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的说明与研究

时间:2024-09-03

■ 郑 岗 刘 笑

一、“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之过程与愿望

2016年夏,泰山脚下,张望教授宣读了《关于“新现实主义”创作的倡议——给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青年画家的一封信》,这封信被认为是关于“新现实主义水墨”主张的倡议,以此开启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梳理。

“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新的人文关怀,艺术家对现实的观照要充满人文精神,创作需要传递正能量;二是新社会形态的表达,关注社会发展的前沿;三是新的观察视角和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认知和艺术表达方式的差异;四是创新性语言的表达,在艺术语言上选择适合当今审美需求的语言风格。总结、梳理“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的当代可能性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课题。

2017年,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以“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展巡展”为题的,具有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研讨目的的当代水墨艺术展在山东多地巡展。针对“新现实主义水墨创作主张”这一议题,美术理论家、美术批评家、画家皆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专业见解。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如冯远、徐里、何家英、张宏宾、田黎明、刘进安等都给予“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高度的学术认可和理念上的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特别指出:“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前期注重创作实践与理论梳理的并举,有着“器道并重”的理念。

2018年,在“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展巡展”的基础上,在山东省有关领导部门的指导下,“不仅仅看见——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展巡展”在全国多地成功举办。以“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为创作主题的作品应邀在北京、江苏、山东、广东、江西、陕西等省市展出。参展的画家已不限于山东画家,画家队伍中出现了对中国画当代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德高望重的教育家、艺术大家,既包括杜大恺、田黎明、梁占岩、李兆虬、黄一瀚、周京新、张江舟、刘庆和等艺术名家,也包括多位画坛的青年才俊。总之,在得到众多秉承着为艺术发展而奋斗的画家们的支持下,“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得以健康、有序发展。

在为2018年这一全国巡回画展定题目时,主办方有过很多考虑和选择,最后命名为“不仅仅看见”。艺术家给予人们的不仅仅只是看见的那部分,其背后还有更多的看不见的东西——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思考与行动,追求艺术创造的执着与刻苦,坚持文化道路的自信与胆魄,探索艺术语言的勇敢与艰辛。

2019年,“不仅仅看见——2019年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办,进一步推进了“新现实主义水墨”这一理念的发展。

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积极探索艺术的新语言,弘扬正能量,服务于新时代,为新时代的艺术讴歌并贡献力量。应当说,这就是“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发展最直接的一种愿望,更是我们继续奋斗的动力。

二、“新现实主义水墨”的边界扩张与现实意识

近年来,艺术界陆续举办的一系列水墨展览、理论研讨会,持续印证、多层次展示了正在行进中的水墨景观和相关的文化属性,因此有必要将之作为一种主张和理念提出来,为当下水墨艺术的生态效度凝聚力量。

(一)“新”——现实主义范式的当代转向

“新现实主义”不是一个新的词汇,自20世纪中叶开始就在西欧、日本等地的小说、诗歌、电影、摄影等领域作为一种新的创造倾向被使用,且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文艺潮流中。“新现实主义”的广泛涌现,意味着原本坚固而强大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正在被解构——这种经过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运动和俄国现实主义思潮所形成的,以写实手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现实作出揭露和批判的美学范式逐渐发生解构。在不同的语境中,“新现实主义”以其独创性自成体系,它们同样基于现实主义的某些框架原则,同时又尊重和彰显了相对独立存在的精神价值。

在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背景下,多元差异的文化景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泛、更迅速、更深刻。“现实主义”被纳入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境中,它抛弃了过去稳定的系统及确定性的观念,成为“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的出现是“现实主义”不断与各种“主义”“观念”“精神”融合碰撞的结果,在尊重不同话语表达的异质性中,成为多元而又弱中心化的当代思潮中的一条线索。

“新现实主义”可以归纳为一种观照社会现实的新式文艺形态。“新”体现在它对“现实主义”特征的某些偏移,正如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的概念结构中隐含着的延续、递变甚至是反叛的语境,新现实主义延续了现实主义的精神文脉和创作手法,又在反思所处时代和社会历史中注入了新的品格。

“新现实主义”可以是再现客观的现实主义,以客观展现外部世界的广阔性为创作追求;“新现实主义”可以是表现主观的现实主义,借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观印象来反映外部世界的真实;“新现实主义”也可以是讽刺的、批判的现实主义,通过夸张、隐喻、象征等手法来折射现实。

总之,在传达和展现现实的过程中,现实主义逐渐提高了面向未来的适应性,加上与其他文艺创作方式的交融碰撞,极具包容性地接纳了不同创作者对于“现实主义”的种种主张,这些主张与创作已经超出了经典现实主义的窠臼与范式,故而称为“新现实主义”。

(二)“新现实主义水墨”的主张立论

基于后现代思潮对现代主义的分化和解构趋势,面对我们的文化系统、地区文化现象与历史文明现实,应当以一种当代视野看待现实主义,要站在当代世界艺术发展的格局来审视自身所处的文化境遇。“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强调艺术家对现实的观照和人文关怀,以新的观察视角看待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这就在视觉层面或表达手段的自由中提供了基本价值底线,也就是看似破碎但又有统一的思想中心。

