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起列车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4-09-03

闫颖

(上海铁路局南京疾病预防控制所,江苏徐州 221005)

20**年6月8日我所接报处理了一起途经南行列车上的食物中毒事件。所临时疫情处理小组对疑似食物中毒的8名患者进行了调查采样,经60h的实验室病原菌检验,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和患者临床症状,最终认定事件为“一名站台售货人员手部的化脓性感染,造成售出鸡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而引起旅客食用后食物中毒”。现将其时的调查过程回顾如下。

1 调查情况

1.1 基本情况

20**年6月8日22:15时,我疾控所业务值班人员接电话报告并核实:在即将停靠在徐州站的一列南行列车上,8名乘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心、腹痛、腹泻”疑似食物中毒的症状。22:30成立以所长为组长的临时疫情处理小组,分赴车站和接诊医院展开事故原因调查。

从现场调查情况得知,6月7日打工人员张某一行十几人,在6月8日列车运行至洛阳站时,购买了站台售货车上的鸡腿、餐车的盒饭作中餐。当晚20时许,十几人中陆续有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列车行至商丘站后,累计出现了8位类似食物中毒的乘客。在报经列车长会同随车卫生人员协商后,决定由列车长编写客运记录交由前方站徐州站处理,同时向铁路疾控部门报告。由徐州站责成相关人员接站,安排中毒患者赶往就近的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救治。

1.2 病例定义

监督人员通过对8名入院患者的初步调查,并与接诊医师核证后,将本次事件作病例定义如下:6月8日××次列车旅客中在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者。

1.3 临床表现及诊治

8位旅客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剧烈腹痛、疼痛部位集中在上腹部,腹泻,腹泻物呈水样,白细胞计数升高,其中1名患者曾出现呕吐。入院后,分别使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抗炎,补液盐补水。用药后症状明显好转。

1.4 病原采样

检验科人员共采集食物残样3份、呕吐物2份、大便4份和肛拭子8份,共17份。

17份样品分别做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增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的检验程序和方法严格按GB/T 4789.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T 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T 4789.14—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15984—1995《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

2 调查结果

2.1 实验室结果

呕吐物、大便和肛拭子仅检出变形杆菌,食物残样3份全部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7.5%氯化钠肉汤和胰酪胨大豆肉汤中浑浊生长,BP平板上圆形、光滑凸起、湿润直径2~3 mm大小的黑色菌落,周围有浑浊带,外层有一透明圈。镜检:G+球,排列成串、葡萄球状。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2.2 监督流调结果

此次事件仅波及列车某节车厢内来自四川的数名民工,其他车厢内旅客无类似症状发生。出现可疑食物中毒症状者除在洛阳站购买午餐进食外,48h内无其他餐次共进史。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8日20时,首例发病时间6月8日18时,平均潜伏期约4h。

3 分析结论及讨论

3.1 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水及食具,易经手或空气污染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多见于奶、肉、蛋、鱼及其制品[1]。一般来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食品加工人员或销售人员带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熟食制品包装运输过程受到污染等[2]。

鉴于病例有共同的进餐史,未进餐者不发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根据GB 14934—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结合实验室结果,本所拟初步报告本次事件系“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经前方蚌埠站铁路监督人员对事件全程可疑的暴露因素展开全面的调查并联合实验室检测,最终认定事件为“一名站台售货人员手部的化脓性感染,造成售出鸡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而引起旅客食用后食物中毒”。由此可见,应加强对食品售货人员个人卫生的监管,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3.2 讨论

在处理铁路列车食物中毒事件过程中,应对事件过程作全面的追踪调查,而不应该仅仅是事发现场的调查采样。只有对事发时间、地点及所牵涉的所有因素,包括残存食物、列车供水、餐饮服务人员、所用食物餐具等做全面调查和采样,再结合实验室病原分析,才能最终定论。

当然,鉴于列车食物中毒事件的特殊性,一方面要敦促列车乘务人员发现问题抢时间及时报告,另一方面疾控监督人员务必结合事件资料,做全面细致的考虑分析。

[1] 胡晓抒,袁宝君,申志新.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64.

[2] 何小青,吴光先,郝士海,等.卫生防疫细菌检验[M].南昌:新华出版社,1989:551-55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