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制度优势是战胜疫情的必胜法宝

时间:2024-09-03

张艺歆 张健华

[摘 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加快蔓延的严峻形势,***总书记高度重视,对疫情联防联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做好工作,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越是在艰难困苦和重大斗争的时刻,越是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

[关键词]制度优势;疫情防治;治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20)02-111-04

一、制度优势是疫情防治的制度基础

(一)最大优势是疫情防治的重大政治保证

疫情防控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猎面广,系统性强,需要整体把握、重点推进,利用最大优势与显著优势双向并济。推进制度优势更好向疫情治理效能转化,离不开党对防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和协调,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制度优势,这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制度保障。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且也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要打好这次疫情防控保卫战,必须扭转疫情蔓延局面、抓住防控重点、严堵防疫漏洞,举全国之力,集优势资源,加强重点地区疫情防控,优化防疫治理结构,提高防疫治理能力,促使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充分结合,实现制度建设和疫情防控治理双向互动,推进疫情防控治理体系行之有效。

(二)显著优势是疫情防治的具体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体系,是一套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安排。[1]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制度优势,是疫情防控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和完善的基础和根据。“两高”、两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提出要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妨害疫情防控的各类违法犯罪。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利用顶层设计谋大事的根本优势。疫情防控正处于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关键阶段,坚持依法防控至关重要。提高法治理念,优化法治结构,提高法治能力,增强法治效能。***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提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将关于疫情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实际行动,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不断向疫情治理效能转化,充分体现我国制度优势的政治领导力、组织凝聚力、人民向心力。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进程中,提升了制度优势本身蕴含的现实价值,提高了疫情防治需要的实际满足程度,这对整个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客观上促进了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完善疫情防治制度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制度完善和服务现实是疫情防治的价值基础

价值基础是制度优势更好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动力源泉。价值基础包含完善治理制度和服务现实发展两个方面,完善治理制度是服务现实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服务现实发展是完善治理制度的内在价值导向。

(一)制度完善是疫情防治的制度保障

疫情防控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临的一次大考。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要健全國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抓紧出台生物安全法等法律。疫情形势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契合疫情现实状况对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促使制度与疫情现状双方的有效互动,从而强化制度对疫情现实的影响程度和传播速度,提升完善制度和服务现实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动防疫治理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服务现实是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

既然确立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就要确保执行能力和治理效能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协调性。制度优势不能自发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只有根据现实需要,通过执行主体实行创造性转换,经过严格执行,贯彻落实,才能确保制度成熟定型。[2]***总书记提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制度优势是比较优势,不能将制度优势绝对化,认为确立了防治法及相关实施条例,就杜绝了食用“野味动物”带来的危害。衡量疫情防控治理体系是否科学先进,就要看制度科学的内在品质。衡量一种治理体系是否行之有效,就要看是否符合中国国情、是否得到人民拥护。

疫情防控证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在眉睫。这次疫情暴露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与不足,如疫情防控治理体系不完善,各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参差不齐,政府的风险意识不强、措施不力,造成部分地区局势混乱,疫情加快蔓延。***总书记提出,保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成绩突出、履职尽责的优秀干部火速提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能力不足、优柔寡断的干部免职甚至追责,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3]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三、创新经验和主体实践是疫情防治的实践基础

实践基础是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决策先导。创新经验是实践基础的现实条件,主体实践是实践基础的关键支撑。制度优势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创造的科学决策。我们可以看到,制度的成熟定型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提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遵循制度建设的规律,坚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精准施策。

(一)创新经验是疫情防治的必要准备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针对这次疫情,我们一定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疫情防治经验,促进治理经验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在制度机理上,坚持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體制机制弊端,推进疫情联防联控体制机制改革。坚持顶层设计和社会治理有效联动、系统部署和重点防控内外结合、固本扬长和治短补弱协同并进、自力更生与借鉴国外优势互补、制度建设和疫情防治不断完善,让制度优势为“中国之治”更好转化为“中国之制”提供更好的执行条件和动力条件。在符合我国制度实际和治理疫情的实践要求下,科学研判制度结构和疫情环境,发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互动逻辑,为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价值指向和科学指引。

