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民营企业数据分析视域下优化营商环境问题研究

时间:2024-09-03

张嘉欣,陈由辉,孙程程

(1.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福建泉州362000;2.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福建三明365000;3.福州工商学院会计系,福建福州350715)

自营商环境的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关于什么是营商环境,如何评价及优化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引起了中央和地方的高度重视。一个区域的营商环境优良与否,关系到外界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预期,决定着该地区对外招商及资金的吸引力度,同时影响区域内的企业竞争环境和发展空间,最终对人才及人口聚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趋势、区域税收收入、社会稳定等各方面都产生影响,营商环境打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营商环境优良与否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主要有区域经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部分遗留问题、国家政策的倾斜及各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差别。在市场化的条件下,民营企业对市场资源和营商环境的敏感性更高,因此营商环境的优化,离不开对民营经济的研究。地方政府对营商环境的打造方面拥有较高的决策权,泉州作为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沿海地区,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1],综合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每年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及第一财经旗下数据新闻项目发布的《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来看,泉州城市影响力稳步上升,从三线城市跻身二线城市,发展势头迅猛,该区域营商环境的优化问题除了对民营企业发达的区域有重大借鉴意义以外,对其他在城市竞争力上同规模、同类型、同水平的发展中城市及“一带一路”核心建设城市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营商环境最早出现于世界银行(2004),营商软环境数据来自世界银行集团的营商项目(Doing Business Project),该项目启动于2002年,旨在对一个国家内部的中小企业进行考察,并对在企业存在周期内所适用的法规进行评估,该项目每年发布《营商环境报告》对所涉及的经济体进行营商环境的排名[2]。

Rafael La Porta,Florencio Lopez-de-Silanes(2008)等认为,营商环境的评估经历如下的过程:最初主要受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评估时将市场主体经营环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后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纳入评价体系;最后发展到评估时注重行政、司法效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影响[3]。国外学者Tomasz W.Kolasinski(2015)提出,营商环境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是市场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或贸易活动,在遵循政策制度和行为准则等方面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和因素[4]。

《营商环境报告》于2003年首次发布,到2019年已连续发布17年,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法规及其执行进行了客观的度量。评价体系包括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等十项指标。《营商环境报告》也衡量了有关雇用员工和政府采购的规定,但这两个指标不包括在营商环境便利度分数计算和排名中。除了世界银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外,还有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的全球贸易便利指数、全球竞争力指数,IMD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指数,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联合发布的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KOF瑞士经济学会发布的全球化指数,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EIU五年发布一次的营商环境排名等。国际机构发布的这些指标相对定量考核,评价结果客观,便于全球排名,但没有全面反映各国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吸引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国内研究动态

1.营商环境概念及其重要性研究

董志强等(2012)指出:简单的OSL回归分析可以表明,各城市的营商软环境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衡量)高度正相关[5]。商务部张威(2017)提出,关于营商环境的具体概念,学术界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都将营商环境公认为是制约投资行为的客观条件,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外部条件[6]。李安渝等(2018)指出,2002年起,世界银行成立Doing Business小组研究制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2003年起每年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穆迪、标普、世界经济论坛等重量级国际机构经常引用这份报告的分析和结论,对全球投资者预期和资本流动带来实质性的影响[7]。赵建英(2018)提到,世界银行对80个国家的研究表明,仅仅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就可以使企业增加新投资的可能性提高30%[8]。

2.营商环境指标研究

首先对营商环境进行系统性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是广东省。2012年6月初广东省组织开展“建设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相关课题的调研,2014年底广东佛山市探索建立了《佛山市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成为国内探索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践的先行者。杨涛(2015)通过对“鲁苏浙粤”四省的比较及实证研究,构建了以市场发展环境、政策政务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为一级指标以及包括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就优化国内营商环境提出了三个着力点[9]。胡益(2018)以现有国内外研究及各相关政策要求为基础,建立起以城市为主要考察对象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共设计3个一级指标,12个考核指标,48个二级指标,其中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分别设计16个二级指标[10]。宋林霖,何成祥(2018)提出,研究者应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归纳和梳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指标选取规律,构建与世界接轨同时适用于衡量和反映中国改革的指标体系,指导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并加强与世界通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对话的能力[11]。石楠,崔岩(2019)综合研究了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后提出,对营商环境的评价维度主要有三个: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国内法治化测度在指标体系建设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个地区的做法差异较大。世界银行的营商指数需具备在各国比较中的普适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一些指数并没有完全反映出我国营商环境的实际情况[12]。

