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卓越教师:内涵、品质及其培养途径

时间:2024-09-03

李 贵 安,王 晶 艳,郑 海 荣, 张 宁

(陕西师范大学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卓越教师:内涵、品质及其培养途径

李 贵 安,王 晶 艳,郑 海 荣, 张宁

(陕西师范大学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国家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呼唤高水平教育,高水平教育需要大批卓越教师来支撑和引领,这些理念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也正因为此,各国纷纷推出各自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或类似的项目方案,旨在提升本国教师的质量。本文基于几个教育发达国家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分析,就卓越教师的概念、内涵以及卓越教师应具有的若干品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并提出卓越教师核心素质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内涵;品质;卓越教师;培养途径

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普通中小学教师数量增长迅速,至2012年普通中小学教师数量已增至1 155.24万。虽然拥有如此庞大的教师队伍,但和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队伍的质量却不尽人意。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高品质教育的保障,在追求教育卓越的今天,培养造就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一、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

在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出台《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出要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同年,教育部组织相关单位申报卓越教师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项目。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的意见》,各有关高校竞相申报并创造性地开展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试点。同时,各地教育部门也将名师培养工程作为本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出台了若干相关文件。

国际上,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培养卓越教师作为教师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既定目标。例如,1999年,澳大利亚政府创建《21世纪教师》(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计划,意在提高澳大利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努力追求教育的卓越及公平,使学生的学习成就得到提高。[1]2001年,新加坡出台《教师事业发展计划》(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plan),旨在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也为新加坡教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保证。2007年,日本颁布《教育职员修正法》(Staff education amendment act),以法律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要求,旨在提高教师必要的资质和能力,使教师能够习得最新的知识及技能,做到自信、自豪地从教,从而赢得社会的尊敬和信赖。[2]2011年,英国出台《培养我们下一代的卓越教师》(Training our next generation of outstanding teachers)计划,规定中小学为优秀教师设置卓越教师岗位,并大力拓展卓越教师在校内发挥作用的空间。[3]2012年,联邦德国实施了“卓越教师教育计划”(Excellent teacher scheme),旨在激励大学教师改革教育方式,推动教师的州际流动,从而整体提高教师教育质量。[4]2014年,美国教育部启动了“让所有人拥有优秀教育者”(Excellent educators for all initiative)项目,为那些最需要优质教学的学生配备能力卓越的校长和教师。[5]

总体来看,各国对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都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都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层面和不同阶段,将追求卓越作为目标。

二、卓越教师的概念

“卓越教师”这一词汇是一个充满时代感的发展性概念。早在21世纪70年代,克鲁普卡(Krupka)及约翰·G(John G)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报告》(Report on faculty and student evaluation of instructor patina questionnaire)中首次使用了“Excellent teacher ”一词。[6]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将excellent释为“extremely good,优秀的;杰出的”,而Excellent teacher 则被译为卓越教师。“卓越”二字在辞海中的释义为:杰出;超出一般。现代汉语词典对卓越的解释为: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可见中文“卓越”一词应理解为超出一般。

从上述释义可以看出,卓越教师意为杰出的、超出一般的教师,也可看成是对教师提出的一种超越性要求。有研究者认为,这里的超越既指超越其他的普通教师,比他人高出一筹,更指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使自身不断得到拓展和提高。

笔者认为,卓越教师并不是优秀教师的代名词,汉语言中的词语寓意丰富,很多词汇都有相似的意思,但卓越教师和优秀教师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优秀教师“是指在某个时期和空间范围内,能够得到同行专家认可,并将创造实践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有机整合,进行创造性劳动,制作新产品,探索新设想,从而对教育领域做出某种较大贡献的教师”,[7]它标示着教师的业绩优异。而卓越教师则不同,卓越就是卓著突出,意味着比优秀更高的追求。它不仅指业务能力上的突出,也指一种开放的精神,一种不断超越的胸怀,意味着永恒的追求和更高的要求。

三、 卓越教师角色的内涵

1. 中国学者对卓越教师内涵的表述

我国学者对卓越教师角色内涵的理解可谓百花齐放。有学者认为,卓越教师的角色内涵是一种理想境界,它关注的焦点是使教师的教育发展活动与其生命价值琴瑟和鸣,体现为始终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一种专业追求。[8]另有学者认为,卓越教师的角色内涵的核心思想就是“不断超越自我。”[9]还有学者认为,卓越教师就是被学生从心底接纳、令家长放心、同行佩服、领导认可和社会敬重的教师。[10]

2. 国际上对卓越教师内涵的观点

美国学者认为,卓越教师在责任上除了对学生本身负责,也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在知识储备上精通专业知识,并懂得如何教授给学生;在能力上有较强的组织和学习能力;在思想上精于不断总结;在团队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1]美国的卓越教师标准紧紧围绕这五个方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科目的教师都做出了详细的要求。

