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沈阳高校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探究

时间:2024-09-03

李冬冬

(沈阳城市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早在2016年,***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就作出了重要指示。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根据2019年住建部提供的相关数据,我国已有46个重点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等均有了一些可以推广的经验。有16个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26个城市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立法计划。有部分城市已经将垃圾分类的知识纳入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材及读本中,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向前迈进。但是,目前我国处置垃圾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填埋、焚烧、堆肥,不仅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还占据大量面积的土地,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无论从保护环境角度或经济效益角度,都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他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垃圾分类工作是否能够顺利推动。

1 调查研究

1.1 问卷设计

问题的设计以ABC态度模型为基础,从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这几个角度,探究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在整理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编写了一套《沈阳市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调查问卷》。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在校园内随机抽取十人试答,试答结束后询问被测人的意见,根据意见,整理思路,制定修改方案。修改后的调查问卷进行大范围的发放,按计划对问卷数据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1.2 调查对象

沈阳市的高校大学生是本次调查活动的对象。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辽宁省的在校本科生数量为71.2万人,辽宁省的高校大部分集中在沈阳和大连两个城市,沈阳市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在调查过程中,选取部分高校参与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94.5%。

1.3 调查实施

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开展现场调查工作,采取问卷星网络投放的方式。为避免调查的数据因被调查者的集中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度,在4所高校中各发放100份问卷,共计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均采用匿名形式,增加问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通过在目标大学中的同学或老师的帮助进行问卷的投放。调查对象通过网络填写问卷后,可在后台自动生成数据,统计方便。但由于调查问卷只在熟人中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 调查结果

2.1 垃圾分类知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沈阳市高校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不充分。对于很多基础性的垃圾分类知识并不能给予准确的回答,但是学生有意愿通过学习获取相关知识。比如:“中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几大类?”仅有53.21%的学生回答正确。 在对垃圾分类图标认知问题中,仅有35%的学生回答正确。

“你对下列哪些物品会特别分类处理(废电池、塑料、玻璃、纸类、金属)”排名第一位的选项为废电池(92%)。这说明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即便没有接受统一的培训,但对于废电池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你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获取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获取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途径排名前一的是大学生经常使用的互联网(72.21%)。

2.2 垃圾分类情感

超过90%的同学认为垃圾分类对于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在情感上接受垃圾分类,绝大多数的同学清除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愿意作为志愿者,向其他人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对于垃圾回收后的处理方式,大部分同学表示并不清楚,但认为应该是混装。

在被问到是否愿意成为志愿者,向居民、向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时,超过半数的同学愿意加入其中。超过52%的同学认为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强制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对于“你认为现在我国垃圾分类的问题有哪些?”这一题的选项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公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公民有环保意识,但缺乏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保障。

2.3 垃圾分类行动

相对于国内的许多城市,沈阳市整体对于垃圾分类的行为已存在滞后,无论在校园中,还是在居民生活区中,要么没有垃圾分类设施,要么垃圾分类设施形同虚设。学生即便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也无法付诸行动。但是学生在是否愿意为垃圾分类活动中做贡献的问题上,都纷纷表示非常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 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沈阳市的高校大学生虽然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也愿意积极配合开展垃圾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能做到部分分类,究其原因,共分为以下几点。

3.1 政府层面

3.1.1 相关法律法规及机制不完善。 目前,全国对于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完备,即便是在许多试点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对垃圾分类的管理也有待加强。沈阳市并未开始强制垃圾分类,对相关规则的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另外,各城市的垃圾分类监督机制也并未有合理有效的实施,在高校中更是如此。有的高校虽然设有分类垃圾桶,但是在垃圾投放过程中,仍是乱投乱放,各类垃圾全部混在一起,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

垃圾分类推行如此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体制机制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垃圾即便分类投放,最后也要混埋混烧,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3.1.2 相关资金投入不足。无论对于垃圾分类的设施设置,还是分类知识的宣传,都需要对应资金的投入,但目前来看,各地区的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统一,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资金投入不充足,也使得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困难。

3.2 学校层面

3.2.1 设施不齐全。除了垃圾桶设施的不齐全外,其他相关设备设施也没有合理布局。在高校中学生众多,是否应设置垃圾回收站,统一分类回收,使得可回收垃圾最大限度的资源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2.2 宣传不到位。 众多高校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对垃圾分类的宣讲可能仅仅停留在食堂的海报中。学生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却没有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途径。即便有的同学通过网络等途径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高校中却没有设置分类垃圾桶,最后也不得不混装。