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提炼定义,营商环境是指伴随企业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各环节,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规范企业从开办、经营、融资到纠纷处理及退出市场的全部过程,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经营开办渠道,促进良性竞争环境的培养,激励企业组织生产和销售更好的产品,营商环境优化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国内外研究比较可知,国外对营商环境的研究较为深入,也较早开始,已形成相对成熟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实践,但该指标仅能作为我国营商环境问题的考核参考标准之一,我们需要形成自己的考评体系,才能正确考量不同区域的建设优劣,适应中国国情,全面评价城市对企业的吸引力,更有效地引导相应的资源集结在相对高产出的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便利的条件,从而形成闭环,继续推动区域营商环境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建设。因此,营商环境优化问题从完善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指标体系入手研究。

二、泉州营商环境现状分析

(一)泉州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全省第一

根据统计局网站公告、泉州统计年鉴、企业走访调查等形式整理分析可知,泉州市生产总值,历年来占福建省比重近1/4,经济总量连续21年领跑全省,详见表1。

表1 2015一2019年福建省GDP及泉州市GDP情况汇总表

2.民营经济占主体

泉州如此大的经济总量,其中民营经济占到八成以上,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略高。民营经济贡献了80.8%税收,82.1%地区生产总值,93.5%R&D(研究与试验发展)研发投入,90.8%城镇劳动就业,98.9%的企业数量(详见表2)。远高于全国民营经济“五六七八九”的特征(民营经济一般贡献50%以上税收,6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企业数量[13])。

表2 2018年泉州市民营经济规模及占比情况汇总表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2004年突破1 000亿元,2008年突破2 000亿元,2013年突破4 000亿元,2018年近7 000亿元。在民营经济带动下,2004年全市GDP达到1 405亿元,2008达到2 795亿元,2013达到5 216亿元,2018达到8 468亿元。因此,民营经济的增长是全市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此情况下,研究泉州营商环境优化问题就需要深入基层,真正了解企业的需求,从对民营企业的实地调研出发。

(二)泉州营商环境情况调研

为构建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笔者通过行动研究法,真正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从2018年底,以1年为实践周期,每周花费3天时间前往企业,参与日常业务,真正融入初创公司的核心管理层,了解民营企业日常经营的痛点难点,了解企业面临的营商环境实际状况,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企业工作日志作为参考材料。另外,通过对政府机关相关部门、大量企业以及负责注册登记的各大财务代理记账公司进行走访调研,获取关于营商环境问题的一手资料,是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世界银行指标体系为模板,邀请人员对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打分,打分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1~5分代表重要性从低到高,可建议剔除不重要的指标,补充重要性水平高的指标。本次调查问卷累计共发放900份问卷,走访收回有效问卷80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88.9%。该问卷调查结果已经过Cronbachα信度系数法进行校验,一般认为系数在0.7以上问卷的信度较高。经SPSS22.0统计软件检测,问卷调查的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825,表明本问卷调查的数据可靠性高,内部一致性好。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政府机关发改委、工商联等单位、各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等,其中政府部门人员55人,占比7.0%;民营企业管理人员650人,占比81%;观望的外部投资者95人,占比12%;绝大部分受访者接触或研究过泉州市营商环境问题。调查问卷显示:认为泉州市经济发展环境良好和一般的90%,较差的占10%,其中对政务环境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但反馈了政企联系较少的问题,企业希望政府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和办事指南指导;在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指标中,主要不满意的指标为市场环境、融资环境、人才环境和贸易环境;在未来5年的发展中,主要关注税收、人力成本、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的问题。

(三)地方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初创公司的关注度及帮扶度不够,企业试错成本高

初创企业,泛指刚刚创立,且没有足够资金以及资源的各类企业,他们往往都有资金短缺、人才匮乏(通常只有创始人及为数不多的核心员工)、业务开拓吃力等问题。初创公司的试错成本直接关系到未投资企业的机会成本,若试错成本较低,则更容易引导外界做出投资决策,是构建营商环境所关注的。

