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钟茂林, 孙 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物流业不断向智慧物流转型升级,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逐步在物流企业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2022年,5G网络将在我国普及,数据传输速度成倍提高,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物流业将逐步实现物流智能化、标准化、柔性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物流企业将协同智能制造、智能配送,构建与发展协同供应链和供应链生态圈。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智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多年来物流业的发展一直是依赖廉价的劳动力,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很不利于物流产业的现代化。要打破物流行业严重依赖劳动力的现状,传统物流必须转型为智慧物流。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文件,将发展智慧物流作为一项国家政策[1]。根据该实施意见,智慧物流将成为国家扶持的新型产业,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久的将来一大批武装了先进物流技术、高度智能化的大型物流企业将诞生,一批拥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物流企业将会崛起。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未来智慧物流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智慧物流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同时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需要大批的既懂物流管理又掌握最新物流技术的人才。未来智慧物流行业需要的是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控制的工商复合型人才,是能够运用“互联网+”物流实现无人驾驶、智能配送的技术型管理人才。“互联网+”下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是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智慧物流人才的特质要求体现在管理特质和技术特质上。智慧物流要求企业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和移动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物流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下,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精通新技术,具有供应链管理的全局观。智慧物流导致物流人才需求特质的改变,对物流人才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能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及更全面的要求。智慧物流人才特质如图1所示,其专业知识除了要求掌握物流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学习和掌握智能算法、数据挖掘、物流云以及大数据等新知识;专业能力要求不仅需要掌握核心的物流作业与管理能力,还需掌握智慧物流特有的专业能力,包括数据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协同决策能力以及供应链优化调度能力。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则更加超前,包括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全球视野、大数据思维、跨界协同共享思维等素养[2]。
图1 智慧物流人才特质
目前能快速适应互联网发展、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具备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还较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还未能和产业实现无缝对接,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无法跟上新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步伐。
物流产业由于新技术的驱动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最终导致物流企业流程发生改变、组织机构变动、传统岗位消亡、新的岗位出现。岗位知识与技能变动很大,使得旧的人才培养规格不再符合要求,旧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重新定位就业岗位方向,重新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重新确定职业能力要求。面对产业结构的变迁,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很少能彻底做出调整,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小修小补,人才培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智慧物流的发展,细分出更多的工种、岗位,目前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太明确,无法准确对接企业具体需求层次。所以,有必要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进行细分。目前,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能准确对接智慧物流岗位的较少。只有部分高校开始建设满足产业需求的特色化智慧物流专业,如面向餐饮、生鲜类行业的智慧冷链方向[3]。因此,物流管理专业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智慧物流人才必须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
智慧物流时代,技术在改变传统的物流模式。如仓储技术中的机器人与自动化、可穿戴设备、视觉盘点等,运输技术中的辅助驾驶、无人货车,配送技术中的无人机、无人配送车等,这些前沿技术都已逐渐在企业开始应用。技术应用能力成为物流人才的重要能力。物流大数据领域的数据分析师、数据挖掘工程师和算法工程师同样需要精通技术。而现在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侧重的是管理能力的培养,缺失技术应用能力、技术思维方式的培养,导致企业不得不从技术人员中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不愿意进行专业转型,不愿在教学设施设备上投入,师资队伍知识结构陈旧,导致人才培养对物流产业发展反应滞后,人才培养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下职业岗位的要求。
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没有达到国外职业教育的水平,学生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节奏。大部分教师是财经商贸专业毕业,本身技术方面的能力较弱,实践教学能力弱,难以达到企业实际需求;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差,无法迅速掌握智慧化物流时代的知识与技能。来自企业和行业的师资较少,校企合作共建培养的师资人数数量也很少。物流实训的设施设备陈旧落后,更新较慢。智慧物流类的教学资源开发不足;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没有及时跟上技术的更新迭代。
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规格,首先要参照《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严格按照专业教学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明确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规格。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定位,应突出大数据、智能物流技术、物联网等新知识;应突出运用大数据、智能物流技术、物联网等技术以提升物流效率,并运用技术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应突出现代物流人才“工商复合、商技并重”的素质。智慧物流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高度关注信息化应用、智能化操作、供应链协调与管理能力的培养[4]。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前提,信息化应用能力是智慧物流人才最基本的能力。要求能熟练操作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比如资源计划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生产计划编制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等。
