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师教育U-S合作中的中小学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4-09-03

张 翔

(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教师教育U-S合作中的中小学困境与出路

张 翔

(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中小学具有丰富的教学情境资源,是培育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基地,所以教师教育需要大学(University)与中小学(School)合作(简称U-S合作)。但在U-S合作中,中小学的路径依赖、评价机制以及组织边界等制约着U-S合作实效,使中小学陷入合作困境。要想走出困境,需要突破中小学“应试教育”之路径依赖,消减其参与U-S合作的取向性障碍;完善中小学的绩效工资制度,激励中小学教师参与U-S合作;拓展和规范中小学组织边界,赋予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法律义务。

教师教育;U-S合作;中小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育诉求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今天,如何造就优秀的教师,成了国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于是,教师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鉴于教师专业是技能性与适应性相融的专业,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对象上的可迁移性较小,胜任这种工作不仅需要现成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专业智慧。中小学具有丰富的教学情境资源,是培育教师专业智慧的极佳基地。因此,教师教育需要将中小学纳入教师教育体系之中,实行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简称U-S合作)培育教师。然而,由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中小学在教师教育U-S合作中面临诸多困境。为此,本文在深入剖析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U-S合作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破解该困境的策略,力图实现U-S有效合作。

一、中小学在教师教育U-S合作中的困境

中小学具有丰富的教学情景资源,是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尤其是专业智慧)的重要基地,因而成了大学谋求与之合作培育教师的对象。然而,受路径依赖、评价机制以及组织边界的影响,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较低,影响U-S合作的实效性。

1.中小学办学的路径依赖影响U-S共生性合作

路径依赖是指技术变迁过程中自我强化、自我积累的性质。即新技术的采用往往会由于某些先占优势而具有收益递增、不断强化的趋势。[1]该理论因道格拉斯·C·诺斯成功地用于解释经济制度的演进而声名远扬。诺斯认为,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即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2]根据诺斯的观点,在没有外生冲击的情况下,路径依赖过程将被“锁定”。具体到我国中小学,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中考甚至小考)成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分数和升学率自今为止仍然是衡量我国中小学教育成败的最重要指标。于是,“应试”与“备考”成了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活方式,构成了中小学教育的基本路径。在此路径约束下,中小学教师每天都在为学生的各种考试和评比做准备,其他一切与学生成绩无关的行为皆非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活兴趣所指。围绕学生的升学与考试,中小学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用于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组织班级活动以及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等,同时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上级行政命令和检查,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在教师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承担更多的角色。因此,在现有的工作结构不发生任何改变的条件下,中小学教师倾向于按照原有的轨迹行事,即沉醉于应试教育的路径依赖之中。这种现象看似不合理,但却是当前诸多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生活路径。这直接影响我国教师教育U-S合作实效。

2.中小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制约U-S共生性合作

任何个人或组织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制度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中小学教师同样如此,其行为方式必然受到相应的制度约束,尤其是评价制度的约束。一般情况下,中小学教师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素质、教学能力、教学表现和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然而,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表现最终都是通过教学效果(学生成绩)表现出来。教育管理者毫不怀疑地认为能够让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教学才是高效率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考出好成绩的教师才是好的教师。于是,分数、等级、升学率、合格率等成了评价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指标,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的所有评价都是围绕着具有利害关系的外部考试,甚至直接用考试的结果进行评价,而评价的结果又往往作为教师奖惩、晋升的依据。这种单纯运用利益驱动的、自上而下的评价机制,迫使中小学教师不得不为“高分”而效命。尽管当前各种媒体、诸多学者批评应试教育,呼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将此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努力方向。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素质教育力图取代应试教育的做法一直没有取得真正实效,中小学仍然“轰轰烈烈开展素质教育,踏踏实实做应试教育”。在此背景下,以升学率来评价教师就成了顺理成章。这种评价机制迫使中小学教师专注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他们无暇他顾,不可能、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与提升学生成绩无关的事情。参与大学合作培养教师,势必增加了中小学教师额外的工作负担,迫使中小学教师从原本就比较紧张的工作时间里再抽出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新的角色和任务之中。这必然减少中小学教师投入以提升学生成绩的努力,极有可能降低了中小学教师的升学率。这是中小学教师所不愿看到的。因此,作为理性人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知道在当前的评价机制下,参与U-S合作的预期是什么,这种预期必然影响他们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

3.中小学的组织边界制约U-S共生性合作

中小学的组织边界是指中小学拥有哪些资产、提供哪些服务和产品、提供多少产出、哪些交易活动应该在学校进行等等。这种边界包括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其中,横向边界指中小学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与种类;而纵向边界则是指中小学的生产或服务应该包括链条中的哪些部分。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其基本使命是传递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教师超越了中小学的组织边界,即培养教师不属于中小学组织目标和组织能力范畴。到现在为止,除英国等少数国家明文规定中小学有培养教师的义务以外,绝大多数国家对此都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这成了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的制度障碍。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法律或法规规定中小学具有培养教师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师范院校、各级教师进修学校以及非师范学校承担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任务。”所以,不少中小学教师认为培养教师是大学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他们的主要兴趣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影响自己与其他学校竞争的具体学校行动,没有兴趣、也没有精力去参与教师培养工作。郑美玲关于“公立普通中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及提升策略的研究”表明:办学成果是中小学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成绩才是中小学教师的兴趣所在。中小学的声誉和品牌仍然取决于学校的显性成果——升学率,升学率所占权重超过75%以上。而其他要素,如社会声望、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都是与此相关的派生物。”[3]可见,在中小学组织目标和组织能力(构成组织边界)的约束下,唯中考、高考升学率是中小学的实举,其他一切事务(包括参与教师教育)对中小学来说都是一种“副业”,已经超出其组织边界。加之,这些“ 副业”不仅增加了中小学教师的额外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工作任务与中小学教师自己的工作目标之间可能产生冲突。因此,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往往缺少参与U-S合作的激励。这增大了U-S共生性合作的难度。