泉州作为民营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在调研走访的800家企业中,仍有90%的企业认为自己归属于初创公司,内部结构及制度都不够完善。笔者总结了初创公司具有几大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一是70%的初创企业对登记注册、登记财产和执行合同等市场要素更为敏感,企业初期的各类不确定性增加了营商风险,加快政策的审批流程,能够更好地鼓励其创新创业行为;二是对税收优惠、财政支持、资金借贷的需求更为迫切,尤其是资金,是初创企业生存及成长的一大瓶颈,调研中400余家企业提出在初创期没有经营成果的条件下有获得资金支持的困难;三是对外部服务的需求更高,在技术、人才、资金、社会资源与市场网络方面都需要较大的外部支持,以技术类创业以外的企业对于各类技术和资源均有所了解,但如何可靠的利用和获取还是缺乏一定的对接运用方式;四是对退出市场的灵活性要求更高,有关部门指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三年,因经营不善主动退出的企业数量众多,而清理那些被动退出的僵尸企业才能准确掌握市场主体的数量和经营信息,建立必要的有效沟通平台,制定相关的引导政策。

关于初创公司的界定,理论及实务界均没有对初创公司标准进行设定,泉州市也未研究民营经济中,初创公司的发展及生存现状。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将员工人数50以下,成立5年以内的企业都划归到初创公司的范围中进行重点访谈,80%以上的企业都不同程度面临许多发展的难题,无人指导,许多前人走过的弯路重复发生。企业开办之初,也没有相匹配的制度监管,特别是占据市场总量一半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考虑到费用的问题,没有专业的代理记账机构或人员登记财务数据,从工商注册起,个人一手包办,对政策不够熟悉,无人指导其运营及申报纳税等事项,也没有了解及享受相关政策优惠的部分。由于初创企业在开立之时面临的困难相似度很高,大部分企业却仍在摸索中前进,无法进入快速发展期。当初创公司没有明确的概念及范围时,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及文件就无法针对性下达,使其容易与注册登记的市场主体失去沟通联系,从而对区域内的营商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缺乏适应地市级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

《营商环境报告》提出企业经营4个阶段10个方面41个具体指标考核全球各国的营商环境,在中国把上海和北京作为评估中国营商环境的样本城市,虽作为全国的模板城市,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不同发展阶段政府对营商环境的导向及侧重点也不同,有个别指标对其他城市的借鉴意义不大,且未考虑到不同企业的真实需求以及企业被该地区营商环境吸引与否主观感受。根据800家企业的走访调研,由市场主体提出需求,政府搜集统计并核查比对,补充引导发展中城市的指标才能更好地考察地方营商环境的水平。调研中有75%的企业表示,还是存在“用工难”和高端技术人才缺少的瓶颈,因此需补充人力资源的相关指标,引导各区推出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此外,获取有利信息和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发展也成了90%企业的需求,要通过补充信息化平台建设等相关指标,引导推动大数据平台、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互联网+”模式的发展、物联网建设、渠道的打通等方面的建设。从民营初创公司提取到的补充指标是地市级营商环境标准的进一步优化,是对各方的最直接导向,是适应地方经济,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居民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

3.缺乏信用监督平台和执法标准

营商环境最有利于吸引投资者的内容是诚信环境的打造,投资者出于投资风险厌恶,把钱捂在口袋里,或风险偏好较高,当投入不靠谱的项目中,一旦发生亏损(贬值或受骗),很难继续投入或难以对该区域的投资环境建立信心与耐心。目前由于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参差不齐,政府失信惩戒力度和信用监管工作方面存在不足,存在信用公示平台互通不畅、信息规范不一致等问题,特别是缺乏信用监督平台和相关的执法标准,老赖、破坏营商环境的各种市场主体行为得不到有效处理,信用制度和体系难以建立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

三、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营造多元稳定的融资环境

一是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将金融资源更多导向辖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经济新动能培育领域,促进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二是发挥政府财政的增信效用,由市财政设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提高创业贷的额度,配合创业贷款保险的形式,解决初创公司无抵押物而难以贷款的问题。