新加坡学者认为,卓越教师在价值观上具备学习者中心,教师职业认同,服务于专业和社区等价值范式;在知识方面具备涉及自我、学生、学科内容、教学法、教育基础与政策、课程、多元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知识;在技能方面应掌握反思与思维能力、改革和创新能力、教学技能、管理技能、交流技能、技术技能等方面的技能。[12]

澳大利亚学者的观点是,卓越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不仅应精通教学科目的学习内容,而且要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怎样学习以及该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在专业实践上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有效执行教学计划,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在专业发展上能自觉开展职业学习并与同事、家长展开友好合作。[13]

在日本学者看来,卓越教师应在专业品质上持有对幼儿、儿童、学生的教育爱,广博丰富的修养以及出众的教育资质能力;在专业知识上不仅应具备教学科目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广博丰富的修养;在专业能力上教师除应具备任何时代都应具有的资质能力,还应具备站在全球视野采取行动的资质能力。[14]

英国人认为,卓越教师应在职业素质上与学生关系融洽,遵守教学规章制度并能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有效沟通合作;在职业知识和理解力上熟知所任教科目、教育学,监督与评价及通识科目的相关知识,另外还应具备有关健康和幸福感的知识,可以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给予指导;在专业技能上能够有效实施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监督与评价,对自己进行教学总结,并能设置合适的教学环境,同时具有合作精神。[15]

纵观上述各国对卓越教师的理解与要求可知,对于卓越教师的解读在不同国情背景下有不同侧重。美国强调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也关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新加坡强调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多种技能相互协调;澳大利亚注重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日本关注教师心中怀有的教育爱;英国则强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具有健康和幸福感。各国在体现这些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他们都指出,卓越教师应尊重和成就学生的多样性,应重视卓越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对教学的娴熟,对工作的监督评价和反馈,都强调卓越教师在与他人的沟通合作方面应具有突出表现,具有领导才能。

四、 卓越教师的品质特征

我们认为,卓越教师也是一种评价,是外界被一个教育工作者外显的专业行为所折服而做出的赞誉,这种赞誉的背后也反映着教师的职业追求与责任。

2014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 “四有”好老师。现实中,这些好老师会因为如下品质或表现而被社会所认可:即热爱教学工作;关爱、尊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能因材施教;态度开放,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能够持续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设计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能给予学生多元化的学习体验;熟知专业知识,能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思考问题,会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具有反思意识,并主动帮助其他教师,有能力带领团队前进。

卓越教师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一特有的称号,除具有上述基本表现外,其在品质上还应具备如下特征:

1. 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由教师的专业精神淬炼而成。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不仅是心灵与心灵碰撞,更是智慧与智慧的启迪。卓越教师更能体现出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喜欢,教师有了这种情感,就拥有了持久的工作动力和事业上进心。先进的理念是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风格的内在灵魂,它关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具有教师专业精神的教师相信自己也尊重学生,拥有自信、乐观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他们包容开放,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学生本身出发,能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潜力,并因材施教。

教师专业精神也体现在教师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并从反思中进行学习。卓越教师能时刻反省自己,为了扩展其技能不断探索,从不停止对先进主张和理论的寻求,让其判断愈加敏锐,其教育理论愈加完善,最终使内化的教育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专业精神还体现在教师的创新意识与科研意识,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的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石。另一方面,教师只有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才能够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矛盾与问题,使自己的教育实践得到升华。

2. 渊博的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教师所教授学科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及教育理论知识。卓越教师应对自己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力求做到闻一知十。不断改良其知识网络,钻得深悟得透,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如此才能触摸到学科内容的逻辑脉络,从而做到教师清晰地教,学生明白地学。

当今社会更需要兼备多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教师仅仅具备单一学科的知识已不能完全胜任当下的教育教学任务。只有拥有足够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从更高的角度理解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更多的思维方式可以教授和启发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只有掌握了有利于开展有效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对教育本质深透性理解,从而掌握教育科学的共性规律,并熟悉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而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是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区别于一般专业人员的根本所在。

3. 丰富的程序性知识

卓越教师单单拥有渊博的陈述性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掌握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卓越教师应掌握的程序性知识主要包括:如何科学地将所教学科内容传授给学生;如何科学地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良师必学者,而学者未必良师,这就是为什么卓越教师应该掌握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因为只有掌握了它们,教师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才可以高效地展开,这些知识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4. 出众的教师综合能力

