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马龙浩 广东海洋大学
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都同属于表演艺术,也都是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的结合产生的结果,两种表演归根结底都要求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交流,舞台和镜头前的真实性,但是不同的是两者要求的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演员在拍摄影视剧时,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内心视象”与镜头交流,再通过银幕与观众进行间接性的交流,这就要求演员在表演时尽可能与生活中的表现力的限度相等,台词也要尽量与实际生活中的音量、音色相合,因为在影视表演当中,随着不同景别的变化: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演员细小微妙的表情和动作变化被观众一览无遗,所说的台词也会被录音师用麦克风在现场录制好进行后期处理,但是,话剧表演则因为表演场地的特殊性,剧院里常常挤满了成百上千名观众,想要让最后一排的观众看到和听到演员的表演自然需要演员在声音和动作上进行相应的夸大,比如演员表演得到消息后突然失望地坐在地上,话剧表演可能就会要求演员适当地瞪大自己的双眼望向观众,随着一声很重的叹息低下自己的头,接着双腿如没有肌肉控制般地让屁股直接朝地板坐下,而这任意一个适用于话剧的表演状态放在镜头面前看来都是虚假和矫揉造作的。
话剧表演是直观的,演员直接面向观众进行表演,同时也有一次性、即时性的特征,影视表演是录制好后如纪录一般可以被不断被播放和重复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远比话剧表演要强得多。同样,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也可以不断的重复,一条不过可以再拍一条,而且拍摄的镜头并非是连续的,为了提高拍摄效率,往往把相似布景下相似机位的镜头一起拍,这就导致演员的表演也是片段化的,话剧表演则是“一镜到底”的,演出时不可以重来或者暂停,往往一条要演上一两个小时,这就要求演员在话剧舞台上要有极强的控场能力和台词功底,因为话剧演出之时是不会像影视剧那样有人通过监视器看着你的表演随时通过对讲机喊卡的,这也是话剧表演的魅力之一,观众看不到影视中的“蒙太奇”等其他的导演手法,也不会有后期的调色、滤镜、配音,而是直观地感受到剧作家的主旨、导演的意图以及演员的功力。“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话剧是演员的艺术。”通过多年的学习经验,我更愿意把电影艺术称之为“造梦的艺术”,我们透过导演的视角进入了如梦如幻一般的场景当中,通过灯光、音效、道具、布景、化妆、服装等各部门齐心协力创造出了一系列普罗大众毕生也不能看到的事物,因为这些事件和地点有的发生在外太空(星际穿越);有的发生在古代(赤壁);有的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怪物(西游记)……而现在只需要购买一张电影票,即可进入了导演所创造的“梦境”当中,虽然我们早就知道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假定的,但是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地愿意花钱来看某一个导演或演员的作品,是因为我们在接受这个假定性的同时也收获了做梦一般的美的感受,或许是一段回忆,一次短暂脱离现实的精神上的超脱,一次感动或是一个震撼的画面。话剧相对于上述这些就要刻板许多了,观众只能从全景的景别看这一场戏,所以我总结话剧为“造境的艺术”,观众更多享受的是舞台的整体性,突出一种“意境美”和“环境美”,比如北京人艺的巨型旋转式舞台,幕与幕之间的转换非常迅速,舞美所带来的意境一直在观众心中延续,因此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美的感受。
法国的巴赞提出,电影,“这是完整的写实主义神话,这是再现世界原貌的神话”。①对表演生活化的要求脱胎于演员表演过程中“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为想要有丰富生命力的表演是需要演员观察生活,选择生活并提炼生活的,然而生活化并非表演艺术的目的,无论是影视还是话剧表演,演员的最高任务都是为了完成角色与演员的统一、塑造出性格化的角色,如果单纯为了生活化的表演而生活化,那么必然会陷入这一误区当中导致虚假或平庸的表演,“生活化的表演绝不仅仅是停留在生活、自然、真实上,而是通过演员一系列‘犹如生活一般’的动作和表情去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刻画人物性格”。②优秀的“两栖演员”可以在舞台和镜头前把握住不同的表演尺度,进行不同的生活化表演,这也是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的共同目标。
影视和话剧表演对于每一个演员来说都有着极高的学习价值,两者都互相融合与借鉴,话剧表演艺术运用斯氏体系的许多创作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影视表演,对于当前来说,“两条腿”一起走路才会走得更远,同时要注意防止走入“蒙太奇万能论”的误区当中,电影演员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对剧本深刻的理解能力和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
注释
① [法]巴赞:《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21.
② 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26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