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 王子豪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首次出版于1986 年,一经问世便受到热烈欢迎。全书主要内容分为九章,作者凭借扎实的理论修养和深情的叙述风格向读者展示了尼采的生平、早年经历,以及其主要思想观点的演变。该书语言流畅、内容深入浅出,既是对尼采感兴趣的哲学爱好者的入门书,也是学习、研究尼采者快速准确把握尼采思想的宝贵文献。
哲学家的发问可以从多重维度进行理解。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中,周国平从不同方面以不同主题提示了尼采摆出的各种问题:“尼采所遇见的‘必将笼罩欧洲的阴影’,就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危机”,“对于这样一位哲学家来说,哲学与人生不可须臾分离,探求人生意义成了哲学的唯一使命”,“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等等。黑格尔曾经指出,真理的发展不是“手枪发射”般的瞬间,而是一个长久积累的过程。任何伟大的哲学思想的提出和证成都受到其外在的自然存在、社会历史背景和内在的思想史前后媾变的双重逻辑的影响。就不同时期哲学思想本身的内涵与其所处时代的特定关系而言,“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哲学所关切的问题,不管是古老的“在场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语),还是新生的时代问题,都会在不同的维度、视角得到重新诠释、证明乃至推翻。根据西方哲学发展规律,尼采思想的诞生是西方文明内在的理性主义精神,按照合乎逻辑的发展被探索一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以后走向自我否定(虚无主义)的结果。其中,现代性问题综合地揭示了这个过程导致的结果。
周国平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中提出:“尼采的真正意义在于,他首先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基本境遇,提出并且严肃思考了激动着现代西方人心灵的重大问题。”现代性问题是这个时代特有的问题,是一个宏大、复杂的问题。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可能包括科技进步、物质财富创造、人的异化、“不合理的合理性”等种种复杂表现。就尼采哲学所回答的方式来看,现代性问题被抽象把握为理性和意义世界自我否定的产物。这个问题在其另一著作《尼采与形而上学》中以更加专业的语言提出,即“虚无主义”和价值危机,并且周国平认为尼采将形而上学“虚无主义”的本质以真正自觉的方式彻底揭露了出来。尽管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来理性隐含的虚无主义陷阱及其种种外在表现(科学技术、基督教道德、真理)并不是尼采哲学最重要的内容,但这种对西方文明根基有十足洞见的反思恰恰抓住了现代性问题在思想层面上的根源。尼采还提出了诸如“上帝死了”“价值的相对性”“意愿使人自由”等其他问题,他关于生命观、人的超越性、审美人生的思考启发了弗洛伊德主义者、存在主义者以及马尔库塞等人,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为现代西方思潮提供了一个清晰可辨的起点。
尼采哲学的立场具有很强的内在连贯性,其原因就在于它是对西方文明整体上的一“破”一“立”。“虚无主义”一经发现就可能引起包括世界本体、人生意义、伦理价值在内的意义世界的“塌陷”,填补理性主义遗留下的价值真空就合乎逻辑地成为了尼采哲学的重大内容。
价值问题、意义问题是形而上学的根本关切。如果说对事物本质、真理的追问源于人的求知本能,那么在这种求知的背后就隐含着想要设定某种意义(目的),并按照这种意义(目的)过好的生活的价值诉求。在尼采看来,苏格拉底以来的形而上学为追求这种价值理想,用理性主义的发问、辩证法的推理和乐观主义的希望杀死了感性的现实世界。理性道德认为现世的不完美一定有某种完美和至善的来世补偿,现世的不道德一定会在来世受到某种神灵的审判。于是人为了虚无缥缈的神(或者某种抽象概念)和附着其上的道德(某种善恶价值)而牺牲自己的感性生命。自觉生活处处险恶,德福难以配位,于是向往来世。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提到,基督教深入发挥了这一逻辑并阐述一系列教义,教导人把自己抽象理解成“轻视肉体者”,于是“‘上帝的疆域’在哪里开始,生命就在哪里结束”。尼采评价道:“这种人是什么人?乃是一堆疾病,这种疾病通过精神向世界伸出他的手:要在世界上获取他的猎物。”“他们是蔑视生命者,行将死灭者,毒害自己者,大地对他们感到厌烦:那就让他们离开人世吧!”
