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卢其国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网络与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为人们多渠道获取信息提供诸多便利。基层媒体工作贴近百姓生活,受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更高。基层融媒体中心既肩负着向人们传达国家方针和政策的责任,又肩负着向政府部门反映群众需求的职责,基层广电记者应该牢记自身工作职责,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采编能力,打造高品质的电视节目和融媒体产品,用事实说话,以自身能力为人们提供服务。
当前时代为信息化时代,很多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在媒体行业当中,加速了媒体的转型和发展。受到新兴媒体冲击,传统媒体面临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需求更加多元化。“抖音”“快手”以及“视频号”逐渐成为现代媒体的代表,人们喜欢利用新兴平台传播趣事或者新鲜事。在2020年,央视主播朱广权和“带货一哥”李佳琦共同打造了“为湖北拼单”直播,跨界合作万众瞩目,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由此可见,传统媒体、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影响之大,对此,基层融媒体中心也需要探索媒体融合环境之下能力的提升之路。
新闻本身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等方面特点,当前为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速度更快,新闻事件发生之时就可传播出去。和诸多新媒体传播途径对比,电视新闻内容传播过程时效性不足,因为利用传统新闻节目制作方式,需要通过记者采访、制作之后才能播出,各个流程审核严格,导致电视新闻出现滞后性。新媒体平台新闻的编辑流程,时效性更强,可以吸引更多受众。所以,对于基层融媒体中心记者来说,面临新闻信息传播途径发生的变化,对于自身采编能力提出更高挑战[1]。
传统媒体受众地位被动,和新闻节目之间互动性相对缺乏。随着媒体发展,依托新媒体平台,可为受众参与新闻讨论提供更多支撑,用户可以通过点赞、转发或者评论的方式,参与新闻信息讨论。所以,如何与受众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也是基层融媒体中心记者工作面临的又一挑战。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新闻信息敏感度是记者对于特定新闻事件产生的敏感认知,能从中挖掘价值信息,对社会价值观进行引导,也可以将敏感度看做成视觉思维的一种。当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时候,需要快速对信息真伪和价值做出判断。部分基层融媒体中心记者可能由于地域方面的限制,接触的新闻内容深度方面的影响,可能对新闻的敏感度内容不足。主要表现在热点事件发生之时,记者不能快速发现其中的价值性,新闻点的捕获不精准,导致价值新闻的采写内容乏味,也有可能难以将真实事件客观、及时呈现于公众面前,导致原本极具价值的新闻影响力被削弱,对受众也没有吸引力。
比如:某基层新闻记者对于当地纪念馆馆长事迹进行采访,在采编过程,将侧重点置于馆内藏品数量、举办活动数量等方面,对于主要人物故事的挖掘深度不足,使得内容和受众期待不符。对此,如果记者在采访过程能够针对馆长的成长重点关注,并将发生的感人故事或者经历的艰辛事件深度挖掘,那么新闻信息的情境性和故事性更能吸引受众,贴近受众生活,容易得到观众认可[2]。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基层记者的能力需要与时代发展同步,应该不断学习。特别是基层融媒体中心记者,更应该丰富自身专业储备,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但是,由于基层记者的学习机会相对较少,外出参与培训机会不多,在部分新闻事件采访过程,可能由于自身知识储备方面的问题,出现采访问题的设计不合理,新闻稿件的编写方向难以确认这些问题。对于记者专业水平的判断,主要标准是能否在恰当的时间提出关键问题。例如:如果负责口岸电视节目的采访,记者应该掌握和口岸过货、易货贸易相关专业知识,否则针对相关新闻事件,可能提出的问题不够专业,在稿件撰写时也难以抓住主题,常常由于思路不清晰、内容不详实,影响新闻采编工作质量。针对此情况,需要基层记者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能够在应对新闻事件发生之时,展现自身过硬的专业储备和综合素质。所以基层记者应该对应专业知识展开系统化学习,以便精准抓住新闻主题,保证节目质量[2]。
