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年真的可以读几百本书?

时间:2024-04-23

□晓洋

“慢”的背后说到底是对人的关注和关怀,是希望抵抗那些将人异化的力量,在放慢速度的过程中尝试重建一种秩序

社交平台上,“读书博主”越来越多了。

博主们的阅读量,不断刷新大众的认知。三娃职场妈妈分享如何一年读完200本书,普通高校学生一年读400本书。

这些晒阅读量的博主,往往能收获一两千的点赞,并稳居话题帖子的热度前排。

除了手动点赞以外,评论区里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看这么快,能消化吗?一年读200本书,是不是不上班、不聚会、不旅游、不玩手机?

一年真的可以读几百本书?阅读的数量和速度,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个月读70本书?

康老师拥有十几年的写作经验。从2021年开始,他每隔三四天,就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阅读感想和写作技巧。到2022年10月,他已积累近18万名粉丝。

通常来说,康老师一个月能读完四五本书,一年大概读五六十本书。他坦言,自己“读得挺慢的”。

不过,康老师也认识那种读书特别快的人。

康老师有一位在北京读研的朋友,主要研究现代文学。2022年7月,这位朋友在朋友圈里发了月度读书小结,说自己当月读了70本书,包括齐泽克、拉康等人的学术作品。

平均每天读两本书,这可能吗?康老师大为好奇,特意找到这位朋友来做测试,记录下对方读一本书的时长。

他们当时挑了《回归故里》,全书184页。这本书并非轻快的小说,而是法国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的自传体散文。

朋友午觉醒来,从下午3:45开始,读到4:50结束。剔除20分钟点奶茶,实际的阅读时长约为45分钟,平均1分钟看4页。读完后,这位朋友当即归纳出书中的主线,并对核心观点进行了点评。

对此,康老师依然将信将疑。他想着找机会再做一次测试,找几本对方没读过的书,“全程直播,读完一本考一本”。

哪怕朋友能顺利通过直播测试,又如何呢?被焦灼感催促着的阅读,真的是我们向往的吗?

“水过地皮湿”的阅读,能帮助人们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面,但也容易造成知识的表象化。大量工具化的浏览式阅读,可能把人们的大脑变成信息混杂的跑马场。别人提起什么,只是“我知道,我看过”。

快快地读完,快快地应用。然而,这种快却使人陷入焦虑中。

短视频用3分钟概述3小时的电影,用5分钟帮你读完一本大部头经典。

“现在读书博主慢慢变成一个产业,很多读书博主未必是真正读书的,可能只是一个展示书的博主。”康老师说,“只要愿意一天付一块钱的会员费,还有专门的博主把一本书的结构和观点拆解出来,逐一向你报告。”当一个这样的“读者”,甚至连抬眼皮的动作都可省略。

读得慢,我很乐意

不知不觉,人类社会患上了“速度痴迷症”。

我们翘首期盼更快的手机、更快的时尚,甚至恨不得给身体和大脑也加上高速马达。

阅读这种看似简单基本的技能,也因科技发展而改变着。

人们习惯迅速在搜索引擎中找寻关键词,在手机上浏览时,眼睛也不再“从左看到右”,而是在字里行间寻找“关键词”,看了前几行文字后就开始“跳行”。

阅读,真的越快越好吗?

国外一位文学作品的阅读博主Matt是英文老师,他从小看书就很慢。2022年上半年,他仅读完了11本书。

尽管这位博主读得不快,但他读得深入。读到自己喜欢的小说,他会一字一句揣摩,把书中角色、大小场景等细节逐一脑补出来。读完一个系列小说,他仿佛就与作者共同建造了一个新世界。

加入网站读书社区初期,这位博主为了提升阅读速度,他跑去看了别人的速读视频,并尝试应用在自己的阅读中。

Matt拿出一本大部头小说,制订了一周的读书计划,计算出每周要完成的页数。他怀着要比别人读得更多的攀比心理,挤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

那本大部头,Matt不仅没读得更快,还压根没读完。最后,他只好与自己和解:快速阅读非他所长,自己更喜欢慢读时的沉浸体验。

速读VS慢读

现代人的“阅读”速度看似变快了,但接收速度却不一定等比例提升。如果阅读深奥的文章,速度对理解内容帮助不大。

速读是一种快速阅读的能力,以英文来说,一般人平均1分钟可读200个单词,一旦受过速读训练,数量可提升至500个单词。

速读的基本概念是停止默读。这也是大部分争论的重点:文字直接进入大脑能加速吸收资讯,但也可能使人因专注在字句而暂停思考。

当代慢读运动坚决反对那种心中无一物、只见手眼忙的速读,鼓励人们咀嚼文章内容,成为书中人。

慢读,并不是刻意地把15分钟就能读完的文章,花一两个小时来读。作为当代慢读提倡者,来自格鲁吉亚的兰斯洛特·弗莱彻解释,慢读不从阅读开始,而是从慢下来开始,更精确的说法是,慢读始于停止,终于折返。

所以,“慢”的背后说到底是对人的关注和关怀,是希望抵抗那些将人异化的力量,在放慢速度的过程中尝试重建一种秩序。

我们要逃离的对象不是科技,而是被笼罩的“快思维”。停下脚步,从思索衣柜到底需要几件衣服,到重新体验饮食的美妙,再到阅读一本书,请别在意多花一些时间,享受慢下来之美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