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山东文博会平台化发展道路——基于对山东文博会历史的梳理

时间:2024-09-03

叶宗乐

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以线下展陈互动为主要形式,促进文化产业领域内的资源要素交流、文化生产者与消费者交流的一种会展形式。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自2006年举办以来,稳扎稳打,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然而梳理其发展历程,考察其办会现状,不难发现其在展会质量、品牌传播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平台化是随互联网平台发展壮大而受到关注的一种商业模式,平台化的核心是通过平台运营提升整体效率,这种运营包括进入平台者资格的筛选、进入者之间互动的促进、平台对外的统一规划呈现。

立足现在,梳理历史,展望未来,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仍有精进的空间。在发展中采用平台化的发展道路,可以解决其发展难题,推进平台化壮大、品牌化发展。

一、进步与不足:对山东文博会的历史梳理

2018年10月15日,以“新时代、新动能、新创意、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成功闭幕,本届文博会以7283.85亿元的投资额再创山东文博会记录新高,同时文化产业核心层参展率达100%,在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方面的水平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回顾山东文博会历史,可发现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一)展会主题演变

通过梳理历届山东文博会主题、亮点(见表1),可以发现,山东文博会自2006年举办以来,注重于解决本省文化产业发展实际问题,从回答“什么是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意识深入人心,到引领“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带领文化企业探索转型道路及发展机遇,整体发展趋势良好。

(二)参会厂商、参会人次、投资额演变

2006年到2018年,山东文博会参会厂商或机构基本都超过1000家,投资额从百万亿发展到7千万亿,参会厂商和展会规模整体上不断壮大。

通过梳理参会厂商、人次、成交额(见表2),可以发现,参会厂商较多的第六届文博会的投资额(3200家,4533.59亿元)反而低于厂商较少的第五届文博会(2800家,6236.23亿元),第七届精简参会厂商数量,投资额则创新高(1250家,7283.85亿元)。厂商数量多,投资额反而少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第二届和第三届文博会上。由此可以推断,展会投资额并非完全与参会厂商数量成正比,厂商过多,可能降低展会质量,不利于增加投资额。

表1 历届山东文博会主题、亮点

表2 历届山东文博会参会厂商、参会人次、投资额

表3 历届山东文博会线下会场(主会场及分会场)参会人次

(三)展会传播力变化

传播力是展会作为活动形态的文化产业的一大特征。观察历届山东文博会线下会场参会人次(见表3),可得出展会线下传播力的变化,可以发现,近年来,山东文博会线下传播力有下降的趋势。

线上传播方面,根据国内搜索引擎百度的大数据分析,“山东文博会”这一关键词整体搜索在2012年第四届达到顶峰,随后两届有所下降,2018年第七届又有所增长,PC端趋势与此一致,移动端则从第四届至第七届整体保持增长。可见文博会在线上传播工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应把握移动端传播的机遇,实现传播上的突破。

总结山东文博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一,省级文博会需要立足本省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来定位主题,在初期做好文化产业概念普及,在中期做好文化企业服务引导,而在未来,应当注重提升参会企业质量,将文博会打造成更高水平的文化产业展示交流平台;其二,展会投资额并非完全由参会厂商数量决定,适当控制参会厂商数量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升展会质量;其三,近年来山东文博会的线上线下传播工作还不够理想,有提升的必要。

二、平台化:对山东文博会发展道路的建议

随着互联网平台发展壮大,平台化这一商业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模式下的平台起着连接各方、促进互动交流,打破传统产业界限和线上线下界限的作用,有助于实现跨界创新,最终形成生态圈,建立良性循环。平台化的核心,是通过平台运营提升整体效率,最终实现平台和平台参与者的共同壮大,这种运营包括进入平台者资格的筛选、进入者之间互动的促进、平台对外的统一规划呈现。

对于山东文博会来说,在完成普及“什么是文化产业”、引领“文化产业如何发展”的任务后,面临着参会企业数量过多、质量参差不齐、会展体验较差的问题。山东文博会应运用平台化思维,走平台化发展道路,严控平台参与者准入、推进参与者交流、统一平台对外传播,打造山东文博会品牌和国际平台。

(一)优化平台定位,统一平台形象

山东文博会应优化平台定位,首先定位为山东省级大众文化互动体验平台、优质文化项目企业要素展示交流平台、山东与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平台。通过丰富展陈形式、引进专业策展公司,打造平台统一优质的形象;通过举办一系列产品、设备、工艺及行业交流会,促进企业间的合作;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交流合作成果展示,吸引更多国际优质厂商参展。

(二)建立平台准入机制,提升平台进入门槛

下一阶段,山东文博会应更专注于提升参展企业质量,适当提升参展的准入门槛,适当限定参展企业类型,限定扶持的特色文化、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的类型,建立平台准入机制。只有保证了参展企业质量,才能保证参会群众及投资者的良好体验,从而促进投资,形成良性循环。会展组织方应建立准入类型门槛,做好评选考核工作,统一组织优秀作品、各类型代表文化产业业态、项目的评选工作,界定特色文化、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潜力项目推介展示扶持,避免披着文化产业外衣的产业“打擦边球”,减少文化创意附加值产业的展位名额。

(三)提升平台活动能力,让文博会“活”起来

文化产业平台不同于单一的文化产业个体,是具有强大组织和活动能力的动态生态圈。山东文博会也应“活”起来,不仅仅局限于济南会展中心,应继续办多城市分会场,乃至建立在省内城市流动举办的机制,增强文博会活力和新鲜感,让文博会的精彩传播到全省;应将创意融入活动,而非只有活动的壳;应将活动融入生活、融入城市,让活动有特色、接地气;还应开展各种交流活动,让参会各方在活动中互相了解,推进产业内良好合作的实现。

(四)推进线下线上平台融合,打造文博会平台的品牌

山东文博会应当抓住移动化趋势,利用全媒体,尤其是移动媒体,实现传播上的裂变,而非局限于传统门户网站、主流媒体报道。当前文博会虽然推出了移动客户端,但总体体验还较差,仅仅能阅读文章,缺少互动,需要进行改进。在展会体验设计上,文博会应当考虑到线下参会者线上分享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满足群众社交媒体分享需要,甚至引进专业新媒体传播策划团队,实现文博会的爆炸式传播。

结语

山东文博会起步早、步伐稳,在2018年展会结束的节点上,回顾七届展会主题、规模、传播力的演变,可以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优化平台定位、建立平台准入机制、提升平台活动能力、推进线下线上平台融合的四条建议,是笔者运用平台化思维,解答山东文博会发展问题、助力文博会下一步发展的简要思考,希望能够有助于山东文博会的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