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舞蹈《孔雀》中“三道弯”的具体呈现

时间:2024-09-03

马元龙

摘要:“三道弯”是傣族舞蹈重要的表现形式,“三道弯”在舞蹈作品《孔雀》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三道弯”与孔雀形象的完美结合极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三道弯”对孔雀形象神情姿态的模仿,是其形成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静态与动态“三道弯”更凸显了其生命特征。舞蹈中的“三道弯”被多种其他艺术形式作为借鉴和运用,更承载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舞蹈《孔雀》;傣族舞蹈;“三道弯”

一、引言

“三道弯”在傣族舞蹈中是一个极为基础而独具个性的特色动作,对傣族舞蹈艺术进行展示,对内在情感进行表达,以此来对傣族舞蹈所承载的文化意蕴进行诠释。随着“三道弯”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他艺术门类也开始借鉴“三道弯”的艺术形式,在现在的部分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以及芭蕾舞之中都能够发现它的运用,也使得“三道弯”独特的动态和静态的审美价值更加值得研究。本文将以舞蹈《孔雀》为例,对“三道弯”的内容和内涵进行概述,对“三道弯”在舞蹈《孔雀》中的动态与静态两方面的呈现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及艺术特色。

二、“三道弯”概述

在中国的古代汉语当中,“傣”字的来源是“越”字,因为傣族在古代是百越族中的一支后裔。而根据相关史料所记载,古越人具有很多民族特色的传承:“蛇、鸟图腾;断发文身、习水便舟、巢居、种植水稻、语言不通、喜食异物、善铸宝剑等”。而这些极具风情的生活习性在傣族人民的生活和审美中仍然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傣族人民喜欢和崇尚孔雀,把孔雀奉为神鸟,而孔雀具有“三道弯”的自然体态,所以造就了舞蹈孔雀的主要形象,舞蹈主要以“三道弯”舞姿配合手型,以及多变的跳跃、流动的舞步来塑造孔雀平时的形象,如果说要找出一种能够代表“三道弯”特点的动物,在傣族人民的认识中,孔雀当之无愧,其所具有的自然形态可以说能够把“三道弯”的特色挥洒得淋漓尽致。当孔雀立于高处的时候,垂着长长的尾羽,它的体态刚好是“三道弯”。傣族人民因为对孔雀的喜爱,在其抒发情绪和表达感情的舞蹈中,通过手势、手臂动作来对其进行模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脍炙人口的舞蹈形式——孔雀舞。所以,极具特点的“三道弯”造型就成为了傣族舞蹈中最典型的体态韵律。

对于傣族舞而言,“三道弯”能够对其舞蹈特色进行充分的展现,以自身的旋律配和上优美的舞蹈音乐,将傣族人民所具有的朴实大方、热情婉约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并且能够对舞蹈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进行充分的表达,让舞者身姿和身段的美感充分地进行展示。

三、舞蹈《孔雀》作品簡介

舞蹈《孔雀》为傣族男子独舞作品,编导是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民族民间舞教研室副教授马承魁,多次获得“桃李杯”舞蹈比赛园丁奖;该舞蹈由青年舞蹈演员刘迦演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曾获第五届韩国首尔国际舞蹈比赛金奖。

该舞蹈通过演员极具风格的舞台表演,成功塑造了一只可爱又灵动、调皮又自信的“孔雀”,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用评委的话说“非常精致的演员跳出来非常精致的舞蹈”。该舞蹈作品曾获得首尔国际舞蹈大赛金奖、CCTV舞蹈大赛三等奖。

