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生忠军
(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许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素材。将疫情防控中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志愿者们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将有助于广大学子们坚定“四个自信”,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素材。
第一,有助于摆脱思政课“灌输”的窘境。思政课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吸引力,让学生喜欢和受益,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实现思想政治理念入脑、入心的目标,是思政课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若只是单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能达到教学目标,“仔细辨析被学生评价为‘灌输’‘洗脑’的思政课堂,其教学都是从教材中的既有结论讲起。”[1]灌输式教学将本需要学生经思考消化后形成的情感和价值认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变成了填鸭式、洗脑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违背了学生的接受心理,难免会出现被学生排斥的情况。思政课如果不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不具有问题导向,那么学生将很难融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最终将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思政课教师应将当前疫情防控的生动案例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广大学生产生极强的情感共鸣,进而愿意聆听教师的讲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第二,有助于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政课教学要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要给学生一定的启发性和充分思考的空间。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广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规律,遵从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在开展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利用好疫情防控中的好故事进行授课。“故事就是抽象理论扎根生活实践的生动载体。”[1]好故事有利于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并且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使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变得鲜活且富有吸引力。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努力讲好疫情防控中的好故事,让学生在这些好故事中体悟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理论。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接收到各种关于疫情防控的信息,一些错误的思潮和论调也容易趁机而入,影响学生的正确判断,导致在思想上出现认知偏差。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问题设置,开展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疫情防控进行教学,启发学生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此次疫情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要根据此次疫情中“90 后”甚至是“00 后”青年的英勇表现,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时代新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教师根据学生关切的问题,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广大学生在不断追问和思考过程中,探寻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70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青年一代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积极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有利于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3]。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也是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各行各业人员都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有身处抗疫第一线,直接参与医疗救助的医护工作者,也有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后方,不辞辛劳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这些人都在各自岗位上,为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些行为的背后体现的是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将疫情防控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将有利于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回应新时代下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的新方向和新要求,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的视野和新的价值,厚植起广大青年的爱国情怀。
二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是实现青年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作为青年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青年一代要担当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要不断增强自我本领,以应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疫情期间,许多“00 后”的青年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例如,上海1 名高三女孩成立了1 个8 国语言的抗疫情报站,将防控疫情的目光聚焦全球,把国外关于疫情防控的新闻报道翻译成中文,供国内阅读。此外,许多大学生自发当起了志愿者,参与社区和乡村的疫情监测和值守工作。这些案例充分彰显出当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将这些生动的案例融入思政课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做到判断大势、担当大事、明辨大是。
第一,将疫情防控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 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疫情防控基本问题。要将疫情防控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的知识点紧密结合。例如,在讲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要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深刻阐释好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阐释好人类保护自然的必要性问题。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出发,引导民众树立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同时,也要讲好疫情防控中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实践活动,进一步阐释好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重要原理。***强调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4]要使学生们理解,抗击疫情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要充分发挥好人民群众的力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要让学生们深刻理解,此次疫情防控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要坚持从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入手,深入探讨在疫情防控中所彰显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而奋斗。
第二,将疫情防控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在疫情防控中的制度优势。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进行深入讲解。***强调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20此次疫情防控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鲜明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举国上下创造出诸多奇迹。例如,我们用了极短的时间建造出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党中央第一时间进行全面的战略部署,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因势利导调整工作重心和应对举措。这些举措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复工复产也稳步推进。此次疫情防控还集中体现了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68疫情期间,各地共产党员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各个环节中始终坚持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积极组织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面对疫情防控的繁重任务,我们党进行科学部署、严格管控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阻断疫情传播的链条。广大党员在抗疫第一线,忘我工作、夙兴夜寐,坚决执行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此次疫情中涌现。这些感人事迹为思政课的讲授提供了鲜活案例,通过老师在思政课上的宣讲,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案例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相关问题。
第三,将疫情防控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 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疫道路发展历程。任课教师要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的基本历程,阐释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疫情防控的艰辛历程和成功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每次面对疫情严峻考验,我们总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拥有应对风险、战胜挑战的强大能力。新中国成立之初,察哈尔省察北专区爆发鼠疫,面对此种情况,党中央迅速做出决策,制定紧急措施,加强鼠疫防控工作。最终在各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 世纪50 年代在中国大地出现的血吸虫病,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1953 年,毛泽东在听取了南方血吸虫病的报告之后,强调:“血吸虫病危害甚大,必须着重防治。”[6]342毛泽东指示卫生部门,“要把消灭血吸虫病作为当前的政治任务”[7]54-55。随后,一场大规模的防疫工作在全国开展起来。1958 年,江西省彻底地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在得知此消息之后欣然地写下了著名的《送瘟神》,并在诗的后记中高度赞扬了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消灭血吸虫病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003 年,“非典”疫情肆虐,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终取得抗击“非典”的最终胜利。在进行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党还积极加强爱国卫生教育。从1952 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爱国卫生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将爱国卫生运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再到新时代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爱国卫生运动开始走向更高的阶段。将这些珍贵的历史素材和宝贵经验融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引导广大学生从历史中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深刻领会我们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疫情防控中所取得的成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人民走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将疫情防控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使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回信中说道:“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8]此次疫情防控中,许许多多的“90后”“00 后”青年挺身而出,始终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勇担历史使命,奉献青春力量。这些彰显青春力量、青年担当的先进事迹要积极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要将此次疫情防控中所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以及由此所彰显的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有机地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活动中。将疫情防控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个人价值教育、道德观教育、法治观教育有机统一,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青年的价值是在奉献中实现。广大学生要坚定崇高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本领,勇于担当,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内化为自觉担当,外化为实际行动,在奋斗中书写人生的华彩乐章。
一是要不断增强教师的个人能力。将疫情防控融入高校思政课,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一定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的知识积淀,也要有设置问题情境、回应问题和对广大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引导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达到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是要讲求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知识讲授;要充分运用好疫情防控中的有效案例,在案例讲解中渗透相应的理论知识。
三是要充分利用好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此次疫情发生以来,高校都采用了线上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摆脱了地域的束缚,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将疫情防控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中,要求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好线上资源,通过在网络上答疑解惑或者设置讨论题目的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将疫情防控相关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性。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明确疫情防控中的哪些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最紧密、最具有说服力,从而因地制宜地进行材料筛选进行知识讲授。思政课教师要明确好所讲授的案例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什么,以及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将疫情防控内容融入思政课中,要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这一原则为依据,积极有效地将疫情防控与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疫情防控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要注重融入过程的灵活性。一是要依据各个科目寻找结合点。思政课的每个科目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着不同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要求。因此,在融入过程中,一定要紧紧结合每个科目自身的特点,进行知识讲授和问题设置,切忌出现千篇一律、生搬硬套。二是要积极捕捉典型和先进。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要因时而动,在疫情防控不同阶段,会涌现许许多多的典型代表和先进事迹。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典型案例,恰到好处地将这些案例与思政课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思考,积极回答学生们关心的问题,调动起广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引导广大学生认识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相关理论的学习。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不断扩散,中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对抗疫情。中国及时向世界公布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有效经验,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与世界各国贡献科研数据信息,并派遣医疗队参与多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国所采取的行动充分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担当,为各国合作应对疫情树立了标杆。将这些内容融入思政课当中,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传播好中国的抗疫声音,进一步诠释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广大学生们在不断学习伟大抗疫精神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个人的使命担当意识,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