正是因为尼采更关注人、更关注价值问题,才要用更猛烈的语言、更多的笔墨集中抨击宗教和道德。究其原因,是因为尼采清楚地看到“否定实在必定要被实在否定,信仰虚无必定会使信仰归于虚无”的逻辑。但人的精神世界毕竟不可能永远虚无下去,因为不管是理性的追问还是生命的健全,都不可容忍价值的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不可能是人类信仰的最终归宿。尼采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立足于人类和宇宙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冲动,在道德价值上,他要评价评价者,创造创造者。《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中提到,他“首先站在自然、生命、生成变化的立场上看人间的善恶,看穿善恶之无谓,超于善恶之外,然后,又从自然、生命、生成变化的立场出发给人间制定一种新的善恶评价”。这里要指出,尼采自称是“非道德论者”,实际上尼采并不反对道德本身,他只反对颓废的道德,反对压制人的原始冲动和创造本能的道德。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已经开始尝试对西方文明进行反思和价值重构了。前者集中批判苏格拉底的乐观理性主义精神,后者则提出了众所周知的“酒神精神”。“酒神精神”很重要,它最初是指一种“狂醉”的状态,随后迈克尔•坦纳在《尼采》一书中提出:“这种状态是感知到的个体化原则得以克服的深度方式,是清晰性的丧失,是个体特征的消弭。”“酒神精神”实际上有两重内涵:一个是一切皆“醉”、一切皆“梦”的生命必死的悲剧;一个是在承认这种悲剧之上积极肯定生命的现实性和美好。它告诉人们,生命的幸福和痛苦是无比真实的,然而二者又是相互纠缠的——没有人可以幸福一辈子,否则这种幸福是十分卑贱的。“伟大的幸福正是战胜伟大痛苦所产生的生命的崇高感”,这也正是他在强力意志里面表达的“何谓幸福?力量增长着的感觉”的同义语。在“酒神精神”中,真善美的价值实现了有机统一:生命在此岸世界真切感受到的快乐、痛苦的感性之真;生命力量自我增强、扩张的同时不断创造、评价的价值之善,以及两者以统一于有限个体的形式表达出的无限之美……尼采的哲学始终充满着艺术感,一切都可以从美的维度得到诠释。
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中,周国平有意识地将“酒神精神”“强力意志”和“永恒轮回”三个重大主题放在同一章节,提示三者在本质上具有逻辑关系。“从实质上看,‘酒神精神’和‘强力意志’是一码事,两者都是指生命力的蓬勃兴旺。”强力意志一般被看作是尼采哲学的“本体论”,但或许“本体论”一词本身就不适用于尼采,因为“本体论”暗含消极界限的意味,更加强调某种超越于现实世界的变之不变的存在、作为终极原因的存在等等。“本体论”的迷误是一种不可解决的“逻辑跳跃”,尤其体现在强力意志的来源——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上。正是受到康德哲学关于现象界和自在之物、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二分思想的影响,叔本华将意志本体划拨为超越表象世界之外的自在之物。一方面,二者相互割裂;另一方面,包括人在内的现实世界的一切具体存在却都不能跳脱意志本体自我欲求的逻辑之外,因而叔本华哲学就合乎逻辑地得出悲观主义、虚无主义的结论。尼采的强力意志恰恰相反,它在肯定人生悲观的基础之上,将意义和价值评价固定在现实生命之中,规定为生命(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不断地求增长、求流变、求扩张、求表现的生成创造的力量,而这一力量恰恰是完全在现实世界得到实现的,它论证了人们克服困难努力追求目标的现实可能性。尽管死亡似乎是对个体最残酷的否定,但这样的人生至少不是悲观的,而是悲剧的、英雄的,是积极虚无主义的。世界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强大。
