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专接本”项目发展管窥

时间:2024-09-03

朱丹霞, 申小中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面向社会开考本科专业的“专接本”项目,是高职院校三年级的部分优秀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通过报名参加由高职院校组织、本科院校指导的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一种自学考试的助学辅导[1]。 “专接本”项目的有效开展,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使大批有能力且有意愿继续深造的在校专科学生,通过接读本科段课程获得了本科学历。从个人职业规划的微观层面看,“专接本”学习拓宽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学业发展空间,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层面上看,“专接本”项目充分发挥了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积累优势和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科专业积淀优势,推动了职业教育专科和本科的衔接融合。

在职业教育改革提速的时代背景下推进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的内涵建设,是帮助莘莘学子形成一技之长适应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政府加快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突破职教改革发展难点全面建成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一、“专接本”项目的出台背景与实践意义

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自学考试“专接本”工作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自2004年起,江苏省开展了在籍高职院校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学历的“专接本”工作,学生接读学习的地点统一安排在对应的本科院校。2008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补充意见”,明确了高职院校的“专接本”办学主体地位,学生接读学习的地点在原高职院校。自此之后,江苏省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实施10年来,累计招生近18万人,顺利毕业逾10万人(见图1),有力促进了江苏人力资源强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数据来源: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的成功推进,为各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培养了众多留得下、用得好的技能型人才,也为我国新时代职教改革目标的实现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做出了贡献。

(一)促进了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自学考试的“专接本”项目,通过自学考试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结合,是自学考试实际操作中谋求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因此顺利完成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立交桥”的搭建。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议上,法国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朗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朗格朗指出:“教育并非只是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当借助这种形式,满足个人及社会的永恒要求。”[2]从那时起,“终身教育”理念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赞同。在谈及我国的教育发展时,***同志明确指出,要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让每个青年人获得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要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要全面建成学习型社会[3]。 “专接本”工作的有效开展,形成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种教育类型的“立交桥”,是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举措。

(二)丰富了专科学生学历提升的通道

现阶段,我国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尚不完善,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学历提升依然是目前学习成果积累认证的主要通道。随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高职高专学生的继续深造和提升学历需求,并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以江苏省为例,专科学生的学历提升通道有:普通高校的“专转本”项目、“3+2”一体化项目、“4+0”一体化项目以及高职院校的“专升本”项目等。自2008年起,江苏省积极推动高职院校与自学考试衔接沟通,形成的“专接本”学历提升通道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与另外几种升学模式相比,“专接本”模式衔接比较顺畅,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等突出的优势,因此,江苏省的“专接本”项目10年来吸引了近18万专科学生的参与。在提升学历层次的同时,“专接本”项目注重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能力培养,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三)锻炼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

目前,江苏省的“专接本”项目采取由高职院校实施教学组织、主考本科院校选派对口专业师资进行指导的方式开展。借助本科院校历史积淀形成的优良学科资源,“专接本”实践工作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可持续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主考本科院校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也往往优先选派有经验的高素质老师开展“专接本”辅导工作,这些高职高专老师借鉴高水平本科教学经验后进步明显,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综合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主考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要求“集体备课”,这种行之有效的“传帮带”方法,显著提高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四)强化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应用实践

一般而言,本科院校面向社会开考的项目计划,技术技能实践与应用课程的比例较少,相关主考学校一般均是以自己能承受、好操作为前提,尽量削减技术技能实践与应用课程,极个别专业甚至完全没有技术技能实践与应用课程。为了体现自学考试“专接本”人才培养的特色,也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优势,“专接本”项目中增加了技术技能实践与应用课程的设置。根据江苏省“专接本”项目培养目标的要求,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都包括四个模块: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实践应用课程。其中,实践应用课程模块对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起重要作用。相对于社会入学的自学考试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专接本”学生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进行动手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强化了专科学生的技术技能积累。

二、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的现状分析

在“专接本”工作实践中,对笔者所在学校共计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82份,其中文科类占71.7%,理科类占28.3%。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接本”项目满意度评价;二是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材等方面的评价;三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评价;四是对教师满意度评价。通过问卷分析,55%的学生对“专接本”项目以及对任课教师比较满意,认为对自己的职业技能的提升有一定帮助;61%的学生对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学方式等方面感到不够满意,主要体现在实践课程较少、不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规划未能体现职业性、教学针对性欠缺和职业发展就业预期目标模糊等方面。

(一)支撑项目发展的理论研究匮乏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目前可得的关于“专接本”的公开理论研究成果非常少。输入“专接本”,历年可得文献总计仅168篇;输入“自学考试专接本”,可得文献仅51篇。通过对上述公开文献的进一步梳理,发现研究视野相对狭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绝大部分研究停留在对本校学生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总结,一般可划归心得体会层面,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上述理论研究的匮乏,一方面确实由于“专接本”项目本身也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另一个方面也折射出职教领域对于“专接本”的关注度不够,在相关学术界没有把“专接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学生职业发展等问题进行聚焦研究。上述研究的匮乏导致没有形成一套理论体系来支撑“专接本”实际工作,很多“专接本”工作规律未得到提炼,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理论指导。一线“专接本”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者必须不断深度剖析“专接本”教育,运用“观察-实证”等研究模式,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尽快构建形成可遵循的“专接本”教育理论体系。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不清

