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闫月
[摘 要]2020年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是我党的庄严承诺。由于贫困人口的脆弱性及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任重而道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决战决胜期,探讨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意义重大。
[关键词]政局稳定;精准扶贫脱贫;长效机制;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20)02-082-04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政治要求,只有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才能凸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让人民群众满意。同时,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民族复兴梦,更直接关乎我国的国家政权稳定和我党的长久执政。因此,破解贫困难题,常常被纳入国家政治乃至国际政治生活范畴中。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入攻坚期,以政策为导向的扶贫模式以及以往的粗放式的“输血式”扶贫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扶贫形势。因病致贫、脱贫、返贫等问题多发、频发,时刻影响、制约着我国的精准脱贫质量。因此,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期,探索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以及防止返贫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形势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重点面对和研究的课题。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现状
(一)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减贫成绩举世瞩目。截至2019年底,超过9348万人摆脱了贫困,贫困发生率从10.2%降低至0.6%,为我国的社会和谐稳定和中国共产党的长久执政奠定了基础,更为全世界的扶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截至2019年底,我国还有551万待脱贫人口、300万易致贫边缘人口和200万易返贫人口,这些人口及其家庭成员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老弱病残特征,脱贫困难,即使脱贫也极易返贫。
(二)辽宁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减贫成绩有目共睹。2019年,辽宁省15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1791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之初的5.4%下降至0.06%。辽宁省要实现剩余的1.4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制约我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瓶颈还有很多,形势仍然严峻。
二、制约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原因分析
(一)精准扶贫政策往往被替换,扶贫工作不能走深走实
由于扶贫的政策执行链条过长,相关的利益主体的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扶贫政策往往悬于“上空”,不能够有效地贯彻落实下去。精准扶贫政策时而被现有的治理体系所消解,许多帮扶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或个人仍然以本单位工作为主,或因个人原因,不愿意把个人的全部精力或大部分精力放在精准脱贫工作中,不愿意利用单位或个人的人脉等资源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扶贫帮困。精准扶贫工作被象征性、选择性、替换性、观望性执行,扶贫单位和扶贫干部并不能真正把身子“沉下去”。
(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足及受到贫困思维的禁锢
从贫困村村干部层面来看,贫困村被贴上“贫困”的标签,村级“两委”班子,本该奋发图强,努力拼搏以早日带领大家脱掉“贫困”的帽子,走出致富之路,对下派到贫困村的干部也本该热情相待,对扶贫帮困工作也本该努力配合,真心感谢。但是,经调研走访后,本课题组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很多贫困村的村干部看到帮扶干部往往是“难看”脸,对扶贫工作不热情,甚至采取消极对待和敷衍了事态度。这是由于某些村干部一是怕麻烦,怕担责任、担风险;二是由于长久以来,每个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利益链条,下派干部的扶贫工作往往会触碰到某些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如果下派干部带来的很多产业项目需要通過流转村民土地,形成规模效益,以壮大村集体经济,这势必会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对扶贫工作“脸难看” “敷衍了事”的结果也可想而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跟不上,村“两委”班子脱贫不热情、内生动力不强,贫困群众要么没有脱贫致富的志气,要么没有脱贫致富的能力,没有一个好的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带领已经成为贫困村不能脱贫的关键因素。
从普通贫困户层面来看,很多贫困群众往往容易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蹲在墙角晒太阳” “等着别人送小康”,缺乏“贫困可耻” “我要脱贫”的意识,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这是贫困人口难以脱贫的主要原因。“扶贫先扶志”,“富口袋”不如“富脑袋”,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其核心就是强调精神扶贫的重要性。
“扶贫也要扶智”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因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也要扶智”,指出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他在《摆脱贫困》一书中说,贫困地区往往存在这样的规律:“一个地区经济落后,往往伴随着教育落后;而教育的落后和缺失,更加导致这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其实与该地区的教育息息相关。某些贫困地区,经济贫困导致教育贫困,最终使得“贫困”思维制约、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恶性循环。