部分基层记者在新闻采编过程,未能深入基层,对于民生关注度不足,将工作重点放在爆炸性新闻内容当中,对于基层和民生相关对新闻信息关注较少,没有落实走进基层观念。从中央新闻记者工作内容来看,大多会运用走基层策略,甚至还会为基层节目设置新闻专栏,关注百姓生活,吸引群众目光,提高电视节目吸引力。所以,基层记者应该具备深入基层的认识,在新闻采编阶段,可以针对群众内心需求和敏感新闻信息,从基层视角对于相关问题是否落实进行走访和调查。只有走进基层,才能精准捕获群众关注的热点新闻,并且能从基层角度对于新闻进行采编。
部分基层记者在新闻采编方面存在刻意追求收视率问题,新闻内容的选择也以收视率为先,对于新闻是否能够得到受众认可或者有利于社会发展关注度不够,这一现象可能影响公众价值观。特别是对时政类新闻进行采访,记者可能难以抓住新闻事件核心,提出价值问题。事实上,新闻记者采编能力和能提问能力存在密切关系,只有准确报道新闻内容,采取有效提问,才能提高新闻质量。在新闻编辑阶段,部分记者为了取得高收视率,还可能出现虚构信息的行为,过于追求收视率,可能影响新闻内容真实性,还会影响基层融媒体中心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所以,记者的采编能力和融媒体中心品牌影响力休戚相关,直接影响新闻行业发展。
基层记者对于新闻内容的敏感度大多源于长期工作所积累的经验。记者本身在日常工作或者生活当中,应该具备善于发现的双眼,能够从生活中平凡的事件当中挖掘出新闻信息,针对普通新闻事件,也需深度思考,分析新闻内容是否具备更多潜在价值。与此同时,针对热点新闻事件,也需要分析信息真伪,运用自身专业素质,筛选新闻信息。基层融媒体中心需要为新闻记者提供专业培训,重点培训记者采编能力,通过专业学习,让新闻记者能够具备抽丝剥茧的能力,透过新闻现象,了解事件本质,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蕴含的价值,在报道过程中,选择的报道视角清晰全面。从新闻记者本身角度出发,也需要注重自身采编能力的提升,在新闻采编阶段,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分析,发现事件规律,对于新闻报道突破简单陈述这样的固定模式,让新闻内容生动呈现在观众面前,提高采编工作价值。
具体而言,基层记者对于新闻事件应该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新时代,舆论工作的重要使命就是高举党的旗帜,传播国家政策和方针是基层记者重要使命,所以,在新闻节目采编过程,记者应该服务全局,引领价值观,发挥自身凝聚人心的作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作为基层记者,应该及时学习国家政策,以此作为自身工作价值导向,了解地方政府工作重点,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能够对国家政治、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准确分析,还能了解群众需求,以高度的责任感为政府部门、群众等提供优质服务。除此之外,基层记者还需要善于观察生活,可以从生活当中寻找有价值的新闻。因为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可挖掘的新闻素材也相对较多,只有基层记者具备发现的双眼,才能提高对于新闻的敏感度,为自身采编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基层融媒体中心和省级媒体对比,无论是人才素质方面,还是经费保障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部分基层记者虽然是科班出身,但是由于基层工作面临的是一线群众,部分记者对于基层采访工作方法的掌握相对较少,所以可能影响其采编能力的提升。因此,基层融媒体中心应该为记者提供采编方面的培训,可邀请行业专家、著名记者来到基层融媒体中心,举办讲座,和基层记者共同分享工作经历,交流工作经验,提高记者专业能力。同时,基层融媒体中心还可以从内部选择学习能力强的记者,到大型融媒体中心学习,或者组织技能比拼竞赛,为其能力成长搭建平台,让记者能力得到锻炼,在参与活动过程和优秀同行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逐渐提高自身采编能力。除此之外,融媒体中心还可定期组织新闻理论内容培训,要求记者全部参与,积极学习,更新理论知识体系,将理论、实践相互融合,掌握在新闻采访过程当中对于新闻节奏的把控,对于问题的合理设定,灵活选择稿件的编写方法,减少新闻当中主观要素,将新闻信息客观呈现。在节目编辑阶段,还能运用音乐、画面和同期声这类元素,提高新闻信息影响力,使新闻内容吸引力十足[3]。
新闻采编的本质就是利用记者专业的知识进行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应该以受访者作为主体。从采访性质角度分析,就是记者发现事物规律的过程,对客观事实展开调查和研究。新闻记者采编能力可从采访能力上体现,因为采访过程没有画面或者图片等信息资源的辅助,需要记者根据现场所见所感内容,将新闻事实呈现出来,对此,需要作者根据采访对象选择采访方法。