卓越教师的能力具体应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管能力和教研能力。

教育能力是卓越教师的首要能力。通常将德育能力看作是狭义上的教育能力。对教师来说,仅仅依靠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杯水车薪,因而教师要能够寓德于教,通过将学科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使德育无处不在,既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每个维度,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逐渐形成良好的修养、健康的思想和远大的理想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学能力是卓越教师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教学应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教学能力指教师为促进学生发展,使教学目标的顺利高效达成,运用自身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在不同教学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个性特征。[16]卓越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体系十分复杂,按照教学活动的流程来说,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媒体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能力等。

突出的教管能力也是卓越教师应该具备的。教管能力即教师对其所在的班级、团队、学校等的管理能力。在课堂上,卓越教师应具有较强应对及协调课堂复杂环境的能力;在教学团队中,卓越教师应懂得与同事建立良性互动关系,能为团队做出贡献,并能汲取团队的能量。这种管理能力可升华为一种领导能力,使其在扮演团队领导时,起到组织、管理团队的作用。

卓越教师应该成为一名研究者。教育家顾明远认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教研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经之路,从事科研活动是教师提高其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科研需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创新、学习、思考来打磨,故而经历了这样的科研过程后,教师会体悟到不同的教育主张和观点,进而为提出科学的教育理念,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完成从一个教书匠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教育家的心路历程。

5. 骄人的教育成就

评价一位教师必然离不开学生,学生是教师内在素质的体现者。卓越教师的优秀品质流露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其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进行不自觉的学习,从而引领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往往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黄金标准,[17]卓越教师也会因此在教师群体中建立威信,成为教师群体中的领军人物。

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的影响是一种根深蒂固,甚至直击受教育者身体和心灵的文化影响,它悄无声息地发生,并潜移默化改变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实基础。相较一般教师而言,卓越教师所形成的教育影响则更加深远,更加积极与富有生命力,并且这种影响会通过其学生,传递到不同位置及时间坐标中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提到,培养和造就一个人,是一项极细致的工作,这个过程中有自己特殊的困难。一个教育者所做的工作在10年之后才能见到其中的效果。诚然,由于教育具有长效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卓越教师培养人才的多寡和其对社会建设所做贡献,都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来显现。但就劳动转化为成果的效果来说,卓越教师交出的成绩单,一定是耀眼的。

五、 卓越教师的培养途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可堪大任的卓越教师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卓越中学教师的重要基地,有责任为师范生未来成长为卓越中学教师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塑造师范生蜕变为卓越教师的各种特质。针对卓越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我国培养实践中存在的不足,高等师范院校应从以往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入手重点培养。

为促使师范生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考虑将观察替代学习与教学实践反思相结合,共同锻造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以及对自身的反思。师范院校应着力建设有利于师范生观察学习发生的环境。例如,华东师范大学从国际视野出发,借鉴西方一流学府办学管理模式,从学习、住宿等各个方面建立师范生自我管理体系,形成社区化学习生活环境,打造各学科专家、导师与师范生学习成长共同体。通过榜样的力量,不断增强学生从教的责任意义和使命感。[18]陕西师范大学注重师范生从实践中学习先进理念,提供其到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名校实习,使其在发达教育环境中,反思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师范生正视自我教育观念的偏颇,重建其教育理念。

为使师范生习得渊博的陈述性知识以及丰富的程序性知识,高等师范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师范生课程。要开设精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打通各专业之间的壁垒,形成对世界的宏观理解;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既要保证培养的质量规格,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19]

然而,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所开设的师范生课程不同程度上存在课程设置上重学术性轻师范性、课程内容上重理论性轻实践性、教学方法上重讲授轻操作等不足。高等师范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秉持拓宽口径、夯实基础的原则,突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适当增加此类课程比例,并关注其课程设置的相互联系与内在统一。[20]注重教师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关注每一个组成部分的统一性以及内容间的相辅相成,体现出教育类课程应有的系统性、连续性、阶段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

同时,为克服师范生学科专业知识不扎实,不仅应在课程设置时突出其学科性,在知识学习阶段,更应使其由知识被动接受走向知识主动构建,不仅增加实践性课程如微格课程的数量,还应增加案例教学比重,淡化课程的理论性色彩,并在结合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科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如建立教师指导下师范生教案编写及创新习题编写活动小组,定期活动并将优秀成果刊印成册;在教育实践阶段,引导其在反思中构建学科专业知识框架。教育实践对师范生学科专业知识具有生成、验证与导向作用,而反思就是其中的桥梁,教育实践与反思不断循环运行,从而发展学科专业知识。

当前,师范生教育实践中主要存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割裂开来,师范生没有足够的入校实践经验,更没有足够的时间反思实践;高校教师教育也与中小学教育割裂开来,师范生不了解当前的校园,更不了解现在的中学生。为此,高师院校在改革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的同时可改革教育实践环节;创建教学技能培训中心;深化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共同加强对师范生的培养。

