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编辑记者的角色转型探讨

时间:2024-09-03

王鑫 吉安广播电视台

在融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仅由官方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模式已经被打破,在当前这种媒体环境下,人人都能够成为信息与新闻的传播者和制造者。

一、实现由信息提供者到问题求解者的角色转型

电视平台作为传统媒体的主要舆论和宣传阵地,要充分发挥出自己身为主流媒体的优势和价值。换言之,作为电视编辑记者,要时刻谨记自己身为一名编辑记者的立场和责任,尤其是在当前各种新兴媒体持续发展,各种新闻信息层出不穷的背景下,社会大众的实际问题往往都被各种噱头所掩盖。各类媒体平台都在追求如何吸引大众的眼球和注意力,却没有真正凭借自己的平台优势和媒体优势帮助大众解决实际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某地方电视台结合当地的民生需求以及台内编辑记者的业务水平开创了一个题为“小X 办事”的电视节目。其中“小X”指的就是该节目主持人也是该节目编辑记者的名字,节目的核心主旨就是“有事找小X,小X 为您办事儿”。节目一经上线,很多社会大众就十分积极地通过节目编辑提供的联系方式寻求帮助,其中涉及各种类型的民生问题,既包含关于大众工作的“退休职工如何申请补助?”的问题,又包含涉及大众日常生活的“消费者被骗之后如何维权?”的问题。电视节目编辑在接收到人们的求助之后需要及时与之取得联系,并牵头寻找负责解决对应问题的政府部门共同帮助大众解决问题。而节目所呈现的内容则是电视编辑记者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常见问题的过程,一方面能够凭借与大众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来起到吸引更多受众的效果;另一方面则是能够为其他具有类似问题的受众提供指导和必要的解决思路。

二、实现由单一编辑到复合型记者的角色转型

在融媒体背景下,人人都能够成为一名“编辑”。电视编辑记者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专业优势,就需要在进一步强化身为编辑记者这一角色的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扩展自己的思维与视野,将目光转移到各种现代化技术上面。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才能够实时了解社会大众的所思所想,所编辑制作的节目内容才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比如,针对当前的融媒体背景,相关电视单位可以采取开展“定期培训”的方式来帮助单位内电视编辑记者实现由单一编辑到复合型记者的角色转型。在整个过程中,相关电视单位可以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来促进单位内电视编辑记者的能力提升。所谓的“一对一帮扶”实际上指的就是结合单位内部的电视便捷记者综合情况,将其简单分成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是年龄以及入职年限都较低的群体,这部分编辑记者在工作经验方面比较欠缺,但是却凭借年龄优势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技能以及优越的“网感”,十分擅长洞察大众的新闻点;而另一个小组的编辑记者则是拥有丰富电视节目编辑报道的群体,工作能力十分突出,但是由于年龄较长,对于当下社会热点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关注的热点不够了解,相关的信息技术水平也相对欠缺。通过将两组编辑“一一配对”,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互相进步,帮助二者快速实现角色转型。

三、实现由思想灌输者到思想交流者的角色转型

作为电视编辑记者,要想在时代转型的大背景下始终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尝试进行自身角色转型。即根据所在电视平台的转型需求和当下信息传播方式转型的需求,积极参与到全民新闻活动之中。换言之,电视编辑记者只有在转型的过程中实现从传统的思想灌输者到思想交流者的角色转换才能够提升电视内容对大众的吸引力。

比如,相关电视编辑记者可以联合电视台内相关工作部门共同成立“电视节目官方账号”的形式来实现与社会大众就相关节目主题的思想交流和思想探讨。在整个过程中,电视编辑记者可以在相关电视节目上映播放之后,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电视节目官方账号”下面进行话题交流活动。其中包含微博平台、微信平台、大众新闻平台等不同新媒体聚集地,通常情况下,每一个电视节目上映播放之后社会大众都会对其充满了各种疑问,其中既包含对节目内容的疑问,比如“为什么选择该主题的节目内容?”;还有关于节目形式的疑问,比如“节目播放时间的安排?”等内容。作为相关电视节目的编辑与记者,需要及时登录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及时帮助大众答疑解惑,并通过进行话题引导吸引更多的大众一起参与到相关节目内容的交流探讨之中。一方面能帮助社会大众加深对相关电视节目的认知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无形之中提升电视节目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

四、总结

作为电视编辑记者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各方面的技能,与此同时还要坚守职业道德,从民生出发,从而提升自己的岗位胜任能力与综合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