因为基层记者大多面向一线群众。如果是农业类节目,需要选择农民作为采访对象。由于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媒体镜头下可能较为紧张,采访过程害怕说错话。针对此现象,基层记者应该和农民耐心交流,学会引导,让受访者能够大胆说出自身的所见所感。如果记者亲和力不够,就可能和采访对象之间产生距离,不平等的交流方式不利于全面了解新闻信息。所以,作为基层记者,应该将受访对象作为重点,提出得体的问题,用有效的沟通方式,获得新闻材料,使采编内容更具真实性。
基层记者只有具备较高的采编能力,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节目。由于记者是新闻采编的重要执行主体,所以记者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当前,媒体融合发展,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环境之下,基层主流媒体市场受到冲击,所以,作为基层记者应该具备危机意识和工作紧迫感,如果在竞争激烈的环境当中不思进取,极易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新时期基层记者应该转变观念,对于自身工作能力有正确的认识,不断加强学习,根据新闻信息特点,判断内容是否适合融媒体中心节目报道,快速向上级媒体所推送。部分记者新闻采编质量不高,可能是选择事例不具体,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挖掘新闻事件的精髓,从源头上来看,就是基层记者进取精神薄弱,危机意识缺乏。所以,基层融媒体中心应该对此现象高度重视,通过管理制度的制定,借助奖惩措施,对记者采编新闻稿件全面审核,按照内容评定等级,每月定期进行考核,如果记者工作能力弱,连续在评级过程新闻稿件质量不高,可以采取转岗措施。如果转岗以后记者工作态度不能改变,可以采取淘汰机制。加强管理,激励记者积极学习,树立危机意识[4]。
除此之外,在网络环境之下,新闻信息传播快速,部分记者由于工作立场不坚定,可能受到利益驱使出现虚构新闻的行为,这一做法违背职业道德,也不满足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对于广电媒体行业发展极为不利。所以,为了警醒基层记者,还需要建立监督机制,应对基层记者工作流程全面把关,从源头把控新闻信息质量,禁止出现虚假新闻,营造优良的媒体发展环境,还能督促记者筛选出更多优秀的新闻选题,采访出对于社会发展有利的新闻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诸多新技术在媒体行业当中被使用,基层融媒体中心为了提高竞争力,也积极引入新技术。对于新闻记者来讲,如果缺乏创新意识,仍然故步自封,选择传统工作模式,必然难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考虑到媒体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如果社会上出现热点新闻或者公共事件,各大媒体均会参与报道。如此一来,很容易导致雷同新闻信息的出现。长期下去,不利于受众数量的增加。所以,基层融媒体中心新闻记者需要树立创新意识,新闻采编过程加以创新。对于新闻事件进行采访之前,可以利用采编技术,营造采访场景,展示画面感真实的画面,利用现场同期声让新闻可视感更强。与此同时,在新闻信息采编阶段,新闻记者也需要转变传统采编模式,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实时记录采编内容还可以添加背景音乐,丰富画面感,增强受众了解新闻信息的欲望,创新采编工作思路和方法,体现工作的时代性[5]。
综上分析,当前基层融媒体中心记者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同时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采编能力,才能适应基层融媒体中心节目采编、制作和播出要求。所以,作为新时代的记者,需要具备反思意识,明确自身在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能够从采编能力提升这一方向入手,解决工作问题,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履行记者的工作职责,在生活和工作中积累更多经验,逐渐提高自身对于新闻信息的敏感度,能够善于运用新型技术参与新闻采编,提高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以高度的采编能力为基层融媒体中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