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探析——基于鹰架理论的视角

时间:2024-09-03

李 飞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4)



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探析
——基于鹰架理论的视角

李飞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4)

摘要:教师永远扮演着既是教师又是学习者的双重身份,适切的使用鹰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有效学习。鹰架理论应用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要求无论是学校管理者或指导教师在引导支持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时,都应努力与青年教师在其最近发展区内相遇,使引导与学习成为一种对话,而能否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否达成共识、反馈及时与促进其专业自觉的形成,是影响鹰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为此,高校需要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动态评价,建立从外在支持到内在参照的鹰架系统。

关键词:鹰架; 高校青年教师; 专业成长; 学校管理者; 指导教师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青年教师无论从学历程度、个人素质、知识体系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由于高校评价标准、生态环境、科研压力等实然的存在,他们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科研与教学、理想与现实等关系中还面临着诸多困惑,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与指导教师,应提供一种支持青年教师努力的系统,并且合理地融入他们的需要,在教师的能力逐渐提升时,要他们负有更多的担当与责任,而这正是鹰架的应有之义。

一、鹰架理论的当代意义

鹰架理论的发展可以从前苏联发展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谈起,早在20世纪70年代,维果斯基发现人类的学习离不开社会与文化的情境脉络,而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使人产生较高层次智能的关键,他认为孩子新的能力,最先是凭借成人及其他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来发展,再内化为孩子心理世界的一部分。维果斯基建议我们真正需要评量的,并不是孩子靠自己做,或已具备的能力有多少,而是要看孩子在其他人帮助下的表现及学习的潜力。因此他把“最近发展区”定义为“一段距离——介于由独自解决问题,所显示的实际发展程度,与经由成人指导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来解决问题,所显示的潜在发展程度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1]

布鲁纳等人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提出了鹰架(Scaffolding)的理论。鹰架是一种隐喻,是指学生或儿童在学习之初,教师或成人提供鹰架给予协助,等到学习成熟时,逐渐脱离鹰架的支援,以建立学习者内在的自我独立及自我学习。[2]鹰架理论的提出,在教育界引起很大的回应,教师或成人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及时反馈,不仅关注教师的引导、支持作用,也强调学生自身的主动建构,这种鹰架式教学重视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动态变化,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结合点,有效地实现了“教”与“学”相辅相成的互动。

随着对鹰架理论的深入研究,美国学者科林斯等人又提出在鹰架理论中加入鹰架撤离,亦即当儿童或生手已经逐渐熟悉目标的能力时,原本支持他们的鹰架就应该逐渐撤离。[3]如果鹰架一直不撤离,反而是成为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时,在本质上已经转变,就不应再称为鹰架了。[4]而针对鹰架仅仅限于“人”的观点,美国心理学家帕林萨认为,人的最近发展区是基于活动与情境中的,因此鹰架不仅有人的角色,也应包含“人造物”,如电脑软件等外在工具。[5]近几年来,美国学者庞塔贝卡与克洛德纳研究的分布式鹰架,强调应提供给不同面向的鹰架,使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学生学习更好,这使得鹰架理论从原本对个人进行鹰架到班级复杂脉络中也可以进行鹰架教学。[6]

不难看出,鹰架理论的根本观点是辅助学习者维持学习方向,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永远扮演着既是教师又是学习者的双重身份,适切的使用鹰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有效学习。相对而言,教师可透过不同类型的鹰架,在行动中发展自己的教学观念或转变教学行为。因此,有经验的管理者与指导教师通常对青年教师的真实需求是敏感的,也只有当指导在最近发展区出现,鹰架才能起到作用。另外,鹰架是暂时的,随着教师的能力发展到较高能力层次时,指导者也跟着调整鹰架(从鹰架变化的角度来看,鹰架也可以是动词),逐渐地将更多的责任转移到青年教师专业自觉的发展上来。

二、影响鹰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

鹰架理论应用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要求无论是学校管理者或指导教师在引导支持青年教师发展专业技能时,都应了解他们目前的状况,努力与青年教师在其最近发展区内相遇,使引导与学习成为一种对话,然后才能有效助推青年教师的专业提升。而能否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否达成共识、反馈及时与促进其专业自觉的形成,是影响鹰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1.问题解决的参与

