应,激发了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的浓厚热情,也树立了阅读英语文献的信心。
ESAP课程内容是与学科相关的英语学习,教材选取的是在学科领域中知名的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的论文,目的是让学生用英语了解本学科国际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专业领域中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专业文献阅读”主要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学会分析作者的立场,抓住关键细节,学会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和信息。“专业文献翻译”侧重了解中英文表达的差异,学会用学科领域共享的语言表达方式。“专业论文写作与交流”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特点,并且通过模拟国际会议,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学术会议口头陈述、问答和学术讨论的技巧。
(3)教学模式。
在外语学习环境中,任务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使用活生生的语言,是一项有特定目标的工作或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结对子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和项目,促进了他们自己、同伴和他组人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掌握了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学术英语写作”为例,在课程开始之初,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学术兴趣,组合成两人学习小组,并选定研究课题。在课程期间,小组学生收集文献、文献阅读、文献综述,撰写1000字的小论文,定期将已完成的任务在课堂上做口头陈述,交流学习心得。
另一种常运用的教学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CBI是一种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将当前学术领域的教学与第二语言技能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15]。当外语或第二语言与学术内容融合在一起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语言能力提高得更快,学习效果比孤立学习第二语言/外语更为有效。 以“科技学术论文写作与交流”为例,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即科技论文写作和模拟国际会议与交流。前者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撰写外语科技论文的能力,掌握科技论文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因为各学科对知识的本质、起源和特点都有不同认识,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过程和手段建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知识、采取不同的形式传播知识,所以即使是同一语类在不同学科中,其语类特征、修辞特征、语篇特征、元语篇特征都会呈现很大的差异[16]。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一篇结构完整、语言使用恰当和语域适当的学术论文,字数在1500字左右。
后者是基于前者的实践学习,主要内容是模拟国际会议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参加国际会议的流程和注意问题、会议口头陈述的技巧、会议提问和回答策略。要求学生分4组,小组模拟国际会议,答辩小组的学生用15分钟口头陈述已完成的学术论文,结束后回答5分钟的问题。其他小组的学生分别打分、提问和评论。每组依次轮流不同环节。四轮模拟实践使他们能熟悉国际会议的形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陈述演示技能、提问及回答技能和批判性思考技能,将来能够顺利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4)教学特色。
EPP班的学术英语课程一个鲜明的特点是采取了语言导师制。每位教师负责指导一个学习小组(约5人左右),主要是为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问题,帮助学生成为更加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每学期学生都需完成10篇英文读书报告。指导教师会定期指导学生阅读关于同一主题的几篇文章,读后需要写一篇相关的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包括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不同文章中作者的立场、引用原作者的观点和提出自己的观点。阅读时,学生提高了语言水平,特别是阅读能力,学会思辨地分析不同观点,并将所写的学术写作技巧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几学期不间断的训练使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EPP试验班的教学评价体系采取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形成性评价的比例高于终结性评价,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学生不需要参加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外语成绩也不再只由一次考试决定。形成性评价包括读书报告、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展示、小组讨论、任务完成和作业质量等多元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指的是每门课程最后一次的课堂测试。每学期初,教师在课程开展之前就向学生说明这学期开设的3~4门课程、读书报告和出勤情况等在本学期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让学生清楚课程评价。
学术英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获得其专业领域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语言能力。教学团队采取的是“教授负责制”。由教授担任团队教学负责人,构建课程体系和完善班级管理,团队成员为6人,利于人才培养的延续性和持续性。首先,团队教师对学生培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极高的工作热情,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进行课程教学,投入了大量精力指导和帮助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其次,团队教师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能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效率高;再次,团队教师本身具有强烈的国际意识,科研能力强,能紧跟学科的国际最近发展成果和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热爱和参加科研。
EPP班学术英语课程的良好效果之一,是培养了合作意识强的学习共同体。由于EPP班学生的所学专业都属于同一领域,专业学习有许多相同科目,彼此之间有许多共同的话题讨论,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紧密联系。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和同伴合作,他们一起完成不同的项目和任务,加深彼此了解。课后,他们形成了学习小组,复习所学内容,准备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和讨论任务。因为有了学习共同体,学生不再独自处理难题,而是互相支持和帮助。他们也经常把学院和学校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专业课学习心得和各类竞赛发布到QQ群上,使大家了解最新信息。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优秀的班级成员促使大家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合作
