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李利妍
[摘 要]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节点的临近,各地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本文以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5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的南山城镇太平甸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为例,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整体质量,确保取得攻坚战役的最后胜利。
[关键词]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20)02-092-03
2020年3月6日,***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新号令。近年来,辽宁省按照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深入开展扶贫攻坚行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各地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省扶贫攻坚工作仍存在合力攻坚氛围不濃、主观发展意识不足、扶贫资金不够精准等问题。
本文以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5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的南山城镇太平甸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为例,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辽宁省脱贫攻坚工作整体质量,确保取得攻坚战役的最后胜利。
一、太平甸村基本情况
太平甸村位于清原县县城东45公里,与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县小羊镇接壤,为原平甸村和盛隆村合并而来。全村区域面积6.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40亩(其中水田890亩、旱田3650亩),林地面积3700亩,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2户1242人。作为南山城镇5个省级贫困村之一,现有享受政策贫困户54户113人,其中低保户26户28人,五保户7户。
该村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村级层面: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多年来,受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该村劳动力流失比较严重,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缺少产业带头人和能人大户,加之耕地多为坡地,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该村仍然以传统的水稻和玉米种植为主,耕作方式传统落后,产业化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多。二是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因缺乏产业基础,导致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截至2018年底,该村尚有村级债务19.7万元,发展面临很多现实困难。村内虽有种羊养殖合作社,但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不足。
2.户级层面: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包括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太平甸村现有的54户11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年老体弱无劳动力造成贫困的几乎达到100%。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力,又无技术,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思想严重,既缺少增收致富的动力,也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极易返贫。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队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统一思想认识,完善发展思路。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小组长会” “党员代表会” “骨干村民代表会”等相关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坚定决心。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制定完善整村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配合县域U形带发展中草药种植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积极争取市、县、镇三级政府的资金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
2.落实帮带责任,因人因户施策。调动贫困户流转土地给“三培养对象”及“大户”的积极性,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建立帮带机制,使二者之间产生利益链接,让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得到帮扶。贫困户家庭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作为定点的帮扶单位,能够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户一策”,避免了后期管护难到位的问题,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3.实施项目牵动,绿色生态发展。在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紧紧依托现有扶贫政策,2018年争取到各级项目资金22.5万元,流转土地35亩,落实了中草药蒲公英的种植项目。由于遭遇40年罕见的干旱无雨天气及缺乏细化的管理经验,秋后没有收益。2019年在争取到帮扶单位资金的情况下,落实了种羊养殖项目,以200只种羊和村养羊大户建立了种羊养殖合作社。预计收益2.6万元每年,可带动22户贫困户增收脱贫。统筹整合到户资金,入股镇光伏发电项目,使13户无劳动力重点贫困户受益。协调绿禾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流转土地近千亩,带动了18户贫困户脱贫。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忘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人和家兴的秀美村庄。
在镇村两级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几年来,该村新建市级村部1座,建筑面积334平方米,硬化广场1200平方米;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000米、巷道4200米、村通路1200米;后堡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1处,铺设近3000米的自来水管线;安装路灯60盏;培育养殖户14户(其中羊养殖户7户、牛养殖户7户);发展中草药种植户7户(30亩),榛子种植40亩;种植中草药蒲公英35亩;入股种羊的养殖20余万元。截至目前,该贫困村已实现“销号”,所有贫困人口均实现脱贫。
三、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剖析太平甸村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1.合力攻坚氛围仍需进一步营造。村集体比较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一些到户产业项目,感到落实和实施难度大,还缺少钉钉子精神。同时,镇村两级一定程度存在等靠思想和观望态度,过多强调驻村工作队抓扶贫、抓项目责任,忽视自身主体作用,整体协调不到位,研究推动力度不够,导致驻村帮扶单位对目前的一些现状感到彷徨和无能为力。
2.主观发展意识不足。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当个别贫困户被问及打算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地说:“我现在是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一些贫困户还担心脱贫后不再享受相关的惠农政策,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贫困户就业观念严重落后,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大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自然经济时期,有口饭吃就行的状态,没有发展动力。
3.扶贫资金在精准上需要加力。扶贫工作在2014年就已开始,但任何项目的实施都要先行垫付启动资金,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五小”产业,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向规模化生产转型的成功案例,只是提高了生活水准,饱了口腹之欲,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另外,目前出台的产业扶持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极其不匹配。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牛100头、养羊300只、养鸡1000只,种植业必须在集中连片达到30亩的基础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国家投入到扶贫项目的资金总量很大,但均摊到每户就有点撒芝麻盐的效果。
四、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几点建议
1.在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合力。通过培训、学习等措施,开阔村班子及驻村人员的工作视野,深刻理解国家关于产业扶贫的目的意义。农民是善良淳朴的,在好处没有到来之前,存在观望态度是应该被理解的。要设置现实的利益引导机制,改变其小农意识和只看眼前局部利益的想法,促其加入合作社,既降低投入风险,又享受到合作经济带来的更大利益,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在扶贫扶“志”、转变民风上下功夫,增强信心。广泛宣传政策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人的创业致富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增强自我求变的志气和信心,同时也要真心理解贫困农民经不起“折腾”这一事实,一次失败的投入,意味着几年缓不过来。注意避免急功近利、门槛低来钱快、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的做法,让他们认识到即使老了也是能学到一技之长的。
3.在整合资金、上下联动上竭尽所能,提高效果。当前,涉农资金还存在多头下达、平均用力的现象,乡镇或村可以采取统筹并科学规划、归并涉农资金的办法,集中财力办大事,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更加适用于扶贫的攻坚阶段。在产业大户中发现、培养和启用具有奉献精神的领头人,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创立“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模式,主动引导贫困户加入发展生產,走共同富裕道路。
4.在落实政策时,重点关注残、病人员,防止返贫。将村中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通过给予低保救助,保障其生活,缓解困难,逐步减轻其贫困程度。对于因病有可能返贫的人员,要充分利用医疗减免补助、社会救助等措施,缓解其实际困难,阻止其再次返贫,巩固脱贫成效。
脱贫致富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要选准致富路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贫困村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变输血为造血,使农民真脱贫,真正走上小康之路。
责任编辑:韩 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