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创新研究

时间:2024-09-03

汪 瑾,钱 军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a.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b.商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2019 年2 月2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目前,信息技术发展已经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教务管理的大数据化进程也随之加快。为了推进高职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将大数据技术融入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全过程,可以迅速收集、筛选、对比教务信息,提升教学管理质量,进而优化人才培养方式。

一、教务管理大数据概念

所谓大数据(Big Data),是指常规软件无法在指定时间内准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的数据集合,只有采用全新的处理措施才能在短时间内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保证信息资产实现多样化。[3]12大数据技术属于交叉学科领域,通过数据挖掘、算法等技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提炼,筛选出有利于决策和预测的信息,并采用便于读取和操作的可视化形式,为人们做出决策和制定方案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撑。

教务管理大数据是指教务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大数据,包含了教务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的数据,具有非常大的潜在价值。高职院校教务系统由师生个人信库、选课数据库、学生学籍库、学生成绩库、教学资源库、毕业信息库等组成,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生成了海量的、各种类型的大数据,高职院校通过智能教务管理系统收集和挖掘教务管理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推进教学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二、大数据技术对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教学管理质量

教学管理在宏观上指教育行政机构对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指导[4]7,从微观上则指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5]3。教学管理涉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利用教务管理大数据,教务管理工作者可以高效地进行排课,学生选课也变得快捷,大大提升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管理者可以即时对师生出勤、课堂教学进行监控,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还可以对学生考试成绩做出分析,准确预测和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其进行专长分析,指导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业发展规划。

(二)有利于促进学籍管理规范

学籍管理是指根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求,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进行考核、记载、控制和处理的活动,是教务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6]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创新教务学籍管理方式,促进学籍管理规范。学校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入学注册、信息维护、毕业升级等情况,对转入和转出的学生进行跟踪管理,清理虚假、重复的学生身份;可以自动统计学生学分,对达不到专业学分要求学生进行学业预警、延长学制、勒令退学等处理,并可通过网络、短信、电话进行自动提示;可以对流动学生精准监控,准确地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必要的数据,从而有效地消除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可以整合学生身份管理,拓展就餐卡、借阅卡、电子学生证、城市交通卡等多项功能。

(三)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分为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通过大数据分析之后的学生教学评价结果,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方法。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之间的教学评价、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可以发现每位老师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便于老师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评价效果,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务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

教务管理系统功能的完善程度对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很大的影响。目前,部分院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存在功能不完善、管理混乱等问题。个别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智能性较差,无法与日常操作软件对接,无法将搜集到的教务信息自动导入系统,甚至需要人工手动录入、核对信息。此外,部分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多而不精,同一类工作有多个系统,教务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每一个系统,且不同系统之间数据无法直接进行对接,严重影响教学管理效率。

(二)教务管理人员缺乏大数据管理能力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具有琐碎性、重复性等特征,这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时要具备教育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知识。目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构成复杂,除了部分教育学专业人员外,还有一些是其他部门的转岗人员。由于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存在学历、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大数据技术的熟练应用上,也有较大的差别。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对大数据技术缺乏了解,平时工作只限于使用教务系统收发通知、收集数据等简单功能,缺乏管理、分析、管理数据的专业能力。

(三)大数据无法有效共建共享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没有实现教务管理数据的实时、有效共建共享。一方面,教务管理工作人员与任课教师、学生之间应进行积极主动地沟通和交流,教务管理者应及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做到更合理、更人性化地为服务师生;另一方面,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与学工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互相独立,没有实现系统对接,没有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互相无法获得相关数据,降低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不同学校之间教务管理系统更是泾渭分明,缺乏共建共享机制。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创新路径

(一)提升教务管理工作者数据管理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1.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高职院校要重视对教务管理者的业务培训。首先要重视提升其思想觉悟,让教务管理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教务管理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提升其工作责任感和自豪感,树立为教学服务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培养其树立大数据意识,提升他们的信息化工作水平,使他们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教务数据,推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服务教务管理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预测教学管理的发展情况。

2.解决后顾之忧,提高工作积极性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务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还必须要解决其待遇、职称和职务晋升等“后顾之忧”。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按照科学比例配置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者,在二级学院设立教务科,保持教务管理工作者工作相对独立性和单一性,减少工作中的推诿,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工作绩效机制,提高优秀教务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并为他们晋升职称、职务提供顺畅的通道,重视教务管理工作骨干队伍的培养。

(二)构建大数据教务管理智能系统

1.加强教务系统硬件配套支持

教务管理大数据化的实现首先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持,良好的硬件是教务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和保障。高职院校应保障教务系统硬件的经费投入,完善其硬件的功能,提供能够支撑系统稳定运行的硬件配置,这有利于保障系统数据的运行和整合。在配置硬件时,应该统筹考虑学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做到既不影响现在使用,也要为未来使用提供预留接口,避免资金浪费。

2.定期维护和升级软件系统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内容需要不断调整和变化,教务系统开发工程师应定时到学校追踪教务管理的情况,熟悉学校教务管理的内容、流程,并且在软件系统中应包含用户体验实时反馈功能,重视评价和建议,不断做出更新和修改,使大数据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简化教学系统的操作程序,缩短软件操作学习时间,将教务管理人员从复杂的技术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应用效率。一旦系统无法满足教学管理的需求,学校应及时升级追加教务系统的功能,解决教务管理者工作量大、责任大、事务性工作繁杂等难题。

(三)建设教务管理大数据共享平台

1.建设校内共享教务数据库,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建设校内共享教务数据库,可以实时将教务大数据即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学生本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等,既能提升管理质量,又能提升管理效率。例如,可设立教务学业预警共享平台,教务系统及时汇总有多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名单和学生及格率较低的课程,结合往届因课程未通过而不能毕业的数据信息,分析预测在校学生学习情况和毕业情况。一方面,可将分析数据实时共享给任老师,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及时告知相关学生,如果学生不及格课程数据记录达到一定标准,就要启动学业预警,督促其端正学习态度。

2.加强外网资源建设,合理整合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教务数据校园外网建设,院校、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共享教务资源,合理整合教育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教学主管部门制订相关政策,鼓励高职院校开展教务管理大数据库建设,通过多校共建共享,可以解决教务大数据复杂冗余,缺乏交流,利用率不足、信息孤岛等问题。同时,以院校间教务大数据共享平台为基础,实时将教务信息反馈教育管理部门,汇报大数据呈现的具体规律和发展态势,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建议和意见,促进学校形成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