(二)主体实践是疫情防治的科学指向

疫情防控工作的主体是对疫情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个人,在对疫情现实的认知和执行制度要求上具有主观性。在进行疫情治理实践中容易出现偏颇,导致制度势能不能更好地转化为制度性能。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妥善处理党、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团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治理主体的防控领域和管理职能,注重各治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发挥党的领导最大优势下组织全民参与有效治理,实行联防联控措施,建立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培养多元化主体的执行能力、省察能力、应变能力,发挥制度性能转化为制度优性的中介作用,努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的水平。[4]

这次“疫情大考”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自我审视中淬炼“中国之制”。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得起防控疫情的考验,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优势是革命、改革和建设一再证明的,为历次重大疫情灾害所一再证明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 “精准防控疫情,有序复工复产”,等等,党的坚强领导给了全国人民一颗强力的定心丸。

四、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疫情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会主动转化成疫情治理效能,只有在通往“疫情大考”的路上制定“执行之律”,统筹制度改革和创新,发挥制度动态执行力和制度设计持续创新力,才能实现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疫情治理效能的目标。

(一)统筹全局,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动员机制

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发挥党的坚定领导力是抗击疫情的根本保证。聚焦制度体系建构的整体性、协同性、科学性,发挥顶层设计谋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自主创新成大事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价值。这次疫情防控是“总体战”,党中央实行全面部署、全体动员、统一调度的决策要求,既要考虑本地区本领域防控需要,也要重点抓好重点地区的防治统筹。突破战“疫”的攻坚环节,既要利用“善制”,又要抓住提高效能这个关键,要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国家治理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相辅相成,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共生合力,吸收国内外防疫治理经验,不断探索实践、改革创新,使疫情机制体制具备系统性、稳定性、长期性。人民群众是抗击疫情的主体,也是打赢这场战“疫”的根本。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将精英强将聚集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将重症病人集中统一救治,广泛动员人民群众齐心协力织好横向覆盖、纵向到底的“管疫网”。我国在数日内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彰显中国速度、中国规模和中国效率,立刻吸引国际广泛关注,为其他国家所借鉴。

(二)补齐短板,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当务之急。公共卫生涉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法律是治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实践逻辑。因此,要仔细研判抗疫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和重大矛盾,突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显著优势,更好发挥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作用。从确保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出发,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加快生物安全立法工作,加强国家生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为公共卫生体系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提高重大公共卫生能力水平是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应有之义。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制度体系,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机制、物资储备能力和生产能力储备机制、重大风险评估研判机制。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改进,发挥制度资源的有效集合,形成各领域的内外联动和优势集成,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疫情治理效能,发挥总体效应、产出总体结果。

(三)自主创新,健全疫情防控技术支撑机制

科技创新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健全疫情防控技术支撑机制。通过庞大的信息技术优势,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把控防疫重点人群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人防+技防”的智能“防疫链”,利用手机定位系统进行空间治理,提升疫情防控的预判能力,采用人工智能播报平台,形成线上信息播报、线下数据统计的数字信息防控系统。探索科学的技术进路,是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助力剂”。

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剂“强心针”。让人民知道党和政府在做什么,是坚定信心抗击疫情的关键。要坚持强化显政,健全公共舆情引导机制,积极宣传疫情防治的理论知识,壮大网上正能量,提高公民的精神文明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大对歪曲舆情事实和恶意散播谣言的处罚力度,拓宽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增强公众的判断力和认知力,让舆论正效应更好地聚民心、暖人心、强信心。

(四)严格执行,健全防疫制度执行机制

防疫制度执行机制是提升疫情防控执行力的根本保障。健全防疫制度执行的思想引导机制,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防疫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高效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健全权威高效的防疫制度责任追究机制,各级单位就要强化制度意识,种好“责任田”,明确各部门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把研判风险、疫情考核、责任监管结合起来,善于运用制度治理疫情,防止“破窗效应”,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防疫制度执行的协同联动机制,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搞变通、打折扣的领导干部坚持严肃惩处,确保制度执行落到实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得起考验的具有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党中央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彰显了“中国之制”的巨大优越性。这次疫情来势汹汹,我们要冷静思考、总结经验、防微杜渐,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紧紧抓住治理环节,依托制度之于社会的现实基础,将国家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参考文献:

[1]虞崇胜.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J].理论探讨,2020(01):5-11.

[2]毕国帅,李海青.从优势到效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遵循[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01):51-57.

[3]齐卫平.体系与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治理优势[J].行政论坛,2020(01):5-11.

[4]章文光.化制度优势为治理效能:探寻“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1119/c40531-31461942.html.

责任编辑:李 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