四、“三道弯”在舞蹈《孔雀》中的具体呈现

(一)“三道弯”在舞蹈《孔雀》中形象的模仿

这个舞蹈作品的动作形态是以模仿孔雀为主要内容的。舞者一开始极具孔雀形象的造型,就将傣族舞“三道弯”的特点突出体现了出来,优美缓慢的舞姿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转换动作,伴随着音乐的动律慢慢进入高潮,演员的动作复杂多变,在变换的过程当中“三道弯”优美和拧曲的特点极为突出,展现出“三道弯”的流动性。在舞蹈作品《孔雀》中手臂的极致延伸以及手型的灵活运用,在表达孔雀这一完美的动物形象的同时,也表现出傣族“三道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作品中舞者上半身和手臂之间来回的转动和协调,也是整个舞蹈的重点,不仅描绘了孔雀灵巧的特征,也展现出傣族舞蹈独特的“三道弯”。“三道弯”使用独具其个性化的同时,四肢和躯干也展现出具有当地特点的节奏性运动,成就了这个作品的神韵之处,通过描绘孔雀来宣布人性的隐喻、爱美等等,使作品直达人心灵最深处。

舞蹈《孔雀》的动态特征给观众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演员柔软刚韧的手臂、手腕、手指的综合运用。对于这个作品的表演者而言,其双手已经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他用手指来表现孔雀的嘴、四肢来表现孔雀的模样和形状,生动形象地为观众们展现了一只真正的孔雀。然而对于普通的表演者而言,对于手臂、手腕、手指上的动作运用,不经过长久的练习和磨炼,是很难达到与之相仿的柔软而不松软、却又内含刚韧力量的完美境界。舞者手上所进行的每一个舞姿的变化都要遵循这个标准,并且能够贯穿于整个舞蹈作品的始终。在舞蹈《孔雀》中舞者刘迦将这种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用四肢和身体的配合,尤其是手型和手臂的完美表演、腰部和胯部的“三道弯”的呈现,完美地塑造出一个极具美感的孔雀王的形象。

(二)《孔雀》中“三道弯”静态与动态的呈现

1.静态“三道弯”

静态(体态)“三道弯”是一种身体展现成S型的身体曲线向观众呈现出相对静止的舞蹈造型感。傣族“三道弯”的舞姿,是由头部、胸部、腰部和胯部顺下来三个弯曲的体态,头和身体倒在一个方向,胯部则反方向顶出,从而形成“三道弯”的舞姿。

在作品中舞者下身经常呈现多半蹲或者半蹲的状态,下肢及手臂的各个关节均有一定的弯曲,身体、下肢及手臂共同形成了傣族孔雀舞的静态“三道弯”。在舞蹈《孔雀》中,静态“三道弯”所展现出的造型感尤为突出。从开始的造型,表演者背向观众,双腿蹲裆步打开,上身重心向右,头部面向右前方,左臂微弯高于肩膀,右臂微弯放置背后,通过头部和胸部,胸部和胯部所形成的弯曲体态以及特有的傣族手型形成了具有傣族特色的“三道弯”的体态,体现出“孔雀王”的美感。在作品二十九秒处表演者身体面向观众,上身重心向左边倾倒,胯部向右方顶出,双腿微弯,重心偏向左腿,右脚半脚掌点地,头部向上看去,双臂向两侧斜上方延伸,手掌描绘出孔雀喙的形状,此时“三道弯”在舞者身上充分演绎,刻画出一个孔雀高洁、超然、灵性、美好的形象。这样的“三道弯”体态才能够让整个作品更加具有生命性,同时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孔雀的觅食、喝水、嬉戏、开屏等,活灵活现地把孔雀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另外,静态“三道弯”配合民族服饰也极大的增加了作品的意境以及形象的刻画。在红色的灯光下,由三道弯形成的“孔雀王”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少年头系黄色丝带,赤身健硕,加上裤裙鲜艳靓丽的黄色,在微茫的灯光里,给人以猛烈的视1觉冲击,舞者黄色裤子与镶有孔雀尾屏头带的搭配,更体现出“孔雀王”华丽傲骨的高贵气质。此时,表演者身体面向观众,重心向左边微倾,头向左看,大臂贴合身体,小臂向上微微抬起,掌型摆出曲掌,胯部向右侧顶出,腿部重心放在左腿,右脚微微点地,以独特的“三道弯”造型,突出显示了孔雀王的美感及雄性的伟岸,使得孔雀王的形象更加突出。

