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化”的语义演变轨迹探析

时间:2024-09-03

高迎春

(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新疆 伊宁 835000)

“化”的语义演变轨迹探析

高迎春

(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新疆 伊宁 835000)

近年来,流行语和新造词不断涌现,其中“化”作为词缀,不断构成新语素和短语,称此语素为“化”结构或者“化”类词,在此背景下研究分析了“化”的共时组配规则,从历时角度研究出发,描述了“化”从古至今词义和构词的变化,从相关辞书中搜集材料,对“化”进行分类研究和判定,清楚其从古至今的语义变化和当今社会“化”构词的新用法。

化;本义;引申;演变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经常在报纸上、会议上和广告上看到许多以“化”为类词缀的新词语,比如“现代化”“机械化”“一体化”“多元化”“人性化”等以下简称“化”类新词。笔者查阅了《辞海》《古汉语字典》和相关图书,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努力寻找“化”自古至今的演变轨迹。

《说文解字》:“化”,教行也,会意字。初为“匕”像颠倒的“人”,甲骨文像二人互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从活人(头朝上)到死人(头朝下)是最大的变化。与活人相对,表示死亡。陶渊明《自祭文》说:“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古人认为人死,灵魂不灭,只是存在形式变化而已。《荀子·正名》:“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物者,谓之化”。现代“化学”讲的是“物质不灭定理”,而古代“化学”讲的是“灵魂不灭”。

从上面记述可以看出,“化”的本义应是“变化”,二人互相倒背会意为变也。引申义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由本义“变化”引申为“改、转移人心风俗、融解与消化、死、烧、化生与化生之物、造化、风俗与风气、求讨与募化、姓”等等。第二类由本义“变化”引申为“教行”。

“化”的本义为“变化”,表示状态转变的过程和结果。后来随着社会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化”词肩负语言表达的任务越来越重,通过引申和转化,以满足语言交际的需要。

一、“化”的古义的演变轨迹

本文将“化”的发展演变从两类展开描写,第一类,“化”作为“变化”引申了九个义项,然后继续引申和发展变化;第二类,“化”为“教化”之意引申发展了八个义项。

(一)由“变化”之意引申出来的词义较多,引申为“转移人心风俗、融解与消化、死、烧、化生与化生之物、造化、风俗与风气、求讨与募化、姓”等

1.转移人心风俗。潜移默化之词义。如:

(1)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礼记·学记》

(2)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不明于化,而欲变俗易教,犹朝揉轮而夕欲乘车。《管子·七法》

2.融解;消化之词义。

(1)化痰止咳。(成语字典)

(2)食古不化。(成语字典)

3.死之词义。

(1)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孟子·公孙丑下》

(2)朱熹注:“化者,死者也”。《孟子·公孙丑下》

(3)余今斯化。陶潜《自祭文》

4.烧,火化之词义。

(1)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西游记》第十三回

5.化生,化生之物。

(1)和,故百物皆化。”《礼记·乐记》

(2)郑玄注:“化犹生也。”《礼记·乐记》

(3)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礼记·乐记》

6.造化,自然的功能之词义。

(1)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素问·五常政大论》

7.风俗,风气之词义。

(1)逼上并下,荒殖其货,侯服玉食,败俗伤化。《汉书·叙传下》

8.求讨,募化之词义。

(1)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

9.作为姓氏。

(1)明代有化晖。《古汉语字典》

(二)由“变化”之意引申为“教化,化醒,颂天主之德化,向化,屎,焚化,运化,化育”等

1.感化,教化,劝化 。

(1)天父生我天王以御宇,必须给遗诏以化民。《诏书盖·颁行论》

(2)亦惟广传圣教,普化世人,以不负生平之素愿耳。《干王洪仁玕致英国教士艾约瑟书》

(3)晓谕安民除暴,劝化民心事云云。《天朝文确·化民告示》

2.化醒,化醒迷懵,使之悔悟的意思

(1)列位兄弟,若有人错离真道,而他人化之,则可知若化罪人绝其迷路,则救一灵·免死,又掩多罪也。《钦定前遗诏圣书·也哥伯之书》第五章第十九至二十节

3.王化,颂天主之德化。

(1)合再行出示晓谕,以彰维新之化。《忠天豫马丙兴谕力鞘坞等处告示》

4.向化,归顺的意思。

(1)故一出而天下化。《诏书盖·颁行论》

(2)倘有不化,定按天法究治。《天朝文确·化民告示》

5.化育之意。

(1)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所生。《原道觉世训》

(2)“化”字改“造”字。《原道觉世诏》

6.焚化之意。

(1)礼毕统锁官(宫)巷门,化奏看响鼓声匀。《天父诗》

7.“运化”之省。

(1)尔双重诈聋奸草,登楼洗化两该刀。“洗”为洗身(洗澡),“化”为运化(大便)。《天父诗》

8.“屎”的隐语。

(1)从“运化”一词而来,犹旧俗“出恭”为大便之隐语,遂称屎为“恭”。《天父诗》

(2)化运尔头只扫开,千祈莫同人计较。“化关”、“化纸”均其衍生词。《天父诗》

二、“化”的今义及其用法

整体考察“化”的语义和语用,可以发现,“化”类词的构成主要分为5大类,具体如下:

第一类,“化+X”,表示性质或形态改变。这一“化”类词中的“X”的词性变化较多,包含了形容词、动词、名词,其中名词的较多。“化+X”结构中的“X”为形容词的有“化冻”、“化合”等;“化+X”结构中的“X”为动词的有“化解、化育和化装等;“化+X”结构中的“X”为名词的有“化名、化身、化石”等等;第二类,“X+化”,也表示性质或形态改变。这一“化”类词中的“X”的词性变化较多,包含了形容词、动词、名词,其中名词的较多。“X+化”结构中的“X”为形容词的有“同化”“美化”“丑化”“异化”“老化”等;“化+X”结构中的“X”为动词的有“感化”“教化”“进化”等;“化+X”结构中的“X”为名词的有“文化”“机械化”和“钙化”等;第三类专指一门学科,化学。如“化肥”“化学”“化工”“化验”等等;第四类,指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化”的今义是“变化、花费、感化、融解消除、消化、泛指自然界生长万物的功能、神妙的境界烧、(僧道)死、化学的简称、习俗,风气、僧道募集、乞讨财物”。以古代本义和其引申义为主要义项,生成能力极强,形成“化”类词,简称“化+X或X+化”类词。从功能形态上看(词根X大多数都是名词,如:化名、化装、化妆、化身、化形等。(小部分是动词。如教化、劝化、潜移默化等等)。而“X+化“类词中,词根X大多数是动词、形容词和区别词,如进化、退化、简化、点化、感化、老化、硬化、软化、净化等等。

对“化”的古代语义变化进行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花钱、花费、花时间、花精力”的“花”可归入“化”,由于音节相同,语调略有差异,所以假借过来,后来由于使用的频率较多,“花”把“化”中“消化和融化”之意借来,逐渐独立使用起来。

从古义角度考察,由“变化”之意引申出来的词义较多,引申为“转移人心风俗、融解与消化、死、烧、化生与化生之物、造化、风俗与风气、求讨与募化、姓”等词义,同时由“变化”之意引申为“教化,化醒,颂天主之德化,向化,屎,焚化,运化,化育”等词义。

从今义角度考察,由“变化”之意引申出来的词义较多,可以发现,“化”类词的构成主要分为5大类。“化+X”,表示性质或形态改变的;“X+化”,也表示性质或形态改变的;专指一门学科的,化学;指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的;放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的。

无论是“化+X”结构还是“X+化”结构,“化”类新词都是名词性的,与词根结合时位置固定。

三、成因分析

(一)“X化”组合方式的古文化因素

“X化”组合方式的大量产生以及古今的频繁使用与人们喜欢继承古人的文化有关。如:

(1)天父生我天王以御宇,必须给遗诏以化民。《诏书盖·颁行论》

(2)亦惟广传圣教,普化世人,以不负生平之素愿耳。《干王洪仁玕致英国教士艾约瑟书》

(3)晓谕安民除暴,劝化民心事云云。《天朝文确·化民告示》

(4)故一出而天下化。《诏书盖·颁行论》

(5)倘有不化,定按天法究治。《天朝文确·化民告示》

(6)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帝所化所生。《原道觉世训》

(7)“化”字改“造”字。《原道觉世诏》

由以上语句可知“X化”组合方式之所以具有超强的生产能力,是因为早在古代“化”就已成为统治者的政治目标了,古代的统治者喜欢教化四方黎民百姓。虽然其词义和用法与当今社会有些不同,但至少可衍射出古代的一些文化心理。古人的思想是:“行王者之道,教化万方”。所以出现例(1)的“教化四方黎民百姓”,例(2)的“广传圣教,普华世人”和例(3)的“安民除暴,劝化民心”,(4)和(5)让天下百姓向化,归顺于自己,倘有不化,定按天法究治,(6)和(7)表明统治者总爱宣扬“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帝所化所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化”是佛教用语。

(二)语言的实用因素

“X化”组合方式在所表达的信息总量不受影响的条件下,尽量缩减文字数量,并由此达到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效果,提高交际的效率,从而使言语交际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这是人类言语活动的一条主要规则。古有“食古不化“,今有“现代化”“机械化”“一体化”“多元化”“人性化”等“化”类词,都是文字少,但信息量丰富。

(三)“X化”组合方式能产的社会发展因素

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语言的发展水平。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社会的发展给语言提供客观事物,要求语言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大量热词的出现充分反映和表达社会发展特点。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必然导致大量新词和热词的出现。所以,“X化”的组合方式凸显其独特的时代特征。这一点可以通过政论篇章和报纸看出,在平常讲话中会用到“X化”的组合方式外,在各个行业里都在以“现代化、机械化、社会化、普及化”为发展尺度和发展目标,这些热词一方面反映了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国民更加注重社会的量化发展。

[1]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4).

[2]郭良夫.现代汉语的前缀和后缀[J].中国语文,1983,(4).

[3]现代汉语大字典[M].电子版,2.0版.

[4]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On the Semantic Evolution of the " Change"

Gao Ying-chun
(Public Teaching Section,Xinjiang Yil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ning, Xinjiang 835000)

In recent years, popular languag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new words have been constantly emerging, among them, the "change", as affixes, is constituted as a new account of tales of the word and the phrases and we considered the morpheme as a "structure" or "change" word.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atch rules of the" change", from the diachronic angle research ,and describes the meaning and word formation changes of the" change" from ancient times till now, to collect information from the dictionary, for classification to research and Judge, then Clearly shows the new usage of semantic change and its history usage.

‘change’;original meaning;extended meaning

H136.1

A

1009-9545(2015)03-0034-03

2015-03-16

高迎春(1976-),女,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