从“强力意志”出发创造和评价,全书各个章节的逻辑井然有序。生命是生生不息、流变创造的,因而人没有什么先验的本质和目的,人只有自己使自己自由;理性出于情感意志,是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手段,因而科学有其界限,真理都是相对的;更重要的是,既往一切伦理价值体系(以基督教伦理为主)都是违反强力意志增长本性的,都是以弱者统治强者、以颓废教化生命、以灵魂仇恨肉体、以虚无彼岸否定感性现实,真正的道德是要“忠实于大地”。
“永恒轮回”思想是尼采众多观点中最伟大、最悲壮的体现,“永恒轮回”假说的提出极大地深化了强力意志的现实感。周国平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中指出,这样的命运是查拉图斯特拉的“大痛苦”,是尼采不断用生命的强劲克服叔本华悲观主义给他带来的深刻创伤,也暗示了尼采本人的悲观主义情结。问题在于,“永恒轮回”思想究竟是不是尼采在用强力意志否定抽象道德、来世之后又不自觉地想出的另一种“彼岸”?其性质令人沉思。海德格尔指出,“尼采哲学作为主体形而上学的最后形式,乃是现代形而上学的完成”。这是否说明尼采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跳脱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的传统?
宗教神话和理性形而上学发生的深层原因需要思考。综合来看,尼采如此拒斥形而上学、道德和宗教观念,是因为尼采看破并紧紧抓住了现代西方文明虚无主义的本质,并将基督教道德和柏拉图传统的形而上学看作是虚无主义的根源。问题在于,无论是宗教还是哲学,其深刻根源在于关切人。终极真理、价值在于终极关怀,而关怀本身有赖于意义空间的编织。正如周国平指出的:“基督教诚然贬低了人的尘世价值,却在幻想中赋予了人以某种永恒价值。上帝的灵光使人显得渺小,但同时也给人生罩上了一圈神圣的光环。”即使宗教、哲学虚构的世界再怎么虚假,可是人为自然界“立法”,以及为世界、为自身构建意义世界的理性本能是真实的,而最高意义空间本身是具有超越性、永恒性的,因为它是理性为现实赋予的最高尊严。尼采之所以提出“永恒轮回”,恐怕是出于这样的矛盾:否认最高意义、价值的永恒性(没有来世),就意味着要把意义、价值的超越性固定在现实的感性世界中,但感性的现实世界却是有死的、变灭的,强力意志保证了现世价值却不能延伸到来世,“酒神精神”肯定包括善恶的一切现世内容似乎很难让人一下子接受。否认来世的设定,人生一去不复返,一切我们现在所珍视的都终究化于虚无。但是在尼采看来,反过来向往来世,终究导致否定现世的虚无。难道无论怎么努力人生都是虚无吗?或者说,究竟有没有一种现世的永恒价值、价值的永恒性可能不依赖来世和终极存在的设定而证成?尼采只好假定,一切都是“永恒轮回”的,来世就是现世!一切彼岸世界就这样被排除了,同时用循环的方式保证了现世价值的永恒性。
尼采是精神贵族,许多人了解哲学都是从尼采开始的,人们折服于他优美典雅的语言、惊世骇俗的思考和直指人生意义的深刻。周国平先生是我国尼采研究专家,他的努力促成了一代又一代热爱尼采的青年与尼采展开灵魂对话,也极大推动了国内学术界关于尼采的研究。《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初学者了解尼采的一本著作,它生动刻画了尼采的形象,真实反映了他的主要思想。尽管周先生本人曾坚持认为他的博士论文(即《尼采与形而上学》一书)更能代表他在尼采研究领域的水平,但流露真挚情感的写作方式更加令人亲近,那是作者带领读者一同与精神的贵族共舞,这也就是为什么《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更具真实感的原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