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景雯雯 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在我国社会中,新闻事业肩负着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重要使命,在引导社会舆论、反映群众需求、宣传大政方针、公开社会事件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所以,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到坚守传播主阵地,明确站稳政治立场,严格把控道德底线与价值红线,为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提供助力支持。
2018 年,***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号召与要求,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实践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增强“脚力”的要求。新闻工作者要避免纸上谈兵,而应成为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人民群众的“行动派”。只有走得远、走得多、走得稳、走得实,新闻工作者才能最真实、最全面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掌握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揭开新闻事件的本来面貌,最终创造出优秀的新闻作品[1]。
第二,增强“眼力”的要求。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要锻炼出一双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的好眼力,养成对新闻素材、事件细节的优秀感知能力,以确保新闻作品做到言之有物、细致入微。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还要具备辨真伪、明是非的“火眼金睛”,对各类信息、情况形成客观而准确的关注视角与评价视角,从而保证新闻作品的内容真实性、立场正确性。
第三,增强“脑力”的要求。在思想意识方面,新闻工作者要始终树立党性观念与群众精神,严格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积极维护好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同时,也要积极学习、致力发展,在保证新闻作品质量达标的基础上,积极体现创新性与时代性。
第四,增强“笔力”的要求。在编写节目文稿、组织新闻语言时,新闻工作者要做好文风、文采的优化把控,做好语言艺术的充分运用,以提升新闻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促进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共识凝聚、文化传播、精神激励等新闻作用的高水平发挥。
结合行业工作经验与社会实际情况,基于“四力”的精神内涵与指导要求提出如下实践思路,以提高新闻工作者坚守传播主阵地的整体水平:
第一,“脚力”方面的增强实践。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时,新闻工作者切忌“走马观花”,单向化、浅层化地采集新闻素材、记录社会信息,而是要与基层群众建立起开放化、无距离的沟通交互关系,积极引导采访对象主动说生活、谈需求、讲诉求。例如,在调研社会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的新闻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虽然需要在基层采访开展前做好问题框架的基本规划,但不应将自己的素材采集范畴、访谈对话内容限制在该框架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从群众口中得知当地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多种看法,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对居民生活的细节性影响,从而更深入地找到食品安全事件“久治不愈”的关键症结所在,并通过新闻节目传递出正确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2]。
第二,“眼力”方面的增强实践。工作中,新闻工作者可适当跳脱出宏观、整体的传统思路,将新闻眼光聚焦在“小人物”的身上,以此挖掘出更具感染力与影响力的素材,并带领观众以别样的视角审视新闻事件。例如,在制作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新闻节目时,新闻工作者可从个体商户、企业职员、学生、老年人等居民个体角度出发,记录和探析疫情对他们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容易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助力我国疫情常态化特殊时期下各项政策的顺利落实与群众响应。
第三,“脑力”方面的增强实践。在工作与生活中,新闻工作者应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优秀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为政治立场、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综合素养的正向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新闻工作者也应主动参与到线上、线下的行业峰会、主题沙龙、社群讨论等交流活动之中,从而不断取长补短、吸收养分,推动自身思维活力、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第四,“笔力”方面的增强实践。在文稿编撰、语言组织方面,新闻工作者要多阅读、多积累,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新闻作品文风特点进行全面掌握,从而逐渐了解并迎合新闻受众的“口味”,使新闻作品做到入耳、入心。
总而言之,“四力”是对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与工作内容的高度概括,具有耐人深究、发人深省的内涵价值。在实践中,新闻工作者必须要从脚力、脑力、眼力、笔力四个角度出发,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思想境界,以生产更优质的新闻作品,促成传播主阵地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