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民族地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时间:2024-09-03

庄文越

(金陵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9)

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主要载体,也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组成中的重要内容,在计算机通信及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条件下,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着力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势在必行。

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数字图书馆出现。所谓的数字图书馆,指的是在图书馆日常管理中引入数字化信息技术,从而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图书馆信息。借助数字化平台,群众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类信息资源的检索,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

一般而言,数字图书馆的构建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图书馆内部的信息资源组成联合体,并将各类信息书籍依据统一标准进行存储、管理,从而打破了图书馆资源的时空约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除此之外,数字图书馆的阅读空间因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而无限扩大。读者可以同时存取内蒙古地区不同地方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实现异地信息的本地化处理,进而加强与读者的沟通。

不仅如此,数字图书馆能够让传统的服务从被动到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受众提供网络“引导”,为受众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2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数字化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的公共图书馆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从而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提升。

此外,地方文献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独特文献资源,其保存的目的在于展现内蒙古自治区的文化发展成果。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该类型的文献资料的历史价值不可估量。也就是说,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能够实现该地区文献遗产的保存与延续。这些珍贵的资料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可以将原件妥善保存,并为读者提供数字化资料,便于公开展示和普及,扩大少数民族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的影响,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地处偏远,历史悠久,文化多样,公共图书馆建设历史晚,在图书馆管理建设方面较东部地区明显落后。为满足内蒙古自治区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促进蒙古族传统文献的保存发展,自治区加强各类图书馆的建设,并积极推动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少数民族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还拥有自己的文字,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因此,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不但可以便捷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还能实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继承。

我国早在1997年7月就在呼和浩特市建成内蒙古图书馆新馆,并于1998年5月28日正式开放。为传承蒙古族的文化以及习俗,该馆收藏了蒙文经卷,并配套建立了特藏库、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学术报告厅等场所。该图书馆在当时成为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

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共建设有68家图书馆。其中呼伦贝尔图书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而该图书馆馆藏书籍资料总量62万册(件),其中纸质文献51万册,电子文献、声像资料近11万册(件)。现藏有蒙古文图书、期刊15 000余种、32 000余册,其中,从蒙古国采购的有关文学、历史类图书300册[1]。

3.1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于1985年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西路筹建,并于2010年扩建开放。该馆全周开放64h,现有藏书365万册,数字资源131.27T。该馆凭借藏书的综合性、广泛性以及民族性,获得了“内蒙古古籍保护中心”等称号,并为社区、监狱等开展馆外服务。

3.2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建于1956年,并在2009年翻新正式投入使用,在造型上融入了鄂尔多斯的蒙元文化。该馆的纸质馆藏60多万册,但是电子资源量仅为53TB,年接待读者能力72万人次。为实现数字化建设,在过程中强化了新技术的设计和应用。现阶段,技术人员主要借助Interlib系统以及无线射频技术,加快促进馆内文献的数字化转型。此外,鄂尔多斯图书馆还实现了开架式服务的提供,进而实现了自助借还,一卡通行。

3.3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作为历史悠久的民族地区图书馆之一,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注重数字化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该图书馆采用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实现了100Mbps网络宽带的搭建运用,进而由此促进了读书服务区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此外,该图书馆还设置了公共检索区,并为读者提供了大型电子显示屏以及导引触摸屏等服务设施。除此之外,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在数字化体系搭建的过程中,依据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制定的有关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硬件平台搭建标准,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存储、网络等设备硬件平台的搭建。不仅如此,为保障图书馆资源与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无缝链接,技术人员积极构建统一身份认证的后台软件系统,从而依靠国家图书馆庞大的数字资源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资源服务。

综观上述,不难发现:内蒙古自治区的图书馆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同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普遍存在转型效率低下,数字化程度较低等状况。

4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发展方向

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内蒙古自治区的公共图书馆位于内陆,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相比,存在规模小、设备单一、管理落后的状况。基于此,内蒙古图书馆在变革过程中,需要参照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建设经验,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2]。

随着网络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图书馆无论在社会职能及服务方式等领域都遭遇到严重的挑战,加快加大图书馆数字化的构建及运行刻不容缓。