(三)原有的粗放型体制机制存在缺陷,“精准度”不足
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好钱、政策和项目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首先,扶贫方式务必要“精准”。扶贫必须有“精准度”,专项扶贫资金更要瞄准贫困人口。在今后的扶贫、脱贫工作中务必做到“精准”二字。从对贫困户的识别、扶贫项目的制定、扶贫资金的使用、扶贫干部的选择,到最后的贫困户退出都务必要做到精准,防止“大水漫灌”现象的发生;其次,管理手段务必要“精准”。“微腐败”现象严重是“不精准”的重要原因之一。某些领导干部,特别是某些基层的领导干部仍然存在“官本位”思想,为了蝇头小利优亲厚友,甚至不惜代价违规挪用、占用扶贫资金,资金使用不精准,国家的大量扶贫资源被违规占用、挪用,大大损害了贫困群众的利益。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谁给点好处就优先照顾谁,“扶真贫”难上加难,微腐败问题严重。要时刻转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逐渐形成一切为人民的良好工作作风。
三、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突破口选择
(一)着力解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不精准”的问题
着重解决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项目安排不精准、措施到户不精准、资金使用不精准、因村派人不精准、脱贫成效不精准等问题。力求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措施到户到人,突破“造血”功能障碍,科学设定程序。以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为例,科学严谨的程序是准确识别贫困对象的重要保证,要想做到贫困对象识别不失准、录入无遗漏,就必须在程序的科学设定上下真功夫。具体到工作中,科學设定程序可实行“三步走”:一是广泛发动,引导群众自行申报;二是群众评议,充分发扬基层民主;三是阳光公示,杜绝暗箱操作。
(二)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扶贫主体责任和考核制度
有很多地区的精准扶贫,虽然已经确定了下派干部,但是经过半年甚至一年,帮扶工作仍未到位,并未进行下村帮扶,更不用提制定具体措施,进行针对性帮扶。对于这种情况,帮扶责任必须落实到位,要层层签订责任状,立下军令书,加强巡察制度,谁该负责必须弄清楚,并负责到底。
(三)“扶贫先扶志”,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必须得到激发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贫困户主动脱贫的意识,帮扶措施是外因。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再多的帮扶政策、帮扶资金也是白白浪费,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针对“懒汉”脱贫这一难题,本课题组认为在思考对策建议前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村民真正致懒的原因在何处?
第二,脱贫攻坚工作中,“一村一品”的扶贫项目是否接地气?
第三,扶贫干部在帮扶过程中,是否正视自己的角色和立场?
第四,帮扶单位和个人在扶贫工作中“扶姿”是否正确?
在这些问题搞清楚后,再通过一些方式手段达到扶贫扶“志”的效果。
经过脱贫攻坚课题调研组多次多地调研、讨论、分析得知,虽然很多贫困村中“懒汉”很多,导致难以通过外力帮扶脱贫。但是,细心观察,深究原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懒汉”都不可扶。“懒汉”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无所事事、好吃懒作”型,是真懒;另一类是“畏首畏尾”型,他们有脱贫的想法和志气,但是由于穷怕了,或者赔怕了,畏首畏尾,不敢去尝试。
对于第一类人,要想方设法营造“我要脱贫”的氛围,把扶不起的“懒汉”扶起来。提供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要加深思想认识,开展“我要脱贫”动员大会以激发脱贫志气;二要运用多种方式手段,潜移默化地营造养“志”扶“志”氛围。(1)打造一批养“志”活动场所。例如:建设一批文化广场、村级图书馆、图书阅览室等文化基础设施。(2)运用一系列的文艺表现形式和渠道,塑造隐性养“志”环境。以小品、戏剧、二人转、相声等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广播“村村通”等重要渠道手段,不间断地进行扶“志”宣传,以达到“扶贫先扶志”的效果;三要将“懒汉”脱贫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即“党员+扶贫”模式,使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四要运用好“榜样效应”,抓准时机戒“懒”脱贫;五要加强村民自治建设,用“村规民约”促“懒”脱贫。通过对养“志”场所的建设、“感恩自强”氛围的营造,靶向清除“懒汉”的思想文化贫瘠;最后,对于实在难以通过以上方式方法脱贫的真正“懒汉”,要逐渐引导,充分利用好经济杠杆,用利益的手段来促其脱贫。
对于第二类不是真懒,但因怕穷、怕赔而不敢扶“志”这类人,重点要提升他们的自信和勇气。例如:铁岭市某个贫困村引进了一个龙头企业做产业项目,但是由于村民对企业的能力和产业项目的发展前景存在诸多顾虑和质疑,信任度较低,因而,产业项目难以推进。当地的做法是带领村民去该公司的企业厂房、实验基地,对企业的生产状况进行参观考察,让村民们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实力,并承诺在贫困村民整个种植过程中提供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支持,这样就让大家放下了心中的顾虑,敢迈开步子去发展产业。
(四)“扶贫也要扶智”,通过教育扶贫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解决贫困思维问题