在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发展纲要》(2007—2012 年)中明确提出,自学考试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围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需要,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性、实用性、职业性等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人才”[4]。 “专接本”项目的设计初衷,是融合本科院校的高学历和高职院校的高技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经过10年来的“专接本”实践,可以发现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流于本科院校学科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简单复制,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业评价等教育教学改革难点上没有实质性的实践突破,偏离甚至忘记了“专接本”项目当初设计的“具有自学考试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调研发现,部分理工科课程专业理论性较强,实践课程和实践学分比例偏低,多数专业实践学分的比重尚不足20%。在10年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江苏省“专接本”项目尽管增加了技术技能型实践课程的比例,并在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中有所体现,但依然难以充分体现自学考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整个项目的课程、教材等特色定位至今依然模糊不清。

(三)内涵创新滞后可持续发展乏力

以江苏省为例,现有“专接本”模式在2008年推出后,当年报名注册人数仅为2742人。随后《“专接本”工作补充意见实施细则》《“专接本”工作实施细则补充规定》等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使“专接本”项目在随后的3年迅速得到了社会认可,招生、毕业人数均迅速上升。由表1的历年招生和毕业数据可以看出,“专接本”项目经过了2008—2013年的迅速发展之后,2014年至今呈现出相对稳定且缓慢下降的趋势。一方面,现有的“专转本”学历提升方式以其进入本科院校学习、获取全日制文凭的优势对在校学生吸引力很大,对“专接本”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专接本”项目除2008—2009年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并带来显著发展后,从管理制度到工作模式均未见明显发展变化。课程设置滞后、教材版本老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接本”项目在近8年未出台任何综合性的改革举措,明显滞后于各行业产业无处不在的深刻变革,滞后于我国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滞后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表1 江苏“专接本”十年招生毕业人数一览

三、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的发展建议

(一) 明晰“专接本”内涵,树立职业教育的理念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我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指明了职业教育领域不再“唯学历论”、评价标准重技能水平的改革发展方向。因此,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的改革发展内涵,应该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为专科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的职业发展支撑,这样才可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专接本”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更加明晰,应该体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用性与职业性”特点。

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的生源是高职院校的在籍学生,教学主体为高职院校。只有充分落实职业教育理念,既发挥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基础实、技术技能积累好的特点,又有效融合进本科院校学科资源雄厚、办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才能得到越来越多专科学生的欢迎。自学考试体系的灵活开放特点,是衔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良粘合剂。“专接本”项目参与各方一致明晰职业教育内涵后,方能更高效地沟通衔接,打破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新时代应用型、职业型人才。

(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以学生根本需求为目标

著名学者约翰·杜威曾就“何为好的教育目的”有过经典论述。他认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活动和需要的基础上;必须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必须是专门的、直接的,而不是“普遍适用的、最终的”[5]。因此,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学生的根本需求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在实践层面应当对“专接本”学生有不同于传统本科院校的学历培养目标,各方应竭力将学生的人生价值实现与“专接本”项目的教育价值实现相结合。

只有做到学生的根本需求和教育的社会价值有机统一,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才可能把学生带出应试教育泥淖。只有真正考虑学生的根本需求,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实社会的学习条件,才是真正考虑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因此,一方面要确保学生理论知识够用,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更应着力培养与提高技术技能应用实践能力。建议在“专接本”专业设置上着眼于培养生产一线急需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结构和能力需求,切实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力争使“专接本”项目的实践学分比重有实质性的提升;同时,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积极听取部门行业的实际需求,鼓励各方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发挥资源整合的融合优势,使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增强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的应用实践性。

(三)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开启混合式学习新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等逐步融入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Blackboard、Moodle、Sakai等网络教学平台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MOOCs等在线学习方式席卷全球,被全世界的学习者所接受和应用[6]。在“专接本”教学实践中,学生到课率情况一直不容乐观,尤其是在第四年,许多同学都已经实习或者参加工作。只有高质量地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才能将线下面授教学的传统优势和线上数字化泛在化网络教学的技术优势有机结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新范式,既增加到课率,也革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访谈调研结果显示,有9成以上的“专接本”学生对网络平台参与“专接本”教学表示欢迎和接受。通过网络平台,能有效化解学习时间重合的矛盾,能有效化解学习和实习的矛盾,在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又提高了学习自主性;方便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加强同学之间合作分享,进而实现知识构建。在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等其他形式已经利用网络平台取得成功的背景下,有学者根据江苏省无锡市的“专接本”工作实践,建议省级考试机构整合全省各个本科院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遴选和统筹,及早谋划,避免重复建设[7]。同时要考虑省市级考试组织机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在平台中的职能和角色定位,科学设计平台组织管理体系,以平台为依托,提高教学质量,吸引生源、稳定队伍,建成开放、共享、科学的“专接本”网络学习平台。

(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增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学生个体参与终身学习,不仅是事关个人教育选择,更是事关其终身的职业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人才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应对社会变革和市场需求,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近年来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近年来,伴随招生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生源质量下滑的现象。目前职教生源的来源途径复杂,这些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上均有所欠缺,授课教师反映较多的是自制力较弱、学习能力不强和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不应是终结性的选择,而应是贯穿受教育者一生。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和相关教育管理者均应深入关心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梳理学生学习动机,通过个性化分类指导在“专接本”项目中帮助他们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技术不断变革的当今社会,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学生,必须意识到要抓住各种机会去终身学习、更新知识。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塑造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成才观。只有具备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热情和信心,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弘扬积极进取、自学成才的“自学考试”优良传统;也只有增强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使个体在职业生涯中得到更好发展,顺利实现人生价值。

四、结语

“专接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自学考试改革与创新的产物,理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专接本”项目能否稳定规模、确保质量、提升内涵,急需所有从业者深入研究和思考。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要在把握好自身现有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升,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必然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