4.1 着力发展技术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数据库存储量远低于数据增长量的情况,这极大地阻碍了数字化建设规模的深入扩大。这就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发运用分布式大规模数据库。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水平,馆内技术人员除借助影音、图片等形式呈现图书馆数据之外,还应结合大的时代趋势,利用二维表结构存储的结构化数据表示图书馆丰富数据,以此构建图书馆的数字化。事实上,图书馆借助分布式文件系统实现了图书馆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

基于此,内蒙古自治区的图书馆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加大了新系统的引进以及研发,进而实现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数字化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实现即时性服务,所以需要带动数据处理速度实时性的提升。

除此之外,为保障各项技术的落实以及体系完善,图书馆除实现技术的更新及引进之外,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梯队的搭建也是急需关注的领域。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实现了计算机、档案管理等诸多专业领域人员的引进,并由此构建信息化的管理格局,实现了数字化技术为“主心骨”的民族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不断腾飞[3]。

4.2 构建网上服务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于资讯的需求量快速上升。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为满足这类需求,加强了对集成化服务的构建。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构建中科学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起网络服务平台。该平台的运行能够实现文献资料的馆际传递、电子化发展,从而快速、准确、全面地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

除此之外,图书馆还科学推进文献信息的版权管理工作,在参考咨询员、用户以及资讯资源中搭建联系纽带,实现网上咨询效果的提升[4]。

4.3 建设特色参考信息源

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图书馆馆藏量较为丰富,在数字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条理化、信息化的处理馆藏文献资料,促进特色参考信息源的构建。不仅如此,技术人员还需要依托现代化技术设备,将其转化为数字化、虚拟化的信息产品,实现参考资源服务工作效率的提升。由于数据库建设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电子参考信息源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强对于建设资金的节约,并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重复引进。为此,各图书馆需要加强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协调作业,促进效率提升,促进了特色参考信息源建设资金的节省[5]。

此外,图书馆还需要加强现代信息数据库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依据内蒙古地区的民族资源特色,实现各类特色文献资源的汇编,从而为读者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4.4 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基础建设

作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图书馆基础设施往往对其数字化运行质量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为此,内蒙古自治区的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转型建设中加强对于基础设施的重视,并从多个角度开展工作[6]。

一方面,搭建了完善的基础网络系统,实现网络体系的进一步落实,目前其网络系统主要分为有线、无线两大板块。另一方面则是做好网络安全建设,提高网络安全性。最后则是搭建阅读媒介体系,积极建设手机、KINDLE等无线媒介。

4.5 搭建个人隐私保护体系

伴随图书馆数字化的运行发展,个人数据隐私保护也成了图书馆急需关注的问题。为此,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运行中应科学搭建个人隐私保护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搭建数据清除体系,强化对于数据挖掘等技术的运用,进而推进数据筛选工作,动态评估清洗后的数据,提升信息服务的准确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用户隐私的技术防范,实现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架构的构建。在该框架之下,工作人员能够对用户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整理工作,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性得到稳步的提升。

现阶段,图书馆技术人员会借助防火墙技术保障用户信息安全,而技术人员也推进了用户权限认证体系,依据其级别划分资源的访问权限,降低用户隐私被侵犯的概率。

4.6 提供搜寻服务

为促进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内蒙古自治区的公共图书馆加快搜索引擎的建立,并配备充足的查询机器,满足读者对于图书信息的查询。此外,为服务高年龄段、不熟悉网络操作的读者,图书馆还聘请专业人员担任导读员,引导读者进行阅读[7]。

此外,图书馆还需要与读者构建双向互动关系,依据大数据搭建知识资源储备系统,实现网络图书资源交流的便捷性与个性化,营造一个广阔开放实时的网络共享平台,让读者们以网络为载体,实现与馆藏资源“一对一”式的链接。

5 结束语

基于时代的发展进步,人类已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在运行发展中,要积极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强加快数字化构建及完善,借助技术的力量,完成图书馆的转型升级,将数字化建设提升到图书馆的战略高度。在提供传统阅读服务的同时,带给读者更多的个性化、多元化、即时性的服务,最大范围的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精神体验。图书馆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前进的道路上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努力提升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彰显社会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