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刘志伟(迁安市国土资源局,河北省 迁安市064400)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所涉及三种规划的思考
刘志伟(迁安市国土资源局,河北省 迁安市064400)
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工作。本文通过对建设美丽乡村所涉及的三种规划进行简要阐述,探讨了各种规划相互结合,因地制宜,和谐、科学管控土地的理念。
土地规划;开发复垦;景观评价;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使之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乡村的建设,是构建这一宏伟蓝图的基准点。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合理设计和科学管控,一马当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对土地的利用、开发、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坚守十八亿亩耕地已经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勘测伊始,就应首先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相关地域所规划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进行了解比对,切实保证土地使用在总体规划管控下进行设计,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统筹安排各相关功能分区用地,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到合法、合规、合理。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即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常见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有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及土地整理等。为了行之有效地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卓有成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为例:土地开发是指通过采取工程技术措施使各种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滩涂等投入经营与利用;土地复垦主要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占压等造成破坏或废弃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通过土地的开发与复垦,实现“未利用地-新增耕地”、“建设用地-新增耕地”的地类转变,行之有效地为宜耕土地填充新鲜血液、补充耕地后备资源,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应以土地的现状地类为基础,紧密联系土地整治与复垦规划,结合农用地整治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区、土地复垦项目区、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等区位规划,安排、划分、设计乡村职能分区与空间布局。有效、有机、科学的结合起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受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经营活动的双重影响,兼具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通过乡村建筑物、耕作物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展示人工与自然、建筑与风景、已塑造与未塑造因素之间的和谐之美。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通过对评价指标的选取,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性、定量地对单个乡村生产功能、生态质量、美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构建景观级别图,针对性地对村与村、镇与镇之间进行比较。
3.1 乡村景观评价指标的选取
目前多采用谢花林与刘黎明所提出的3个层次31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包括生产功能(经济活力性、社会认同性)、生态质量(生态潜力性、生态稳定性、异质性)、美学效果(有序性、自然性、环境状况、奇特性、视觉多样性、运动性)等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评价指标要相应发生改变,相同指标的权重也因不同地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基础而发生相应变化。另外部分评价指标因子数据来源困难或难以进行定性定量判断,故也做出相应的删减或替换。
3.2 乡村景观评价体系的建立
图1 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林木覆盖率指林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农地景观面积比指区域内农用地景观(耕地景观、园地景观、草地景观)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景观多样性指数:是用来反映景观要素的多少和各景观要素所占比例变化的指标。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的景观,当个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相等时,其经管的多样性为最高。景观多样性指数为:
H表示乡村景观多样性指数,Pi表示乡村景观类型所占的面积比例,m表示景观类型的数量。
废弃地利用率:是指废弃地中,已经回收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废弃地总面积的比重。
绿色覆盖度指区域内植被和水域的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3.3 乡村景观评价方法
以层次分析法为例:
(1)明确问题:弄清要解决问题的范围,有哪些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2)建立讽刺分析结构模型,一般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分三层: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3)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某个要素而言,本层与它有关联的各要素之间的相对优越程度。
例:方案层p1,p2,…,pn与上一层准则Ck有关联。建立这几个方案关于准则Ck的判断矩阵如下:
其中bij表示对于准则Ck而言,方案pi与pj比较而得到的相对重要程度或优越性。bij的取值是根据资料、统计数据、征求专家意见以及系统分析员的经验而确定的。层次分析法采用1~9标度法,使两要素的比较得以定量描述。
判断矩阵B应具有一下特性:
当判断矩阵满足上述三特性时称它具有完全一致性。但由于系统复杂性以及判断的主观性,所得判断矩阵往往难以符合完全一致性。为了使所得的分析结果合理化,构造判断矩阵后,还需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以保证不发生太大的偏差。表1规定了bij与pi和pj的取值关系。
表1 标度法及含义
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其最大的唯一的非零特征根:λmax=n,其余特征根均为零。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引入一致性指标的概念:
表2 阶随机一致性指标
按上述方法构造所有准则关于目标层各要素的判断矩阵,以及所有可行方案关于各准则的判断矩阵,然后进入下步工作。
(4)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即把本层各要素对上一层次来说排除优劣顺序,即求出权重,这要由各判断矩阵计算而得,常用计算方法有和积法和方根法,以和积法为例:
计算比较矩阵B的每一行(或列)元素的和:
将和向量归一化处理,得权重向量:
(5)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6)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所以评价指标的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评价指标的权重符合要求。
(7)简要实例分析
以河北省迁安市大五里乡大五里村、水峪村、山叶口村为评价对象,得出表3景观评价综合数值表。
表3 景观评价综合数值表
从山叶口村在景观的生态质量和美学角度都略胜一筹,是因为山叶口村为风景旅游景区,植被丰富,环境优越;而水峪村因其地处偏僻,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业停留在传统农业生产上,生产功能相对较低。
建设美丽乡村、构建美丽中国,是站在宏观战略角度的一种科学审视;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是把多年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总结后的一种理性的回归。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同时兼顾土地整治、复垦规划,再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乡村景观规划。结合土地的现状地类、规划地类、整治规划区的范围,叠加相套,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基本农田采取严格的保护方案;对于整治开发复垦区域进行针对性设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地制宜,行之有效地利用每一寸土地。
美丽乡村的先行规划,要求从事规划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有科学完备的先行理念。从英国、荷兰的国的先进经验来看,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规划和土地整理紧密相连,只有真正做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复垦规划、乡村景观规划三合一,才能使环境与空间完美结合,相互融入,进而营造成为优美、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建设的三规合一,是供地、用地、管地日趋规范化、科学化、和谐化的一种体现,是改变农民、农村、农业意识形态的一种革命。理想化的乡村应是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的生活住所。借助多项规划的完美结合,将乡村田园风光所具有的优势与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城镇科学优雅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建设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和谐生态的美丽中国。
[1]谢花林,刘黎明,赵英伟.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A].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2):95~98.
[2]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F327
A
2095-2066(2016)22-0163-02
2016-7-2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