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雷电活动特征分析

时间:2024-09-03

博 格

(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雷电灾害已成为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提供的资料,近15年,全区雷灾事故共发生653起,平均每年发生43.5起。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7 516万元,平均每年直接经济损失1 167.8万元;雷击每年造成15人左右伤亡。开展关于雷电活动特征分析及雷击灾害的相关研究可以为加强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提高防雷减灾水平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1-5]。笔者基于气象部门闪电定位系统2018年雷电监测资料,分析201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雷电活动特征,为相关部门加强防雷减灾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

选取的2018年全区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数据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信息中心提供,地闪的定位方式主要采用时差和方位混合多站综合定位方法,每个闪电资料包括的信息有时间、位置、正负极性、强度、陡度等参数[6]。

2 全区雷电活动特征分析

2.1 全区雷电监测数据统计

表1 2018年各盟市雷电监测数据统计

2018年全区共检测到地闪232 828次,其中正地闪34 298次,负地闪198 530次,负地闪所占比例为85.45%。最大正地闪出现在2018年7月4日15时25分42秒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47°66′29"N,119° 53′ 32"E),闪电电流强度为1 235.3kA,陡度为790.6kA/us;最大负地闪出现在2018年8月3日0时35分57秒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内(42° 28′21"N,111° 86′55"E),闪电电流强度为-1 088.7kA,陡度为-143.7kA/us。

2.2 地闪时间分布特征

2018年6月-9月份是地闪活动的高发期,8月雷电发生次数最多,共88 827次,占全年总次数的38.2%。1月-3月和11月、12月发生雷电次数较少,四五月份正地闪发生的概率比负地闪高(见表2)。

表2 2018年全区月雷电监测数据统计

从24h分布图来看,地闪活动主要集中在下午到傍晚,13时-20时地闪次数达到133 116次,占总地闪的57%,单位时间(min)内平均地闪总数超过277次。

2.3 地闪空间分布特征

从地闪密度空间分布图来看,全年地闪高密度区域主要出现在巴彦淖尔市的东部、鄂尔多斯市的东部、包头市的中部和南部、呼和浩特市的东部、乌兰察布市的西部、锡林郭勒盟的北部、通辽市的西北部和呼伦贝尔市的东南部,全区最大地闪密度为22次/km2。

图1 24h地闪时间分布

图2 地闪密度分布

从地闪强度空间分布图来看,地闪高强度地区较为分散,地闪强度>100kA/km的地区主要包括巴彦淖尔市的东部、鄂尔多斯市的东部、包头市的中部和南部、呼和浩特市的西南部、乌兰察布市的南部、通辽市的中部和西北部、兴安盟的中部以及呼伦贝尔市的东南部,全区平均地闪强度为7.61kA/km2。

图3 地闪强度分布

结合地闪密度分布特征,在较高地闪密度且平均地闪强度较高的地区,发生雷灾事故的可能性较高。

2.4 地闪强度的变化特征

从地闪强度等级分布图可见,2018年全区负地闪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10kA-40kA等级范围,占负地闪总数的77%,正地闪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20kA~70kA等级范围,占正地闪总数的64%。

图4 地闪强度等级分布

3 结论

①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共监测到地闪232 828次,其中正、负地闪比为1∶5.79,正地闪平均强度为负地闪的1.92倍,破坏性强。②全年地闪活动集中在6月-9月,8月最多。主要发生在午后到傍晚时间段。③地闪主要发生在自治区中、东部地区,西部较少,其中巴彦淖尔市东部、包头市中部和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呼和浩特市东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呼伦贝尔市东南部、通辽市西北部地闪活动频繁、落雷密度大,最大地闪密度为22次/km2,且地闪强度大,易发生雷灾事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