贫困群众扶“智”难,主要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公平。目前主要通过三种渠道进行教育扶贫。首先,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义务教育,通过引进优秀教育资源来提高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水平,使他们能够通过“考学”的形式,带动整个家庭脱贫;其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够在考学之外,多一种选择。通过去职业院校上学,最终有一技之长。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学得的技能进城打工,使家庭脱贫;最后,对贫困村村民们采取校外培训的模式,通过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培养模式,真正打造一支“不走的驻村工作队”。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才储备不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补齐农村人才短板,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就需要不断适应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进而全面提升农村创业致富人才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作用。为此,铁岭西丰县结合全县实际,积极探索构建了“党建+人才+脱贫”的“三带一富”村级创业致富人才培育模式,被国务院作为可推荐、可复制的九种村级致富带头人的培育模式之一,重点介绍、关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五)狠抓、严抓脱贫攻坚领域的“微腐败” “苍蝇”腐败现象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特别是贫困村的扶持力度的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增多,“微腐败” “苍蝇”腐败现象多发、频发。“给你一碗肉,也得分我一碗汤”在部分村干部眼中变得司空见惯、理所应当。你给一条烟,我上一壶酒,这就叫作“互惠共利”,是彼此得实惠的双赢。
在这种所谓的“双赢”的利益格局中,国家的资源、资产大量流失,而更多的真贫困的人并未得到有效帮扶,对此类现象决不能姑息。一是要加大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低保标准、住房补贴标准等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使政策、信息公开透明;二是要严把各个环节的责任关,及时洞察“微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是要从严问责,对责任落实不力而导致腐败问题多发的、对本地存在的突出问题整治不力的,及对问题查处力度宽、松、软的,既追究直接责任又要追究领导责任,切实杜绝“微腐败” “苍蝇”腐败现象的发生。
(六)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在脱贫攻坚的决胜决战期,一方面要把好“精准”关。另一方面,要防范返贫,巩固脱贫的成果。必须坚持“脱贫”和防范“返貧”两手抓,保持扶贫措施短期见效和长期稳定相结合。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大多数为因病因残致贫返贫人口,一旦发生天灾人祸极易返贫。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创新脱贫的长效机制,减少返贫风险。
第一,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稳固贫困人口的脱贫基础。贫困村的水、电、路、网、安全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备。如果缺少了这些基础设施,贫困户即使通过扶贫项目、资金的扶持实现短期脱贫,也极易返贫。
第二,创新扶贫方式,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和产业扶贫问题。(1)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铁岭市的“健康保”为贫困户住院治疗零负担提供了保障。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大多数为因病致贫、返贫贫困人口。这部分人人口素质脆弱,极易返贫。铁岭市与人保财险公司合作,创造性地开发出全省首单“健康保”,为实现贫困户住院治疗零负担提供了根本保障。贫困户在办理出院时,除去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救助等正常报销的费用外,对贫困户自费部分进行赔偿,解决了因病致贫返贫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再加上全省正在推行的医疗补充保险,真正为贫困户看病就医提供了保障,有效降低了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风险。(2)有效解决贫困人口产业扶贫项目普遍存在的“小、弱、散”的问题。“收入保”为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减产不减收提供了根本保障。“收入保”是铁岭市与人保财险公司合作开发的又一扶贫项目。截至2018年末,“收入保”共为19832名贫困人口赔付1795.58万元,赔付率达到300%,为土地产出未达到脱贫线的贫困人口进行赔付,提供了保障;此外,铁岭市开创性地提出了“四带三帮一兜底”模式,通过四个载体带动、三方外力帮扶和低保兜底,将区域内贫困户整体打包,抱团发展,有效解决了产业扶贫项目普遍“小、弱、散”的问题。
第三,探索建立返贫预警机制,提前做出有效应对。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期,除了剩余贫困人口需要精准施策外,部分已脱贫人口出现了返贫现象。这与贫困人口自身的脆弱性有直接关系。因此,返贫问题的前期预防是在治理中极为关键的一环。***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曾经指出,“防止反贫与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因此,要在最后冲刺期,甚至是在完成脱贫任务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都要做好防范工作。通过对政策环境预警、自然环境预警和主体自身预警等措施的构建,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在重庆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不摘”精神,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最大限度地稳固脱贫成果。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位中国公民是我党的庄严承诺。在市相关领导的带领下,在相关扶贫单位、部门、各位扶贫干部及贫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贫困群众必定能树立起“我要脱贫” “脱贫光荣”的志气,增长技能以傍身的脱贫致富的能力,动员起全社会的资源,为打赢、打好我省精准脱贫攻坚战助力添瓦,并有效助力于全国打赢、打好这场具有伟大意义的精准脱贫攻坚战役。
参考文献:
[1]***.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 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 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J].老区建设,2015(23):4-6.
[2]***.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J].老区建设,2015(19):8-11.
[3]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J].老区建设,2014(01):8-13.
[4]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N].人民日报,2015 (001).
责任编辑:刘福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