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范 丽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思政与基础教学部,江苏南京211172)
“家风”一词是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世代相传并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思维方式等的综合体,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共识的集中体现。它历史地、具体地存在于每个人现实的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品质和行为。自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特别强调家风建设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所应该承载的重任,他指出:“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1]继而,“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题研究逐渐进入学界视野。知网上相关文章最早见于2014年,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家风”并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高级检索,发现有相关文章786篇。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众日常经验中血肉丰满地扎下根来,有必要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和展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离不开具体载体的传导和承载。而载体要有实效,必须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门风。它能教化、塑造、熏陶并培育人的品德和人格。因此,学界一致认为,家庭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阵地和重要场所。作为有效载体和路径,新时代的家风建设更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土壤。一方面,它能涵养大众,强化社会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基本的人格基础;另一方面,它也能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通俗性和大众性,消弭其与民众日常生活的疏离感,扩展社会大众对其的熟识度和认可度,促进其在民众日常家庭生活中落小落细落实,为真正的践行提供实践路径和行动方案。因而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顺利嵌入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认知图式、继而能在民众日常生活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夯实群众基础的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对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通与传统文化的“任督二脉”,进而无缝衔接传统文化方面意义重大。良好家风“融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血脉”,[2]“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融合力,能够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众生活的违和感和疏离感,增强主体认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凭空而生,而是渊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样,良好家风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最为优秀一面的积淀与传承。因此两者不仅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而且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它们共同统一于广大普通民众生产和生活实践,是广大民众理想的道德人格和人生追求的集中体现。因而,优良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文化上的同根性与同源性,伦理上的同质性以及性质与功能上的相互契合性,两者都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共时性、互动性与统一性,存在着资源关联、价值关联、实践关联”。[4]“当代优良家风的核心内涵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内在契合、当代优良家风的核心内涵与我国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有效对接、当代优良家风的核心内涵与公民建设的价值准则内在一致”。[5]
首先,新时代的家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础工程和基本路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深入具体的展开。做好家风建设首先要汲取传统家风文化的精华,深入研究发掘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精髓。传统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编程机制和社会能量的运作系统,是中华民族道德理想的生动表达。新时代家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立足时代语境,做好传统家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整合,塑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优秀家风。“传统家训家风蕴含着修身之道、治家之道、处世之道、家国同构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6]
其次,家风建设与党风建设协同推进,抓好重点人群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家庭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释放典型人物和家庭身上的正能量,以榜样力量引导社会普通民众家庭共同追求平安和谐的幸福生活,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积极主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党政领导干部要制定严格的家规、家训,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严格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带头树立起良好家风,为千千万万家庭做出表率。”[7]
再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依托妇联、工会等组织在全社会开展优良家风创建常态化活动,整合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培育的协同机制,让良好家风融入企业、社区、学校的文化建设当中去,渗透到普通民众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整合学校、社会、国家、媒体等资源优势,搭建‘五位一体’教育平台,全方位、全过程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贴民意。”[8]