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都出现许多新的、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合作解决的问题,如大学生专业素质评价、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等,这些问题仅仅依靠个人或单一部门显然无法完成,这就需要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需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团队愿景,更需要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评价指标。能不能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能不能在参与过程中实现目标一致、积极主动,这是鹰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机会,把青年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与需要作为出发点,结合学校的使命,通过恰当的形式和合适的主题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并为他们的参与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正是在参与的过程中,青年教师不仅可以学会与他人对话,也可以让教师学会与自己对话,与理论对话,可以激发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更好地融入学校文化之中,而个人的专业发展也会影响甚至改变团队的发展目标与方向,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

2.合作共识的达成

能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基本前提,而在合作的过程中,不同领域、不同专长、不同兴趣的人能否达到真正的合作与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针对青年教师而言,他们还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多还局限于自己的领域而显得“故步自封”。而如果青年教师与团体其他成员的想法、观念冲突较大,团队对青年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就难以奏效。因此,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协商、讨论或妥协,不断努力去达成团队合作的共识:研究问题的来源、研究目标的确定、研究内容的整合、研究方法的创新等等。鹰架行为的主要因素就是要在教师的最近发展区之内,通过相互沟通、价值共享,为他们在研究问题与已存经验之间建立必要的练习,从而促进教师能够更主动、积极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之中。

3.及时有效的反馈

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其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往往是情感因素。而鹰架的其中一个重要成分就是互动的情感部分,当青年教师在团队中与一些温暖、有回应性的指导教师合作,而他们能给予青年教师适当的赞美,并且能够激发青年教师的成就感与自信心的时候,则青年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与挑战自己的意愿,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另外,在日常的听评课活动、教研组活动、课题专题活动中,指导教师都可以适当地使用鹰架: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仁听课反馈、学生意见,这种及时的反馈评价,可以清楚地让青年教师认识自己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差距,从而促使他们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对自己的成长有良好的预期,并且保持持续的发展动机。

4.专业自觉的促进

鹰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之一,就是借助团队合作、教研组等其他活动,来深化他们对所从事职业的理性认识,培养其专业自觉的意识与能力。由于存在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差距,青年教师往往对实践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还习惯于用既有的概念、原理来解释、批判当下的问题;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但容易忽视自己的不足。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而言,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学校管理者在青年教师一旦能独立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时,就应该积极放手,创造一定的平台,如学校课题的申请、子课题负责人的担任等,让他们独立承担一定的责任。也就说,要允许青年教师有问题,且只有在他们真的有困难或需要帮助的时候,学校管理者才给予必要的支持。而一旦青年教师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并且有一定的能力去实施,学校管理者应该让他们去承担责任,去独立决定,这对青年教师专业自觉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鹰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施路径

从上述影响鹰架高校青年教师的关键因素可以看到,教师在学校环境中利用各种团队合作、与指导教师与专家交流讨论专业发展的经验能够促进自身的积极转变。因此,高校需要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动态管理,建立从外在支持到内在参照的鹰架系统,更需要学校管理者、指导教师等多元主体的协同“着力”,提供相应的经济与政策支持鼓励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顶层设计,机制创新

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内涵式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引进人才仅仅是个开始,而如何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坚持机制创新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集中关注不同发展阶段青年教师的需求与问题所在,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支持,这正是鹰架的基本要义,也是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重点。一般而言,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应分别制定培养计划并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有较大发展潜力、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实施“国内外访问学者计划”,让他们能够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发展前沿进行研修和开展校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而对于教学经验、实践能力欠缺的青年教师,高校应重视其教育教学经验、研发与实习经历的培养,如创造平台有计划安排他们去企业、实习实训单位参与研发或实习,并结合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需要,制定相应制度对青年教师的践习进行明确要求与经费保障。另外,对于工作时间短、专业技术职务、学历等有待提升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制定必要的“资助培养计划”,通过教学与科研等项目资助、导师制等方式开展相应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动态评价,持续发展