二、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U-S 合作的出路

囿于中小学的路径依赖、评价机制以及组织边界,中小学在教师教育U-S合作过程中,难以避免会面临诸多困境。要走出这些困境,首先,需要超越中小学“应试教育”之路径依赖,消减其参与U-S合作的取向性障碍;其次,完善中小学的评价机制,鼓励中小学教师参与U-S合作;此外,拓展和规范中小学的组织边界,赋予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法律义务。

1.突破中小学“应试教育”之路径依赖,消减其参与U-S合作的取向性障碍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当微小的历史偶然事件选择了某条路径后,由于自增强机制产生的路径依赖,会使过程产生渐进的“不可逆性”,即自增强机制会使组织行为“锁定”在某一轨迹上。然而,即便路径依赖使得组织行为路径逐渐稳定下来,但路径的发展也仍然存在多种可能性,即路径发展可能出现分化与突破。因为,从长远来看,锁定只是经济活动的“暂时均衡状态”。[4]当然,组织行为路径是由历史主导的,突破路径依赖需要外生力量的冲击。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次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有着质的变更,有力地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同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方式也在不断革新。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和联考开始涌现,学生的特长开始被诸多高校纳入考试范围,原先通过“题海战术”来战胜高考的做法开始受到质疑,众多中学纷纷寻求它路,这为中小学突破以“应试”为中心的“自给自足式”组织路径依赖提供一次契机。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对“应试教育”的质疑以及高考制度革新等外力冲击,中小学将会在原有的路径依赖上产生“阵痛”,这种“阵痛”构成中小学超越路径依赖的动力。于是,中小学不得不重新思考和选择新的路径,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小学要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高素质学生,不得不谋求与外合作。由于大学具有实验设备优势和智力优势,能为中小学生特长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和智力支持,并能为中小学的发展提供专业帮助。这为U-S合作创造一次契机,消减中小学参与U-S合作的取向性障碍。

2.完善中小学的绩效工资制度,激励中小学教师参与U-S合作

毋庸置疑,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较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小学的评价机制并不鼓励教师参与教师教育。当前,中小学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这为激励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师教育提供契机。绩效工资制度是以职工被聘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的一项工资制度。2009年1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实施绩效工资后,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其中,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和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包括7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绩效工资部分由学校根据教师劳动量和劳动成果进行分配,这样,学校可以把教师参与教师教育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这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励教师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然而,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及其劳动成果的难以量化,教师工作绩效考核难度较大,所以绝大多数中小学仍然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甚至有的是唯一指标。在此评价制度的约束下,中小学教师理所当然地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绩效工资和晋升资本,他们无暇顾及其他一切与学生成绩无关的事务。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必须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度,细化绩效工资细则,将参与教师教育的教师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范畴,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在考核过程中,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加权的方式把教师参与教师教育的工作量和工作实效体现出来。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估教师工作绩效,并以此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定格和职务(或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这样,中小学教师就会有较大的激励去参与教师教育U-S合作。

3.拓展和规范中小学组织边界,赋予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法律义务

正如前文所述,国家没有赋予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法律义务,培育教师超出了中小学的组织边界,更多的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纯属于帮忙行为。这种法律义务的缺失成了制约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的制度性障碍。因此,要保证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U-S合作,必须赋予其参与教师教育的法律义务,扩大和规范其组织边界。当然,组织边界的扩大需要有组织能力作支撑。因此,国家在赋予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法律义务的同时,必须对其进行额外的投入,包括教师编制增加和办公经费的提高,一方面,政府根据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的工作量(主要以其所指导的学生数量来衡量)按比例增加教师编制;另一方面,政府在大学的拨款项目中要设置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专款,要求大学要像建设实验室一样对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予以重视并加大投资,提高教育实践经费标准;与此同时,改变目前的拨款方式,按照中小学承担的教育实践指导任务和学生参加教育实践的时间,从师范生的学费中按比例拨付教育实践经费。这样,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不仅“名正言顺”,而且“力所能及”。

一言以蔽之,由于中小学具有丰富的教学情境资源,是培育教师专业智慧的极佳场所。因此,教师教育需要实现U-S合作。然而,受其路径依赖、评价方式以及组织边界的影响,中小学在教师教育U-S合作中面临诸多困境。要走出困境,首先,需要突破中小学“应试教育”之路径依赖,消减其参与U-S合作的取向性障碍;其次,完善中小学的绩效工资制度,鼓励中小学教师参与U-S合作;再次,拓展和规范中小学组织边界,赋予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法律义务。只有这样,中小学才能走出教师教育U-S合作困境,实现教师教育U-S高效合作。

[1]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说史——从市场经济视角的考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64.

[2] 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74.

[3] 邓云洲.教育制度与教育行为的经济学分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253.

[4] M.SETTERFIELD.Rapid Growth and Relative Decline: Modeling Macroeconomic Dynamics with Hysteresis[M].London: Macmillan Press,1997:66.

[责任编辑 向 宁]

Dilemma and Solution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the Teachers’ Education U-S Cooperation

ZHANG Xiang

(CollegeofEducationScience,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550001,China)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re important base for the education of teachers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schools (U-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practic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encounters kinds of dilemmas because of their route dependence, assessment and organization borders. To resolve the dilemma, we must overcome the route dependence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so as to reduce the tendency obstacle in U-S cooperation and to broaden and regulate the organization border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nd endorse legal obligations to them in teachers’ education.

teachers’education; U-S cooperatio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G451

A

1674-2087(2014)01-0012-04

2013-09-27

张翔,男,贵州织金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