3.3 个人层面

3.3.1 学生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缺乏垃圾分类知识教育,使得师生均缺乏主观上的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概念。再加上不了解垃圾后端的处理方式,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积极性。

3.3.2 受从众效应影响。 人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从众现象。高校中的垃圾分类同样如此。高校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的氛围,即便有同学懂得垃圾分类,也想要垃圾分类,但迫于群体的压力,只得混装。

4 改进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以下3个层面的对策建议。

4.1 政府层面

4.1.1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任务。从长远来看,对国家、对人民,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沈阳市目前并未强制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垃圾分类工作在各个城市推行势在必行。沈阳市应把握现在的时机,开展垃圾分类的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筹备垃圾分类相关设备,或是在部分地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高校将是垃圾分类良好的试点单位,相对来说,高校群体是城市中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他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态度,将会直接影响未来城市整体垃圾分类的进度和效果。

另外,根据目前已经实施垃圾分类城市的情况来看,很多城市针对垃圾分类工作均在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升级,沈阳市可以借鉴其他城市垃圾分类的经验和教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市的工作,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4.1.2 完善制度,执行监督,加大投入。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没有良好完善的制度,工作的规范性也无从谈起。另外,政府各级部门应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同时,各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各生活区、教学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监督。将监督结果与学生成绩及对行政人员的考核范围内,强化垃圾分类的监督约束。目前,在垃圾分类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应加大对政府资金的投入。

4.1.3 做好后续环节配套提升,分装分运让同学安心分类。生态环境部门对不同垃圾进行分时段分地点清运处理,确保分类好的垃圾准确流向相应处理地点,同时给予垃圾回收处理企业税费补贴等优惠政策,促使此类企业优化处理流程,升级硬件水平,确保分类垃圾物尽其用,提升资源利用率。后续处理可采取透明化公示,提升同学们的信任度和分类热情。

4.2 学校层面

4.2.1 加强硬件投入,实行智能分类。 各高校不仅应加强对分类垃圾箱的投入,对于后续相关工作,如是否应该建立垃圾站,垃圾转运等均应有所投入。目前,在上海、昆明等城市已经将垃圾分类工作与网络技术相联系,开启了垃圾智能分类管理模式。在高校垃圾分类管理中,“绿岛模式”应用较为广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高校应引入类似分类模式,提高效率,为社会提供经验。

4.2.2 加强宣传工作,普及相关知识。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中可见的各种媒体,校广播站、校电视台、校内宣传展板等,大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在学校内部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针对很多学生质疑的垃圾分类后续的处理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后续工作,垃圾分拣、垃圾填埋等,让学生到现场了解垃圾分类的真实过程。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专家介绍其他国家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情况,使同学们了解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明确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可以由学生组成宣传小组,定期对学生开展宣传工作,或是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学生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后,可以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开展小范围的讲解,这样在有助于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的同时,使学生增强自身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也有很大的帮助。

4.2.3 落实垃圾分类监督,保障垃圾分类真正落地。在校园中,建立垃圾分类监督体系。对于学校是否分类存储垃圾,可组织学生志愿者进行监督。逐步将学生的态度由服从转化为同化,再从同化转向内化。形成人人守规则,人人可监督的氛围。

4.3 个人层面

4.3.1 提高垃圾分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不仅仅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在行为上更是要做到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不乱扔垃圾,给周围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配合学校或社区的工作,积极参加垃圾分类的宣讲活动等。

4.3.2 加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 垃圾分类工作在不停地改进和升级,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时刻更新自己的相关知识,以便今后可以准确实施,或是对别人进行讲解等。

5 结束语

各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优势,探索以及构建校园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垃圾分类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需要人人做起,从我做起。大部分高校学生消费能力较强,制造垃圾相应也较多,所以我们更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和意识的培养教育。

在对沈阳市几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后,我们大致了解了当前沈阳市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水平、情感和行为动机情况。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工作情感上是积极支持和配合的,但应多从完善硬件设备、完善制度、执行监督等方面加强,营造魅力校园,魅力中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