改革教育实践环节,变一次实习为分散多次实习,保障教育实习效果。一方面,多次实习延长了实习的总时间,让师范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多次实习可以让理论到实践的单向学习过程,变成从理论到一线教学实践,从一线教学实践再到理论升华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这样可克服实践与理论的脱节,实现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常态化。为此,西南大学实习方式上采用“学院集中”,学校“顶岗支教”等形式;华东师范大学采用了“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的创新模式;陕西师范大学把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混合编组,完全实现集中实习;北京师范大学制定了科学的见习标准、见习的组织与管理办法,等等。

通过教学技能培训中心的训练能够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高校还可以在培训中心开设一线教学实际专题的讲座,为师范生介绍最前沿的一线教学实际情况,使其了解当前中学课堂实景,认识展开一线教学工作所应达到的水平和标准;深化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辅助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师范生班主任管理、课堂教学等实践性技能的培养和指导交由实践基地负责。

为使师范生接受更加全面而优质的教育,各高师院校先后提出了本硕一体化教育模式并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见习观摩,提高实践能力。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院校更是打通师范生海外研修渠道,每年为师范生提供海外实习机会。人才培养全球化已成为国际趋势,卓越教师也应该具有全球化视野。师范生通过在国外的实习,可以充分了解国外中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既拓宽知识和视野,又培养了国际化视野和意识,还同时能提升本土教学实践综合能力,从而更加坚定了立志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念。

六、 结语

综之,卓越教师理念乃是教师以仁爱精勤、行业典范来要求自身,不断就个人在理念上、知识上、能力上、成就上的不足进行学习深造,不断丰满自己的羽翼,进而追求卓越。教师在升华自我精神境界,拓宽自我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点燃学生心灵,点拨学生智慧,点化学生人生。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未来教师时,一定要重视师范生先进教育理念的培养,精心设置课程,不断完善和加强实践培养环节,为其未来成长为卓越教师奠定扎实基础。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全面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质量,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成就更多的卓越教师,从而引领带动全国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努力。

[ 参考文献 ]

[1] 马毅飞.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 年智英. 终身学习型专业发展: 日本教师资格标准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11(8):35-39.

[3] 田京. 当代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发展研究[D]. 郑州: 河南大学,2014.

[4] 周春良. 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4.

[5] 杨捷, 吴路珂. 追求卓越—当代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取向[J].教师教育学报, 2014(10):15-20.

[6] KRUPKA, JOHN G. Report on faculty and student evaluation of instructor patina questionnaire [R]. 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038964.pdf.1970/2016.1.20

[7] 赖学军. 优秀教师概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J]. 教育评论, 2004(4):55-58.

[8] 刘剑玲. 追求卓越: 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观照[J]. 课程·教材·教法, 2005(1): 67-73.

[9] 刘湘溶. 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1):8-11.

[10] 王福强.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M].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190.

[11] 美国国家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卓越教师专业标准[Z]. http:∥www.nbpts. org/the standards/standards_by_crrt, 2012.

[12] 潘娟. 回应21世纪的挑战: 新加坡教师教育模式研究[D].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13] Australian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Z]. http:∥www.aitsl.edu.au/verve/ _resources/AITSL 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 for Teachers. pdf, 2012.

[14] 石连海. 日本教师专业化发展:沿革及特征[J].教育研究,2011(7):105-109.

[15]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 [Z]. http:∥www.tda.gov.uk/teacher/developing -career/ professional-standards-guidance/downloads.aspx, 2012.

[16] 王宪平. 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17] JOHN HATTIE. Teachers make a difference what is the research evidence [EB/OL]https:∥www.det.nsw.edu.au/proflearn/docs/pdf/qt_hattie.pdf,2003/2016.1.20.

[18] 陈群, 戴立益. 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27-30.

[19] 柳海民, 谢桂新. 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 2011(31):96-101.

[20]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项目组.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 教育研究,2014(11):95-106.

[责任编辑张淑霞]

Excellent Teachers: Connotation, Qualities and Ways of Training

LI Gui-an, WANG Jing-yan, ZHENG Hai-rong, ZHANG Ning

(SchoolofPhysic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119,Shaanxi)

Abstract:A country cannot develop quickly without high-quality talents. The fostering of high-quality talents calls for high-level education, and high-level education needs to be supported by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The world has reached an agreement on these concepts and because of this, many countries have launched their own excellent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or similar projects, aiming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ir teachers. Based on the outstanding teachers training plans carried out in education-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aper gives some opinions on the concept of excellent teachers, its connotation and some qualities they should possess. Meanwhile,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some ways to train the core qualities of excellent teachers.

Key words:connotation; qualities; excellent teachers; ways to train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87(2016)02-0042-06

收稿日期:2016-03-18

基金项目:2015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5BZ18)

作者简介:李贵安,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王晶艳,女,新疆乌鲁木齐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郑海荣,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张宁,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