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文 /郭 艳
人类社会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你我的想象,原生资源消耗加速,自然禀赋严重下降,不仅在中国,包括整个国际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早已成为公认的棘手问题,我们所面对的是资源正在急速枯竭的风险世界。如何正视这个事实?各界专家与精英众说纷纭。然而,无论怎样,正如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资源再生与循环是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源的紧缺,呼唤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要实现环境、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定要抓住高效合理利用有限资源这一核心。《循环产业链:理念·模式·设计·案例》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该书由杨敬增所著,他首次在国内外提出“资源循环产业链”理论和工程方法,开辟了基于回收、处理、利用和生产为一体的资源再生新型产业模式,以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在介绍循环产业链的基本理念、定义和构建要点的基础之上,以产业融合和供应链的理念解读了循环产业链的构建方法,并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阐述了环境保护与“化废为利”的原则和方法,最后介绍了循环产业链理论的具体应用实践,包括基于全系列铜循环产业链、铅酸蓄电池闭路循环产业链、生物质燃料的能源循环产业链、汽车循环多元化产业体系、基于乡镇环境综合治理的水资源循环产业链、互联网+资源循环产业体系及与社会人文科学相融合的循环产/事业链等内容。
作者依据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原则,分析了相关物质的全生命周期,积极探索将资源循环利用、有序回收、无害化处理、高效利用和新产品的清洁生产有机结合的路径,以期有效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矛盾,并将系统工程思想引入产业链建设体系,减少冗余,科学节能降耗,提高企业效益,合理降低社会成本。书中还汇集了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通过不同产业领域的操作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在相关行业创建新型产业结构的方法和工程实施要点,从资源再生行业举一反三地扩展到更加广泛的工业领域,颇具启迪作用。
我们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原有的生产关系早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作者经过近20年的理论探索和工程实践,从相关生产要素分析入手,研究产业融合特征,将资源再生与新品生产相联系,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原料制备-新品生产”的闭路循环系统。较之传统的线性、开环的产业结构,循环产业链建设不仅合理降低成本,还能显著提高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多赢的目标。
作者指出,传统的开放式、线性生产模式耗费大量能源,碳排放严重,难以避免污染因素和扩散因子,产业环节松懈,物流低效,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新型组合来解决这些顽疾。当前,我们处于后工业时代,资源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对产业提出严峻挑战。而循环产业链依据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原则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注重生产要素的新型组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污染与生产的矛盾,减少重复熔炼、重复配料、重复加工等多种生产环节,节能减排,极大地降低碳排放,还可获得潜在或超额的利润,是一种集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新型生产模式。
作者强调,短流程建立是循环产业链建立的一个显著特点,也就是有用流程的完善和无用流程的消除。消除冗余环节,以精干、简单且实用的环节组成短流程,通过协调实现高效率的运作。此外,冗余项的消除要根据产业目标和产品情况具体抉择。因此,建立时需要对可持续和稳定性两组因素进行分析确认,前者包括原料(资源)的充足供给、产品的稳定销路、市场的不断开拓和技术装备的及时更新等;后者则包括政策的连续、经济的可控、资金的融通和人才的保障等,涉及海外的项目还需要有对于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的考量。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席卷全球。其是以数字化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技术快速发展为驱动力,以物理类、数字类和生物类门类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与前三个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有三个特点:速度呈指数级增长,并不断催生更新更强大的新技术;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不仅改变我们所做的事情和做事方法,还将改变人类自身;系统性影响越来越深远,将涉及到国家、公司、行业之间以及整个社会所有体系的变革。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解决的是人类的体力,第四次工业革命解决的就是我们的脑力。我们正在经历着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产转到规模化定制的新时期,企业的网络化与扁平化正在成为事实,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兴产业形态蓬勃兴起,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带来的资源创新融合深刻影响全球资源配置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新常态”。
《循环产业链:理念·模式·设计·案例》通过对产业融合与循环产业链建设的研究,提出了产业融合在循环产业链建设中的作用:产业融合可以打通产品和废弃物之间的隔阂,不同的产业可打破边界进行协同,共融共生出新的产品或产业,这十分有利于新型组织形式、多元化经营模式的产生,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资源再生的经营模式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仅在理论框架上有所论述,我们也期待着作者今后能够在该理念基础上提供更加详实的案例分享。
本书深入浅出,不仅可供环境领域、资源、能源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能源工程、资源科学技术、汽车与机械、企业管理等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在新形势、新产业和新模式之下, 如何把握社会发展的节奏,如何适应新的市场趋势、如何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如何驾驭企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将 “新事物”为我们所用,是值得思索的问题,因此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实力的高低、市场的优胜劣汰,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新环境与新变化,专业的技术人才显得尤为可贵。要实现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循环产业链的新型模式,需要相应的人才队伍,相应的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注:本书作者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杨敬增先生,他是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循环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专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主要专业研究方向: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他在国内外率先提出“资源循环产业链”理论和工程方法,并著有《城市矿产资源化与产业链》等专著和数十篇论文,多次获得国家和部门奖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