通过学术英语课程体系,EPP班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言能力显著提升。
听说读写能力明显提高,高强度长期训练让他们的大学英语学习不断线。去国外留学深造的同学比本校没有参加EPP班的同学能更快适应国外大学课程,顺利地融入国外学习和生活。大二上学期21人参加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100%;600分以上的8人,占总人数的38%。大二下学期18人参加六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83%;520分以上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44%。1人代表学校参加了2013“外研社”杯写作大赛湖北赛区比赛,获二等奖。2人获201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1人获华中地区英语议会制辩论赛二等奖。
(2)拓展了国际视野。
接触大量以英语为媒介的专业文献,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他们了解了学科前沿,获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短期的国际游学中,学生亲身体验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对比了高等教育的不同,向国外导师和专家学习了新的理念,提高了自己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
(3)学术外语能力增强。
学术英语课程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科研的兴趣,引导了学生做科研的方向,培养了良好的科学研究规范。在评价中,将科研活动的参与作为学生考核的指标之一,学生每年都积极参加所在学院的本科科研论文报告会,并获得好成绩。也能顺利地适应学院的双语课程。大学毕业时,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英语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在反馈中,学生反映在读研究生阶段,别的同学要花上一年的时间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专业英语学术论文,而他们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完成。所有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都在国内一流大学或国外大学里继续深造(图2)。
图2 2011级EPP学生毕业去向
早在三十几年前,许国璋[17]就预见性地提出:“外语教学应培养各行各业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科学文化大军,在未来的五年内,做到在重点大学内学生入学时的外语水平就能看专业外语书刊,在毕业时做到读听说写俱会,真正能够使用外语作为研究与国际交流的工具。”本文所探讨的大学英语EPP班教学集英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文化背景、应用能力学习为一体。虽此课程体系仍需不断完善改进,但笔者认为这种依托英语教学体系并结合专业特色设置的系统化的学术英语课程,不仅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可能方向,也是培养国家战略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特色大学生的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1] HUTCHINSON T,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9.
[2] 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C]//ESP: State of the Art.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 1988.
[3] FLOWERDEW,JOHN PEACOCK MATTHEW.Issues in EAP: A Preliminary Perspective[C]//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Issues in EAP. Cambridge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13.
[4] JORDAN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 HYLAND K, HAMP-LYONS. EAP: issues and directions[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2002,(1):18.
[6] ALEXANDER O S ARGENT, J SPENCER. EAP Essentials: A Teacher's Guide to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Reading:Garnet Education,2008.
[7] ALLEN J P B, WIDDOWSON H G. Teaching the communicative use of English[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4, 12(1): 1-21.
[8] DUDLEY-EVANS T, JOHN ST.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Language Teaching Library,1998.
[9] 张沉香.澳大利亚伍伦岗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模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48-51.
[10] 柳君丽,范秀云.英国学术英语教学的发展及对我国开设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62-67.
[11] 林易,陈卓,李丙午.学术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某大学研究生英语教改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84--187.
[12] 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2011(5),11-14.
[13] 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4] HALE GORDON A,CAROL TAYLOR,BRENT BRIDGEMAN,et al. A Study of Writing Tasks Assigned in Academic Degree Programs[M]. Princeton,NJ: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1996.
[15] BRINTON D M, SNOW M A, WESCHE M B. 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M]. Boston:Heinle & Heinle Publisher,1989.
[16] BHATIA V J. Worlds of Written Discourse: A Genre-based View [M]. London: Continuum,2004.
[17] 许国璋.谈谈新形势下外语教学的任务[J].人民教育,1978(10) : 21-25.
Title: Research on EAP Curriculum for Academic Undergraduates Talents in Geology
Author(s): YAN Jin, JIANG Cui
college English reform; academic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A
1006-9372(2017)03-0057-05
2017-03-20;
2017-06-1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教学工程立项(ZL201741)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立项(YJG2017205)。
严瑾, 女,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写作和EAP的教学工作。
投稿网址: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严瑾,江翠.学术型地学本科人才学术英语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7,26(3):57-6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