20世纪初,中国画在新文化运动的思潮中走上了改良的道路,通过西方写实造型使传统中国美术的生态与格局适用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画家在二三十年代掀起的革新派、折衷派、调和派持续不断的争论中做出了不同的实践,这是知识分子在国家命运与民族前途面前的自觉与担当。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在一种更深刻、更广泛、更统一的意识形态层面践行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以写实造型直面鲜活的社会现实,表达深刻的人性。例如,徐悲鸿、蒋兆和将笔墨加素描的造型方法作为高等美术教育的基础训练,它不仅包含一套从生活中提炼主题、深入研究创作对象、反复酝酿大量草图等方面的系统构造与教育模式,同时还包含了艺术与社会环境、思想因素的多维思考。

“新现实主义水墨”主张的提出,天生隐含着新生代艺术家受一定社会现实熏陶的知识氛围和专业训练的印迹,具备历史上和理念上的合理性。它一方面肯定了现实主义关照现实是一种建立在对社会生活理解和积累之上的审美表达;另一方面,尊重“新”的现实观念和“新”的创作手法,以包容的姿态观照时代、观照社会、观照生活,尊重人性,尊重个体,从多元发展的艺术形式中汲取创新因素。

实践者们期望创造新的水墨图景,在近现代中国迸发的强有力的精神基础上,到社会中寻找创作灵感,以客观而坦然的态度面对知识传承和地域现实,真正从脚下寻找自己的路。同时,希望在打破原本固化的创作原则中向前一步,扭转我们对现实主义的刻板印象,在调整中以“新”作为一个起步点,以自己的艺术智慧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拓展水墨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参与度。以一种更直接、更亲近、更易为观者切入的方式传达其文化追求和价值理念,形成一种新的现实主义水墨面貌。

(三)“新现实主义水墨”表达方式

从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经过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洗礼,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走向“异化”,现在我们讨论的水墨问题已经很难与原生态的“水墨”完全重合。“新现实主义水墨”主张敏锐地捕捉了“水墨”作为一种艺术表现语言,在全球化、本土化的话语张力中经历复杂蜕变的过程,艺术家们在这种复杂的艺术境况中做出不同理解或多义阐述。因此,“新现实主义水墨”鼓励创新性语言的表达,以开放、包容、积极的态度面对当代艺术观念的各种挑战,明确当下的创作不能再沿着“写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及其简单变体继续前进;以一种尊重而不迁就、热爱又不保守的态度面对水墨表达方式的转型,不再以严格的标准看待今天的水墨创作,坚信只有表达变化着的社会与生活,才是传达由历史贯穿而来的道德与人文本质。

“新现实主义水墨”所要引出的,是水墨当代性中形式内容与思想精神关系的讨论,它的视野不仅面对水墨的语言层面,同时也为什么样的水墨创作能够观照当下文化和精神这一问题做出解答。通过观察当代水墨领域代表性艺术家的创作形态,如田黎明、唐勇力、刘进安、张望、姚鸣京等,这些艺术家在时代的快速变革中,以艺术的方式探讨社会问题,思考社会变革浪潮下的人与人性,剖析社会,准确提炼当代人的情感表达,在艺术语言的个性方面极富启发性和总结性。他们将独具一格的中国文化属性镌入现实,恰如其分地发挥出当代水墨自身的话语逻辑。于是,“新现实主义水墨”具备了向公众传播的责任和能力,开始在传统和当代语境下努力寻求平衡点和适应度。

在经过开放和富有激情的精神解放之后,青年艺术家埋头于表达世界的变化和生活的丰富性,在踽踽独行中寻找自己的水墨感觉,力图准确有力地传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现实、表达现实社会中人的精神,仍然是无法绕过的课题。

“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的提出,为当下青年艺术家水墨创作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价值系统,而非牢不可破的标准,提示如何处理现实与自由化、个体化的表现语言之间的关系,思考“小我”和“大我”、人与社会环境的多种关系,以及如何在不断挑战水墨语言的表现限度中观照现实。在创作与现实的互动过程中,探究更具思考力、判断力、审视力和分析力的水墨艺术。

尽管现实主义之“新”尚不足以激发所有艺术家的创作,但其内部包含了历史的继承和时代的创新。它立足于上世纪中国画变革的经验,融入一定的现实主义理念,通过“水墨”这一特定主题,揭示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景观,既是对当代水墨领域的梳理和呈现,也是实践基础上的成果推进。在富有自由创作精神的新时代,无论是“现实主义”“新水墨”还是“新现实主义水墨”都不能作为一个牢不可破的框架,不能被理解为一个存在某种共同面貌的画派,它类似于一种追寻的姿态。

“新现实主义水墨”的属性不那么具体、不那么有限制性,这种理念主张在广泛的时间进程中持续解释、调整,从融合的、内隐的形式走向更完整、更丰富的形态,而这个不断清晰化的实践过程,必然会使“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成为未来创作领域关注的焦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