2.动态“三道弯”

在舞蹈《孔雀》中的动态“三道弯”是其舞蹈的重要构成部分。这里是指,在表演过程中通过一连串的身体动作对s型的体态进行表现,强调了快速而简短,并且对曲线形态进行充分的延续和保留的基础上,进行流畅的表现。

舞蹈《孔雀》中前两分钟舞者刘迦给人呈现出一种傣族舞蹈特有的柔美感,舒缓的音乐配合着柔美的动作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受。在作品四十五秒到一分种的这段表演过程中,舞者在脊椎保持直立的同时,胯部进行左右摇摆,但腿为主力腿,重心在单腿上,另一只腿再换腿的同时又交换重心,在下沉的同时胯部的重心从主力腿切换到动力腿,移动的时候不断重复,此时“三道弯”在舞者身上进行着不同的变换,仿佛一只优雅高贵的孔雀活灵活现,随着音乐的不断推进,由舒缓变的紧凑起来,动作由柔美变得充满力量,男性所具有的“刚”就体现出来,充满爆发性的动作与前面的动作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动作充满力量的同时又不失孔雀的灵动性。

在作品中段,舞者由膝盖弯曲蹲着的“三道弯”形态为基础,以“一拍两次”的节奏快速上步后至身体立直,在身体立直的瞬间并保持上身舞姿的同时,膝盖继续发力又瞬間下蹲,左右转向身体,来回的左右倒换重心,就这样舞者利用膝盖的弹力在三秒中的时间内完成了四个往返的立直加下蹲,在最后保持下蹲的状态下,膝盖连续运动三次至身体直立,这一连串的高难度动作却依然保持着“三道弯”的艺术形态,之后舞者以一串干净利落的“碎抖肩”结束这段精彩的演绎,此时,像极了孔雀在像异性示爱和求偶的时候孔雀开屏时的形象,抖开的尾屏华丽绽放。

舞蹈《孔雀》中“孔雀王”的舞蹈形象是该作品艺术主题的重要体现,而“三道弯”是赋予“孔雀王”形象的重要元素,“三道弯”所呈现的“孔雀王”形象所表现出的矫健轻盈的表演风格除了依托于舞者对情感的细腻表达,还依托于“三道弯”静态和动态运用下所呈现的优美而且富有力量的独特民族风格。该作品的演绎者刘迦对动态及静态“三道弯”元素进行了创新演绎,这种演绎“三道弯”的非凡技巧和雕刻孔雀的图像,都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震撼的艺术感染力。

五、结语

自然、生活和爱是傣族舞蹈永远的主题,也是孔雀舞永恒的主题,更是中国舞蹈永恒的主题。在傣族舞蹈中融入这三种主题以及对“三道弯”的深刻理解才能将舞蹈的灵魂和民族韵味真正体现出来。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被多种其他艺术形式做借鉴和运用,在为整个舞蹈艺术的发展中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练习之中,应该更加注重这种元素动作及动律的训练,以提升技艺素质和表演能力。

参考文献:

[1]付明岩.论舞蹈中“三道弯”的应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4):47.

[2]钟佩芹.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7):67,66.

[3]扎西才藏.浅谈傣族民间舞“三道弯”体态[J].大众文艺,2017(01):46.

[4]刘琴.“三道弯”体态在不同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审美特征[J].人生十六七,2018 (06):46.

[5]张焕婷.傣族舞蹈中“三道弯”的审美属性[J].黄河之声,2016(03):96.

[6]王思斯.浅析傣族舞三道弯的审美特征[J].戏剧之家,2015(20):150.

[7]符永红.傣族舞中“三道弯”的动律体态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5,31(05):49-51.

[8]杜娟.论中国民间舞蹈中女性的三道弯之美[J].舞蹈,2013(09):64-66.

[9]李倩.《舞蹈世界》:助推中国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当代电视,2017(12):40-4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