对初创公司的资源问题,建立上下游沟通渠道和平台,帮助初创公司迅速获取资源,提高供应及销售两端的效率。以创业产业园孵化项目,聚集民营企业资源。在关联配套上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提高本土企业配套率。从园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交班次和线路安排、员工住房保障等方面完善健全总体安排,给民营企业和员工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对初创公司的管理问题,给予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帮扶,推荐其对接规模更大的同行业企业交流学习,为企业领导者提供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流程,如企业薪酬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以政府智囊团的形式,召开同类企业私董会,建立横向、纵向的交流平台,让企业私董会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及互助,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遇到瓶颈时给予帮扶意见。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根据民营企业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依托大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企业,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培训,定期对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扩大人才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用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在具体政企业务对接上,落实“互联网+”模式,推出相应的新媒体宣传沟通渠道,建立和初创公司具体办事人员的联系,将日常出现的问题总结公告,认真了解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定期指导一线人员的业务能力,避免企业出现同类的错误。指导代理记账协会、各级商会等提供一对多服务,落实企业具体经营过程中的管理工具和简单的财务咨询、财务制度建设及完善建议等方面。

(二)优化指标评价体系

营商环境的优化问题贯穿城市发展的每一阶段,采用的考评指标若不符合实际经济体量和发展现状,可能混淆视听,将政府服务力量用错地方。根据调研,泉州市主要问题存在于对初创公司的关注度及帮扶度不够,城市与品牌的黏度不够,缺乏适应地市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缺乏信用监督平台和执法标准。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有针对性地落实相关政策,特别是应关注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考核。在具体指标修改建议中,根据世界银行指标考核体系,笔者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改良创新提出适用于地市级城市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在原指标的基础上对开办企业应加入最低实缴资本,考量开办企业资金应用的难易程度。其次,应加入劳动力就业这一指标考核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只有综合能力高的城市,才能吸引较多的人才流入,为该地区的营商环境贡献一份力量,为初创公司提供储备力量。最后,引入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指标,不了解在此营商环境中的市场主体,就无法得知营商环境问题真正的痛点,从而做出改善措施。这两大指标关系到营商环境的动态持续性改善结果,需要第一时间跟进。

研究通过借鉴营商环境优良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意见法、层次分析法提出适应地市的营商环境评价补充指标。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十个一级指标以外,加入地市考核营商环境增加劳动力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两大一级指标,其中劳动力一级指标,含就业指导、工作质量控制、就业技能提升三大二级指标,增加市场主体满意度一级指标,含政企关系满意度、社会公平、治安环境三大二级指标。世界银行指标体系中的大多数指标都会关注行政管理制度的流程,通过流程再造,缩短时间及成本,在短时间内能够较快提升营商环境指数。而这两大新指标更多注重营商软环境建设,具有较为长期的效果,有利于及时了解和解决初创公司的经营困难,更利于长期营商环境的优化,以优化指标体系贴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从而真正达到考察地区营商环境优劣与否的目的,以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国际化标准化地域化的指标体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掀起创新创业大潮。

(三)健全信用约束机制

组织编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加入立法,建立全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市12358价格监管平台、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等。细化联合奖惩的范围及推进路径,使联合奖惩有依据有方法有成效,加强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归集与共享,加快与省厅、全国的信用平台对接,让失信及做出有害营商环境建立行为的人员无处遁形,加大行政处罚对失信人员的约束力度。

(四)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基于发现的问题,各方需转变发展理念,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升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激发各类资源要素的创新活力等方面入手优化营商环境,把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实现机制。针对初创公司,以税收优惠、工业用地使用优惠、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就近安排人力资源降低成本、利用互联网线上引流打造多渠道的营销环境等措施,可以解决部分初创公司遇到的难题,但整体营商环境优化如果要得以体系化,需从政府、社会以及市场三大方面来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政府要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简政放权、减少审批限权、维护市场秩序、放宽准入促进投资便利化;社会要营造亲商富民的观念环境,全民创新创业的便利环境,企业以内生优质化供给参与竞争;市场要建设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重诺守信的信用环境等。

四、结 语

本研究在企业调研过程中,以专业视角作为出发点,针对性向调研企业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纳税管理、财务处理、融资方式、营销模式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具备较强的可行性,获得了企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在政府的调研过程中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目前存在信息技术推广、用工困难、全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可供政府借鉴的服务改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建议。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情形,该项研究还将在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具体权重和如何细化评价方面进一步研究,以形成能够直接应用并实时管理的体系,协调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