动态评价是测量“青年教师在被支持或帮助的情况下的独立活动水平”,是基于教师最近发展区的探索。这种评价方式能检查出教师对于教学的投入程度、现实需求、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而学校管理者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动态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静态评价过于片面的可能性,因此,运用动态评价寻找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的表现、优势与问题,比静态评价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包括教师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前后影响、科研成果的转化等,这为管理者与指导教师提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适切方法提供了基础。动态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让学校管理者了解了青年教师的真正需求,也让青年教师对于自己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仅可以激发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又可以满足他们潜心教学的心愿。

3.专业支持,团队协作

随着信息的日益丰富、学科的渗透愈加频繁,教师之间的合作、团队协作也显得更为重要。仅靠自己的摸索与“闭门造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团队的支持与协作正是最好的鹰架。首先,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需求成为第一需求,教学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之道”,他们是承担教学任务的主力军。通过师徒结对,建立信任,“师傅”帮助青年教师建立个人发展规划,在具体措施与实施目标方面引领指导,及时沟通,切实督促,通过集体备考、互相听课、评课分析等方式,不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策略,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通过项目申请、课题申报等方式,建设具有共同愿景的学术团队,而和谐的学术氛围、良性竞争的工作“场域”都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鹰架,可以让他们在团队发展与个人成长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从而使青年教师借助于团队逐步积累个人发展的底蕴。

4.自我参照,加强反省

自我参照系统是指教师参照个人的价值观与文化思想所建构的系统架构。一旦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定的知觉时,就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使用自我参照系统的思考模式。如以青年教师自己的教学录像作为鹰架,引发教师自我觉察理想与实际教学行为间的差异性:板书太小、PPT颜色太浅、站位过于局限在一点、师生互动太少、声音较低、问题过于肤浅等。而一旦教师在教学录像中发现自己的“异常”,就会促使教师在自我的最近发展区之内,进而发生教学行为的改。因此,鹰架可以提供教师不受外界价值判断的安全感中,独自运用个人的自我参照架构,重新省思与调整个人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促使青年教师实际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更趋接近与他个人心目中的理想目标。

四、结语

总之,鹰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更多是基于高校青年教师资历浅、职称低、成果少、开展科研工作的资源欠缺、平台不高等专业发展的现状,需要学校管理者与指导教师真正从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遵从学术规律与教师发展规律,从管理制度、学术氛围、团队合作等各方面建构鹰架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开发青年教师的潜力,而随着他们专业能力的增强、专业自觉的提升,教师又会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这种鹰架也会相应地减少、重组或撤离。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非线性的发展过程,这种动态的螺旋式的发展也决定了学校管理者与指导教师也应该是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从而形成一种相互玉成良性循环。

[ 参考文献 ]

[1] 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86.

[2] WOOD, D. J. BRUNER, G.ROSS.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976(17):89-100.

[3] COLLINS, A, BROWN, J. S, NEWMAN, S. E.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M]. Hillsdale, NJ: Lawe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1989.

[4] PEA, R. D. The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dimensions of scaffolding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concepts for learning, education, and human activity[J].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2005, 13(6):423-451.

[5] PALINCSAR, A. S. Keeping the metaphor of scaffolding fresh-A response to C. Addison Stone’s "The metaphor of scaffolding: Its utility for the field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98(31):370-373.

[6] PUNTAMBEKAR, S, KOLODNER, J. L. Toward implementing distributed scaffolding: Helping students learn science from design[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05,42(2):185-217.

[责任编辑向宁]

The Strategy Analysis on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caffolding Theory

LI Fei

(XuzhouKindergartenTeachersCollege,Xuzhou221004,Jiangsu)

Abstract:Teachers always play a dual role as both teachers and learners, thus proper use of scaffolding also promotes teachers’effective learning. Scaffolding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which demands whether school administrators or tutors should meet in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with young teachers, and make guidance and learning become a kind of dialogu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caffolding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whether b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problem solving, whether reach a consensus, timely feedback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p-level designs, system innovations, dynamic evaluations and establish a scaffolding system ranging from external support to internal reference.

Key words:scaffolding;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professional growth; school administrators; tutors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87(2016)02-0023-04

收稿日期:2016-03-23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

作者简介:李飞,男,安徽宿州人,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现“国立台湾大学”访问学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