最后,加强宣传引导和传播力度,构建优良家风宣传和传播的有效渠道,整合宣传力量,拓展宣传领域,创新宣传方式,搭建全媒体宣传平台,共同助推良好家风建设。“坚持继承与创新统一的原则下,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为家风内容的建设增添时代精神元素;引导家风建设主体归位,增强家风建设的系统性,借助网络等新媒介积极拓宽优秀家风的宣传路径。从而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9]
作为一种形而上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对普通社会大众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离不开有效载体。“家风”作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是核心价值观能够化育社会大众的优良载体。充分发挥家风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引入新的理论框架,厘清两者间相切互动的运作机制,做好两者间的话语转化和创新发展,从而进行系统化路径建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解决其在社会大众日常家庭生活中“落小落细落实”的根本问题,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大众及被大众“化”。
理论的深化研究对于实践难题的破解事半功倍。要把家风建设打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优良载体,其牵涉面既广泛且复杂,需要一个好的认识论和分析框架来进一步提升研究的理论品性。这样的框架既要将复杂的现象简化,但又不能偏离经验和客观事实,特别是其背后作用的核心机制。从目前看,有三个相互佐证的理论背景可以借鉴:一是美国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文化分层大小传统理论;二是我国学者李亦园的雅文化与俗文化(学界亦称“李氏假设”)和肖群忠的国家伦理与民间伦理互动理论;三是日常生活理论。将上述认识工具加以有效整合,建构一个综合性的认识分析框架将有助于提升相关主题研究的理论品性。
目前的研究需要从两个方面深入展开,一方面,充分汲取传统优秀家风文化思想精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其中符合新时代价值要求的思想精髓进行创新性阐发,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通过“创新性发展”,使之既传承优秀传统家风,又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诉求,彰显社会主义家庭美德,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效无缝的对接。
另一方面,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话语体系进行创造性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对生活实践的自觉反思、主动提升、积极点化和凝练超越,有较高的理论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归宿,正如阿格妮丝·赫勒所说的,因为人的“个性的统一性总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并为日常生活所建立”。作为民众的日常生活的家庭生活,因其感性、经验性特征决定了该领域所需要的是简单具体的话语体系。因此,如何消弭理论的凝练性、抽象性与日常生活的经验性、具体性的对立,从而能使双方进行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民众日常家庭生活领域需要突破的瓶颈。所以,必须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进行创造性转化,用民众熟知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把深邃抽象的理论用质朴平实的话语说明白,把难懂深刻的道理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讲清楚,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民众家庭生活的情感认同和现实诉求中,实现从“基本原理”到“生活道理”、从“学理形态的话语体系”向民众“日常生活化形态的话语体系”转变,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众日常家庭生活进一步融合,用百姓生活话语讲好核心价值观故事,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大众精神领域的引领作用。
目前的研究对优良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两者间互动机制关注不足,导致在家庭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很难提升到文化高度,同时,家长们也缺乏主流意识形态深度认同和责任担当意识。因此要充分借鉴文化分层理论,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风建设两者间互动机制。
具体到本主题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大传统”“国家伦理”抑或称之为“雅文化”,它是经过理论家深入加工,由国家积极倡导,占据社会主流正统地位的价值观念,是属于“学术上的、书本上的、庄严而堂皇的”抽象的理论体系。而“家风”则属于“小传统”“民间伦理”抑或称之为“俗文化”,它自发地形成于普通民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依靠社会大众集体无意识来维系,并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起作用的价值观念及载体形态。两者间良性互动是一个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重要精神基础。一方面,缺乏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家风建设会失去正确的方向,会趋于庸俗化甚至走向反面;另一方面,离开家风建设呼应的核心价值观会失去生活的“底色”,成为与生活无关的自说自话,这样主流文化的根基就不坚实。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在于如何成功架起与民众“日常的、家常的、平凡的”哲学间的桥梁,促使两者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才能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把家风建设作为破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落小落细落实”这一根本问题的抓手,必须回应实践诉求,深入研究两者间耦合的联动机制,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做好研究的系统化,整合零星对策向可操作的实践模式迈进。
第一,榜样人群家风建设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将家风建设研究进一步具体化的重要举措,从中可以挖掘出契合当代家风建设的可借鉴的资源。为此,要深入进行历史上的名门望族的家风建设研究,进一步加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色家风研究等。
第二,特殊群体家风建设路径系统研究。其中党员领导干部群体的家风建设研究应该予以重视。党员领导干部“是一个感染力极强的以身示教的教师,不论教好教坏,它总是在以自己的楷模行为教育着整个民族。”[10]388“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键靠党来领导,靠党来掌握方向。因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家风,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第三,全媒体宣传平台的系统搭建以及常态化活动系统开展研究等。家风建设既是家庭和个人的使命,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需要整合媒体资源,打造全媒体宣传平台,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家风建设模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