各种智能设备必将替代传统的人工作业设备,智能设备操作能力是核心的能力。智能化操作能力是指熟练使用各种智能化物流设备的能力,比如条码手持扫描器、射频识别系统、智能拣选设备、无人配送车、无人配送机、无人搬运车、智能堆垛机器人、自动分拣机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等。
智慧物流的出现推动了产业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智慧物流人才必须具备供应链的视野,具备基于物流视角的供应链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由于技术教育在智慧物流人才能力培养中十分重要,所以有必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框架。目前《悉尼协议》正在我国职业教育层面推广。《悉尼协议》主要是针对三年制工程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认证,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对应[5]。《悉尼协议》为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范式,也为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走向国际,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国际化智慧物流人才提供了参照。 按照《悉尼协议》的认证标准和国际建设范式,依据《悉尼协议》要求的标准和程序,构建专业建设模型,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模式,在“互联网+”“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学习评价等方面重新调整,强调信息化应用、智能化操作、供应链协调与管理能力的培养,调整培养标准,有效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的培养,提升学生发展的空间[5]。
物流企业最先研发和应用智慧物流前沿技术,学生要掌握新的技术,最佳的途径是校企合作育人、产教融合办学。学校的物流专业与一流的物流企业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企业利用先进的设备、真实的岗位、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师傅,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学徒,使学生既可以掌握前沿技术,又能通过学校教育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将知识教授过程与岗位学习过程结合,实现知行合一。通过校企合作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共建教学资源库,将知识与职业能力对接,持续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与考核方法,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智慧物流人才模式的核心是基于校企共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深入校企合作,共享企业资源,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围绕“学习型”师资队伍打造、智慧物流课程体系构建、智慧物流实训体系共建,开展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6]。
图2 智慧物流人才模式框架
首先,以“工商复合,商技并重”理念构建智慧物流课程体系。重构传统课程体系,不断融入新知识,更新传统课程,开发新课程,顺应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需求。要保证传统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足够的课时。重点更新和补充专业核心课程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在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模块,开发并增加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技术课程,以及供应链数据分析、物流运筹学、运输优化以及智能算法等课程。利用合作企业的各种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如机器人、无人机、视觉识别、辅助驾驶技术等,开发实践实训类课程。与合作企业开发物联网、智慧物流课程,依托校内与校外协同的实践教学模式,保证学生能学有所用、学为所用。形成以涵盖人文素养知识、财经商贸基础知识、物流专业管理与技术知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大数据应用知识和智能设备操作知识等综合一体化的智慧物流管理知识体系[3]。
其次,打造高效学习型师资队伍。面对知识不断更新、新技术不断出现的时代,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如果不及时更新,很难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只有高效率“学习型”教师队伍,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高校教师首先要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提升。教师要带着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及时更新专业领域知识[3]。教师提升自身能力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深入到企业去实践,向企业技术专家及管理专家学习,熟练掌握企业正在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流程,要亲身去实践,使自己成为一名实践者。二是利用各种机会去深造,积极参加智慧物流领域的会议和学术交流,去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系统地学习各种新的理论,把自己的所学转化成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在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中,要善于吸收企业管理专家、技术能手进入教学团队,形成优势互补。要健全和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制订适用于企业教师的薪酬制度。
最后,共建共享智慧物流实训资源。智慧物流要求高职物流专业及时升级改造实训教学条件,打造条件优良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室建设项目,改善校内实训条件,优化整合原有运输和仓储实训系统,更新软件和设备,再分阶段有计划增加智慧物流实训的相关系统和设备,如可穿戴设备、智能手套、智能手表、AR眼镜、VR设备、货到人拣选设备、电子播种墙等[3];同时,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高职院校与企业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联手创办产业学院,教学服务与商业化运作同时进行,将一些先进的设施设备及时投入使用,提升专业教学的实训条件,在校内营造真实的实训场景。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与龙头物流企业合作,建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国内龙头物流企业在智慧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方面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仓内机器人、无人分拣中心、AR技术、无人机等应用在这些企业逐渐普及。这些企业成为校外实训基地后,将成为物流专业学生学习最新物流技术的最佳场所,能有效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滞后的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